资源描述
《笔算乘法》教案
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含义;能正确的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2、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4、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并能理解每一步的含义。
教学难点:乘法竖式计算中每一步计算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 口答23、123的数的组成
(2)
4×2=( ) 3×3=( )
10×2=( ) 20×3=( )
8+20=( ) 9+60=( )
问:下面的算式与上面的算式有什么关系?
二、 探究体验
1、 出示例1情境,学生收集数学信息
(乐乐、点点和糖糖要参加绘画比赛,每人有12枝彩笔)
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只列式不计算)
学生可能出现:
12+12+12
12×3
问:为什么用乘法算?(3个12)
2、请同学们先估一估等于几?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得数该怎么算?请同学们独立的算一算,同学也可以用学具摆一摆、画一画的方法算出结果。(先算完的同学对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汇报交流
可能出现的方法:
加法竖式
摆学具、画图
数的分解组成方法:2×3=6、10×3=30、6+30=36(强调先算与后算)
乘法竖式
将学生的算法演示出来
4、 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
利用学生的竖式
1 2
× 3
3 6
问:这是什么算式?生:乘法竖式。
师:我这里还有一种算式
出示另一种竖式
1 2
× 3
6
3 0
3 6
你们同意哪一种。
借助学生列的竖式介绍竖式的格式(指明因数和积,因数竖着写,因数的末尾对齐,划线用尺)
问:你是怎样算的?
生:先算3×2=6后算3×10=3
问: 3×2、3×10表示什么?
生:3个2、3个10
让学生多说几次。
问:为什么简便竖式中的3可以直接写在十位上?
生:3是表示3个十
研究第二种竖式
问:6是怎么来的?30呢?然后呢?
问:既然两种算式都是对的,你们为什么都选第一种呢?
生:它简单些。
说明为什么可以用简便竖式
说明在以后的计算中我们都是直接使用简便竖式进行计算。
再次强调乘法竖式的格式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乘法竖式也就是笔算乘法(出示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书74页,补充横式得数,和书上的竖式对比
那请同学们口答一下,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5、 巩固练习
你们学会笔算乘法了吗?那我们来挑战几题吧。
学生独立完成74页“做一做”
完成后交流汇报(汇报时说明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表示什么)重点汇报第3题
小结:我们乘法竖式应该怎样算呢?
生:先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的个位,再依次去乘十位、百位
(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
出示情境2,:有一道门挡住了去路,上面有锁。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把钥匙开哪把锁?
43×2=
4 3 4 3 4 3
× 2 ×2 × 2
8 6 8 6 6
8
1 4
你们怎么这么快,你是怎么想的?(对的,错的都说)
门开了,原来是一个游乐场,这里有小火车?
让学生先收集信息,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问:为什么用乘法)
同学们解决了这么多数学问题,公园领导也来找你们帮忙了
让学生先收集信息,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问:为什么用乘法)
三、全课小结:你学会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课后练习:独立完成练习十六
思考题:一根木头锯两次,锯成每段23厘米的小段,原来木头长多少厘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