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多极离心泵维护检修规程1.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932264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极离心泵维护检修规程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多极离心泵维护检修规程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多极离心泵维护检修规程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多极离心泵维护检修规程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多极离心泵维护检修规程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录1 总则21.1 适用范围21.2 结构简述21.3 技术性能22 完好标准22.1 零、部件22.2 远行性能32.3 技术资料32.4 设备及环境33 设备的维护33.1 日常维护33.2 定期检查内容33.3 常见故障处理方法43.4 紧急情况停车44 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54.1 检修周期54.2 检修内容55 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65.1 泵体与底座65.2 导叶与衬套65.3 泵轴65.4 叶轮75.5 轴套75.6 平衡盘装置75.7 转子75.8 轴承85.9 轴封85.10 联轴器96 试车与验收96.1 试车前的准备工作96.2 试车96.3 验收97 维护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2、107.1 维护安全注意事项107.2 检修安全注意事项107.3 试车安全注意事项101 总则1.1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化工企业常用D型、DA型、GC型及DG型多级离心泵的维护和检修。泵主要用于锅炉给水和输送不含颗粒性物质和杂质、物理化学性质与水类似的液体。对于其他型号类似的多级离心泵可作参考。1.2 结构简述 泵的固定部分由进水段、中段、出水段、导叶、轴承体和密封装置等组成;转动部分主要由泵轴及装在轴上的数个叶轮、轴套和一个平衡轴向推力的平衡盘以及联轴器组成。叶轮多个串联工作,同一型号泵的扬程根据级数而定。泵由电动机经联轴器直接驱动。1.3 技术性能设备主要技术性能见表1。表1泵型号吸

3、入口直径mm流量m3/h单级扬程m级数电机功率kW转速r/min液体温度D型单吸多级分段式50188.5392.27.529501108024.611.4294171005415.57.54012510121.5221001501553075225148020028040.8110f440DA型单吸多级分段式50188.4292.8101450808032.411.34.520100543210551251082028100150162624018020028837.5155500CC型单吸多级分式406232931525901105010325.5306515277.537457124575

4、1004541292290DG型单吸多级分段式5012.5253127.530259011065253031015458046227515085673975240100147436015044018011955002 完好标准2.1 零、部件2.1.1 泵本体及各零、部件完整齐全。2.1.2 各部连接螺拴齐全,连接紧固,无锈蚀。2.1.3 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稳固。2.1.4 压力表、电流表等仪表齐全、灵敏,量程符合规定并定期校验。2.1.5 进、出口阀门及润滑、冷却系统管线安装整齐,标志明显,油标、油杯等齐全好用。2.1.6 各部安装配合符合规定。2.1.7 泵体、泵座及附属管线、管件油漆完整

5、。2.1.8 基础、底座完整,坚固。2.2 远行性能2.2.1 油路畅通,润滑良好,实行“五定”、“三级过滤”。2.2.2 压力、流量平稳,各部温度正常,电流稳定。2.2.3 运转平稳,无异常振动、杂音等不正常现象。2.2.4 能力可达到铭牌出力或查定能力。2.3 技术资料2.3.1 有泵的总装图或结构图,有易损配件图。2.3.2 有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2.3.3 操作规程、维护检修规程齐全。2.3.4 设备档案齐全,数据准确,包括: a.安装及试车验收资料; b.设备运行记录; c.历次检修及验收记录; d.设备缺陷及事故情况记录。2.4 设备及环境2.4.1 设备清洁,外表无尘

6、灰、油垢。2.4.2 基础整洁,表面无积水、杂物,环境整齐清洁。2.4.3 进出口阀门、法兰接口及泵体各段接合处均无泄漏。2.4.4 轴封处泄漏不得大于: a.填料密封,初期每分钟不多于20滴,末期每分钟不多于40滴; b.机械密封,初期应无泄漏,末期每分钟不多于5滴。3 设备的维护3.1 日常维护3.1.1 严格按泵的操作规程启动、运行与停车,并做好运行记录。3.1.2 每班检查润滑部位的润滑油是否符合规定。3.1.3 新换轴承后,工作100小时应清洗换油,以后每运行1000-1500小时换油一次,油脂每运行2000-2400小时换油。3.1.4 经常检查轴承温度,应不高于环境温度35,滚动

7、轴。承的最高温度不得超过75;滑动轴承的最高温度不得超过65。经常检查电机温升。3.1.5 每班检查轴封处滴漏情况,填料密封保持每分钟10-20滴为宜;对于机械密封,要达到完好标准。3.1.6 经常观察泵的压力和电机电流是否正常和稳定注意泵有无噪音等异常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1.7 经常保持泵及周围场地整洁,及时处理跑、冒、滴、漏。3.1.8 维修人员应定时上岗,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并及时处理所发现的问题。3.2 定期检查内容 对于生产系统中重要的泵,可按表2内容定期检查。表2检查项目周期内容判断标准推荐使用仪器监测滚动轴承的运转情况7天测量波动轴承振动的冲击能量,以判断轴承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当

8、dBN20时轴承状态良好,下次按周期测量当20dBN35时要引起注意,轴承已出现早期损伤,必须在较短期间内再次测量当dBN35时轴承有明显的损伤,必须在更短的期间内测量当dBN50时应迅速更换轴承冲击脉冲计CMJ-1型SPM-43A型监测滑动轴承的运转情况7天测量轴承振动的加速度值1.相对判断法:总振平值超过正常值2倍以上时,内部已发生故障,需引起重视,缩短监测周期;当总振平值超过正常值4倍时,可 能发生严重故障,应停泵检查修理 2.类比判断法:测量点比若干相同泵同一点的加速度有效值高出一倍以上时,应引起重视缩短周期监测,超过二倍以上时可能发生严重故障,应停泵修理217机器故障检查仪监测泵的振

9、动情况7天在轴承壳体处从径向测量壳体振动的振幅单振幅且A应不超过以下值1)泵转速为1450r/min轴中心高度225mmA0.03mm轴中心高度225mmA0.04mm2)泵转速为2900r/min轴中心高度225mmA0.02mm轴中心高度225mmA0.03mm便携式测振仪3.3 常见故障处理方法常见故障处理方法见表3。3.4 紧急情况停车遇有下列情况之一,应紧急停车处理:a.泵突然发生剧烈振动;b.泵内发出异常声响;c.电流超过额定值持续不降经处理无效;d.泵突然不出水。表3现象原因处理方法现象原因处理方法泵不打水或流量不足1.吸入阀堵塞2.吸入管路阻力太大或吸水高度太高3.出水管路阻力

10、太大4.泵或吸入管内存空气,有漏气处5.叶轮堵塞6.密封环磨损严重1.清扫吸入阀2.清扫吸入管路或降低吸水高度3.检查及清扫出水管路或改进出水管4.排除空气,消除漏气处5.清扫叶轮6.更换叶轮密封环泵内部声音反常,泵不上水1.流量太2.吸入管阻力太大3.在吸入管部分有空气渗入4.所吸、送液体温度过高1.增大流量2.浦扫吸入管或降低吸入高度3.检查吸入管部分及阀,消除漏气处4.降低所吸送液体温度轴承温度高1.油量不足或油不洁净2.轴承间隙太小3.电机轴与泵轴同轴度超过规定1.加油或清洗轴承换油2.副研轴瓦,调电流过大1.填料压得太紧2.转子部分与固定部分磨擦3.洪水量过大1.放松填料压盖2.检查

11、、调整3.调小出口阀门,减少流量整间隙3.找正联轴器密封漏损大1.填料磨损2.轴或勒套磨损3.泵轴弯曲4.动、静密封环端面腐蚀、磨损或划伤5.静环装配歪斜6.弹簧压力不足1.更换填料泵振动大1.电机轴与泵轴同轴度超过规定2.泵釉弯曲或转子不平衡3.叶轮中有异物或叶轮磨损4.转子与壳体产生摩擦5.轴承间隙大6.底座螺栓松动1.找正联轴器2.校直轴、转子做平衡3.清扫叶轮或更换叶轮4.调整转子与壳体间隙5.调整间隙或更换轴承6.紧因底座螺接2.修复或更换磨损件3.校正或更换泵轴4.修复或更换动、静密封环5.重装配静环6.调整弹簧压缩量或更换弹簧表4检修类别小修中修大修检修周期,月3122436注:

12、1.吸入口直径100mm的泵无大修,大修内容并入中修。 2.当本单位状态监测手段已具备开展预测维修条件时,经请示上一级主管单位批准,可不受此表限制。4 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4.1 检修周期 检修周期见表4。4.2 检修内容4.2.1 小修4.2.1.1 检修填料密封,更换填料。4.2.1.2 检查轴承及润滑系统,更换润滑油(脂)。4.2.1.3 清理、检修冷却水系统。4.2.1.4 清扫、检修阀门。4.2.1.5 检查及找正联轴器,调整轴向间隙,更换联轴器易损件。4.2.1.6 消除在运行中发现的缺陷和渗漏,及检查和紧固各部螺栓。4.2.2 中修4.2.2.1 包括小修内容。4.2.2.2 检修

13、机械密封,更换零件。4.2.2.3 解体、清洗检查叶轮、密封环、衬套、轴套、导叶、平衡盘、平衡环及各部零件的磨损、腐蚀、冲蚀程度,予以修复或更换。4.2.2.4 修理及刮研轴瓦、调整间隙,以及更换轴承。4.2.2.5 测定叶轮的静平衡。4.2.2.6 检查各段叶轮毅、轴套、平衡盘毂、紧固螺母间端面接触情况,测量及校正各段叶轮间距。4.2.2.7 测量泵轴及转子部件各部跳动量。4.2.2.8 检查、调整各部间隙。调整转子窜动量。4.2.2.9 校验压力表。4.2.2.10 检修电机。4.2.3 大修4.2.3.1 包括中修内容。4.2.3.2 更换叶轮及导叶。4.2.3.3 更换泵轴。4.2.3

14、.4 泵体各段检测、鉴定和作必要的修理。4.2.3.5 调整泵体的水平度。4.2.3.6 设备及附属管线除锈防腐。5 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5.1 泵体与底座5.1.1 泵体应无裂纹,液体流道表面铸造光滑、无砂眼和气孔。各段泵体间接合面平行度为0.1mm/m,接合面及凸缘无毛刺及碰撞变形。5.1.2 泵体与叶轮密封环的配合采用H7/h6。5.1.3 底座与基础面应接触严密,底座安装水平度:纵向0.05mm/m横向0.10mm/m。5.1.4 有轴向膨胀滑销的泵,滑销和销槽应平滑无毛刺。5.1.5 组装时,拧紧泵体总连接螺杆应对称进行,且用力要均匀。5.2 导叶与衬套5.2.1 导叶液体流道部份应光

15、滑,型砂清理干净;与衬套配合部位不应有严重的通孔、气蚀等缺陷。5.2.2 导叶与衬套的配合采用H7n6或H7/r6。表5衬套内径3060609090120导叶衬套与叶轮轮毂直径间隙0.200.300.300.420.350.505.2.3 导叶衬套与叶轮轮毂的直径间隙见表5,间隙应四周均匀,使用磨损极限不超过表中最大值的3倍。5.3 泵轴5.3.1 泵轴表面不得有裂纹、伤痕和锈蚀等缺陷,大修或更换泵轴必要时可作探伤检查。轴磨损可用电镀、喷镀、刷镀等方法进行修复。5.3.2 泵轴与叶轮及轴套配合的轴颈公差用h6,与滚珠轴承配合轴颈用js6或k6,与联轴器配合轴颈用js6,轴颈的圆度和圆柱度应不大

16、于其宜径公整之半。5.3.3 轴径表面粗糙度:装配叶轮与轴套处、滚动轴承处,滑动轴承处,装配联轴器处5.3.4 以轴承处轴颈为基准,用千分表检查装配叶轮、轴套及联轴器轴段的径向圆跳动,应不大于0.03mm。5.3.5 键槽中心线对轴中心线的偏移不得超过0.06 mm,歪斜不得超过0.03mm/100mm。5.4 叶轮 5.4.1 叶轮的液体流道内壁应清理光洁,不能有粘砂、毛刺和污垢。流道入口加工面与非加工面衔接处应平滑过渡。5.4.2 叶轮轮毂对轴孔的端面圆跳动应不大于表6规定。5.4.3 叶轮键槽及平衡盘键槽中心线对轴孔中心线的歪斜应不大于0.03mm/100mm。表7 mm叶轮外圆直径20

17、0200300300400400500静平衡允差,g358105.4.4 新装叶轮必须作过静平衡,静平衡允差见表7。超过表中数值时用去重法从叶轮两侧切削,切去的厚度应不超过叶轮原壁厚的l/3,切去部份应与叶轮壁平滑过渡。表6 mm直径256060160160400端面圆跳动0.0250.0400.0605.4.5 叶轮与密封环的直径间隙按表8选取,四周间隙应保持均匀。使用磨损极限不超过表7中最大数值的3倍。 表8密封环直径直径间隙密封环直径直径间隙最小最大最 小最 大75751101101401401800.250.300.350.400.370.440.500.561802202202802

18、803403404000.450.500.550.600.630.680.750.805.5 轴套 轴套与密封填料接触的外圆表面应无砂眼、气孔等缺陷,表面粗糙度应为。5.6 平衡盘装置5.6.1 平衡盘与平衡环接触平面的表面粗糙度为,接触良好。5.6.2 平衡盘轮毂与平衡环的直径间隙为0.2-0.6mm。5.6.5 平衡盘在与平衡环端面间隙0.10-0.2时,叶轮流道出口应与导叶流道对正。5.7 转子5.7.1 叶轮、平衡盘与轴的配合采用H7/h6。5.7.2 轴套、间隔套与轴的配合用H9/h9,轴套、间隔套与轴不能采用同一种材料,以免咬死。5.7.3 转子预组装,测量各叶轮的间距和总间距,误

19、差均应不超过1mm;超过时应调整间隔套的长度,或修整轮毂长度。5.7.4 检查叶轮吸入口处外圆的径向团跳动,应不大于表9规定。5.7.5 轴套、间隔套、叶轮轮毂和平衡盘轮毂的径向圆跳动应不大于表10规定。平衡盘的端面圆跳动不大于表11规定。5.7.6 键与键槽侧面应接合紧密,不允许加垫片,键顶部间隙为0.1-0.4mm。5.7.7 对于转速n2950rmin,且流量Q15m3/h的多级泵,转子预装后,应作动平衡试验,其标准按照GB3215炼厂、化工及石油化工流程用离心泵通用技术条件中规定。 表10 mm外圆直径5050120120260轴套、间隔套、叶轮轮毂径向圆跳动0.040.060.07平

20、衡盘轮毂径向圆跳动0.050.060.07 表11 mm平衡盘直径5050120120260260500端面圆跳动0.030.040.050.065.8 轴承5.8.1 滚动轴承表9 mm叶轮吸入口外圆直径5051120121260261500径向圆跳动0.060.080.090.105.8.1.1 滚动轴承的滚子与滚道应无坑疤、麻点和锈斑,保持架完好,接触平滑,转动无杂音。5.8.1.2 与滚动轴承外圈配合的壳体孔公差用H7。5.8.1.3轴承压盖与滚动轴承端面的间隙应不大于0.10mm;在轴的膨胀侧轴承压盖与滚动轴承端面的间隙,应根据两轴承间轴的长度和介质温度,留出足够的间隙。5.8.1.

21、4拆装滚动轴承应使用专用拆装工具或压力机。轴承热装时可用轴承加热器或在100120的机油中加热后装配,严禁用直接火焰加热及用锤直接敲击轴承。5.8.2 滑动轴承5.8.2.1 轴承合金与壳体应接合紧密牢固,不能有脱壳及裂纹、气孔等缺陷;表面光洁,无伤痕和凹坑。5.8.2.2 轴瓦与轴承盖的紧力应为0.02-0.04mm;下瓦瓦背与轴承座接触应均匀,接触面积达60以上。5.8.2.3 轴颈与下瓦接触角在中部60-90范围,接触面均匀,涂色检查每平方厘米至少有24个色斑。5.8.2.4 轴承顶间隙可按表12选取。 表12 mm轴直径轴承顶间隙轴直径轴承顶间隙转速1000r/min转速1000 r/

22、min转速305050800.050.110.060.140.080.140.100.18801201201800.080.160.100.200.120.210.150.255.9 轴封5.9.1 填料密封5.9.1.1 填料衬套和压盖与铀套(或轴)的直径间隙按表13选取,四周间隙应均匀。表13 mm轴套或轴直径7575110110150直径间隙0.751.001.001.501.502.005.9.1.2 填料压盖与填料箱内壁的配合采用H11/d11。5.9.1.3 填料环与填料箱内壁的直径间隙为0.15-0.20mm,填料环与轴套(或轴)的直径间隙应较表13中数值相应增大0.3-0.5m

23、m。5.9.1.4 压盖压入填料箱的深度一般为0.5-1圈填料高度,最小不能小于5mm,压盖不得歪斜,松紧度要调节适当。5.9.1.5 注意填料环的环槽对准填料箱壁的水封孔或略偏外侧,使水流畅通。5.9.2 机械密封5.9.2.1 安装机械密封处轴套或轴的径向圆跳动应符合表10规定,表面粗糙度达,外径偏差不超过h6。5.9.2.2 轴的轴向窜动量应不超过0.5mm。5.9.2.3 动环与静环接触的密封端面平面度和表面粗糙皮均应符合要求,拆装时要仔细,避免磕碰,损伤密封面;严禁用手锤或铁器敲击。5.9.2.4 安装时必须将安装部位及机械密封清洗干净,防止任何杂质进入密封部位。密封面在装配时可涂抹

24、透平油或锭子油。5.9.2.5 弹簧的压缩量必须调节适当,使弹簧压缩后的长度为其工作长度。5.10 联轴器弹性套柱销联铀器两轴对中偏差及联轴器的端面间隙应符合表14规定。表14 mm联轴器最大外圆直径端面间隙对中偏差联轴器最大外圆直径端面间隙对中偏差径向位移轴向倾斜径向位移轴向倾斜71106130190340.040.050.2/10000.2/1000224315315400550.050.080.2/10000.2/10006 试车与验收6.1 试车前的准备工作6.1.1 将压力表、真空表、电流表等仪表安装齐备。6.1.2 清除泵周围一切杂物,清理好现场。6.1.3 检查泵体与电机底脚螺栓

25、、泵体拉紧螺杆及其它连接螺栓的紧固情况。6.1.4 按规定要求加好润滑油,检查冷却水系统是否畅通。6.1.5 检查轴封。6.1.6 空转电机检查旋转方向,无误后装上联轴器柱销。6.2 试车6.2.1 盘车两周、注意泵内有无异声,转动是否轻便。盘车后随即装好联轴器防护罩。6.2.2 将泵内引入液体,排尽空气。6.2.3 按泵的操作规程程序启动,当泵以全转速工作,未发现不正常情况时,则可连续运转试车。6.2.4 试车运转时间为4小时,应达到: a.运转平稳无杂音,润滑和冷却系统工作正常; b.流量、压力平稳,达到铭牌能力或查定能力; c.在额定的扬程、流量下,电机电流不超过额定值; d.各部温度正

26、常; e.轴承部位壳体振动不超出本规程表2规定; f.各接合部位及附属管线无泄漏,轴封漏损符合要求。6.3 验收 泵在检修后质量符合本规程要求,检修记录齐全、准确,试车正常,即可按规定办理验收。7 维护检修安全注意事项7.1 维护安全注意事项7.1.1 设备上不准放置检修工具或任何物体.7.1.2 在泵运转中,不在靠近转动部位擦抹设备,不松紧带压部份螺栓。7.1.3 保持电机接地线完好,清扫场地注意不要将水喷洒在电机上。7.2 检修安全注意事项7.2.1 检修前必须按规定办理有关安全检修手续。7.2.2 切断电源、并挂上“禁动脾”。7.2.3 关闭进、出口阀门或加堵盲板与系统隔绝,放掉剩液。7.2.4 设备的拆卸、清洗,更换的零部件以及检修工具要整齐摆放,做到文明检修。7.2.5 检修人员必须遵守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本企业的安全检修规定。7.3 试车安全注意事项7.3.1 试车应有组织地进行,并有专人负责试车中的安全检查工作。7.3.2 开停泵由专人操作,操作者必须持有该岗位的“安全作业证”。7.3.3 严格按照泵的启动,停止程序开停。7.3.4 试车中如发现不正常的声响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应停车检查原因并消除后再试。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