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调解志愿者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调解作为一种有效解决纠纷的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进一步普及调解方式、弘扬调解精神、展示调解机构的良好形象,该志愿活动应运而生。
二、活动目的
1. 增强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加强社会调解意识,提高社会对调解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强化市民自我解决纠纷的意识,构建和谐社会。
2. 提高青年的法律素养: 增强调解志愿者对法律、法规和调解程序的了解以及针对不同情形的解决方案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青年的法制素养和调解技能。
三、活动内容
1.通过座谈会、培训等形式,对调解程序、调解技巧、调解职责、法律法规等进行教育。
(1)座谈会:邀请相关调解机构的工作人员,组织座谈会,了解调解的过程、方法、技巧。
(2)培训课程:邀请专家学者、调解工作者开展调解技能培训课程,从调解程序、细节、案例分析等多方面进行讲解。
2.组织实践活动,提高调解技能。
(1)组织模拟调解:组织实际情况下的模拟调解,要求参与者以双方当事人的角色进行调解,强化调解技能。
(2)参与实际案例调解:调解志愿者具备法定调解员的权利,可以申请到相应调解机构参与实际案例的调解过程,亲身感受到调解的难点与收获。
3.开展志愿者宣传教育活动。
(1)社区宣传:开展社区宣传,传达调解信息,鼓励社区居民了解调解的意义和优点,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
(2)校园调解教育:在学校开展调解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学习调解技能,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活动效果
1.贯彻“调解优先”理念,提高了市民的法律意识和调解意识。
2.志愿者能够通过实践提高调解技能和法律素养。
3.通过各类宣传教育活动,使公众了解调解解决纠纷的优点,弘扬调解精神。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
时间:以法律服务中心为基础,每周定时开展调解志愿者活动,实践活动为随机安排。
地点:法律服务中心、社区、学校、法院等公共场所。
五、组织方式
1.建立调解志愿者队伍,具体志愿者招募、培训、派遣等由指导单位(如法律服务中心)组织实施。
2.指导单位应加强调解志愿者队伍管理工作,建立完全的志愿者管理制度和考核体系,充分发挥调解志愿者的作用。
六、活动费用
活动经费可以由当地政府、各相关部门承担或在社会公益组织或企业的资助下实施。
七、活动预期效果
该活动有望提高社会对调解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强化市民自我解决纠纷的意识,构建和谐社会。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调解志愿者的调解技能和法律素养,同时弘扬调解精神,树立调解机构良好形象。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调解的优点,充分发挥调解在社会管理、人民调解中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