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4年小学教师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综合复习新版.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9316644 上传时间:2025-03-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4KB 下载积分:5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小学教师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综合复习新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4年小学教师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综合复习新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综合复习 (若有不对之处请自行更正 ) 一、填空题(20分,每格1分) 1.品德是个人依据(社会道德)采取行动时体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性和倾向。 2.处罚应少用、慎用,当确实需要利用处罚时,应注意如下三点:(1))(要顾及小朋友的自尊心;(2)要公正);(3)(要结合说理教育)。4.小学小朋友在选择朋友的过程中,普遍具备(同质性)和(趋上性)两大特点。 3.个性是一个系统,包括(动力)结构、特性结构和(自我调整)结构。 4小学小朋友认知需要的发展体现为二个特点,其一是(从外部需要向内部需要转化),其二是(从物质需要向精神需要转化)。 5.个性差异是指(人们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性的差异)。 6.个性心理特性包括(能力、性格、气质)。 7.在交往活动中,自我评价过高的小朋友普遍具备(难与人交往)特性,而自我评价过低的小朋友则一般有着(不与人交往)的特点。 8.小学生的评价受(老师)的态度和评价调整;(老师)的态度和评价对小朋友自我评价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 9.在家里被娇生惯养、处境优越的孩子一般自我评价(过高);而在家庭缺乏地位、不被重视的孩子则自我评价一般(过低)。 10.人们在从事各种活动时必须具备的普遍的、共同的能力被称之为(一般)能力,它又叫做(智力)。 11创造力的三个重要特性是(灵活性、独特性、流畅性)。 12培养小朋友良好的性格,光有情感上的体验还不够,必须通过(重复的训练),以形成(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才能形成良好的性格特性。 13小朋友心剪发展的特性是:(1)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发展的定向性;(3)发展的不平衡性;(4)发展的差异性。 14.对小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要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即(激发兴趣)、(能力与个性其他品质)的良好配合、(知识与技能)的训练。 15小朋友的心剪发展的年龄特性是指小朋友在各个年龄阶段中具备的(一般)的、(经典)的、(本质)的心理特性。我们在学习时,不要把年龄特性与(年龄)简单对应。 16.小学小朋友道德判断的特点是: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由(片面到全面)。 17.班集体中影响人际关系的重要心理原因有(规范)、(心理相容)、(舆论)和(凝聚力)。 18.近代以来,伴随课程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徐徐形成了课程的一般结构,即(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19.在整个学校教育活动中,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重要是凭借(教学活动)实现的。 20.小学阶段,教学的任务重要能够概括为三个方面:(1学习基础文化科学知识、2培养各种基本能力、3养成和发展各种情感、态度、价值观) 2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准备:1)钻研教材、2)了解学生、3)设计教学过程。 22.一般来说,教学工作的实行,由(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几个步骤组成,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小学工作详细实行最常见、最普遍的过程。 23.教师劳动的特点是:(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_、长期性)。 24.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对(当代化),面对(世界),面对(将来)。” 25.小学教育的基本特性:(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 二、名词解释 1.个性: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备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性系统。 2.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分的综合心理特性。 3.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取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4.、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5.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应的对象自身的认知经验 6.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 7.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个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8.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取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学习的兴趣、兴趣和学习的信念等。学习需要也称为学习驱力 9.记忆: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10.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性和环境条件,利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筹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即教学设计是在当代教育理论指引下,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处理教与学问题的一套系统化程序。 三、选择(20分,每题2分) 1.小学小朋友逐渐养成某些道德行为习惯的年龄阶段是(C )。 A 低年级 B 中年级 C 高年级 5.在实行品德教育时,应考虑年龄特点选择教育的起端,年幼学生可选择(D ),年长学生可选择(A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意志 C 道德动机 D 道德行为训练或激发道德情感 8.据国内的研究资料表白,出现品德不良行为的高峰年龄在( B),青少年犯罪的高峰年龄在(C )。 A 10~13 岁 B 13~15 岁 C 15~18 岁 D 18~22岁 12.形成学生品德不良的重要原因,除了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外,尚有(AC )。 A意志薄弱自制力差 B思维迟钝 C不良的行为习惯 D情绪易变 3.班级人际关系包括(B )。 A 师生关系 B 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C 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1.提出需要层次论的心理学家是(B ) A 弗洛伊德 B 马斯洛 C 韦克思勒 D 吉尔福特 1.技能体现一个经验,是个人在心智活动及生活实践中( A)行为方式。 A 通过重复尝试和练习而逐渐习惯化了的纯熟的 B 通过重复尝试和练习后忽然出现的纯熟的 C 通过知识积累而形成的 D 自然形成的 2.智力的核心是(D )能力。 A想象 B 记忆 C 观测 D 思维推理 6.能力水平高于常态的超常小朋友约占小朋友总数的(B )。 A 13% B 3% C 0.3% D 1% 10.勇敢、勤劳和朴素特性,重要属于(C )。 A 理智 B 气质 C 性格 D 情绪 1.年龄特性的最本质特性是(A )。 A 稳定性 B 可变性 C 稳定性与可变性 2.心剪发展的潜在也许性来自(A )。 A 遗传原因 B 环境原因 C 教育原因 14.小学小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即同伴关系发展的高级形式是(D) A 同伴 B 同伴团体 C 集体 D 友谊 22.某学生,易冲动,待人热情,精力旺盛,言语动作急速而难以自制,对学习内容了解快,但常粗枝大叶,不求甚解,他的神经系统类型属于A A 兴奋型 B 活泼型 C 安静型 D 弱型 1.要求学科的内容范围、逻辑次序、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的是:B。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课程计划 6.在学校工作中处在核心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B。 A.少先队活动  B.教学活动   C.课外活动  D.后勤工作 7.目前在世界上采取最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B。 A.分层教学  B.小组合作教学  C.班级讲课制  D.个别教学 9.目前我国小学教学中用得最普遍的教学措施是A。 A.谈话法  B.讨论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12.“按照教学大纲的次序教学。”“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这是C教学标准对教师的教学要求。 A.理论联系实际标准    B.直观性标准   C.系统性标准   D.巩固性标准 8.第一个把伦理学和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教育家是(B )。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培根 D 昆体良 10.狼孩的故事阐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小朋友发展的(C )特点。 A 次序性 B 不平衡性 C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 1、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采取的伎俩和措施应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这属于: A、道德性标准 B、教育性标准 C、系统性标准 D、客观性标准 2、研究中会处在被动地位,因果关系难以确定的研究措施是:B A、观测法   B、问卷法  C、自然试验法 D、试验室试验法 3、(A )以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把知识转化为各年龄的学习者都能了解的知识结构,并让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 A、故意义接收学习理论B、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4、变式是指(B),使学生逐渐了解概念的真正含义。 A本质特性、非本质特性都不变 B、变换非本质特性,本质特性不变C、本质特性、非本质特性都变  D、变换本质特性,非本质特性不变 5、智力的核心成份是: D A、观测力   B、记忆力   C、想象力   D、思维推理能力 6、教师一句激励的话、一个布满信任的眼神,一个能引起共鸣的手势或表情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增添无穷的勇气,取得明显的进步。这属于:C A、第一印象  B、共鸣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D、移情效应 7、研究表白,我国小朋友挣脱成人处罚影响,依照行为自身好坏作出分析判断的转折在: D A、5-6岁 B、6-7岁 C、7-8岁 D、8-9岁 8、“当个体行为符合群体规范时,群体就会予以赞许或激励,从而深入强化其行为”这属于:D A、群体归属感 B、群体认同感 C、群体压力 D、群体动力倾向 9、“学时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等等” 属于:C A、以方略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B、以媒体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C、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D、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10、“以提供建构认知结构的框架为教学的切入点”属于(C)教学方略。 A、先行组织者 B、掌握学习 C、支架式 D、抛锚式 四、不定项选择题(本题每题有一个或超出一个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卷上,选错或多项选择均不得分)30题 1、双基是指__AB____________。 A 基础知识 B 基本技能 C 基本情感 D 基础能力 2、任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注意到王小明在搞小动作。这阐明,任老师具备_____C________。 A 教育观测力 B 言语体现能力 C 注意分派的能力 D 教育想象力 3、小华胡乱回答老师的提问,老师生气了,罚小华抄写正确答案100遍,这阐明_______BC_______。 A 小华非常淘气 B 老师教育措施不当 C 老师缺乏教育机智 D 老师缺乏教育想象力 4、王老师让小李和同桌讨论问题,两人支支吾吾地不说话。王老师问:“你们闹矛盾了吗?”这阐明,王老师具备_____D____________。 A 教育想象力 B 言语体现能力 C 教育机智 D 教育观测力 5、吴老师在给小学一年级学生上学时说,海水是咸的,因此不能饮用。一个学生站起来辩驳说:海水是咸的,不能饮用,那为何我们喝的汤要加盐?这阐明____ABC____________。 A 吴老师的讲解不严密 B 学生具备独立的思维 C 教学相长 D 学生提的问题没有价值 6、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有___AB__________。 A 预防B 治疗C 预防 D 学习 7、在小学实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__ABCD_____________。 A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 B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C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 D 开设心理健康课 8、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___ABCD________________。 A 树立教师的威信 B 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友好发展 C 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D 学生的成长 9、有的小学生在自己的课桌上刻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以此勉励自己仔细学习。这种做法____BD___________。 A是正确的 B 是错误的C 能激励小学生努力学习 D 是教育目标的个人本位论思想 10、小学艺术课属于___B__________。 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校本课程D 研究性课程 11、小学语文属于___A___________。 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地方课程D 研究性课程 12、光芒小学新学期开设了《光芒小学校史》课,从课程类型上看,这门课属于____D________。 A 研究性课程B 综合课程C 地方课程D校本课程 13、评定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和标准是_____B_____________。 A 课程标准B课程C教师D 学生 14、综合实践活动包括__ABCD________________。 A 信息技术教育 B 研究性学习C 小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D 劳动与技术教育 15、分层教学体现了____D________教学标准。 A发展性 B 主体性C 愉悦性 D 差异性 16、王老师将明明叫到办公室,一边讲作业,一边教育明明。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称为_____A________。 A 个别教学制 B 分组教学制 C 班级讲课制 D 单独教学制 17、迄今为止,最能充足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C____________。 A 个别教学制B 分组教学制 C 班级讲课制 D 单独教学制 18、分组教学的重要类型有__ABC___________。 A 能力分组 B 作业分组C 学科分组 D 性别分组 19、如下属于小学教学任务的有____ABCD__________。 A 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B培养小学生的公民道德及文明习惯;C促进小朋友身心健康发展D陶冶小朋友的美感情操 20、如下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__AC____________。 A 是指教师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发展历程 B 是指教师是专业人员 C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才能和专业情意的发展 D 正确的读法是教师专业 发展 21、如下属于小学分科课程弊端的是__ABCD_____________。 A难以使学生形成有关认识客体的完整图景和初步的科学世界观 B脱离了小朋友心剪发展的特点 C第三,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D学生的教养、创造力、操作能力被忽视,无法取得跨学科的知识和措施 22、如下属于新课程对教材的新认识的是___ABCD______。 A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人格建构的一个范例 B教材不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收的对象和内容 C新教材要促进学生积极的探究,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 D新教材要促进教师创造性的教学 23、毕业考试属于_____A__________。 A 团体测验B 能力倾向测验 C 智力测验 D 人格测验 24、测验的可靠性用______C______表示。 A 效度 B 难度C 信度D 辨别度 25、通过教学评价,能够____ABC__________。 A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B提升教学质量C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D 提升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6、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评价是______C______。 A终止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诊疗性评价 D 期末评价 27、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____B__________。 A终止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诊疗性评价 D 期末评价 28、在某一相对完整的教学阶段结束后对整个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做出结论的评价称为_____A_______。 A终止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诊疗性评价 D 期末评价 29、如下属于教学评价作用的有__ABC____________。 A能提升学校教育质量B能完善教学系统C能推进教学活动不停增值 D 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30、向阳小学三年级数学期中测试平均分为86分,小强考了72分,低于该班平均分。如下有关小强考试分数的说法,准确的是__AC____。 A 教师采取的是常模参考核价标准 B 教师采取的是目标参考核价标准C 教 3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标准有: ABCD A、道德性标准 B、系统性标准 C、教育性标准 D、客观性标准 32、学习动机的重要功效有:ABD A、激发功效  B、定向功效  C、练习功效  D、强化功效 33、记忆较长材料时,中间部分记忆效果最差,这重要受到( AB)干扰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 34、掌握了汉语拼音字母“a、b”,再学习英语字母“a、b”的书写,将出现:AC A、正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35、品德形成的过程包括:BCD A、认知    B、服从   C、认同    D、确信 36、应用知识的过程包括:BCD A、了解    B、审题    C、知识重现  D、解题 37、导致从众的群体原因有(ABCD )、意见的一致性和团体的权威性。 A、信息压力 B、规范压力 C、群体规模 D、群体凝聚力 38、教学方略具备( ABD )等等特性。 A、创新性 B、综合性 C、组合性 D、高效性 39、教师角色定位的一般认识有:( ABC)和学生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 A、学生的标兵 B、父母的代理人C、知识的传输者D、学习的促进者 40、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客观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 ABD ) A、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 B、教师职业的经济地位 C、学生对教师职业的态度 D、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态度 五、判断题(判断下列问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ˇ ”,错误的打“ ”。每题1分,判断 1.强化只是用来塑造某种新行为而不能够变化旧有的行为习惯。(× ) 2.小学小朋友择友标准中最明显的标准是身体强壮否。(× ) 3.小学生的需要发展是单一的,其总趋势是由低向高发展。(× ) 4.认识需要是小学生的主导需要,因此,小学小朋友的活动需要相比之下并不强烈。(× ) 5.小学小朋友入学的头几年,对于成就需要的发展尤为重要。( √) 6.小学小朋友的志向集中表目前政治志向上。( ×) 7一般说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智力也好,但其中也有靠刻苦用功的,智力是日常的。(√ ) 8.气质类型自身无好坏,各有积极的悲观的方面。(√ ) 9.在影响小朋友心剪发展的主观原因中,需要要是最积极的原因。(√ ) 10.遗传是一个普遍的心理现象。(× ) 11.年龄是心剪发展的时间指标,这是心剪发展的原因。( ×) 12.在社会生活条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教育条件,教育对心剪发展起主导作用。(√ ) 13.小学小朋友行为规范训练还应适合其年龄特性,高年级应侧重社会公德,意志品格和爱国意识的教育。( √) 14.对自我评价过高,有着盲目优越感的小朋友,才用个别说教的措施常常轻易奏效。( ×) 15.小班教学的增加会成为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 ) 16.小学阶段的学习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都利用到实践中去,才符合这一标准的要求。(×) 17当代化教学伎俩的出现和利用,大大提升了教学活动的效率。教学中采取的当代化教学伎俩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 18.在小学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要尽也许利用直观教具进行直观教学,越多越好。(× ) 19.就目前我国的各方面情况而言,我们只能改进班级上课制,而不能废弃它。( √) 20.尊重和发挥小朋友的主体性就要允许小朋友自由地发展。( ×) 21.教育对小朋友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早教育就早发展、早成熟。( ×) 六、讨论 1.班级人际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班级人际关系的特点体现为:(1)教师的主导性。在班级人际关系中教师起主导调整作用。(2)学生的全员性。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在班级中占有一定的位置。(3)班级人际关系的发展性。班级人际关系会伴随学生生理、心剪发展的程度而变化. 2.怎样培养孩子取得良好性格? 提供适当的参考群体;创设良好的群体气氛;注意非正式群体的影响;依照学生性格特点进行教育。 3.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 教学目标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措施适当;4)教学过程紧凑;5)学生主体性充足发挥。 七、实例分析(第45小题6分,第46小题5分,共11分) 1..东汉名将马援,小时候并不怎么样。有一次,他见到同学朱勃,朱勃年方十二,能口诵《诗》、《书》,举止娴雅,学识渊博,马援见了很惭愧,他哥抚慰说:“朱勃是小器,早成;你是晚器,晚成。”马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奋发努力,愈加刻苦,日后很有作为。这阐明了什么,对教师的启示是什么? (1)能力发展水平存在早晚的差异。(2)能力是后天的锻练而形成的。启示:教师不能单单把眼光放在早慧小朋友身上,更要放在平凡的小朋友身上,这里面也许有诸多大器晚成的人。教师要多创造机会来发展学生的能力。 2.二年级学生李民,学习成绩一般,平时身上较脏且时有臭昧,同学们不肯与他交往。请问怎样调整这个处境不利小朋友在集体中的地位? 正确的做法是:说理法、仿效法 、强化法。 八、教育实践应用题 某班上语文课,课文内容是讲沙漠中的骆驼。当教师讲到“骆驼的嗅觉很灵敏,几十里外的水源,它都能嗅到……”时,小颜同学提出一个问题:“水是一个无色无味的液体,骆驼怎么能‘嗅到’呢?”其他同学也纷纷议论起来…… 假如是你执教,你会怎么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呢?请按照教学标准和教学措施的有关理论谈谈你的做法。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教师资格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