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开展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活动方案
一、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乡经济差距的扩大,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的流动越来越频繁,城乡居民的生活与法治意识存在不小的差距,为了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构建和谐社会,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当前开展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成为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
二、目的
通过开展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推出互动交流、学法普法和宣传法律知识等形式,提高村社区法律服务水平、推进法治化建设,促进城乡居民的法治观念和文明素质的提高,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三、活动内容
1. 制定方案:制定明确的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表,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责任人员,确保工作有序全面的开展。
2. 宣传法律知识:通过法律宣传演讲、法制宣传展览等宣传方式,普及法律知识,提升居民维权意识和知识水平。
3. 建设法律服务站:根据村社区的实际情况,建设法律服务站,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服务,并及时解决居民在法律上的问题,维护广大居民的合法权益。
4. 健全法治组织:成立法治小组、法律顾问团等法制组织,建立法律档案和法律协商机制,及时解决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难题,预防和化解矛盾。
5. 推进“法治村社区”建设:在实施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法治村社区”的建设,通过社会化治理、问题导向的管理模式,建立起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治安管理体制,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
四、工作步骤
1. 初步调研:对本地区村社区的法律服务现状进行调查,制定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计划。
2. 精心组织:成立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拟定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案,明确各职责部门,组织部门进行培训和提高业务能力。
3. 推动落实:确定重点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法律知识,做好法律服务工作,积极推进“法治村社区”建设。
4. 监督评估: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对村社区法律服务情况进行检查,做好工作总结和评估。
五、预期目标
通过开展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达到以下预期目标:
1. 提升村社区居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改善居民守法自觉性,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2. 实现村社区法律服务全覆盖,健全法律事务处理机制。
3. 推进村社区治理模式转变,实现社会化、问题导向的管理模式。
4. 增强乡村社区的发展活力,推动农村社会文明进步,建设和谐社区,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六、工作保障
1. 做好宣传工作,落实工作方案,确保该活动的全面开展。
2. 健全组织机构,进行开门开户式管理,推进整个村社区法律服务运行机制的建设。
3. 扶持组织,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实现行政、司法和村社区自身力量的互补。
4. 配合各有关部门进行法制教育,提升乡村社区法律素质。
5. 为工作添置必要设备和材料,为工作提供必要保障和支持。
七、结语
通过开展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将有助于提升乡村社区居民法治意识水平,促进村社区文明进步,推动乡村社区治理模式的转变,建设和谐社区,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唯有不断地推进法治建设,在实践中逐渐完善法律服务产品,提升村社区法律服务的层次和质量,才能让实际利益得到实际保护,让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得到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