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授课教师姓名
程海燕
学科
数学
教龄
8
微课名称
求平均数
视频长度
5分46秒
录制时间
2016年6月
知识点来源
学科: 数学 年级:四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知识点描述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预备知识
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的知识:会平均分
教学类型
讲授型 演示型
适用对象
四年级学生
设计思路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会对数据进行整理,要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就要求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在本节微课中,我采用了移多补少和先总后分两种方法来求平均数,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简单、易懂,便于学生理解。
教学过程
内 容
时间
一、 片头
(30秒以内)
出示教学目标:1、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移多补少的求平均数的方法,能 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32秒
二、 正文讲解
(8分钟左右)
第一部分内容:
出示整理出来的四名学生课余时间时间矿泉水瓶的数据。并导入问题,要想四位同学手机的矿泉水瓶同样多,可以怎样做?
84秒
第二部分内容:
课件演示以多补少,老师讲解移动的方法,在移动完成后,明确13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44秒
第三部分内容:
1. 推理平均数得来的过程,并且将它转化为算式,并对算式进行讲解。
2,讲解平均数代表什么?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数?
61秒
第四部分内容:
总结什么是平均数
90秒
三、 结尾
(30秒以内)
回顾求平均数的方法,授课完毕,谢谢观看!
30秒以内
自我教学反思
四年级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兴趣,我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带着目标任务来进行学习,课后通过总结,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学生可以对于微课中不懂得知识进行重复观看。
在本课的设计中,通过演示讲解结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轻松的学到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