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教学设计
课题
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第二课第四框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执教者
岑溪市第一中学 郭燕丹
解读
理念
教师创设“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情境,打造“亲切真实、合作开放、互助分享、素养提升”的课堂,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阅历去探究本课知识,并通过练习、拓展和运用去掌握新知,从而培养学生政治学科的素养,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解读
学生
1. 学生实际:学生虽已经到了16、17岁,但较少参与民主监督,所以对政府一些不合理、不法的做法存在着不正确的认识和不客观的评价;
2. 学生认知:在政治生活第一课学生已经学习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知识,所以对监督权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不够具体深刻,所以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学生对民主监督的认识;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高中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但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还不够主动和深入;
3. 学生发展需要: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公民需要积极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来,需要树立民主监督的意识和学会合法的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解
读
教
材
内容
目标
1. 了解公民的监督权,即谁监督、监督谁的问题;
2. 懂得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并能够加以区分;
3. 认识公民行使监督权的责任和意义;
4. 明确要负责任、合法的行使公民的监督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懂得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并能够加以区分;
2. 了解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
3. 知道如何负责任、合法的行驶监督权。
能力目标
1.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 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参与民主监督的本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珍惜自己的监督权,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发展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资源
视频、课件与课堂生成资源
教学重点
民主监督的渠道(方式)
教学难点
如何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
解
读
方
法
教学准备
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制作导学案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创设情境法、问题导学法
学习方法
阅读法 讲解法 练习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板书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标达成
创景情景
启发思维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视频、网友评论及问题导入:
1. 播放2016年《中央环保督查:多市被点名批评 广西省多人被问责》的视频
2. 展示岑溪网民李先生在零距离问政网对政府环保不作为的批评、建议。
3. 提问:李先生是否可以对政府提出批评、建议,请说说你的看法。
1. 观看视频;
2. 阅读岑溪李先生在梧州零距离问政网上的帖子;
3. 思考并回答老师所给问题。
1. 以视频和岑溪李先生的例子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的进入课题;
2. 使学生意识到民主监督是公民的权利,树立敢于监督的态度。
自学感知
诱导思维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1.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开展连环提问的小组竞赛;
3. 对学生在连环竞赛中的表现适时的进行点评,并对一些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适当的补充。
1. 阅读教材,提出问题;
2. 积极参与到连环提问的小组竞赛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认真听取他人的回答、教师的点评、补充。
1. 让学生自主去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自主了解本框结构,掌握本框的基础知识,
2. 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大胆质疑的能力。
活动探究
合作辨思
活动探究
合作辨思
(二)民主监督的方式
1. 在白板上展示四则材料:
材料一:李先生通过拨打相关部门电话举报自家楼下小餐馆乱排污的事例;
材料二:李先生和其小区居民将其楼下的小餐馆乱排污的行为反映到了岑溪电视台,岑溪电视台进行报道的事例;
材料三:李先生将岑溪义昌江的污染问题反映给了其所在社区的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将这一问题反映给了岑溪市政府的事例;
材料四:李先生就岑溪环保局在环保方面的作为,在环保局的官网上对环保局进行评议的事例。
2. 提问:
(1)以上分别属于民主监督的哪种方式,请列举我们身边类似的一些方式;
(2)它们的含义、特点、作用分别是什么并完成相应的表格。
3. 教师对学生的问答进行恰当的点评与补充。
1. 阅读老师所给的关于岑溪李先生的四则材料;
2. 结合教材与自己的组员开展合作探究解决老师所给出的两个问题;
3. 结合民主决策的知识对民主监督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加以区分。
4. 积极发言、大胆的与其他同学、老师分享自己的看法与想法并认真听取其他人的发言、老师的点评。
1. 通过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较为接近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民主监督的方式,并加以区分,在讨论中突破本课的重点;
2. 提高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参与民主监督的意识和本领;
3. 运用岑溪市民李先生对环保的关注的事例激发了学生关注岑溪环保和爱护岑溪环境的意识。
(三)负责任的行使监督权利
1. 在白板上展示:“岑溪李先生的做法得到了政府的肯定以及岑溪人民点赞” 的相关材料
2. 提问:李先生的行为为何得到政府的肯定和岑溪人民的点赞?
3. 再提问:“部分网民认为李先生是多事”你认为呢?
4. 学生回答后做出相应的评价。
1. 就相关问题展开合作探究;
2. 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想法。
1. 通过对这一环节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民主监督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激发学生参与监督的热情;
2. 通过对“部分网民认为李先生是多事”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得学生认识到我们不仅要负责任的行使监督权,还要合法的行使监督权;
学以致用
训练反思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1.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检测的三道选择题(考查的是民主监督的渠道、意义和正确做法)
2. 教会学生解题的思路与方法。
1. 完成习题
2. 掌握相关题型的解题方法。
1. 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2.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知行合一
践行拓思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1. 提问:我们学校附近还有哪些污染?我们如何通过民主监督的方式去解决这些问题?
2. 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也根据自己所见到的污染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1. 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2. 听取别人、教师的看法。
1.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学生参与民主监督的能力,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教学设计评价
该设计思路清晰、难易适中、材料接近学生实际,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达到本节课所设定的三维目标。
板书
设计
四、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一)谁监督、监督谁
(二)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
1.信访举报制度
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3.舆论监督制度
4.其他的一些方式
(三)负责任的行使监督权利
1.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
(1)对政府 (2)对公民
2.公民如何负责任的行使监督权
(1)态度上 (2)行为上
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用“五思”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用与学生较为接近的情境导入、分析,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理解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高了学生的考试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能较好的指导学生用本课的知识参与到以后的政治生活中。
附:学以致用 训练反思部分的习题
1. 信访举报制度是公民行使监督权,进行民主监督的有效方法。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信访举报制度是公民行使检举权的制度
B.信访举报制度是检察机关为举报贪污贿赂案件而设立的
C..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监督权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D.信访举报制度的实施方式是给国家机关写信
2. “博客”是音译词,意思是“网络日志”,也指写网络日志的人。“博客”在我国已拥有上千万用户,成为一种新的网络交流方式。两会期间,不少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开通自己的“博客”,公布了自己的提案,发表自己参政议政的体会,广泛征求民众意见。“博客”在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 :
①有利于公民行使监督权,享有政治自由 ②有利于提高人大和政协的决策水平
③有利于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 ④意味着人民代表可以不对本选区选民负责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 石家庄市建委干部郭光允为了正义,揭露河北省愿省委书记的腐败问题,经过八年的较量,最终使腐败分子受到惩罚,使正义得到伸张,对他的错误处理也得到了纠正。这说明了:
①国家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②公民有检举、申诉和控告的权利
③公民的权利是受法律制约的 ④公民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③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