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外建筑史试卷库答案模板.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9294601 上传时间:2025-03-20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5.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建筑史试卷库答案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外建筑史试卷库答案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中外建筑史》课程试卷( 一)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本试卷用于城建系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学生 ( 时量: 120分钟 总分100分) 一、 绘图并说明 12 金厢斗底槽( 平面图) 宋代《营造法式》中列举的四种空间( 单槽、 双槽、 分心斗底槽、 金厢斗底槽) 划分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 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 二、 绘出唐乾陵平面, 并分析和概括其组成和特点 22 答: 总体特征: 以山为陵, 以山为阙, 以山为穴。乾陵利用自然山势修建, 陵园雄踞整个梁山山峦, 海拔1047.9米的主峰。 布局: 乾陵陵园内建筑仿唐长安城格局营建, 宫城、 皇城、 外廓城井然有序。陵园内现存有华表、 翼马、 驼鸟、 无字碑、 述圣记碑、 石狮、 六十一蕃臣像等大型石雕刻120多件, 整齐有序地排列于朱雀门至奶头山遥遥两华里之余的司马道两侧, 气势宏伟, 雄浑庄严, 被誉为”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展览馆”。 三、 填空题 24 1、 多立克柱式、 爱奥尼柱式、 科斯林柱式。 2、 格罗皮乌斯 3、 意大利罗马城 4、 巴黎国家工业与技术陈列大厅。 5、 101大厦, 台北 6、 耶酥会教堂。 7、 无绝对权威, 个人的, 非中心的、 恒变的, 没有预定设计、 多元的, 非同一化的, 破碎的, 凌乱的, 模糊的。 8、 民族化和人情化道路 9、 透平机车间 四、 绘出西方五种古典柱式柱头16 塔司干柱式 多立克柱式 爱奥尼柱式 科林斯柱式 复合式 五、 论述24 从史料、 建筑材料与技术、 城市建设、 重要建筑类型的特点等方面, 论述中国汉代建筑的发展概况。 答: 整个汉代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建筑产生显著进步, 形成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又一个繁荣时期。它的突出表现就是木架建筑渐趋成熟, 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 史料方面: 木架建筑虽无遗物, 但根据当时的画像砖、 画像石、 明器陶屋等间接资料来看, 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木结构已经形成。 建筑材料与技术: 斗栱已普遍使用。在制砖技术和拱券结构方面, 有了巨大进步, 城市建设与重要建筑物: 都城长安是同时期罗马城的2.5倍, 城市建设发达。在长安建造了大规模的宫殿、 坛庙、 陵墓、 苑囿等。 《中外建筑史》课程试卷( 二)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本试卷用于城建系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学生 ( 时量: 120分钟 总分100分) 一、 填空38 1、 斯特林 2、 N.福斯特。 3、 贝聿铭。 4、 查尔斯·摩尔 5、 约翰.波特曼。 6、 MYA建筑设计公司。 7、 英国建筑师罗杰斯与意大利建筑师皮阿诺。 8、 南岳衡山、 东岳泰山、 中岳嵩山、 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 9、 永乐帝长陵 10、 奇峰孤赏 11、 元朝 12、 左太庙, 右社稷坛 13、 前秦建元二年 14、 李诫。 二、 绘图( 正确工整) 36 1、 巴黎圣母院立面 2、 罗马万神庙透视 三、 中国使用面最广、 数量最多的建筑类型是什么? 有什么优势? 有什么缺陷? 12 答: 木构架承重建筑是中国使用面最广、 数量最多的一种建筑类型。 优势在于: 1、 取材方便; 2、 适应用性强; 3、 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4、 施工速度快; 5、 便于修缮、 搬迁 缺陷在于: 1、 木材越来越稀少; 2、 木架建筑易遭火灾; 3、 无论是抬梁式还穿斗式结构, 都难以满足题解大、 更复杂的空间需求, 木材的消耗量也很大, 从而限制了它继续发展的前景。 四、 中国传统住宅构筑类型有哪些? 各自的分布地如何? 14 答: 1、 木构抬梁、 穿斗与混合式。主要分布地: 北京、 江渐、 皖南、 江西、 湖北、 云南、 四川、 湖南、 贵州等。 2、 竹木构干阑式。主要分布地: 广西、 海南、 贵州、 四川等僮侗语族地区各少民族。 3、 木构井干式。主要分布地: 东北、 云南等林区。 4、 砖墙承重式。主要分布地: 山西、 河北、 河南、 陕西。 5、 碉楼。主要分布地: 西康、 青藏高原、 内蒙古。 6、 土楼。主要分布地: 福建、 广乐、 赣南等。 7、 窑洞。主要分布地: 豫西、 晋中、 陇东、 陕北、 新疆吐鲁番一带。 8、 阿以旺。主要分布地: 新疆南部。 9、 毡包。主要分布地: 内蒙古、 新疆。 《中外建筑史》课程试卷( 三)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本试卷用于城建系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学生 ( 时量: 120分钟 总分100分) 一、 为什么说汉代木架建筑渐趋成熟, 以什么为特征 15 答: 在汉代出土的画像砖、 画像石、 明器陶层中, 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木结构已经形成。已有高达五层的建筑形象, 多层木建筑较普遍, 木架建筑的结构和施工技术有了巨大进步, 斗栱也普遍使用, 随着木结构技术的进步, 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特色之一的屋顶, 形式也多样起来, 悬山顶和庑殿顶最普及。 二、 绘图并解释 30 1、 河北赵县安济桥立面 2、 北京正觉寺金刚宝座塔 年代: 创立于明永乐间, 原名真觉寺, 因有五塔, 故又称五塔寺。 特征: 塔则建于明成化九年(1473年) , 是中国此类佛塔的最典型实例。虽模仿印度的菩提伽耶大塔, 但在塔的造型和细部上全用中国式样。它是在由须弥座和5层佛龛组成的矩形平面高台上, 再建5座密檐方塔。台上中央的密檐塔较高, 13层, 四角的较小, 11层。 3、 北京四合院平面 是北方地区院落式住宅的典型。其平面布局以院为特征, 根把主人的地位及基地情况, 有两进院、 三进院、 四进院或五进院几种, 大宅则除纵向院落多外, 横向还增加平行的跨院, 并设有花园。 三、 中国近代城市的特征是什么? 她较中国封建城市有那些变化和发展( 15) 答: 中国近代城市的特征: 半殖民地的”推拉力”模式; 城市化的双重影响; 无工业化的城市化。 中国城市从封建城市转型为近代城市, 从三个方面来看变化和发展: 通商开埠; 工矿业发展; 铁路交通建设。 四、 中国园林的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有哪些? 作出简要说明。20 答: 1、 园林布局: 主题多样; 隔而不塞; 欲扬先抑; 曲折萦回; 尺度得当; 余意不尽; 远借邻借。 2、 水面处理: 小园池水以聚为主, 以分为辅, 聚则水面开阔, 分则曲折萦回; 小池宜用浅岸。 3、 叠山置石: 可看、 可游、 可居; 塑造丘壑; 体块、 缝隙、 纹理的处理; 用石得当。 4、 建筑营造 五、 填空20 1、 贝律铭 2、 波特曼 3、 IUA 4、 勒·沃·哈尔都安和勒·诺特尔 5、 维尼奥拉 6、 埃罗.沙里宁。 7、 SOM建筑设计事务所 8、 前秦建元二年 9、 李诫。 《中外建筑史》课程试卷( 四)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本试卷用于城建系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学生 ( 时量: 120分钟 总分100分) 一、 绘图并解释 45 1、 卷杀 宋代栱、 梁、 柱等构件端部作弧形(其轮廓由折线组成),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称为卷杀. 2、 山西应县佛宫诗释迦塔平面 3、 天坛总平面 二、 中国近代建筑思潮有哪些内容, 并各举一例说明其特征。 15 答: 1、 洋式建筑( 折衷主义基调) , 以天津德国领事馆为例。 2、 传统复兴( 三种设计模式) , 以上海圣约翰大学怀施堂为例。 3、 现代建筑( 多渠道起步) , 以上海在大光明电影院为例。 三、 什么叫叉手与托脚? 10 叉手是指从平梁的梁头至脊槫( 脊檩) 间斜置的木件, 叫叉手, 是用来扶持脊槫的斜撑。明清被拆掉了, 改用脊瓜柱。( 平梁: 抬梁式构架中最上一层的梁) 托脚是指下一层梁的梁头和槫( 檩) 间斜置的木件。它主要起扶持檩的作用, 清式建筑中没有这个构件。 四、 绘出清北京故宫总平面图( 画出主轴线上的建筑及庭院) 30 《中外建筑史》课程试卷( 五)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本试卷用于城建系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学生 ( 时量: 120分钟 总分100分) 一、 填空 16 1、 六、 七千年前氏族社会。 2、 秦。 3、 阿尼哥。 4、 北宋 5、 南宋 6、 独乐寺观音阁坐落在___ 7、 《周礼.考工记》中的营国制度对都城的尺寸要求是____ 8、 清代宫廷工匠中专门制作模型的家族被称为_____ 二、 绘图 45 1、 尊让堂平面图 2、 一个四柱盔顶的小亭子的轴侧图 3、 云南民居三间四耳一颗印的平面 三、 简要说明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改革及意义: 15 包豪斯( Bauhaus,1919/4/1—1933/7) , 德国魏玛市的 ”公立包豪斯学校”( Staatliches Bauhaus)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 Hochschule fur Gestaltung) , 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包豪斯”一词是格罗披乌斯生造出来的, 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 由德语Hausbau( 房屋建筑) 一词倒置而成。19 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 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包豪斯的重要改革在于:1、 强调集体工作方式, 用以打败艺术教育的个人藩篱, 为企业工作奠定基础。2、 强调标准, 用以打破艺术教育早成的漫不经心的自由化和非标准化。3、 设法建立基于科学基础上的新的教育体系, 强调科学的、 逻辑的工作方法和艺术表现的结合。4、 把设计一向流于”创作外型”的教育重心转移到”解决问题”上去, 因而设计第一次摆脱了玩形式的弊病, 走向真正提供方便、 实用、 经济、 美观的设计体系, 为现代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5、 在比利时设计家亨利.凡.德.威尔德的试验基础上, 开创了各种工作室, 如金、 木、 陶瓷、 纺织、 摄影等。6、 创造了”基础课”, 在此以前是没有所谓基础课之设的。1920年由包豪斯重要教员、 色彩专家约翰尼。伊顿创立一直被称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也最具有争议的艺术院校, 在当时它是乌托邦思想和精神的中心。它创立了现代设计的教育理念, 取得了在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无可辩驳的卓越成就。包豪斯的历程就是现代设计诞生的历程, 也是在艺术和机械技术这两个相去甚远的门类见搭建桥梁的历程。无论是在建筑学.美术学.工业设计 包豪斯都占有主导地位 四、 绘出北京钟楼的平面、 立面图( 24分) 《中外建筑史》课程试卷( 六)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本试卷用于城建系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学生 ( 时量: 120分钟 总分100分) 一、 画图( 每题15分, 共45分) 1、 佛光寺大殿正立面图 2、 开元寺仁寿塔平面图 3、 北京正觉寺金刚宝座塔平面图 二、 名词解释( 每题10分, 共30分) 1、 抱鼓石: 抱鼓石是对门枕石大事雕饰的产物, 造型为圆鼓形, 富有装饰功用, 一般雕饰以葵花、 纹头、 狮子等。下部雕为须弥座, 中间为鼓形, 饰以花纹浮雕, 上部透雕狮子, 这是常见的样式。 2、 斗口: 坐斗正面的槽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 斗口原指斗栱( 清式平身科) 的坐斗中承托昂、 翘的卯口, 卯口的宽度一般就是栱材方料的宽度。清代以斗口尺度作为设计的基本模数, 因此斗口成为模数单位量。  3、 独乐寺观音阁: 主体建筑观音阁, 是一座三层木结构的楼阁;因为第二层是暗室, 且上无檐与第三层分隔, 因此在外观上像是两层建筑。阁高23米, 中间腰檐和平坐栏杆环绕, 上为单檐歇山项, 飞檐深远, 美丽壮观。观音阁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楼阁, 面阔五间, 进深四间, 上下两层, 中间设平座暗层, 通高23米。大阁设计别具匠心。二十八根立柱, 做里外两圈升起, 用梁桁斗拱联结成一个整体, 赋予建筑巨大的抗震能力。  三、 填空( 每空2分, 共16分) 1、 吕彦直 2、 侏儒柱 , 当心间 3、 朱启钤 4、 4.5 , 1.5 5、  维特鲁威,  10 四、 绘出佛光寺大殿平面图 《中外建筑史》课程试卷( 七)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本试卷用于城建系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学生 ( 时量: 120分钟 总分100分) 一、  从檩、 椽尺度方面分析木构架体系在清式建筑中的主要特点。20 答: 檩( 桁) 、 椽为直接承受屋面荷载之构件。依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 有斗栱之大木用桁, 无斗栱之大木用檩。大式正心桁直径4.5斗口, 长随间广另加榫。搭角处伸出1檩径。金桁、 脊桁径均为4.5斗口。挑檐桁径3斗口。小式檩径均为1檐柱径。椽径1.5斗口檐椽圆形断面, 伸出长度为上檐出的2/3, 飞檐椽方形断面, 伸出长度为上檐出的1/3。上檐出在大式为21斗口, 小式为3/10檐柱高。角部的椽自金桁中线起向角梁呈放射形排列, 并逐渐升高, 与老角梁上缘平齐。又在挑檐桁与正心桁上放置枕头木, 使角部屋面缓曲升起。这样的屋角从各方面来看都象展开的鸟翼, 因此称为翼角檐椽。 二、 试绘出下列图形( 30分) 1、 河北定兴北齐石柱立面 2、 山西应县佛宫寺平面  三、 分析简答(30分)  分析沈阳故宫的总体布局和建筑特色。 答: 沈阳故宫是清朝入关前创立的宫殿, 具有满族特色。全宫分为三部分, 东部大政殿和十王亭, 是清亭举行大典及王公大臣议政之处。大政殿面南居中, 十王亭分两列展开, 呈八字形。南端八亭是八旗首领办事场所, 北端二亭是百慕大翼王亭。中部崇政殿, 是日常朝会和处理政务之处, 清宁宫是寝宫, 也属前朝后寝制, 但与北京故宫前高后低的做法相反, 此处寝宫高于前殿, 整个庭院坐落在3米多高的台基上。 四、 设檐柱径为口, 按清宫式建筑举架之法画出一座进深七、 八架无廊和前檐廊的大式建筑的屋面剖面求法( 标出有关数据) 。( 20分) 《中外建筑史》课程试卷( 八)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本试卷用于城建系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学生 ( 时量: 120分钟 总分100分) 一、 名词解释: 巴黎圣母院: 10 法国天主教大教堂。位于巴黎塞纳河中城岛的东端, 始建于1163年, 1320年落成。该教堂以其哥特式的建筑风格, 祭坛、 回廊、 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 以及堂内所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 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 历时180多年。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 之因此闻名于世, 主要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圣母院的正外立面风格独特, 结构严谨, 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它被壁柱纵向分隔为三大块; 三条装饰带又将它横向划分为三部分, 其中, 最下面有三个内凹的门洞。门洞上方是所谓的”国王廊”, 上有分别代表以色列和犹太国历代国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 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将其误认作她们痛恨的法国国王的形象而将它们捣毁。可是后来, 雕像又重新被复原并放回原位。”长廊”上面为中央部分, 两侧为两个巨大的石质中棂窗子, 中间一个玫瑰花形的大圆窗, 其直径约10米, 建于1220—1225年。中央供奉着圣母圣婴, 两边立着天使的塑像, 两侧立的是亚当和夏娃的塑像。教堂内部极为朴素, 几乎没有什么装饰。大厅可容纳9000人, 其中1500人可坐在讲台上。 佛光寺大殿: 20 中国现存最早的两座木结构殿堂之一。位于山西五台山, 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是唐代建筑的典型代表。1937年为建筑学家梁思成所发现。传佛光寺创立于北魏, 9世纪初建有3层7间弥勒大阁, 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灭佛时被毁, 后在此阁旧址建此殿, 现保存完好。寺依地形布局, 地势东高西低, 大殿在寺址东端山岩下高12米多的台地上, 面西, 是全寺主殿。寺院不大, 台地下院落北侧有金代建筑的文殊殿, 其它建筑都是清代以后所建。大殿面阔7间,中间5间设板门, 两端各1间设直棂窗, 通长34米余;进深4间, 17.66米;上覆单檐四阿屋顶。殿内有一圈内柱( 金柱) , 将内部空间分为内槽和外槽两部分, 沿内槽后部3面设墙, 围着佛坛,坛上有30多尊晚唐彩塑像, 沿大殿后墙和左右墙在阶状台座上有清代以后所塑500罗汉。 包豪斯: 10 包豪斯( Bauhaus,1919/4/1—1933/7) , 德国魏玛市的 ”公立包豪斯学校”( Staatliches Bauhaus)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 Hochschule fur Gestaltung) , 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包豪斯”一词是格罗披乌斯生造出来的, 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 由德语Hausbau( 房屋建筑) 一词倒置而成。19 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 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包豪斯的重要改革在于:1、 强调集体工作方式, 用以打败艺术教育的个人藩篱, 为企业工作奠定基础。2、 强调标准, 用以打破艺术教育早成的漫不经心的自由化和非标准化。3、 设法建立基于科学基础上的新的教育体系, 强调科学的、 逻辑的工作方法和艺术表现的结合。4、 把设计一向流于”创作外型”的教育重心转移到”解决问题”上去, 因而设计第一次摆脱了玩形式的弊病, 走向真正提供方便、 实用、 经济、 美观的设计体系, 为现代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5、 在比利时设计家亨利.凡.德.威尔德的试验基础上, 开创了各种工作室, 如金、 木、 陶瓷、 纺织、 摄影等。6、 创造了”基础课”, 在此以前是没有所谓基础课之设的。1920年由包豪斯重要教员、 色彩专家约翰尼。伊顿创立一直被称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也最具有争议的艺术院校, 在当时它是乌托邦思想和精神的中心。它创立了现代设计的教育理念, 取得了在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无可辩驳的卓越成就。包豪斯的历程就是现代设计诞生的历程, 也是在艺术和机械技术这两个相去甚远的门类见搭建桥梁的历程。无论是在建筑学.美术学.工业设计 包豪斯都占有主导地位 圣马可广场: 10 圣马可广场(Plazza San Marco) 又称威尼斯中心广场, 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 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圣马可广场是由公爵府、 圣马可大教堂、 圣马可钟楼、 新、 旧行政官邸大楼、 连接两大楼的拿破仑翼大楼、 圣马可大教堂的四角形钟楼和圣马可图书馆等建筑和威尼斯大运河所围成的长方形广场, 长约170米, 东边宽约80米, 西侧宽约55米。广场四周的建筑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精美建筑。 里坊制: 10 里坊制的确立期, 相当于春秋至汉。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 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们的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 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环以高墙, 设里门与市门, 由吏卒和市令管理, 全城实行宵禁。 须弥座: 10 又名”金刚座”、 ”须弥坛”, 源自印度, 系安置佛、 菩萨像的台座。须弥即指须弥山, 在印度古代传说中, 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另一说指喜马拉雅山( 又名大雪山) 。用须弥山做底, 以显示佛的神圣伟大。中国最早的须弥座见于云冈北魏石窟, 是一种上下出涩、 中为束腰的形式。迨至唐、 宋, 上下涩加多, 且有莲瓣之类为饰, 束腰部分显著加高, 并有束腰柱子( 蜀柱) 将之分割成若干段落, 这类形制在宋代叫做”隔身版柱造”。但宋代南方有的不用束腰柱子, 而用鼓凸出的曲线。唐塔上出现两层用须弥座作承托的佛像、 塔幢、 坛台、 神龛、 家具以至古玩与假山。须弥座已从神圣尊贵之物, 发展成为由土衬、 圭角、 下枋、 下枭、 束腰、 上枭和上枋等部分组成一种叠涩( 线脚) 很多的建筑基座的装饰形式, 一般见于尊贵的建筑物基座。后来一些家具, 如屏风之类的底座也经常采用这种形式。 戗脊: 10 戗脊 qiàng jǐ 在有不同方向的承梁板的屋顶中,其两个斜屋面交接处所形成的外角。又称岔脊, 是中国古代歇山顶建筑自垂脊下端至屋檐部分的屋脊, 和垂脊成45度, 对垂脊起支戗作用。重檐屋顶的下层檐( 如重檐庑殿顶和重檐歇山顶的第二檐) 的檐角屋脊也是戗脊, 称重檐戗脊 骑楼: 10 骑楼是南欧建筑与广州特色相结合的产物, 在骑楼跨入人行道而建, 在马路边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长廊, 骑楼式建筑是民初建市时吸收国外建市经验而建成的。因地中海气候秋冬偏冷, 夏季多雨, 故商店房屋多在门前建有走廊。这样行人走在马路两旁屋前走廊之下, 访友、 行街、 购物均不受风雨影响, 又能够减少住户面积的损失, 在第十甫路、 上下九路等比较集中。 二、 绘图简析( 20分) 绘制北京故宫太和殿的平面和立面简图, 并分析其特点。 俗称”金銮殿”, 位于中国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 明永乐十八年( 1420年) 建成, 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 1562年) 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 1645年) 改今名。自建成后屡遭焚毁, 又多次重建, 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太和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 太和殿面阔十一间, 进深五间, 建筑面积2377.00㎡, 高26.92m, 连同台基通高35.05m, 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其上为重檐庑殿顶, 屋脊两端安有高3.40m、 重约4300kɡ的大吻。檐角安放10个走兽, 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仅见。太和殿共有七十二根大柱支撑其全部重量, 其中顶梁大柱最粗最高, 直径为一米零六, 高为十二米七零。明代用的是楠木, 采自川、 广、 云、 贵等地; 清代重建后, 用的是松木, 采自东北三省的深山之中。 《中外建筑史》课程试卷( 九)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本试卷用于城建系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学生 ( 时量: 120分钟 总分100分) 一、 简述天坛的特点并作出平面图。( 30) ;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 又经明嘉靖、 清乾隆等朝增建、 改建, 建筑宏伟壮丽, 环境庄严肃穆。天坛面积辽阔, 相当于紫禁城的四倍。在极小占地的建筑周围种植着苍松翠柏, 深绿颜色在古代表示崇敬、 追念和祈求之意。这也是在坛、 庙、 陵、 寝种植松柏的原因。进入天坛, 树木葱郁, 特别在南北轴线和建筑群附近, 更是古柏参天, 树冠相接, 把祭坛烘托得十分肃穆。 天坛是明、 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 位于正阳门外东侧。坛域北呈圆形, 南为方形, 寓意”天圆地方”。四周环筑坛墙两道, 把全坛分为内坛、 外坛两部分, 总面积273公顷, 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 内坛以墙分为南北两部。北为”祈谷坛”, 用于春季祈祷丰年, 中心建筑是祈年殿。南为”圜丘坛”, 专门用于”冬至”日祭天, 中心建筑是一巨大的圆形石台, 名”圜丘”。两坛之间以一长360米, 高出地面的甬道——丹陛桥相连, 共同形成一条南北长1200米的天坛建筑轴线, 两侧为大面积古柏林。 西天门内南侧建有”斋宫”, 是祀前皇帝斋戒的居所。西部外坛设有”神乐署”, 掌管祭祀乐舞的教习和演奏。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 皇乾殿、 圜丘、 皇穹宇、 斋宫、 无梁殿、 长廊、 双环万寿亭等, 还青回音壁、 三音石、 七星石等名胜古迹。 二、 解释并作出简图: 60 拙政园: 20 是江南园林的代表, 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 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地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 元朝时为大弘( 宏) 寺。明正德四年( 公元1509) , 明代弘治进士、 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 聘著名画家、 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 历时 建成。400多年来, 拙政园屡换园主, 曾一分为三, 园名各异, 或为私园, 或为官府, 或散为民居, 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 才完璧合一, 恢复初名”拙政园”。拙政园全园占地62亩( 另三资料分别为: 51950平方米、 约50000平方米、 5 平方米) , 分为东、 中、 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 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 大多是清咸丰十年( 公元1860年) 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 至清末形成东、 中、 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 其特点是以水为主, 水面广阔, 景色平淡天真、 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 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 其间有漏窗、 回廊相连, 园内的山石、 古木、 绿竹、 花卉, 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 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拙政园, 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 以其布局的山岛、 竹坞、 松岗、 曲水之趣, 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硬山: 20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形式。屋面仅有前后两坡, 左右两侧山墙与屋面相交, 并将檩木梁全部封砌在山墙内的建筑叫硬山建筑。硬山建筑是古建筑中最普通的形式, 无论住宅、 园林、 寺庙中都有大量的这类建筑。硬山建筑以小式为最普遍, 清《工程做法则例》列举了七檩小式、 六檩小式、 五檩小式几种小式硬山建筑的例子, 这几种也是硬山建筑常见的形式。七檩前后廊式建筑是小式民居中体量最大, 地位最显赫的建筑, 常见它来作主房, 有时也用做过厅。六檩前出廊式用作带廊子的厢房、 配房, 也能够用做前廊后无廊式的正房或后罩房。五檩无廊式建筑多用于无廊厢房、 后罩房、 倒座房等。 雅典卫城: 20 雅典卫城, 也称为雅典的阿克罗波利斯, 希腊语为”阿克罗波利斯”, 原意为”高处的城市”或”高丘上的城邦”, 距今已有30 的历史。雅典卫城遗址位于今雅典城西南, 建造在海拔150米的石灰岩山冈上, 是祭祀雅典守护神雅典娜的神圣地, 建筑群建设的总负责人是雕刻家菲迪亚斯。卫城, 原意是奴隶主统治者的圣地, 古代在此建有神庙, 同时又是城市防卫要塞。雅典卫城是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 是综合性的公共建筑, 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现存的主要建筑有卫城山门、 雅典娜女神庙、 帕提农神庙( 雅典娜神庙) 、 伊瑞克提翁神庙( 伊瑞克先神庙) 、 胜利神庙等, 另有一座现代建筑卫城博物馆。 三、 绘图10 北京钟楼的平面图 《中外建筑史》课程试卷( 十)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本试卷用于城建系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学生 ( 时量: 120分钟 总分100分) 一、 画图( 50分) 1、 画出中国古代八种屋顶的形式15 2、 画出永定承启楼平面图15 3、 泰姬陵透视20 二、 名词解释: 20 戈裕良: 戈裕良( 1764—1830) , 叠石大师。字立山, 祖居武进洛阳尚湖墩。出生于县城东门季子庙后。她筑的假山, 别具风格, 能浑然一体, 巧夺天工, 不需借助于牵罗攀藤, 掩饰点缀, 而逼肖真山, 因此人称花园子。到清嘉庆初年时, 她已名声在外, 乾隆时江南一些官僚豪门, 纷纷置园叠山, 裕良遂为各地所争聘, 得以大显身手, 留下许多传世杰作。现存几处有名园林中, 苏州环秀山庄最能代表她匠心独运的叠山艺术。它以一亩之地而池水映天, 岩峦耸翠, 气势磅礴, 使人如入真山, 被称假山中神品。在园林中独树一帜。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常熟的燕谷, 约改建于道光五年, 原为台湾知府蒋元枢所居, 戈裕良在五芝堂前堆砌的假山, 构思新颖, 绕有奇趣, 亦为世所称。 计成: 中国明末造园家。字无否, 号否道人。苏州吴江人。 少年时代即以善画山水知名。中年回到江南, 定居镇江, 转事造园。她的代表作还有明崇祯五年( 1632) 在仪征县为汪士衡修建的寤园, 在南京为阮大铖修建的石巢园, 在扬州为郑元勋改建的影园等。她根据丰富的实践经验整理了修建吴氏园和汪氏园的部分图纸, 于崇祯七年写成中国最早的和最系统的造园著作——《园冶》, 被誉为世界造园学最早的名著。 三、 请简述留园特点与成就( 附图) 30分 与北京颐和园、 承德避暑山庄、 苏州拙政园齐名。坐落在苏州市阊( 音: chāng) 门外,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 公元1522~1566年) 。原为明代徐时泰的东园, 清代归刘蓉峰所有, 改称寒碧山庄, 俗称”刘园”。清光绪二年又为盛旭人所据, 始称留园。留园占地约30亩, 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 厅堂、 走廊、 粉墙、 洞门等建筑与假山、 水池、 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 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 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 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 可沟通各部景色, 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 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 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 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 田园、 山林、 庭园四种不同景色: 中部以水景见长, 是全园的精华所在; 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 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雨快鱼之厅、 林泉耆砍之馆、 还我读书处、 冠云台、 冠云楼等十数处斋、 轩, 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 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 两旁为瑞云, 岫云两峰; 北部具农村风光, 并有新辟盆景园; 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 有野趣, 以假山为奇, 土石相间, 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与明瑟楼为留园的主要观景建筑。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 池北为假山小亭, 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 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 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 赏留园首看建筑。留园以其独创一格、 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而享有盛名。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 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 藏露互引, 疏密有致, 虚实相间, 旷奥自如, 令人叹为观止。 占地30余亩的留园, 建筑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全园分成主题不同、 景观各异的东、 中、 西、 北四个景区, 景区之间以墙相隔, 以廊贯通, 又以空窗、 漏窗、 洞门使两边景色相互渗透, 隔而不绝。园内有蜿蜒高下的长廊670余米, 漏窗200余孔。 一进大门, 留园的建筑艺术处理就不同凡响: 狭窄的入口内, 两道高墙之间是长达50余米的曲折走道, 造园家充分运用了空间大小、 方向、 明暗的变化, 将这条单调的通道处理得意趣无穷。过道尽头是迷离掩映的漏窗、 洞门, 中部景区的湖光山色若隐若现。绕过门窗, 眼前景色才一览无余, 达到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 留园内的通道, 经过环环相扣的空间造成层层加深的气氛, 游人看到的是回廊复折、 小院深深是接连不断错落变化的建筑组合。园内精美宏丽的厅堂, 则与安静闲适的书斋、 丰富多样的庭院、 幽僻小巧的天井、 高高下下的凉台燠馆、 迤逦相属的风亭月榭巧妙地组成有韵律的整体, 使园内每个部分、 每个角落无不受到建筑美的光辉辐射。 留园建筑艺术的另一重要特点, 是它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 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建筑面对山池时, 欲得湖山真意, 则取消面湖的整片墙面; 建筑各方面对着不同的露天空间时, 就以室内窗框为画框, 室外空间作为立体画幅引入室内。室内外空间的关系既能够建筑围成庭院, 也能够庭园包围建筑; 既能够用小小天井取得装饰效果, 也能够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千姿百态、 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 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无穷境界。 《中外建筑史》课程试卷( 十一)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本试卷用于城建系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学生 ( 时量: 120分钟 总分100分) 一、 请简述明南京的特点( 附图) 40分  明代初年的都城。1421年迁都北京。明北京城的许多方面就是以明南京城为蓝本建造的。南京历史上多次建都三国吴建都于此时称建业, 东晋和南朝的宋、 齐、 梁、 陈建都于此时称建康( 见建康城) 。隋灭陈后被毁。唐时建州, 南唐以州为都城, 称江宁府。它比六朝建康城偏南, 包进了秦淮河、 石头城。宋、 元基本上沿南唐城旧规。明建都时, 保留元的旧城区为居民、 商业区, 另在旧城外东侧富贵山南填燕雀湖新建皇城和宫城、 衙署,然后东临钟山麓,北沿玄武湖南岸、 西岸, 西循狮子山、 马鞍山、 清凉山西侧, 南抵旧城南城一线, 用了21年时间筑成一条全长34.3公里的砖城墙, 把建康城、 石头城、 南唐江宁城旧址和富贵山、 覆舟山、 鸡笼山、 狮子山、 清凉山等都包在城内。 南京城的规划突破方整对称的传统都城形制, 根据地理条件和当时的实际需要, 基本保留和利用旧城, 增辟新区。城内东为皇城, 中为居民市肆区, 西北为驻军区, 各区互不干扰。城市的形式及道路系统呈不规则形状。明初南京城的居民人数据洪武二十四年(1391)统计为47万。城内外驻军42个卫, 约20万人。 宫城位于钟山西南,宫后以富贵山作为大内镇山宫前御道两侧是各部及五军都督府等中央机关的官署。御道南出正阳门, 门外东有天地坛, 西有山川坛, 是皇帝郊祀的地方。 城市居民市肆区集中在旧城, 其中有大片新建的第宅,如: 徐达宅( 在大功坊, 今瞻园路) ,常遇春宅( 在常府街,今杨公井东) ,汤和宅( 在城南信府街) 等; 还有各种手工业作坊和商店。市区主要街道两旁是店铺和买卖货物的”官廊”, 还有几十处大小市场。在特定地点, 由国家建酒楼和供出租的”官廊”, 对实现规划所规定的商业区有引导和促进作用。这也影响到明代的北京城。 旧城北面鸡笼山以南有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国子监北面是祠庙区。再北, 在鸡笼山顶设有观象台。在鸡笼山西侧的黄泥冈上, 建有钟鼓楼, 为报时之所。城西北部比较荒凉, 主要供各卫驻军之用。 城市对外交通主要依靠水运。城西北沿江一带( 今下关和三汊河) 是交通和对外贸易的枢纽, 设有龙江关、 龙江市和接待外国商人的龙江驿。经长江而来的物资由三汊河溯秦淮而上, 集中于西南部清凉、 石城、 三山、 聚宝四门, 因此这一带建有许多仓库、 酒楼和客店。招待外国使臣的会同馆和乌蛮驿, 则在通济门内靠近文武官署的地段。 二、 请简述留园特点与成就( 附图) 30分 与北京颐和园、 承德避暑山庄、 苏州拙政园齐名。坐落在苏州市阊( 音: chāng) 门外,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 公元1522~1566年) 。原为明代徐时泰的东园, 清代归刘蓉峰所有, 改称寒碧山庄, 俗称”刘园”。清光绪二年又为盛旭人所据, 始称留园。留园占地约30亩, 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 厅堂、 走廊、 粉墙、 洞门等建筑与假山、 水池、 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 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 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 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 可沟通各部景色, 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 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 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 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 田园、 山林、 庭园四种不同景色: 中部以水景见长, 是全园的精华所在; 东部以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