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一、 课程概况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是由医学免疫学和医学微生物学两门独立的学科合成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是医科类各专业各层次学生必修的重要的医学基础课, 也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高等医学专科护理专业统设必修的一门基础课。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 结构和功能; 抗原物质的种类、 特性; 以及机体免疫系统与抗原物质作用产生免疫应答的规律、 免疫应答的生理和病理效应、 免疫学技术应用等内容的一门学科。医学免疫学从早期微生物学的抗感染免疫开始, 现已发展为一门独立学科, 其研究领域也早已超出抗感染免疫范
2、畴, 而涉及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各个领域, 如超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移植免疫、 肿瘤免疫等。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只涉及基础免疫学理论; 临床免疫学部分只涉及超敏反应有关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的学习, 并力争用所学知识去理解、 联系临床问题。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细菌、 病毒、 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其内容包括病原微生物的形态、 结构、 抗原物质、 抵抗力、 遗传变异和培养条件、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致病机制和免疫性, 以及传染病的预防、 诊断和治疗原则等内容。本课程按系统可分为细菌学、 病毒学和其它微生物学三部分。而细菌学和病毒学又分为总论和各论。总论
3、部分介绍微生物的共性, 属于基本知识, 即重点内容。各论内容介绍各种微生物的个性。由于微生物的种类非常繁多, 因此会感到微生物学的知识比较庞杂和零散, 难以记忆。学生在学习时要注意按系统掌握重点内容, 以总论部分内容为纲, 将各论知识有机地串在总论知识的纲上, 便于记忆。教师在辅导时也应注意联系临床病例帮助理解和记忆。根据高等教育专科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要求, 本门课程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介绍, 同时也适当增加了学科进展方面的知识, 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 医学免疫学和医学微生物学都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既重视理论, 又重视实践。地方电大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教学条件
4、开设全部或选开部分实验课程, 使学员经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标本, 实际操作细菌标本的涂片染色以及基本的免疫学检测, 加深对微生物的感性认识和对免疫学理论的理解, 为学习后期临床医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高等医学护理专业教学计划规定, 医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课程为5学分, 在第二学期开设。课内总学时为90学时, 其中电视讲课18学时, 实验27学时。学生应切实抓住时间, 保证自学的学时数, 做好电视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 练习。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学习的效果和良好的考试成绩。和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同期开设的课程有人体生理学、 医用生物化学。这些课程均为本课程的基础。第三、 四学期开
5、设的病理学、 病理生理学、 药理学和医学遗传学与本学科内容也有联系。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可能会遇到某些概念及疾病的理解涉及上述相关课程的内容, 可参考有关学科的教科书。二、 教学资源( 一) 文字材料1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由白惠卿、 陈育民、 安云庆主编,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出版, 第二版。第一篇免疫学共10章。其中15章为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按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免疫球蛋白、 补体、 细胞因子) 的顺序排列。67章介绍抗原系统。89章介绍免疫系统识别抗原物质后产生免疫应答的过程、 规律及生理和病理效应。第10章介绍免疫学应用, 主要包括免疫学防治
6、和免疫学诊断的原理和方法。第二篇医学微生物学共27章( 章节序号与免疫学章节序号连续排列) , 按学科内容又分为细菌学、 病毒学和其它微生物学三部分。其中1117章为细菌学总论, 介绍细菌的生物学性状、 致病性和免疫性、 消毒灭菌、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等有关细菌学的基本知识。1823章是细菌学各论内容。2427章是病毒学总论, 介绍病毒学的基本知识, 包括病毒的形态结构、 感染与免疫、 感染的防治和实验室诊断等内容。2832章介绍病毒学各论的内容。其它微生物的内容自3337章, 分别介绍了支原体、 衣原体、 立克次体、 螺旋体和真菌的基本知识。2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学习指导该书是与主教材医学
7、免疫学与微生物学配套使用的辅导用书。全书37章与主教材编排相同, 每章( ”其它微生物学部分”测试题集中排在第37章后) 均由重点难点内容、 测试题和参考答案三部分组成。学生可在学习教材的同时学习辅导教材相应章节, 以便更好地抓住重点, 理解难点, 并经过课后练习和自测, 加深理解, 巩固大纲要求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二) 音像教材教学录象: 共18讲。其中免疫学7讲, 由首都医科大学免疫学系安云庆教授主讲; 微生物学11讲, 由首都医科大学免疫学系陈海伦副教授主讲。每讲50分钟。录象内容是主讲教师讲授的本门学科重点内容。微生物学部分还包括一些形态学的图片和照片, 以增强感性认识。学生在看录象
8、教材之前, 应先预习、 自学教科书和学习指导中相关章节内容, 课后应做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三) 网上教学网上有与文字教材相对应的各章节辅导。每章主要包括学习建议、 知识结构图、 概念简释、 重点难点内容介绍、 思考练习和参考答案等内容, 分8次播出。第一次介绍概述、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12章) 。第二次介绍免疫球蛋白( 3章) 。第三次抗原与HLA( 6-7章) 。第四次介绍免疫应答、 超敏反应及免疫学应用( 810章) 。第五次医学微生物概述( 1117章) 。第六次介绍微生物各论( 1823章, 2832章) 。第七次介绍病毒学各论( 2427章) 第八次介绍其它微生物( 3337
9、章) 。三、 教学安排本课程课内总学时为90。电视讲课18学时, 每周播出一讲。电视复习课2学时。教学内容按照一学期18周, 每周5学时进行安排。学生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自学时间。下表所列安排可供参考。周次教学内容( 文字教材) 电视课网上辅导课后练习免疫学实验1第12章免疫学概述、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网上辅导1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作业1( 1) 沉淀反应: 单扩散测免疫球蛋白含量( 试剂盒) 2第3章免疫球蛋白网上辅导2( 2) 凝集试验: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测妊娠尿HCG( 试剂盒) 3第4章补体系统4第5章细胞因子5第67章抗原、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网上辅导3医学免疫学与微生
10、物学作业2( 3) ELISA试验: 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 试剂盒) 注: 可备示教观看结果, 或次日看结果6第89章免疫应答、 超敏反应网上辅导47第10章免疫学应用8医学微生物学(概述) 微生物学概述网上辅导5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作业3细菌学实验9第1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 显微镜油镜头使用10第1213章细菌的生长、 繁殖、 代谢、 遗传与变异( 2) 细菌基本形态观察( 3) 细菌特殊结构观察11第14章细菌的致病性(4)细菌培养性状观察: 菌落类型、 色素、 溶血12第15章抗菌免疫( 2) 革兰染色法13第1617章消毒与灭菌网上辅导614第1823章细菌学各论15第2427
11、章病毒学总论网上辅导7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作业416第2832章病毒学各论网上辅导817教材第3337章其它微生物四、 教学媒体播出及使用信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网页 ( ) 将提供网上辅导内容及教学研讨会时间。农医部电子邮箱是: Tel: 主持教师电子邮箱是: Tel: 五、 教学环节1自学为主: 本课程以自学为主。学员经过自学文字教材、 收看电视课程或录象、 参加网上辅导、 完成作业、 参加实验和小组讨论等多种途径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进度可参考教学安排表, 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安排。2辅导: 网上辅导分8次。同学们平时也可经过电子邮件、 电话等进行答疑。教学点的面授辅导能够集中在实验课时个别辅
12、导或酌情安排集中辅导。3作业: 本课程安排作业4次。免疫学作业两次, 微生物学作业两次。以作业本形式下发给每位学员。作业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12%。中央电大将不定期地抽查学生作业, 检查作业的完成及批改情况。4实验: 各教学点可根据当地实际条件选做45个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成绩低于5分者不得参加本课程的期末考试。实验指导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医科统设课程实验指导汇编。5教学研讨: 本学期暂定一次网上教学研讨, 具体时间届时在网上发布。六、 教学组织建议( 一) 自学远程教育的学生以自学文字教材为主要学习形式。要学会读书, 书要重复读, 用心读, 才能理解、 掌握。( 二) 电视课1受
13、电视课程学时的限制,电视录象课程每一讲内容都高度凝练,信息量集中在最重要的内容上, 不能涵盖全部考核内容, 也不像在课堂上讲课会重复强调、 重复所讲内容。2免疫学内容理论性较强, 各种名词、 概念层出不穷,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极为陌生的。因此期望听一讲电视课程即能听懂记住大部分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3由于本门课程的相关基础课程如生理学、 生物化学与本门课程同期开设, 而关系密切的病理课程在后期开设, 因此在学习中会遇到一些概念或疾病不易理解。看电视课主要是解决读书中遇到的问题, 加强印象。( 三) 辅导教学点的辅导答疑能够在实验课时进行个别辅导或酌情安排集中辅导。可采用启发式、 讨论式、 答疑
14、式的教学, 注意培养学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集中辅导的时间不宜超过总学时的1/3。本课程辅导教学中应注意下列问题: 1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虽是两门学科, 但免疫学是由研究病原微生物及抗传染免疫发展起来并形成一门新的学科。免疫学的新理论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而日益更新, 但本专业学生应着重基础理论学习, 并应注意联系微生物学内容, 将有助于理解免疫学理论。2微生物学是兼有形态学和机能学的课程, 研究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等生物学性状是为了解其致病机制, 而最终目的是为临床传染病的预防、 诊断和治疗服务。因此, 学习微生物学应以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为核心, 将形态和机能有机联系, 有助理解和
15、记忆种类庞杂的各种病原微生物。3免疫学和微生物学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并和临床有密切联系。因此学习中应注意联系临床病例, 学会用所学的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知识解决临床的实践问题,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4学习中应注意归纳综合和系统化。讲课时是纵向的按各章节分述, 但考核时常是横向的各章节内容混在一起。因为引起一种传染病的有可能是多种不同病原微生物, 而一种病原微生物又可引起多种临床疾病。因此必须经过归纳的方法, 建立整体观念, 从整体认识疾病的角度去归纳可能的各种病原微生物。5在掌握病原微生物共性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病原微生物的特性。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 而每种微生物都有其形态、 培养、 抗原性、 抵抗力、 致病性、 免疫性、 诊断、 预防、 治疗等诸多方面的特点, 令人难以记忆。因此在学习中一定要分门别类地按系统去掌握共性。在此基础上, 再去记忆个别重点微生物的特殊之处。要注意抓纲举目。纲目即共性, 属于总论部分的内容, 可用其为线索将各论不同细菌的特点即个性串联在一起, 万不可杂乱无章地、 零散地记忆。电视课应以学生在家里或在教学点收看为主, 在辅导课上能够结合电视课中的内容组织教学和答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