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八年级:南昌八中 杨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并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能用平行线的性质推出这一定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探索、发现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教学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过程。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趣味引入:链接中国北斗卫星发射视频,简单介绍三角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从民族自豪感引入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
二、 板书:7.2·1三角形的内角
[设计意图]通过趣味视频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探究
做一做
问题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
问题2:在小学里,用什么方法得到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
1.通过多媒体演示测量法。
2.剪拼法:在纸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并将它的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就得到一个平角,请同学们动手做一做。
(1)让学生动手把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剪下拼在第三个角的顶点处,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会得到什么结果。
图1
(3)剪下角A.图拼在一起,从而还可得到。
图2
同学归纳出结论: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验证,建立几何模型进行证明形成定理。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从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动手操作中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
三、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想一想
通过动手实验我们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因为在测量或剪拼中都会有误差,可不可以用推理论证的方法来说明上面的结论的正确性呢?
根推理法的一般步骤:画图、已知、求证、证明
结合图(1)、图(2),能不能想出这个结论的证明方法呢?
已知:△ABC,求证:∠A+∠B+∠C=180°
。
证明:过点C作CM ∥AB
∵CM∥BC (已知)
∴∠1=∠A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2=∠B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1+∠2+∠3=180°(平角定义)
∴∠B+∠BAC+∠C=180°(等量代换)
问题:还有其它方法吗?
方法2:延长一边(如延长BC到D,作CE∥BA),利用同位角、内错角移两角,凑出平角180°(见图3)。
图3
方法3:过一顶点作其对边的平行线(如过A作BC的平行线),利用内错角移角凑出平角180°
教师根据情况从以上方法中选用一种来进行证明,重点分析辅助线作法的目的,并板书其中一种的详细过程,得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再请同学们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同学们通过讨论,发现数学的乐趣。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对三角形内角和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于学生刚刚接触证明,所以教师要有的示范,通过讲练结合,使学生逐步掌握推理的方法步骤。
四、巩固应用
1、比一比,看哪一组做又快又对。
(1)在△ABC中,∠A=81°∠B=72°则∠C=
(2)在△ABC中, ∠A :∠B:∠C=2:3:4
则∠A = ∠ B= ∠ C=
3.(1)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 个直角?为什么?
(2)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 个钝角?为什么?
(3)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 个锐角?为什么?
(4)任意 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一个角的度数至少为 .
2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方向,B岛在A岛的北偏东80°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方向,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是多少度?
例1.已知:在△ABC中, ∠C=∠ABC=2∠A,BD 是AC边上的高。求∠DBC的度数。
[设计意图] 例题利用一题多解的思想,把题目分解成两个题目,使题目变得趣味,从浅到深,掌握解体的要领
通过例题和练习,要让学生体会三角形
内角和定理在角的求值问题中的应用,注意向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逐步向学生渗透数学中的思想方法,这里体现了数学中的转化思想,这一点一定要让学生体会。
例题利用一题多解的思想,把题目分解成两个题目,使题目变得趣味,从浅到深,掌握解体的要领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你学会了… …
你了解了… …
六、作业
课本P76.复习巩固:1、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