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杏河中学“考讲练”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
课题:
口技
课时序号
49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理解其作用
备课人
过程与方法
朗读、自主合作探究、习题训练
郭小健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理解其作用。
学习范围
第二课时
学法指导
考讲练学习法
一、课前检测:
(一) 选择恰当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解释词语。
(既而 俄而 少顷 一时 未几)
1.(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2.( ),儿醒,大啼。
3.当是时,妇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 )齐发,众妙毕备。
4.( )夫齁声起,妇拍儿变渐拍渐止。
5.( )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二)、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4.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5.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6.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7.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
8.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二、讲解新知
① 第一段中写表演的场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些数字的运用有何作用?
②“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一句说明了什么?
2.注意掌握第一段中重点词句。
3.文章的第2、3、4这三个文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形象而逼真地描述了口技艺人精心摹拟的复杂而多变的声响,
(1)找出口技人表演了哪三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
第二个场景:
第三个场景:
(2)作者按什么顺序描摹的?描摹了哪些声音?
4.这三个文段中,除了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外,还描写了其他方面吗?
三、当堂练习
新学案——阅读一
四、本节小结:
本文在正面记叙时,勾勒出三幅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画面。如各种声音,全凭描写的技巧,才能具有直观性和真实感。又如在叙述口技表演过程中随时描写听众的反应,描写他们的神情态度。这种写法,既能具体地显出口技表演的效果,又能间接表现口技技巧的高超。
教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