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检验报告
委托单位
监理单位
委托时间
送 样 人
见证人
试样名称
1#、2#、3#、4# 、矿粉、沥青
试样描述
试样数量
集料、矿粉各一袋、沥青一桶
试样状态
可检
检验方法
JTG E42-2005、JTJ052-2000
判定依据
JTG F40-2004、JTJ052-2000
试验人员
试验日期
试验设备
标准振筛机2-002(ZBJ-92A)、路强仪1-010、游标卡尺2-008、针入度仪7-001(SYD-2801E )、延度仪7-002(SY-2B)、软化点仪7-003(SYD-2806E)、马歇尔击实仪8-002(LD236-II)、沥青混合料理论密度仪8-010(SDLM-1B)、恒温水浴8-006(CF-B)、马歇尔稳定度仪8-005(DF)、轮碾仪8-008(HYCX-1)、车辙仪8-009(HYCZ-1)、劈裂夹具、天平8-003(DSJ-5)、烘箱8-004(101A-2)
检验情况
及说明
1、试验过程中仪器设备使用正常。
2、试验报告编号见附表。
试验结论
1、原材料均符合JTJ052-2000、JTG F40-2004规范技术要求。
2、配合比设计结果详见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备注
1、本报告无“”无效;
2、本报告复制未加盖骑缝章、涂改无效;
3、本报告结果只对来样负责。
检验: 复核: 签发:
一、 概述
AC-20沥青路面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
二、 设计依据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三、 原材料
本次AC-20目标配合比设计所用矿料为桐柏产石灰岩,采用的沥青为韩国产SK-70普通石油沥青。
表1 集料密度测试结果
材料
1#
2#
3#
4#
矿粉
沥青
表观相对密度
1.030
毛体积相对密度
各种矿料和矿粉的筛分结果见表2。
表2 各种矿料的筛分结果
筛孔
集料
通过筛孔(方孔筛,mm)百分率(%)
26.5
19
16.0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1#
2#
3#
4#
矿粉
四、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本次目标配比设计采用的级配类型为AC-20型。
1、混合料级配
表3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
通过筛孔(方孔筛,mm)百分率(%)
筛孔
26.5
19.0
16.0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上限
下限
2、矿料配合比计算
确定AC-20的三种级配A、B、C,4.75mm筛孔通过率分别为38.0%、35.0%、31.9%,三种级配设计组成见表4。按油石比为4.4%制作马歇尔试件,测定VMA指标,测试结果见表5。
表4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
级配类型
通过筛孔(方孔筛,mm)百分率(%)
26.5
19
16.0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级配A (24:38:10:25:3)
级配B
(25:40:11:21:3)
级配C
(27:41:12:17:3)
表5初始级配的体积分析
级配类型
油石比(%)
理论密度
毛体积密度
孔隙率(%)
VMA(%)
级配A
4.4
2.509
2.442
2.7
12.1
级配B
4.4
2.507
2.417
3.6
13.1
级配C
4.4
2.504
2.394
4.4
13.9
要求
3-5
>13
由表5的数据可知,级配B、C的孔隙率满足3%~5%的要求,级配B、C的VMA满足>13%的要求,在两个级配中选择4.75mm筛的通过率较大的为设计级配,因此选择级配B为设计级配。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矿料级配图
31.5
26.5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孔径
通过率
3、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1)矿料混合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γsb=2.663
(2)矿料混合料的合成表观密度γsa=2.691
(3)预估沥青混合料的适宜油石比Pa=4.4%
(4)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γse=2.679
(5)按比例称取矿料配制级配B,采用5种油石比,制作马歇尔试件,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试验结果列于表6。
表6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
油
石
比(%)
毛体积相对密度γf
理论相对密度γt
合成毛体积相对
密度
VV
(%)
VMA
(%)
VFA
(%)
稳定度(KN)
流值(0.1mm)
3.4
3.9
4.4
4.9
5.4
(6)以油石比为横坐标,以测定各项指标为纵坐标,分别将试验结果点入图中,绘制沥青用量与稳定度、流值、密度、空隙率、VMA、VFA的关系曲线,
密 度
2.35
2.37
2.39
2.41
2.43
2.45
3.4
3.9
4.4
4.9
5.4
油 石 比
1
2
3
4
5
6
7
8
3.4
3.9
4.4
4.9
5.4
油石比
空隙率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3.4
3.9
4.4
4.9
5.4
油石比
饱和度
流 值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3.4
3.9
4.4
4.9
5.4
油石比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4
3.9
4.4
4.9
5.4
油石比
稳定度
0
1
2
3
4
5
6
3.4
3.9
4.4
4.9
5.4
油石比
密 度
孔隙率
稳定度
流 值
V M A
V F A
4、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由图可知:
相应于密度最大值的为油石比: a1=4.9%
相应于稳定度最大值的为油石比: a2=4.4%
相应于空隙率范围中值的为油石比: a3=4.4%
相应于沥青饱和度范围中值的为油石比: a4=4.4%
对应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的共同油石比范围为:
OACmin=4.1% OACmax=4.7%
由此可知 OAC1 =(a1+a2+a3+a4)/4 =4.53%
OAC2 =(OACmin+ OACmax)/2=4.40%
OAC=(OAC1+OAC2)/2=4.46%
综合考虑确定最佳油石比为:4.5%
5、沥青结合料被集料吸收的比例Pba=0.236%
沥青混合料中的有效沥青用量Pbe=4.080%
6、检验最佳沥青用量的粉胶比和有效沥青膜的厚度
最佳沥青用量的粉胶比FB=1.544
有效沥青膜的厚度SA=5.02m2/Kg DA=7.89μm
五、 配合比设计检验
1、动稳定度试验
试验条件:在60℃、0.7MPA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检验高温稳定性。动稳定度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混合料
类 型
油石比(%)
动稳定度(次/mm)
1
2
3
平均
要求
AC-20
4.5
1537
1615
1575
1576
≥1000
表7动稳定度试验结果
2、沥青混合料抗水害试验
以最佳油石比制作AC-20型沥青混合料,进行压实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试验。
(1)浸水马歇尔试验
表8浸水马歇尔试验结果
混合料类型
马歇尔稳定度(KN)
浸水马歇尔稳定度(KN)
残留稳定度(%)
要求(%)
AC-20
12.31
11.11
90.2
≥80
(2)冻融劈裂试验
试验条件:采用双面个击实50次的马歇尔试件,试件温度为25±0.5℃,加载速率为50mm/min,试件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T0717方法进行真空饱水,试件在-18℃冷冻16小时后,经60℃水浴保温24小时,再放入25℃水温保温2小时,然后将两组试件分别进行劈裂试验,得到劈裂抗拉强度比)。
表9冻融劈裂试验结果
混合料类型
未冻融劈裂强度(MPA)
冻融劈裂强度(MPA)
劈裂强度比(%)
要求(%)
AC-20
0.8236
0.7418
90
≥75
六、 结论
各项试验证明,本次目标配合比设计满足各项技术要求,可用于生产配合比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