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湖心亭看雪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识记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翻译课文,读懂全文
学习重点难点:
1、识记重点词语解释
2、识记重点句子翻译
知识链接: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号陶庵,绍兴山阴人。出身官僚家庭,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 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他是继“公安”“竟陵”两派之后,晚明散文作家中成就较高的“殿军”。小品文《湖心亭看雪?》是其代表作。
学习过程:
一、诵读课文,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学法: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记忆生字)
崇祯( ) 毳( )衣 雾凇( )沆( )砀( ) 铺毡( )
喃喃( ) 更( )定 拏( ) 更( )有此人 强( )饮
二、读课文,理解识记重点词语的意义:
①更定 ②湖中人鸟声俱绝
③余拏一小舟 ④拥毳衣炉火
⑤独往湖心亭看雪 ⑥雾凇沆砀
⑦焉得更有此人 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⑨客此 ⑩及下船
三、识记文中的一词多义:
(1)更 ①是日更定( )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2)白 ①上下一白( )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3)对 ①有两人铺毡对坐( )
②唐雎对曰( )
(4)一 ①惟长堤一痕( )
②上下一白( )
(5)是 ①是日更定( )
②是金陵人( )
(6)得 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四、古今异义
①是日更定
是 古义: 今义:
定 古义: 今义:
②余住西湖
余 古义: 今义: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 古义: 今义:
五、词类活用
①大雪三日
②上下一白
③见余,大喜曰
六、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注意以下重点句子的翻译: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学后反思:
课堂检测:
点学生口头检测字词意思、翻译句子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2、了解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学习重点
理解本文运用白描来写景的手法。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
文章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 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 之情。
二、细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舟子是如何评价张岱的?用一个字概括。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痴”?
3、为什么说湖中人比“相公”更痴?
4、一个“痴”字写出了两人怎样的情趣?结合背景你还能从中体会到怎样的思想感情?
5、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语句,细细品味雪景的美,分别说说它们美在哪儿?这些语言生动形象、华丽优美吗?这种写景方法有何特点?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学后反思:
课堂检测: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我们可以联想到柳宗元的哪首诗?写下来。
2、用下列词语写一段关于雪景的话(词序可调整)。
漫天飞舞 银装素裹 玉树琼枝 粉妆玉砌 冰雪世界
拟稿: 审稿: 审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