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料(三).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9267879 上传时间:2025-03-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料(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料(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料(三)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二部分 地球公转 【考点扫描】 一、公转特征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的公转方向(见上图)。 (2)写出地球由A点出发经B点再回到A点所用时间: 。 (3)读图理解并掌握下表:   公转位置 时间 公转速度 A点 近日点 ① 最快 B点 ② 7月初 最慢 二、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理解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影响的关键是理解几种数据间的关系, 如下图所示: (1)α=黄赤交角=回归线的纬度数=1/2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极昼(夜)的最大纬度跨度范围=1/2热带范围。 (2)β=90°-2α=北(南)温带范围。 (3)μ=α=90°-极圈的纬度数=1/2晨昏线移动的纬度范围=北(南)寒带的范围。 (4)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和速度及其对五带范围的影响 黄赤交角为0,则太阳始终直射赤道,不会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就不会形成地中海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更替现象,也不会出现五带。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误区警示】昼夜现象、昼夜交替与昼夜长短的区别 3.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③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 ,均为 小时。 ④ 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均为12小时;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由 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如上图所示) (2)季节变化: ①北半球夏至日 ②北半球冬至日 ③春、秋分日:赤道上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2. 正午太阳高度及计算公式 正午太阳高度=90°-Δφ(两点纬度差) 3.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 ,当地的地方时是 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 方,房屋门窗朝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门窗朝北。 (3)判断正午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越 ,日影越 ,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高低。 (5)确定楼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的距离。以我国为例,如下图所示,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 (6)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为:α+H=90°,如上图所示: 【拓展延伸】 1.图示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也就是太阳直射当地所在经线时的太阳高度(如下图所示)。H表示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2. 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 (1)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正西方向落下。 (2)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注: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地区除外) (3)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注: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地区除外) 典型太阳周日视运动图的判读 判断方法: (1)二分日太阳日出方向为正东方向,日落为正西方向;夏至日日出在东北方向,日落在西北方向;冬至日日出在东南方向,日落在西南方向。所以图中北侧的都为夏至日轨迹,中间都为二分日轨迹,南侧都为冬至日轨迹。 (2)赤道地区(①图)二分日有太阳直射现象(太阳在天顶)且全年昼夜平分(以上各图亦能看出某日的昼夜长短状况)。 (3)温带地区无太阳直射和极昼、极夜现象,南半球的正午太阳方位全年在北方(②图),北半球的正午太阳全年在南方(③图)。 (4)回归线上(④、⑤图)有太阳直射现象(冬至或夏至时太阳在天顶)。 (5)极圈上(⑥、⑦图)有极昼(视运动的轨迹为一个圆周)、极夜(此时极圈上地方时12点时太阳出现在地平线上,其他时刻看不到太阳)现象。 (6)极点上(⑧、⑨图),有极昼现象(视运动的轨迹为平行于地平圈的圆周)。 3. 影子问题 (1)影子的朝向与光源的方向相反。 (2)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反之越长 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是日出最长—变短—正午最短—变长—日落最长(理论上晨昏线处影子无限长)。 (3)正午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 ①北回归线以北地区(除北极点外)正午日影只能朝北;纬度越高,日影越长;6月22日前后日影达一年中最短,12月22日前后日影达一年中最长。 ②南回归线以南地区(除南极点外)正午日影只能朝南;纬度越高,日影越长;12月22日前后日影达一年中最短,6月22日前后日影达一年中最长。 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正午时太阳有直射、南射和北射,正午日影有时无、有时向南、有时向北;日影长短由正午太阳高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 ④极点:北极点极昼期间日影始终朝南,南极点极昼期间日影始终朝北;一年中日影随正午太阳高度的增大而变短,但日影长短在一天中几乎无变化。 4. 各类光照图 ① 看晨昏线与极圈的关系,确定日期 如南极圈内全为极夜(北极圈内全为极昼)为6月22日,相反为12月22日,全球昼夜平分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② 利用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确定时间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 ③ 正确找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度,确定时间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当地地方时12点 ④ 据当地的地方时12点,确定昼夜情况 当地地方时12点所在的经线平分白昼 ⑤ 找两条经线的经度差确定时差 根据两地的经度差可求出两条经线的时间差 三.四季更替和五带 (1)形成原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导致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 (2)四季的划分 依次应为:(2)太阳最高  3、4、5  (3)五带的划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