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读《于永正与五重教学》心得体会
徐大欧
2016年12月1日
读完《于永正与五重教学》一书,从中收获了许多教育教学的方法。使自己对语文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我们究竟该教些什么,该怎样教。教师应具备些什么样的素养等等问题确实应该思考。在我们身边不少老教师埋怨自己年龄大了,身体不好,各种理由想要推掉担任主科的教学任务。再看看像于永正老师一样的老教师们,他们为何又能始终精神饱满,走在教育教学的最前线,掌握着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学习。学习的人能够不断地汲取营养,使自己的精神永远不老,自然不会落伍。不学习的人永远不会成长,教了几十年的书还是原来的一套老方法。不知道几十年前的学生与现在的学生已经不同了。学生不再需要陈旧的教学方法,自然也就不会喜欢你的课。所以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显得尤为重要。
在书中一路走一路盘点章节认识到了一位教学名师所具有的个人素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容易,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更加不容易。当好一名语文教师不仅仅是懂得一点简单的语文知识就可以胜任,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在于老师的我庆幸遇到了两位好老师中这样写到:有人说,上学遇到了好老师,工作遇到了好上司,是人生两大幸事。我很庆幸,在小学遇到了张敬斋老师,在中学遇到了李晓旭老师。张老师使我有了许多爱好,对许多学科产生了兴趣;李老师则使我有了梦想和追求。读到这里自己觉得很惭愧,没有什么特长教授给学生。既然如此再不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搞好,更加愧对自己的学生。让我多了一份对学生的责任,我要做一位负责任的小学语文教师。借用于老师的话就是人的理想虽然不可能都实现,但为之奋斗的人生是充实的。理想和追求在,动力就在,希望就在,充实就在,收获就在。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凭兴趣学习的人,就是矢志不渝地为梦想奋斗而终于成功的人。
在过组织教学关一文中,初为老师的于老师也遇到了学生乱糟糟,面对狼烟四起的教室,也竟束手无策。最终是思考帮助了他,是众多的特长使他走出了困境。做一个小学教师,首先要当好课堂教学组织的角色。从于老师的教育随笔《为初为人师的女儿支招》中懂得了许多关于课堂教学的方法,同时也明白了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堂纪律混乱主要原因要归咎于教师。从中学到了以下的一些方法:老师要在上课铃声未落之前达到教室门口。千万不要不管班级里怎样乱七八糟,傻乎乎地走进教室。否则,你很难把课上下去。一定要给他们立规矩。开始就要和学生约法三章,上课应该怎样做,不能怎样做,违反了老师要怎样处分等。一旦进入课堂,就要像京剧演员一样,精气神十足。走进课堂,要把百分之九十的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百分之十的注意力用在教学方案的实施上。要尽快地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要注意教学形式手段的变化。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更是短暂的。没有变化,学生会生厌,没有变化,也就没有教学艺术。要细心观察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倾听学生的谈话。教低年级可把全班分为几个组。不要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潜心会本文。课间尽可能多和学生一起玩。上好第一节课。精心备课,把握准教材,把教材装进心里。肚子里要有几个故事和笑话,找机会讲给学生听。如果犯了错,一定要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认错,向学生道歉。讲到重点部分,或者讲关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组织教学,给注意力不集中的人提个醒。否则,学困生的队伍会不断扩大。品学兼优的学生谁都喜欢,但切不可让学生看出老师的偏爱。偏爱是当老师的大忌之一。当班主任才能真正感受到当老师的甘苦,才能锻炼自己。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但不要太厉害。对所有学生家长都要以礼相待。不要在家长面前指责学生。孩子毕竟是孩子,好说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没有必要的约束,一定会天下大乱。这样学习就成了一句空话。自觉地儿童到底是少数。尊重不等于放纵。放任自流是不负责任。句句说得有理,非常有借鉴价值。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定努力去尝试做到这些方法。
于老师的语文教育教学观积淀了五句话: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我们的教育应该少些包办,多些自主,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理解,多些情趣。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要把学生培养成人。我非常喜欢于老师的这个观点。的确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学生被限制得太多,为了应付考试,为了考试能得高分,有些学生还要研究如何答题老师才会给高分,大大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自主性。这样的教育只会让更多的孩子失去创造能力。重感悟就是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书,自己去领会。无论语言文字,还是文章表达的意思情感都是很难讲准确的,也是没必要说清楚的。我们应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不应该也不可能只有一个答案,一个结论,不应该也不可能把全班学生培养成一个人。我特别赞同这些话,平时我在自己的教学中也是这样做的。还获得了学生们的一致赞同,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许多。我最喜欢的是重习惯。从小培养好的习惯,可以受益一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教学的最大成功。在教学中我也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规范他们的课堂习惯,正确的书写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坚持课外阅读和记日记的习惯等等。长期坚持下去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伴随他们一生。好习惯益终身,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开始养成。
本书很多的部分都在描述于老师的课堂实录。于老师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做到了以学生为主,在课上学生既得到了语文能力的训练,又得到了艺术的享受,达到了语文教学的一种崇高的境界。再反思我们现在的教育,许多的老师还在不停地讲解分析课文内容,作者写作方法和意图,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大大局限了学生的思维。让语文教学变得如此枯燥乏味。以致让学生们越来越不喜爱语文课,找不到学习语文的方法和乐趣。
看了这些教学实录,结合自己的教学以及自己所任教班级学生的情况。我觉得再好的教学方法都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为出发点。不一定好的教学方法就适用于所有学生。所有在备课过程中,备学生这一环节尤为重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我总结出了学生学习语文最大的障碍还是识字写字的问题。在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四项中,最难也是最关键的还是写。如果在低年级不养成正确书写的好习惯,学生写错字将很难得以纠正。所以我认为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应尽到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分析辨别字形、掌握正确书写汉字笔顺的义务。让学生养成不写错字的好习惯,这将使学生受益终身。为学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于老师的作文教学也是别出心裁,以前自己片面地认为只要学生读的课外书多了,积累的好词好句多了,自然也就会写作文了。现在才知道,要想写好作文不是光积累就能写好的。光有一肚子的好词佳句,不会用也是不行的。于老师的作文课就上得特别精彩,通过活动的设计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还有说不完的话,达到写出精彩文章的目的。一切都如此自然。另一个特点是于老师当场批阅作文的方法以及对学生作文的评价都很独特,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真不愧是教学巨匠,语文教学中最难的就是作文教学,于老师却将它变得如此简单。
学者、学生、徒弟眼中的于永正无不体现了对一位教育名匠的敬畏之情。于老师了解儿童,理解儿童,信任儿童。虽已是一名老教师但还具有一颗童心,与孩子们的距离拉得很近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的。语文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自主活动。面向21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学,呼唤语文本位的复归,主张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现在的语文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枯燥乏味地讲,学生在教室里没精打采地听。语文教学的魅力没有了。所以教学应该转型。于老师的教学方式非常值得推荐。课堂教学就该像于老师的课,课上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言语生动,琅琅书声不绝于耳,课堂上时而还发出阵阵笑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