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八课 鱼儿比美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使用“多边形”工具画多边形。
2、初步学会使用“曲线”工具画三种不同的曲线:单曲线、双曲线以及封闭型曲线。
3、初步学会将文件保存至指定文件夹。
教学重点:使用“曲线”工具画三种不同的曲线:单曲线、双曲线以及封闭型曲线。
教学难点: “曲线”工具的使用。
难点解决办法:多次使用、摸索规律。忽略原理问题或讲清道理。
教具准备:教学演示设备、教学配套光盘。
教学策略分析:
1.学习者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大约保持20分钟左右。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学生能够运用画图软件中的部分工具进行图画作品的创作,对作品的保存基本掌握。
采用探究式学习,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和课件的优势,成为信息的广播者,为学生提供动态的、丰富的信息;问题情境的创设者,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尝试点拨的引导者,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空间;知识反馈的调整者,激活学生积极探索的自信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新知,自主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做出评价,实现人机对话,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语:同学们在电视或书本上一定看过海底的景色吧,美不美?今天老师再一次带领大家去游览海底世界,愿意吗?
(课件演示海底世界视频片断,片断来自教材配套素材并附上“我的海洋”配乐。学生观看海底世界视频。)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么美丽的海底世界,你想说点什么或者想做点什么呢?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导入第4课《鱼儿比美》(出示课题)
二、新课
1、布置任务,自主绘画
教师出示多边形鱼,并提示感觉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参照书本上第26页上的操作步骤。(播放音乐)
[要求学生把本节课所画的作品放在一张纸上]
请一名同学上前绘画,其他学生创作画,教师巡视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
学生互评作品。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课件让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的最佳状态。美丽的画面让学生产生了想画一画海底世界的学习动机,从而让学生自己提出了学习任务。]
2、绘制曲线鱼
教师讲解演示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布置任务:
(1)使用“单曲线”绘制鱼身;
(2)使用“双曲线”绘制鱼身上的花纹。
强调自己绘画有困难的同学看屏幕“曲线鱼”讲解演示。(教师播放演示)
学生积极绘画“曲线鱼”,教师请一名学生上前演示,同时巡视指导全班同学。
上台演示的同学会很快完成作品,教师可让他当“小教师”让他巡视2个小组,看哪一位同学需要他的帮助和指导。这样在同样的时间里,会提高整体的绘画速度。
(3)教师重点演示讲解封闭式曲线的方法。
小技巧:选取曲线工具后,鼠标在画图板上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各点一下,就会出现一个小水滴的形状了。
学生大胆尝试练习画曲线鱼,并自由选择“变色大头鱼”中的一种鱼。
学生自评
3、教学演示,解疑答问
学生提出问题。可能学生遇到最多的问题会是如何改变图像的大小。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先让同学之间互相解决问题。
教师演示。教师对所学内容进行演示,重点讲解图像大小的改变方法:
第一步,用选定工具选择需要改变大小的图像。
第二步,将指针移到图像四周的八个句柄上,然后拖动鼠标到合适的位置。
学生演示。学生演示的内容主要是图像的复制方法,要求学生一边演示一边讲解。
[教学意图:通过学生质疑,同学间解疑,教师演示,学生演示解答了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并且突破了教学重点。]
4、拓展练习,训练思维
教师引导学生大海中还有什么?展示海底图
学生创作,教师指导。(课件播放轻音乐)
[教学意图:拓展练习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提高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精神的重要环节。]
5、作品交流,取长补短
通过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然后对作品进行评价。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大胆说自己的创作意图,以及作品成功的地方。
同学互评。互相学习,说出同学作品优点的同时也要指出不足。
教师点评。以鼓励、希望为主。
[教学意图:作品评价不仅让学生看到了优秀的作品,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同时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并在以后加以改进,对于教师来说,更可以通过学生作品的评价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
三、总结
环保教育,注重情感
教师出示被污染了的海洋的图片,请同学思考:我们该怎样做?
教师引导提示,总结并提出希望。
结束语:下课了,请同学们保存自己的画,然后正常关机。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第4课 鱼儿比美
曲线——三种画法
教学反思:我画的鱼儿就最美,想知道我是怎么做的吗?过来,我来教教你,当然是免费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