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从“月”走近意象》学案
从“月”走近意象
一、学习目标
1、根据“月”句找“月”态。
2、结合“月”态分析诗句表达的情感。
3、了解意象的内涵,以“月”为例写情感。
二、重难点
1、结合“月”态分析诗句表达的情感。
2、学会在创作中通过意象更好的表达情感。
三、 知识链接
意象: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意象的作用:
1、所要表达的感情被物化,加深了审美的愉悦。
2、有空白留意增加了诗的张力性。
3、避免与当时的政治发生冲突。
4、确立篇意。知道自己在写什么和怎么写,梳理好思路,以至不会东一笔西一笔乱写 ( (每个小节里还可以有小的意象加细内容,让读者更感觉身临其境)。
四、导入
“仿佛一位苍白、瘦削、垂危的少妇,/轻掩着朦胧的面纱,踉踉跄跄移步,/在她萎靡不振 的头脑虚弱、迷惘、游移不定的神志引导下,踱出了闺房,/月亮升起在东方黝黑的天边,/形体不辨的白茫茫一片。”——([英]雪莱《下弦月》)
五、群文阅读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李白羁旅在外所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注: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官后所作。】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李煜,南唐后主,亡国后成为俘虏。】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张继落榜后作此诗。】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年轻的李白满怀豪情第一次离开故乡,途中作。】
生查(zhā)子
元夕
(北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注:词人怀念他的妻子杨氏夫人所作。】
六、星海纵览
“月”句
“月”态
表达的情感
举头望明月
明(圆)
思乡(由月圆联想到人不圆,引发思乡之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
(圆)
(圆月千里可共赏,把月当作信差陪伴友人)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缺)
(独上西楼,无人相伴,如月之残缺)
月下飞天镜
下(倒映江中)
喜悦(月映江中的壮阔景象带给诗人新鲜之喜;感天地广阔有望施展抱负之喜)
月落乌啼霜满天
(暗沉)
(由“落月”联想到“落榜)
月上柳梢头
(升起)
(与恋人相约之期将至)
七、云海探微(结论)
1、以上所有“月”称为其对应诗词的意象。
2、月因为有 而成为意象,故而意象是融入了 的景象。
3、同种意象,不同之态(指情态、形态、状态等), 就有可能不同。
八、沧海飞渡(写作——借月抒情:形式可为一句话、一首诗、一段文……)
九、学海无涯(其他发现)
,
,
,
,
,
,
,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