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考必背古文名句积累.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257703 上传时间:2025-03-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必背古文名句积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必背古文名句积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中考必背古文名句积累 1、《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①论证“困境能造就人才”这一道理,相关的语句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③中心论点句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曹刿论战 《左传》   ①曹刿认为可以取信于民措施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出师表 诸葛亮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②表现作者高洁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④表述作者写此表文的目的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7、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③描写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者: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三峡 郦道元  ①侧面描写夏季水流的汹涌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抓住清幽闲静的特点,描写春冬江水的句子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柽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③李白诗“两岸猿声啼不住”,在《三峡》中是怎样具体描述的: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9、马说 韩愈  ①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②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③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0、陋室铭 刘禹锡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1、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写潭边茂盛的植物的语句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 写潭中游鱼的语句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③借景生情,寄寓作者孤寂凄清的失意心情的语句是: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2、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随着洞庭湖景“一阴一阳”,观景者心中之情也“或悲或喜”,而抒发悲哀之情的句子是: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抒发喜悦之情的句子是: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②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语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常用来表示意不在此,而在别的地方的语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语句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③描写醉翁亭所在群山四季景色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④主旨句: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14、爱莲说   周敦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高度慨括莲的可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感慨真的隐士少,而趋炎附势、追逐富贵多的句子是: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传达作者心中苦闷又自命清高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6、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7、湖心亭看雪   ①用白庙手法描写景物的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 反映作者文人雅士式的孤傲的句子:独往湖心亭看雪。 18、答谢中书书   ①通过两个特定时间段生物活动的描写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直接抒发作者对美好山川赞美的句子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③表达作者与林泉高士相比肩的得意和自豪感的句子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论语》十则中谈“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书湖阴先生壁》中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山水以人的思想感情,以神来之笔,挥写出的千古名句是:“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3.我们做事时常会有这种情况,感到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突然有了转机,这时心胸十分开朗,眼前一片光明,正好用上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望岳》中最能表现诗人不畏艰险、勇于登攀、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气概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知心朋友息息相通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黄鹤楼》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后来居上这一深刻人生哲理的名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9.《爱莲说》中咏莲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龟虽寿》中后人常用来励志的名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1.《观书有感》中蕴含“要想学问深,必须不断学习,常学才能常新”哲理的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2.被曹雪芹写入《红楼梦》,以香菱之口加以赞叹的是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3.将无知无情的月亮赋予人的感情色彩,因此李白才能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来表达对友人王昌龄的思念之情。 1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可使人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5.《登飞来峰》中蕴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清”哲理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二 1.《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汁青”,表达了作者为国捐躯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2.《次北固山下》中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既写出实景之美,又表现了虚景之壮阔。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道尽了千载离人的心愿。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表现了作者对人生际遇变化不定的哲理性认识,反映了作者豪迈、达观的襟怀。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成为千古流传的咏雪名句。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8.李商隐《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描写了坚贞不渝的爱情,至死不变的思恋。 9.《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道出了天下游子之悲。 1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了诗人同情和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12.《己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常被后人用来泛指那些甘为事业,特别是为培养人才献身的志士。 13.《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现心与物遇,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14.《观刈麦》中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描写了农民忍受酷热,辛勤劳动的场景。 15.《出师表》中的“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陈述了作者临危受命的原由,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三 1.面对人生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的原句来回答。) 2.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联想到《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鲁迅《自嘲》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现了诗人对人民、对敌人截然不同的态度。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两句意思一致。 5.《行路难》中表现诗人倔强而又自信,坚信自己定能到达理想彼岸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渡荆门送别》中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生动逼真,用语贴切,使静止的山岭更加灵动,使流动的江水更加辽阔。 4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