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在宫颈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925659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51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在宫颈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在宫颈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在宫颈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41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在宫颈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张玉山 李 梅 郑东来 杨树骞 邢台市第九医院,河北 邢台 055250 摘要: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临床宫颈癌诊断及即分期评估中实施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院内 2016 年 1 月至今期间入诊的宫颈癌患者 100 例,给予常规磁共振及扩散加权成像扫描,择选其中50 例患者实施动态增强扫描,在术后采取病理样本进行病理组织检查,将其作为标准,分析比较不同诊疗方式诊疗宫颈癌分期的准确性。结果 100 例患者采用常规核磁共振及扩散加权成像扫描检查,对宫颈癌分期诊断有效性明显提

2、升,并且有效率高达 97.25,与临床病理学检查结果符合率更高,对子宫宫颈周边组织及器官侵犯度的检查精准度有所提升。结论 针对宫颈癌患者,采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可有效确诊并评估子宫颈癌患者分期阶段,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深入推广应用,可为临床医师诊疗提供重要信息。关键词:关键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宫颈癌;病理组织检查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445 0 引言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极高的一种常见疾病,该疾病目前已经成为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原因首位,而且极其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继发疾病,引起患者各种不良症状。据不完全临床医学统计,宫颈癌

3、发病原因大多由于早婚早育、性生活紊乱等综合因素引起每年全球宫颈癌病例超过 40 万,发展中国家病例比重为首。而且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发展速度加快,生活节奏逐渐紊乱,深受工作压力影响,导致越来越多的女性群体袭患宫颈癌,并且还呈现出年轻化发病趋势。宫颈癌目前临床治疗需要经过前期准确的分析诊断,并选择合适诊疗方法,为患者痊愈做好铺垫,同时也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是宫颈癌诊疗中的重要关键所在。就当下临床宫颈癌诊断方法来看,所采用的诊断形式大多以常规规格检查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多元检查方式综合判断,最终给出临床分析结果。但这种临床检查方式无法有效判定患者宫颈癌对周边组织及器官的侵犯程度,

4、尤其对盆壁侵犯情况、以及淋巴结等等转移程度有所限制,对于整体临床诊疗来说尤为不利。目前,在医学检查过程中,选用各种不同的诊断方式,确诊宫颈癌分期阶段。而影像学检查则具有十分明显的检查优势,可有效提高组织分辨率,强化对比度,形成多方位影像1。总体说来,相较于其他检查方法而言,更具检查优势,成为目前宫颈癌分期诊断的首选措施。同时,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中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成像,是即为常见且高效的一种成像技术,可进一步有效分析患者临床病灶形态及病灶位置,全面展示病灶变化状况,可补充常规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提升整体检查有效性及精准度,在临床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我院选取 100 例宫颈癌患者,实施磁

5、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分析其对宫颈癌诊断及分期有效性提升的程度,现将相关数据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今接诊的100 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经由专业医师诊治确诊为宫颈癌。其中所有患者最高年龄 76 岁,最低年龄 29 岁,平均年龄为 53.2110.25 岁。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临床诊治皆由专业医师作出诊断和评估,手术治疗前期交由副主任医师或妇科医师,检查患者临床病变情况并评估手术可行性,如若患者符合手术诊疗标准,则在术前规定时间内进行盆腔磁共振扫描检查。本次所选患者中包含 72 名鳞癌患者,28 名腺癌患者。排除认知障碍,精神障碍

6、以及严重肝肾功能疾病,盆腔粘连患者。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42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严格配合本次医学研究活动。另外,本次研究活动中,所有患者均未在术前接受化疗或放疗,对总体评估结果影响不大。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100 例宫颈癌患者均接受常规身体检查,并建立医学健康档案,详细记录医学研究期间各项研究细节及最终诊断结果,为后期手术诊疗提供参考依据。选用双梯度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器,对所有患者先后给予磁共振扫描,磁共振扫描加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综合扫描。按照患者病情情况,严格按照相关扫描使用规范进行操作,保证患者最终检查结果的准确度。首先给予患者常规核磁共振扫描,扫描前由专业医护人员带领

7、患者前往检查室并引导其摘除金属物品,告知患者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调整正确检查体位,采取仰卧位,双手交叉抱头,双腿伸直平卧,扫描时由头部开始。在此基础上,核磁共振扫描检查序列包含常规平扫序列以及轴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矢状位、冠状位等一系列扫描方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选用快速自旋回波平面成像序列,采用横轴位扫描。所有患者完成常规扫描及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检查以外,从中筛选 50 例患者实施动态加强扫描检查。扫描过程中着重选用球喷酸葡胺注射液作为对比,并借助高压注射器将其注射于患者肘静脉处注射剂量及注射速度,严格按照相应标准规范操作。注射完成之后选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冲洗完成后则可开展动态加

8、强扫描技术。该项检查技术所能获取的检查结果较为明显,整体扫描时间要保持在 22 秒左右,并分别实施矢状位扫描、冠状位扫描轴状位扫描,统计最终扫描影像结果。在此基础上,所有扫描范围均介于双侧髂骨翼上缘至双侧股骨颈水平,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如若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发出提醒,由相关检测人员调整检测活动,保证患者能够保持身心,正常舒适状态,在整个检测时间内充分配合医师。完成影像检测后,应及时将优质影像图片交给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或副主任一同判定,出现意见不一致时,由双方共同协商给出最终诊断评估结果。另外,还要使用相应处理软件,将相关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并生成最终清晰准确的评估影像,将其作为医师诊断的参考2。诊

9、断医师将常规磁共振扫描影像与常规磁共振+磁共振加权成像扫描影像进行分析对比,并将影像结果与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 分期标准进行比对,着重观察患者肿瘤组织信号肿瘤大小、位置分布情况、以及对周边组织器官的侵犯情况。还要细致观察肿瘤是否完整,宫颈外缘轮廓是否光整,是否有蔓延状况。尤其对临近阴道宫旁、及盆壁等器官组织是否有受累状况。同时还要将患者手术后的病理组织结果分析与上述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参照金标准,整体分析情况,作为最终诊断依据。1.3 临床观察指标 首先,统计分析所有宫颈癌患者临床 MRI 检测及DWI 检测方法一致性。其次,统计分析两种检测方法,诊断有效性,包括诊断准确个数

10、,诊断灵敏度,诊断准确率。最后,统计分析两种检测方法与病理学分析结果相比较的整体符合率。所有患者临床宫颈癌分期判断标准参照 FIGO 标准执行。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两种检测方式一致性如表 1 所示:两种检测方式诊断价值如表 2 所示:两种检测方式与病理学分期结果符合率如表 3 所示:宫颈癌手术诊疗患者术后病理与多模态结果对比如表 4 所示:3 讨论 近几年,核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的逐渐完善,在宫颈癌症疾病诊断分期及

11、放化疗等疗效评价上应用极为广泛,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成效。宫颈癌这项全球范围内的女性生殖道高发恶性肿瘤,目前逐年呈上升阶段,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触目惊心。尤其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的基础上,越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43 表 1 两种检测方式一致性分析 多模态 MRI 例数 n MRI 合计 阳性 阴性 阳性 100 76 16 92 阴性 7 1 8 合计 83 17 100 表 2 两种检测方式诊断价值分析 检测方式 例数 n 诊断准确个数 灵敏度()诊断准确率()MRI 100 71 88.75 88.75 多模态 MRI 100 92 90.00 90.00 X2

12、0.289 p 0.012 表 3 两种检测方式与病理学分期结果符合率比较 检测方式 例数 n B 期 n()A 期 n()B 期 n()A 期 n()B 期 n()A 期 n()符合率 MRI 检测 100 9(90.00)18(90.00)25(89.29)5(83.33)9(81.82)4(80.00)71(88.75)多模态 MRI 100 10(100.00)19(95.00)38(100.00)8(100.00)11(100.00)5(100.00)92(98.75)X2 2.124 p 0.025 表 4 宫颈癌手术诊疗患者术后病理与多模态结果对比 多模态 MRI 例数 n 病理

13、 淋巴结 宫旁 阴道 阳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阳性 100 18 12 0 1 14 14 阴性 8 62 1 78 4 49 合计 26 74 1 79 18 63 来越多的女性深受工作压力或生活节奏的影响,患有宫颈癌的几率逐年上升。但由于该疾病在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很有可能会导致患者缺乏认知及感受,从而措施最佳诊疗治愈时间3。而针对宫颈癌疾病的临床诊疗及治疗,需要在前期经过科学的临床诊断,并客观评价宫颈癌分期阶段,以及对周边组织及器官的侵犯程度,结合精准判断值进行手术方案或其他治疗方案的干预,达到应有的理想治疗疗效。虽然以往传统妇科诊断检查及组织活检细胞学检查等方式,也能达到一定

14、检查效果,但对周边组织及器官的侵犯程度、评判标准和评判准确度即为有限,很容易出现错误判断问题,如假阳性或假阴性,最终延误患者诊疗时机。影像诊断技术是近年来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诊疗方法,应用于手术治疗前期的分期,诊断尤为有效,对评价肿瘤整体治愈效果也更为明显。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技术也在不断升级,分列出扩散加权成像扫描技术以及动态增强扫描技术等检查方法,可以将其有效应用于宫颈癌的诊断活动中。在应用磁共振加权扩散诊断方法时,针对患者病灶形态学改变情况以及组织含水量变化情况,可以明显判定出来,并通过测定信号衰减、表现程度以及水分子扩散程度,最终得出患者病灶分期程度。同时,借助表现扩散系数

15、、量化水分子运动情况,临床上可将该数值与扩散能力呈正相关处理,数值越高,肿瘤恶化程度越高,而患者身心变化形态也有所差别。与常规 MRI 检查技术对比,磁共振加权扩散成像技术对患者病灶部位的展现程度更为完整,也更具细节性,可有效提升常规检查的精准度,对于评估患者肿瘤分期阶段以及治疗疗效极为重要价值明显。患者发病过程中根据病症发展情况可分为不同分期阶段,每一分期阶段的治疗方案将有所不同,而医师则主要结合不同临床分期检测方法确认患者分期阶段,最终给予针对性诊疗措施,提高治疗有效率。相较于以往常规的阴道超声检查以及妇科临床检查等方式,影像技术检测更具优势,更有组织,分辨率可充分给予诊断医师诊断依据,观

16、察宫颈全貌,判定病理分期阶段。另外,选用磁共振加权成像技术扫描检查,还可进一步消除磁场不均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升整体有效性即灵敏度。尤其当患者恶性病变到晚期阶段时,所有的肿瘤组织结构可以在对比剂的应用下,将轮廓十分清晰的显现出来,与周围正常组织形成鲜明信号对比,增加延时增强扫描,还可以进一步显示出患者宫颈癌病灶与周边,阴道膀胱甚至宫旁浸润情况的变化特点。进而结合这些检查依据,可有效判定患者宫颈癌分期阶段,并评估分期对周边组织及器官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44 的侵犯程度,辅助医师临床诊疗4。本次研究中,分别选取常规核磁共振检测技术及多模态核磁共振检测方法,包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测技术及动

17、态增强扫描技术。分析比对不同检测方法对宫颈癌患者疾病分期诊断的符合率。根据最终诊断结果,发现采用扩散加权成像检测技术及动态增强扫描技术,诊断宫颈癌患者分期,可进一步提升分析准确度,有效检测出患者宫颈癌病灶变化情况,以及引起的周边组织浸润情况。而且在手术病理金标准的基础上可明显判定宫颈癌患者临床病情变化情况是否相符合。综上所述,针对宫颈癌患者实施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即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可有效检查,并发现患者宫颈癌病变情况,准确评估宫颈癌分期阶段,并结合具体扫描结果,以动态扫描技术为判定路径确定宫颈癌对周边组织及器官的侵犯程度。与常规磁共振成像检测技术对比,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有效提升整体检测

18、准确度及灵敏度,值得深入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方孙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ADC 值及动态增强扫描(DE-MRI)在宫颈癌诊断 术前分期中的价值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2,31(2):262-265.2曹伟学,伍振宇.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MR 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宫颈癌的临床价值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1,30(7):1310-1312.3王静,曾小松.弥散加权成像联合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宫颈癌术前分期中诊断价值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21,49(6):713-714.4廖玉平,黄文飞,唐庆健.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MR 动态增强扫描在宫颈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5):182-185.基金项目:磁共振成像在宫颈癌分期及诊断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ZC307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