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根本作用是
A使种群间的个体没有接触的机会
B使种群间的雌雄个体失去交配机会
C使不同种群各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
D使种群间停止交流,各自向不同的方向进化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未能解释的是
A生物进化的原因 B生物适应性的原因
C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D
生物不定向变异的原因
害虫抗药性的出现,按达尔文的观点,最好的解释是
A.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结果
B.农药与害虫相互选择的结果
C.害虫对农药进行了选择的结果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选择的结果
对生物进化的方向是起决定作用的是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变异
C获得性遗传 D自然选择
果蝇多是有翅的,但后来产生了残翅的类型,这些类型的个体在森林中难以生存,但在海岛上生活得很好,这说明
A突变是有害的
B突变是有益的
C突变的有利和有害决定于环境条件
D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利的
2.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 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 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
A.43% B.48% C.52% D.57%
3.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30 000人的人群中,蓝眼人3 600人,褐眼人26 400人,其中纯合子有12 000人。在这个人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
A.0.64和0.36 B.0.36和0.64
C.0.50和0.50 D.0.82和0.18
4.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TT的个体占49%,Tt的个体占42%,tt的个体占9%。T基因和t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70%、30% B.49%、42% C.49%、9% D.42%、58%
5.右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6.下列属于同一物种的是( )
A.生活在同一片森林中所有食草动物
B.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
C.种植在同一块地里的二倍体水稻和普通水稻
D.培养在同一培养皿中大和小的两种草履虫
7.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②能够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③变异是不定向的
④变异是定向的
⑤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积累可以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8.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
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③生物进化是长期应用的结果
④进化的根本原因是遗传
A.①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9.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
②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③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1.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
A.物种是神创的 B.物种是不变的
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Aa基因型个体占50%,则:
(1) 该植物的 Aa基因频率分别是 。
(2) 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 个体分别占 。
这时,A.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3) 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中是否发生了进化? ,原因是 。
(4) 由此可见,进化的单位是 ,进化的原材料由 提供,是否发生进化取决于 ,进化的实质是 。
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1) 细菌抗药性变异的来源属于 。
(2) 尽管在细菌菌群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但是使用抗药性仍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菌群中 。
(3) 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 的结果,其内在是实质是
。
(4)在抗生素的作用下年,细菌往往只要一到两代就可以得到抗性纯系。而有性生殖的生物,淘汰一个原来频率较低的隐形基因,形成显性纯合子组成的种群的过程却需要很多代,原因是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