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班优助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西安市太元路学校韩鹏理
“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对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如此强调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我深知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的重要性。然而,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却是坎坷的。
2018年9月秋季开学,看着57个从幼儿园升学上来的小朋友稚嫩的脸庞,加之我当时还没有带低段班级的经验,有点担心能不能把他们带好。
很快,问题就来了。小赵同学有点超重。从家到学校10分钟的步行后,他会躺在班级前面的草坪上休息,任谁叫都不起来,校长来了也没用。有时他还会动手打同学,这让我和其他老师都很头疼。
其他的情况也和我预料的差不多。交作业、按时到校、佩戴红领巾等这些基本的行为表现,仍然有20%左右的学生做不到,加之整个班级的学生行为表现差距明显,这让我倍感压力。
在一次交流中,我知道了班级优化大师(以下简称“班优”)。我想到也许可以利用班优,解决我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
树立同伴榜样,推动集体行为改变
我参考学校对学生的行为要求,并结合学科特点与学生们的年龄特点,制定了一个评分细则。评分细则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课堂行为】认真听课、积极发言、笔记记得工整,坐姿端正、认真朗读课文等;【日常行为】按时到校、戴红领巾、打扫卫生等;【课后学习习惯】按时交作业,作业做得优秀等。学生们达到以上要求时,都会获得加分。
班优的即时评价功能,带来的是立竿见影的改变。以往只有2-3个学生愿意举手回答问题,后来有20-30个。于是,我尽可能增加小组讨论的机会,给小组加分,这样互动辐射的学生就更多了,让全班氛围“活”起来。这一变化,不仅呼应新课改对增加课堂互动的要求,更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起到关键作用。
后来,我在小卖部兑换到了“小猴子”的勋章和积分卡。每月总结时,我就会把小礼物奖给积分榜上的孩子们。有榜样,有实物的奖励,学生们好好表现的劲头就更足了。
【5月11日至7月10日的班级报表】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的积分越来越高,表现也发生了改变: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很少有人迟到,作业交得更齐了,红领巾的佩戴率几乎每天都能达到100%,这让我常常有学生们“长大了”的感觉。
每日打卡,让学生从坚持中养成好习惯
2020年春节,疫情突然来袭。停课期间,我利用班优组织了一个语文“课内外阅读打卡”的活动,孩子们每天阅读后,家长要帮忙把作业用班优APP上传。
除了锻炼学生们的自主阅读能力,我还利用今年暑假布置了“每天练硬笔字打卡”的任务以提升他们的书写能力。练字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坚持不懈的练习。周一到周五,学生们一日一练,练习的作品一天一交。我每日在线查看,完成得不好的作品会做批注,反馈给家长和孩子们,完成得好的作品,我会给孩子们加分。
以往,我也曾经给所带的班级布置过同样的假期作业,但是孩子究竟是只用了几天写完读书笔记、完成练笔任务,还是真的有每天一练,我是很难知道的。
有了班优后,因为要上传,孩子们觉得家长和老师都会看,还关系到加分,所以有了作品意识和表现欲。暑假期间,班级57个学生,每天都有约50多个学生认真按时完成练字。
【暑期硬笔字一日一练打卡活动学生上传的作业】
看着学生们作业中显现的点滴进步,我很开心。因为我知道,孩子们良好阅读与书写习惯的养成,会让他们在求学生涯与人生中受益颇多。
图像与数据呈现
撬动家庭对学生行为的关注
我非常认同“家长给孩子扣上第一颗纽扣”这句话,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在没有使用班优以前,每当家长们问我孩子的在校表现时,我只能从整体上给出我的评价和建议,做不到对每一个孩子都关注得很全面细致,所以也很难给家长们非常具体的建议。
从两年前开始使用班优到现在,系统里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学生积分和评价数据,我可以根据数据生成德育报表。
【班级某学生的德育报表】
因此,当我每次找家长座谈时,把孩子的行为表现数据一一展示出来,家长们会非常感兴趣。因为清晰记录的细节,让家长们信服,我后续的沟通自然而然更高效与有针对性,家长们也更愿意配合我做好对孩子的行为引导工作。
在分享的开头,我提到的小赵同学,经过我与他的家长的数次沟通,加之“小猴子奖励的诱惑”,从上学期开始已经几乎不会在草坪上躺着了,也没再出现过动手打人的行为,还拿了一次班级的进步奖。
习惯是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它会潜移默化的塑造我们的未来,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未来”。班优从同辈榜样力量、教师积极引导与撬动家长参与三个层面,帮助学生们播种下了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我相信,孩子们也会因此收获更加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