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害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57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目 录 一、 矿井水害应急预案.1、 水害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1.1.矿井水文边界条件、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及充水因素.11.2.矿井排水系统构成及能力.41.3.井上主要水情分析.51.4.工广低洼区域与各井口防洪安全排查分析.51.5.井下主要水情分析.61.6.受水害威胁的地点与可能影响的区域.71.7.水害评价结论.7、 应急处理基本原则.72.1.事故报告原则.72.2.统一指挥原则.72.3.救人优先原则.62.4.及时抢险原则.82.5.属地管辖和分级处理原则.82.6.妥善处理善后原则.8
2、、 组织机构及职责.83.1.组织机构.83.2.部门职责.11、 预防与预警.144.1.危险源监控.144.2.预警行动.19、 信息报告程序.205.1.水害事故报警系统及程序.205.2.现场报警方式.205.3.全天24小时与相关部门的通讯、 联络方式.205.4.相互认可的通告、 报警形式和内容.215.5.向外求援的方式.21、 应急处理.216.1.报告与通知程序.216.2.响应分级.21、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25二、 现场处理方案.26、 现场应急处理.26、 应急措施.26、 技术支持.27、 应急抢险.27、 应急控制.27、 现场维护与稳定.27、 人群疏散与安置.
3、28、 妥善安抚与善后.28、 信息发布与宣传报道.28、 现场恢复与应急结束.28一、 矿井水害应急预案、 水害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矿井含水层情况、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及充水因素 1.1.1矿井含水层情况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有中二叠统茅口组( P2m) 、 上统龙潭组( P3l) 、 长兴+大隆组( P3c+d) 、 下三叠统夜郎组( T1y) 和茅草铺组( T1m) 及第四系( Q) 。地层的岩性特征及含( 隔) 水层性能分述于下: 1.1.1.1、 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强含水层。矿区内未有出露,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该组厚度约340m870 m。地貌上多为溶丘洼地, 发
4、育宽大溶隙、 落水洞和溶洞, 特别落水洞较多, 深浅不一, 深者可达百余米, 形状为竖井状、 锥状、 管状及不规则状。该组基岩裸露区面积大, 吸收大气降水能力强, 为该层地下水的强补给区, 地下水竖向径流强烈, 径流深度大, 矿区内地表泉点少见, 地下水在河谷地带排泄。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 该组地下水一般为PH值中性、 低矿化度的HCO3Ca或HCO3.SO4Ca型水。区域看, 在老鬼山背斜的楼下河, 该组有流量为2.9518.5L/s的温泉出露, 标高约为1125m, 水温高达44.50, 一般为2138, 水质为HCO3Ca型, 有时为SO4HCO3Ca型, 矿化度为0.1850.282
5、g/L。该组富水性为强至极强, 含水不均匀。1.1.1.2、 峨嵋山玄武岩组 (P3)弱含水层矿区内未有出露,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该组厚度约70m-237m。岩性主要为灰绿色玄武岩、 拉斑玄武岩、 火山角砾岩。该组出露地段地形较陡接受降雨补给条件差。根据泥堡勘探区内揭穿该段的钻孔资料显示, 区内该组地层的钻孔未发现有涌漏水现象。该组含水性弱。1.1.1.3、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弱含水层。该组地层呈条带状出露于矿区及外围, 岩性以细砂岩、 粉砂岩、 泥质粉砂岩、 粉砂质泥岩、 泥岩等碎屑岩为主, 夹数层煤及灰岩, 地层平均厚度223m。该组地层由于以碎屑岩为主, 岩石含泥质成分多, 因
6、而岩石普遍抗风化能力弱, 露头区有较厚的强中风化带, 易渗入大量大气降水, 含浅层风化裂隙潜水, 越往深部, 岩石裂隙发育程度减弱, 岩石含水性相应降低, 仅含微弱基岩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 该组为一弱含水层。水质为SO4CaMg 型有时为HCO3SO4Ca型, 矿化度为0.0951.608 g/l, PH值为3.3, 具腐蚀性。1.1.1.4、 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中等含水层该组呈条带状出露于矿区, 岩性以燧石灰岩、 泥质粉砂岩为主, 厚度105148m, 平均116m。露头区灰岩遭受风化作用和岩溶作用较强烈, 岩溶裂隙发育, 含较丰富的岩溶裂隙水, 为区内中等含水层。水质为HCO3
7、Ca型, 矿化度为0.0520.27 g/l。1.1.1.5、 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一、 二段(T1f1+2)弱含水层( 隔水层) 由灰绿色、 灰黄色薄层状粉砂岩、 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组成。厚度169221 m, 平均为198m。根据泥堡勘探区内揭穿该段的钻孔资料显示, 钻孔均未发现有异常涌、 漏现象。总体上该组地层仅含少量风化、 构造裂隙水, 其透水性、 含水性微弱, 可视为一弱含水层( 隔水层) 。水质为HCO3Ca型, 矿化度为0.0670.102 g/l。1.1.1.6、 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三段(T1f3)弱含水层( 隔水层) 岩性主要为灰紫色、 紫灰色泥质粉砂岩、 粉砂岩、 粉
8、砂质泥岩, 夹细砂岩、 泥岩。厚度137184 m, 平均为155m。根据泥堡勘探区内揭穿该段的钻孔资料显示, 钻孔均未发现有异常涌、 漏现象。该段浅部含风化裂隙水。可视为一弱含水层( 隔水层) 。水质为HCO3CaK+Na型, 矿化度为0.062 g/l。根据泥堡勘探区内揭穿该段的钻孔资料显示, 该段中夹的灰岩层大部分有溶隙水。水质为HCO3Ca型, 矿化度为0.0680.18 g/l。富水性中等。1.1.1.7、 三叠系统飞仙关组第四段(T1f4)中等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绿色、 灰绿色泥质粉砂岩、 粉砂岩、 粉砂质泥岩, 夹灰色中厚层状灰岩、 泥质灰岩, 顶底均为一层灰岩。厚度106160 m
9、, 平均为128m。根据泥普勘探区内揭穿该段的钻孔资料显示, 该段中夹的灰岩层大部分有溶隙水。水质为HCO3Ca型, 矿化度为0.0680.18g/l。富水性中等。1.1.1.8、 第四系(Q)弱含水层出露于矿区南部, 面积小。主要由松散的崩塌物、 坡积物、 沟谷冲积物、 粘土等组成, 厚度020m。调查中发现泉点很少, 流量也小, 总体上该层为一弱含水层。水质为HCO3Ca型, 局部SO2含量增高, 矿化度为0.0730.351 g/l。1.1.2矿井的主要水文边界 补给: 地下水基本赋存于风化带及碎屑岩的孔(裂)隙中, 多为孔(裂)隙水, 沿岩层倾向迳流, 在地势低洼处以泉点的形式排泄;
10、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西北侧河流的浸入(指侵蚀基准面以下)。地下水的流向受岩性、 构造的控制, 其总体流向为南向。迳流: 区内地下水的迳流方向由南东向北西方向, 以裂隙水、 岩溶水为主。排泄: 区内地下水的排泄主要是以泉或深部渗流的形式排泄。1.1.2.1主要构造破碎带对矿井充水的影响矿区地表未发现较大断层。根据泥堡勘探区地质资料及实地调查, 内区及外围断层或破碎带在碎屑岩地层中含水性弱, 导水性差。由于矿区内无大落差断层, 一般不会造成强含水层与煤层拉近或对接而造成矿井突水, 发育于以塑性岩石为主的含煤地层中的多数小断层仅具有微弱的含水、 导水性能, 对矿井充水影响小。可是当井巷穿
11、越地下浅部发育的小断层时, 由于周围岩层的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 有利于大气降水的入渗, 井巷可能发生渗水、 淋水和涌水现象。1.1.2.2充水因素煤层赋存于较厚的隔水层中, 强含水层如永宁镇组、 茅口组等对煤矿开采可能不会产生重大影响。未发现断层或破碎带形成强含水带或构成矿床充水通道。因此, 在掘进过程中, 要注意发生突水现象, 应引起高度重视, 应加强探测及防水工作, 特别是矿区在今后的采矿生产过程中应加强水文地质勘查工作, 做好防水和排水工作, 确保安全生产。本设计考虑井下生产用水及防尘洒水、 采空区面积增大等因素, 后期涌水量会增大, 确定以矿井正常涌水量为50 m/h, 最大涌水量为8
12、0m/h, 作为设计依据。1.1.2.3地表水体、 地质构造的导水性( 1) 地表水体本区属云贵高原与广西丘陵盆地过渡带的中高山地形, 地势总体为西北部高, 东南部低, 山体多与构造线一致。北东向延伸的主要山脊属珠江水系支流北盘江与南盘江之分水岭。矿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 2) 地质构造的导水性矿区地表未发现较大断层。根据泥堡勘探区地质资料及实地调查, 内区及外围断层或破碎带在碎屑岩地层中含水性弱, 导水性差。由于矿区内无大落差断层, 一般不会造成强含水层与煤层拉近或对接而造成矿井突水, 发育于以塑性岩石为主的含煤地层中的多数小断层仅具有微弱的含水、 导水性能, 对矿井充水影响小。可是当井巷穿
13、越地下浅部发育的小断层时, 由于周围岩层的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 有利于大气降水的入渗, 井巷可能发生渗水、 淋水和涌水现象。1.1.2.4第四系含( 隔) 水层特征及积水情况以残坡积、 冲红积层为主的碎石土, 砂、 粘土及亚粘土组成, 含孔隙水, 富水性弱。1.1.2.5矿井主要含水层或积水区与主要开采煤层之间的关系茅口组(P2m)为强含水层, 距26号煤层底界85.21m; 二叠系上统长兴组( P3c) 为中等含水层, 该组地层呈条带状出露于矿区中、 西部, 距17号煤层顶界98m。矿区范围内老窑大多分布在矿区中北部煤层露头线附近, 均为当地村民开采生活用煤所形成, 多沿煤层露头掘进, 斜井
14、开拓, 开采斜长一般200260m, 形成的采空区内有积水; 原天普煤矿开采17号煤层, 17号煤层已开采至最低开采标高+1350m, 矿区范围内的17号煤层已采完, 开采形成的采空区约118075m, 积水范围38256m, 采空区积水量约28583m。本设计开采煤层均位于17号煤层采空区积水之下, 开采17号煤层时, 采空区积水会经过裂隙渗透到井下, 因此, 在采掘作业时必须加强矿区内采空区的探放水工作, 坚持”预测预报、 有掘必探, 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有疑必探”, 必要时应修筑防水墙。1.1.3根据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属中等类型矿井。1.1.4当前实测矿井正常涌水量为33m/h, 根据矿
15、井实际开采资料分析, 主要充水水源为煤层顶板裂隙水、 采空区水。 1.2.矿井排水系统构成及能力 天普煤矿采用斜井-立井开拓, 现开采+1475m水平以上一采区, 排水方式为泵排。在+1505m标高设置中央水仓, 中央水泵房设排水泵3台, 一台排水、 一台备用、 一台检修, 型号DF155-307, 排水量119-155(m/h)。正常情况下能够满足矿井排水需要。 1.3矿井主要水情分析1.3.1封闭不良钻孔水情分析矿区范围内不存在封闭不良钻孔。 1.3.2邻近矿井水情分析 该井田西邻福安煤矿, 福安煤矿在天普煤矿6号拐点附近形成了约14892m的采空区, 采空区积水约4765m。区内废弃老窑
16、甚多, 均属季节性开采。开拓方式一般为斜井, 边掘边采随意而行, 多因采空积水, 通风困难, 顶板塌陷而废弃。1.3.3矿区内及周边老窑水情分析、 本矿区外围老窑及小煤矿较多。开拓方式主要为斜井, 少数为平硐或为暗斜井。开采方法以镐采为主。多数有风井, 鼓风机通风, 矿灯照明。运输靠人驼、 马拉, 绞车提升, 开采斜长一般200260m。小煤矿大部分从浅部风化带出水, 水量不大, 随着矿井的增深, 出水量逐渐减弱, 甚至无水流出。出水方式多为顶板及边帮渗水, 少量淋水, 平硐自然排水或斜井水泵抽水, 未发生过突水、 淹井事故。老窑开采历史较长, 以斜井为主, 见煤后沿煤层掘进, 开采斜长一般2
17、00260m。由于井口垮塌、 排水困难、 瓦斯含量高、 通风困难等原因而停采。大部分老窑经天长日久内部积存着一定的矿坑水。由于老窑均为乱采乱挖, 没有图纸资料可查, 加上关闭时间已长老窑井口垮塌封闭, 难以取得煤矿系统资料。矿井在采掘之前, 必须对全矿区小窑进行全面的调查, 对其分布范围、 老窑的积水性及积水量做出调查及预测并标注在矿井采掘平面图及井上下对照图上, 以指导矿井实际防水工作。1.4.工广低洼区域与各井口防洪安全排查分析大气降水容易渗入地下, 地表水系不发育, 矿区地表水大多为”V” 型冲沟水。冲沟流程短, 水量小, 一般小于5m /s, 流量完全受季节性控制明显, 大多在雨季时增
18、大, 旱季时减小甚至干涸。 天普煤矿矿区范围内无常年流水溪沟。矿井现有井口: 主斜井口( +1669m) 、 副斜口( +1656.8m) , 回风立井( +1774.11m) , 现用井口标高高于历史最高洪水位线。矿井工广地面标高为: +1656.0m+1669m。整体北高南低、 东高西低。 1.5.井下主要水情分析 1.5.1老空积水情况分析天普煤矿范围内未发现古空区、 古井和小煤窑。原天普煤矿开采17号煤层, 17号煤层已开采至最低开采标高+1350m, 矿区范围内的17号煤层已采完, 开采形成的采空区约118075m, , 积水范围38256m, 采空区积水量约28583m。 正式投入
19、生产, 到当前为止, 矿井开采已形成采空范围为一采区11901、 11902、 11903、 11904、 11905、 11908、 11909、 11911工作面, 采空区面积约292320m。在探放水过程中没有发现与其它水源有联系。因此, 天普煤矿以前采空区内有积水, 积水位置、 范围较清楚, 积水量不大。现有采空区积水对19煤的正常开采威胁较小。本井田西邻福安煤矿, 福安煤矿在天普煤矿6号拐点附近形成了约14892m的采空区, 采空区积水约4765m; 区域上已封闭的老窑, 均为当地村民开采生活用煤所形成, 开采多沿煤层露头掘进, 斜井开拓, 开采斜长一般200260m。由于老窑均为乱
20、采乱挖, 没有图纸资料可查, 加上关闭时间已长老窑井口垮塌封闭, 难以取得煤矿系统资料。当前该矿区范围内的小煤矿及老窑均已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关闭、 封停。老窑内存在着一定的积水, 是浅部矿井开采的重要充水因素, 在开采浅部煤层时, 采空区积水易渗入矿井而成为矿井直接充水水源, 存在突水淹井危险性。因此, 矿井在采掘过程中要坚持”预测预报、 有掘必探、 先探后掘、 先治后采”, 以及”有疑必停”的原则, 防治突水事故的发生。1.5.2承压水含水层情况分析本矿区大部分矿床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 直接充水水源主要为小煤矿和老窑采空区积水、 地表冲沟水, 煤层顶板裂隙水, 雨季降雨充水水源, 矿区内无
21、承压水含水层。 1.5.3矿井防水煤( 岩) 柱分析1.5.3.1矿井隔离煤岩柱 按单一煤层留设, 风井西南部煤层露头浅部老窑附近, 按防水煤柱留设。边界煤柱线以19号煤为基础按移动角下推, 留设20m。 1.5.3.2断层防水煤( 岩) 柱 根据当前矿井勘探及揭露情况, 矿井内未发现含导水断层, 但在开采过程中, 发现F1断层具有导水性, 为保证矿井安全, 在大断层两盘均留设防水煤柱, 留设30m, 在采掘工程接近时, 严格执行”预测预报、 有疑必探、 先探后掘、 先探后采”方针, 对断层含导水性进行评价, 留设足够的防水煤岩柱。1.5.3.3采空区防水煤( 岩) 柱根据当前矿井C19煤层上
22、部C17采空区积水情况, 根据物探报告上部采空区异常区域在井筒煤柱外侧30m, 在采掘工程接近时, 执行”预测预报、 有疑必探、 先探后掘、 先探后采”方针。 1.6.受水害威胁的地点与可能影响的区域 1.6.1采空区溃水水害 采空区溃水事故。积水瞬时涌入工作面, 将危及采掘工作面施工人员的安全。1.7.水害评价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 雨季强降雨等灾害性天气不可能造成地表河流洪水倒灌井口的水害隐患, 但在上部C17煤层采空区下进行采掘活动时, 如果破坏防隔水煤柱、 探放水工作不到位, 有可能发生水害事故, 因此, 必须加强矿井探放水和排水工作。 、 应急处理基本原则2.1.事故报告原则 事故发生
23、后,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矿调度室或矿长汇报, 调度室接到汇报后, 立即向矿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汇报; 矿长人接到报告后, 应当于1小时内向公司调度指挥中心、 总经理和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能够直接公司调度指挥中心、 总经理和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2.2.统一指挥原则 根据指挥部总指挥的命令, 在防水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 充分调动各方面救援力量, 落实责任, 科学组织, 保障抢险救援工作快速、 有序进行。 2.3.救人优先原
24、则2.3.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切实把保护职工生命安全作为事故处理的首要任务, 有效防止和控制事故危害蔓延扩大, 千方百计把事故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及时撤人。防止水害事故的次生事故, 发生老空溃水时, 立即撤离受溃水影响的所有人员。发生底板含水层突水水害时, 撤离相关受影响区域内人员, 加强观察。 2.3.2积极自救, 应急排水。及时启动应急排水方案, 进行强排, 确保小型突水( 涌水量1m/min) 不淹工作面、 中等突水( 1m/min涌水量10m/min不淹水平、 大型突水( 10m/min涌水量30m/min不淹矿井; 特大突水( 涌水量30m/min) 无伤亡。2.4
25、.及时抢险原则2.4.1事故发生后, 事故单位现场人员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开展自救、 互救工作。2.4.2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要按照相关规定, 迅速组织抢救。 2.4.3实施快速应急响应和快速抢险, 相关部门、 救援机构必须第一时间到达事故发生地, 相应的救援抢险设备也必须迅速到达。 2.5.属地管辖和分级处理原则 按照事故发生地和企业隶属关系, 实行属地化和分级处理。 2.6.妥善处理善后原则 按照相关规定, 在事故抢险救援的同时, 应尽快开展善后处理工作。要根据有关政策和法规, 结合实际情况, 采取”一对一”的包户安抚等措施, 积极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 组织机构及职
26、责3.1.组织机构 3.1.1成立水害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 组建应急救护队伍。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室, 负责统一指挥、 协调水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灾情发生后由矿组织进行自救, 及时向普安县救护中队求援, 仍不能缓解时由矿总指挥部向当地政府请求支援。 总指挥: 矿长职责: 应急救援工作诸事项的决断权。矿所有资源的调配权。申请外部应急资源的决断权。 副总指挥: 总工程师、 安全矿长、 生产矿长、 机电矿长、 工会主席。 职责: 根据总指挥授权, 指挥分管的救援队伍, 开展相应工作; 应急决策的建议权。成 员: 采掘副总、 安全副总、 通风副总、 机电副总、 技术科长、 安全科长、 通风科长、 机电科
27、长、 调度室主任、 救护队长、 供应科长、 保卫科长、 财务科长、 医院院长、 矿办公室主任、 居委会主任、 机电队长、 运输队长、 通风队长、 抽防探队长、 机修队长。职责: 执行总指挥、 副总指挥的命令, 确保落实到位。对应急决策的建议权。指挥部成员名单及联系电话, 附后。 3.1.2矿水害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下设八个工作组, 具体负责组织指挥现场抢险救援工作。 3.1.2.1通讯联络组 组 长: 矿办公室主任副组长: 调度室主任成 员: 矿办公室、 调度室人员主要职责: 保证救援指挥部的指挥信息的畅通和及时传达; 负责对外联络事宜, 综合协调各部门; 负责掌握、 提供相应救援组织和人员的通
28、讯联络方式; 负责在紧急情况下通讯联络的畅通。 3.1.2.2抢险救灾组 组 长: 安全矿长副组长: 安全副总成 员: 救护队长及其相关人员。 主要职责: 指挥现场救护工作; 快速制定救护行动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 组织指挥救灾物资及伤员转送; 合理组织和调动战斗力量, 保证救护任务的完成。 3.1.2.2.1井下抢险队队 长: 救护矿长副队长: 事故单位负责人 队 员: 事故单位、 运输队、 机电队、 通风队人员。 职责: 负责井下遇险人员的撤离、 救护工作; 负责疏通泄水路线, 施工临时挡水墙, 防止向重要硐室串水。 3.1.2.2.2地面抢险队 队 长: 保卫科长副队长: 行政副科长 队
29、员: 机电队、 运输队、 通风队长、 抽防探队长、 机修队、 保卫科人员。职责: 负责地面灾害性天气河流洪水的疏堵水工作; 对地面危房、 车间进行抢修; 加强对井口监测、 检查和防洪应急措施的实施并及时采取措施。3.1.2.2.3机电抢险队 队 长: 机电科长副队长: 机电队长队 员: 机电科、 机电队。 职责: 负责排水设备正常运转; 负责地面降压站、 矿井供电线路、 井上下各个变电所的正常供电; 确保风机和各绞车房设备运转正常; 负责灾害性天气通讯工作, 确保灾时通讯正常; 负责供电及设备抢险工作。3.1.2.2.4抢险预备队队 长: 调度室主任副队长: 调度室副主任队 员: 由临时抽调的
30、各部门人员组成。 职 责: 负责灾害性抢险时各项紧急预备工作。3.1.2.3抢险救灾技术组 组 长: 总工程师副组长: 采掘副总、 通风副总 成 员: 技术科长、 通风科长、 机电科长及其它相关技术人员。主要职责: 根据雨季造成事故性质、 类别、 影响范围等基本情况, 迅速制定抢救与救援方案、 技术措施, 报总指挥同意后实施; 制定并实施防止事故扩大的安全防范措施; 解决事故抢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审定事故原因分析报告, 报总指挥阅批。3.1.2.4物资供应组 组 长: 生产矿长副组长: 供应科长 成 员: 办公室、 运输队、 供应科、 机电队人员主要职责: 负责抢险救灾中物资和设备的及时
31、供应; 筹集、 调集应急救援供风、 供电、 给排水设备; 承办指挥部交办的其它工作。3.1.2.5警戒保卫组 组 长: 保卫科长副组长: 保卫副科长成 员: 矿保卫人员主要职责: 组织护卫队员和安全保卫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 戒严和维持秩序, 维护事故发生区域的治安和交通秩序; 指挥疏散事故影响区域的人员; 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它工作。 3.1.2.6医疗救护组 组 长: 医院院长副组长: 运输队长成 员: 医院、 运输队人员 主要职责: 立即赶赴现场对受伤人员进行医疗救护; 组织医疗救治, 负责制定医疗救护方案; 负责提出伤员临时救治、 医疗的方案和措施的建议; 负责将受伤人员从井下运送到地
32、面。 3.1.2.7善后处理组。 组 长: 工会主席副组长: 劳资科 成 员: 劳资科、 工会、 办公室等单位相关人员。 主要职责: 负责事故中遇险人员的妥善安置; 负责事故伤亡人员亲属的安抚接待、 抚恤等善后处理工作; 承办指挥部党政办公室交办的其它工作。3.2.部门职责 3.2.1调度室: 坚持24小时应急值守及时准确地上报事故情况, 传达总指挥命令; 召集有关人员在调度室待命和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了解并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灾难情况和现场采取的救护措施; 核实和统计灾区人数, 按指挥部命令通知灾区人员撤离; 整理抢险救援命令, 要做好详细应急处理记录,及时掌握抢险事故现场进展情况
33、和救援情况; 按照指挥部的要求全面协调和指导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调用应急救援物资、 救护队伍、 设备和有关专家 按总指挥命令, 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救援情况; 完成总指挥赋予的其它任务。3.2.2技术科、 机电科、 通风科: 坚持24小时应急值守技术科负责提供事故报告,事故单位有关资料、 图纸; 根据雨季造成事故性质、 类别、 影响范围等基本情况, 迅速制定抢救与救援方案、 技术措施; 制定并实施防止事故扩大的安全防范措施; 完成总指挥赋予的其它任务。 3.2.3通风科、 通风队: 坚持24小时应急值守 加强对井口监测、 检查和防洪应急措施的实施并及时采取措施。 负责保障指挥部外
34、网、 内网畅通运行, 确保能及时经过网络发布事故信息及救援进展情况 负责灾害性天气通讯工作, 确保灾时通讯正常; 负责矿井的正常通风。 提供技术支持, 协助事故单位处理和解决现场遇到通讯设施技术难题。完成总指挥赋予的其它任务。 3.2.4机电科、 机电队: 坚持24小时应急值守负责排水设备正常运转; 负责地面降压站、 矿井供电线路、 井上下的正常供电; 确保风机和绞车房设备运转正常; 负责供电及设备抢险工作。完成总指挥赋予的其它任务。3.2.5办公室: 坚持24小时应急值守。 及时向总指挥报告事故信息, 传达总指挥关于救援工作的批示和意见; 接收上级部门领导的重要批示、 指示, 立即呈报总指挥
35、阅批并负责督办落实; 保证事故抢救需要的车辆; 承办指挥部交办的其它工作。3.2.4安全科: 坚持24小时应急值守。及时向指挥部汇报事故信息; 按总指挥指示, 组织工会有关人员进行事故调查, 及时向指挥部提供事故调查报告; 参与上级部门的事故调查, 负责向事故调查组提供事故有关情况、 资料, 重要事项必须向总指挥请示; 负责现场安全措施的督办落实; 完成指挥部赋予的其它任务。 3.2.5医院: 坚持24小时应急值守。 时刻做好应急救援救治工作, 接警后迅速组建现场救治医疗队伍, 3分钟之内派出救护队伍; 筹集调集应急救援救治急救药品等, 及时提供救护所需物品;完成指挥部赋予的其它任务。3.2.
36、6供应科 坚持24小时应急值守。保障事故抢救物资的供应,确保抢险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3.2.7宣传科按指挥部的命令, 负责安排事故现场拍摄、 采访等; 负责向指挥部及时提供气象资料; 承办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任务。3.2.8行政科 负责组织拟订保障方案; 负责食宿接待、 车辆调度、 供电、 通讯畅通等工作。承办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任务。 3.2.9财务科: 保证为事故救援配备救援设备、 器材提供经费支持和事故善后处理所需资金及时到位。 3.2.10劳资科: 负责事故善后处理、 工伤保险待遇落实和参与事故调查等。3.2.11工会: 参与事故调查、 善后处理。 3.2.12其它: 相关部门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任务。、 预防与预警4.1.危险源监控 4.1.1水害监测监控的方式、 方法4.1.1.1雨季地表河流洪水水害隐患矿技术科对降雨量进行监测, 发现单日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