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 * 公
司
企
业
标
准
J223-
现浇混凝土墙组合钢模板支模施工工艺标准
-04-18 发布 -05-01 实施
**公司 发布
J223-
目 次
1 适用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术语 1
4 材料要求 1
5 施工准备 1
6 操作工艺 2
7 质量控制 2
8 质量标准 3
9 成品保护 3
I
J223-
现浇混凝土墙组合钢模板支模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混凝土墙体的模板支模。
2 引用标准
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 GB50214— )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
3 术语
组合钢模板——系按模数制设计, 经专用设备压扎成型, 具有完整的配套使用的通用配件, 能组合拼装成不同尺寸的板面和整体模架, 利于现场机械化施工的组合钢模板。
4 材料要求
4.1 组合钢模板材料组成
4.1.1 平面模板规格
长度: 600㎜、 750㎜、 900㎜、 1200㎜、 1500㎜;
宽度: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600㎜。
4.1.2 定型钢角模: 阴阳角模、 连接角模、 倒棱模板。
4.1.3 连接件: U 型卡、 L 型插销、 3 型扣件、 碟型扣件、 钩头螺栓、 穿墙螺栓、 紧固螺栓。
4.1.4 支承件: 钢楞( 圆钢管、 矩形钢管、 槽钢, 可根据设计要求和供应条件选用) 、 钢斜撑、 木材。
4.2 隔离剂
根据情况选水质类或油质脱模剂。
5 施工准备
5.1 模板设计
根据工程结构形式和特点及现场施工条件进行模板设计, 确定模板平面布置, 纵横龙骨规格、 排列尺寸及穿墙螺栓的位置, 确定支撑系统的形式、 间距布置, 确定模板组装形式( 就位拼装或预制拼装) , 连接点大样等。
验算模板和支撑系统的强度、 刚度和稳定性。
绘制全套模板设计图, 包括模板平面布置图、 立面图、 组装图、 节点大样图、 零件加工图、 材料表
等。
5.2 模板预制拼装
5.2.1 模板预制拼装场地应夯实平整, 必要时可对场地进行硬化处理后作拼装平台。
5.2.2 按模板设计图进行拼装, 相邻两块板的每个孔均用 U 型卡卡紧, 龙骨用钩头螺栓外垫碟型(3 型)扣件与板边肋孔卡紧。
5.2.3 剪力墙模板在拼装时应预留清扫口。
5.2.4 模板预拼装后按施工区段进行编号, 涂好隔离剂, 分规格堆放。 5.3 模板的定位
1
J223-
5.3.1 根据设计图纸放好轴线、 模板内外边线, 设模板控制线。
5.3.2 定好水平控制标高。
5.4 模板承垫底部模板应保持平整, 并加垫块密封条。
5.5 墙钢筋绑扎完毕, 水电管线及预埋件已安装, 绑好钢筋保护层垫块, 并办理完隐蔽验收手续。
5.6 检查斜支撑的支承点或钢筋锚环牢固可靠。
5.7 按图纸要求和操作工艺标准向班组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5.8 材料进场后对其规格和质量进行验收, 使用前刷好脱模剂。
5.9 工具准备: 斧子、 锯、 扳手、 电钻、 线坠、 靠尺板、 铁水平、 撬棍等。
6 操作工艺
6.1 模板安装
工艺流程:
墙体散支模板安装顺序:
弹模板位置线→搭设支架、 安装预埋件→第一步模板就位组拼→安装钢楞→调整位置和垂直度
→ 第二步模板就位组拼 → 安装钢楞 → 调整平直和垂直 → 紧固对拉螺栓 → 安装临时支撑
→ 按第二步方法安装第三、 四步模板 → 安装外钢楞 → 调整模板平整和垂直 → 安装斜撑
→全面检查并办预检
预拼装模板安装顺序:
弹模板位置线→安装预埋件及门窗洞口模板→吊装一侧模板→安装支撑→插入对拉螺栓及套管
→ 吊 装 另 一 侧 模 板 → 安 装 对 拉 螺 栓 → 调 整 模 板 并 固 定 → 紧 固 对 拉 螺 栓 → 支 撑 固 定
→全面检查并办预检
6.1.1 按位置线安装门洞口模板, 下预埋件或木砖。
6.1.2 单块就位组拼时, 应从墙角模开始, 向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组拼; 当完成第一步单块就位组拼模板后, 可安装内钢楞, 内钢楞与模板板肋用钩头螺栓紧固, 其间距不大于 600 ㎜。当钢楞长度不足时, 接头处应增加同样数量的钢楞。
6.1.3 预拼装模板安装时, 把预先拼装好的一面模板按位置就位, 然后安装拉杆或斜撑, 安装支固套管和穿墙螺栓。穿墙螺栓的规格和间距由模板设计确定。
6.1.4 清扫墙内杂物, 再安装另一侧模板, 调整斜撑( 或拉杆) 模板垂直后, 拧紧穿墙螺栓。
6.1.5 模板安装完毕后, 检查所有扣件、 螺栓是否紧固, 模板拼缝及下口是否严密, 办理预检手续。
6.2 模板拆除
6.2.1 模板拆除时, 混凝土的强度应能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
6.2.2 模板拆除的顺序, 应按照配板设计的规定执行, 遵循先支后拆、 后支先拆的原则进行。
6.2.3 单块组拼的墙模, 在拆除穿墙螺栓、 大小钢楞连接件后, 从上而下逐步水平拆除; 预组拼墙模, 应在挂好吊钩, 检查所有连接件是否拆除后, 方可撤除临时支撑脱模起吊。
6.2.4 拆模时, 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处, 以免发生安全事故。待该区段模板全部拆除后, 方准将模板、 配件等运出堆放。
6.2.5 模板拆除时, 严禁抛扔, 应有人接应传递; 拆除的模板按指定地点堆放, 集中管理, 并做到及时清理、 维修和涂刷隔离剂。
7 质量控制
7.1 墙体混凝土厚薄不一致, 不垂直
2
J223-
7.1.1 墙体模板安装时应注意:
7.1.1.1 模板同一条拼缝上的 U 型卡的连接间距不宜大于 300 ㎜, 预组拼模板处宜满上。U 型卡应正反交替卡紧, 不宜向同一方向安装。
7.1.1.2 用于增强钢模纵向拼接刚度、 保证接头处板面平整的 L 型插销不得遗漏, 且不宜过疏。
7.1.1.3 穿墙螺栓的规格和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模板的对拉螺栓孔应平直相对, 穿墙螺栓应全部拧紧且不得斜拉硬顶。
7.1.1.4 钢楞宜采用整根杆件, 接头应错开布置, 搭接长度不宜小于 200 ㎜。
7.1.2 墙身放线应认真校对, 误差不可过大。
7.1.3 模板就位安装后应认真调整垂直和平直。
7.2 墙体上口过大: 模板安装后其上口卡具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卡紧。
7.3 混凝土墙体表面粘连: 模板清理应认真, 隔离剂的涂刷应均匀, 不得漏涂, 同时拆模不应过早。
7.4 角模入墙过深: 选择方正的角模, 角模与大面模板连接处的 U 型卡应全部卡紧。
7.5 漏浆与烂根: 严格控制两块模板之间的拼缝缝隙不得大于 2.0 ㎜, 当拼缝较大时, 可采用木条嵌缝, 木条应刨光并与钢模可靠固定。模板安装前用 1:3 水泥砂浆将模板底部支撑面找平。
8 质量标准
8.1 主控项目
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刚度和稳定性, 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 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8.1.1 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 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 或加支架, 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 并加设垫板。
8.1.2 模板及其支架安装在基土上时, 基土必须夯实平整, 并有排水措施。冬期施工时, 必须有防冻
措施。
8.1.3 涂刷模板隔离剂时, 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
8.2 一般项目
8.2.1 模板不应漏浆。
8.2.2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 并涂刷隔离剂, 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8.2.3 模板组装质量标准见表 1。
表1
模板组装质量标准
项目
允许偏差 ( ㎜)
两块板面之间的拼接缝隙
≤2.0
相邻模板面的高低差
≤2.0
组装模板板面平面度
≤2.0
组装模板板面的长宽尺寸
≤长度和宽度的 1/1000, ±4.0
组装模板板面两对角线长度差值
≤对角线长度的 1/1000, ≤7.0
8.2.4 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详见表 2。
8.2.5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详表 3。
9 成品保护
9.1 模板在操作和运输过程中, 不得抛掷; 吊装模板时轻起轻放, 不准碰撞, 防止模板变形。
9.2 拆模时不得用大锤硬砸或硬撬, 以免损坏模板边框及损坏混凝土表面和棱角。
9.3 拆下的模板必须进行清理, 如发现模板不平或肋边损坏变形时, 应及时修理。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