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苎麻和天丝混纺织物的工艺设计模板.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9245767 上传时间:2025-03-18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苎麻和天丝混纺织物的工艺设计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苎麻和天丝混纺织物的工艺设计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苎麻和天丝混纺织物的工艺设计 64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 论文) 题 目 Tencel/苎麻混纺直贡织物的 工艺设计 专 业 现代纺织技术( 丝绸911) 学 号 09106116 姓 名 李娜娜 指导老师 张国兵 交稿日期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费者对纺织品的要求越来越高, 除了纺织品本身的风格外, 纺织品的舒适性、 保健性、 功能性等也日益被消费者所重视, 近几年来新型纤维的出现和发展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本文以Tencel/苎麻混纺直贡织物的工艺设计为对象设计面料。"天丝"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绿色纤维"。具有柔软悬垂、 触感独特、 飘逸动感、 透气透湿、 素雅光泽等特点, 给人以满足、 安全、 充满质感、 高贵大方的感觉。苎麻具有抗菌抑菌、 除臭吸附、 吸湿透气、 防霉耐磨功能。苎麻的耐磨性好, 能够弥补缎纹耐磨性差的缺点。直贡织物结构紧密, 经纬交织点较少, 经纱在织物表面浮线较长, 布面大部由经纱所覆盖, 因而质地柔软, 富有光泽。选用天丝和苎麻为原料, 加之直贡的布面效果, 既能充分发挥原料本身的优良性能, 又具有良好的手感和视觉效果。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织物的风格特征和作用, 织物的规格设计与计算以及工艺流程。络筒工艺设计, 整经工艺设计, 浆纱工艺设计, 穿结工艺设计, 织造工艺设计, 整理工艺设计和结论等内容。具体介绍了各部分工艺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设备选型, 具体参数和设计。 关键词: Tencel, 苎麻, 混纺, 工艺设计。 作者: 李娜娜 导师: 张国兵 Abstract With the advances in technology and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improve, consumer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demanding of textiles, textile products in addition to their own style, textile comfort, health, functionality, etc. are also increasingly valued by consumers, in recent years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new fib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consumers. In this paper, Tencel / Ramie blended satin fabric technology designed for object design fabrics. "Tencel" known as the "21st century green fiber." With a soft drape, feel unique, elegant movement, breathable breathable, elegant luster, etc., to meet people, safe, full of texture, noble and generous feeling. Ramie has antibacterial, deodorant adsorption, moisture permeability, mildew resistant features. Ramie wear resistance, and can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poor wear resistance satin. Tencel and ramie used as raw materials, combined with the fabric satin effect material can fully play their excellent performance, but also has a good feel and visual effec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bric of style and function,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fabric and process specifications, winding process design, process design warping, sizing process design, process design by wearing knot, weaving process design and finishing processes design and conclusions of such content. Specifically describes the various parts of the purpose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process design, equipment selection, the specific parameters and design. Keywords: Tencel, ramie, blended, process design. Author: LiNaNa Teacher:ZhangGuoBing 目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前言 1 第一章 规格设计和工艺流程 2 1.1规格设计 2 1.2工艺流程 5 1.3上机图 5 第二章 原料选配 6 2.1原料 6 2.2捻度 6 2.3经纬纱密度 6 2.4质量的要求 6 第三章 络筒工艺设计 7 3.1络筒的目的和要求 7 3.1.1目的 7 3.1.2络筒的要求 7 3.2设备选型 7 3.3工艺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8 3.4具体工艺选配 8 3.5产质量的控制 9 4.1整经的目的、 要求 10 4.1.1整经的目的 10 4.1.2整经的要求 10 4.2整经方法 10 4.3设备选配 10 4.4工艺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11 4.5具体的工艺选配 11 4.6产质量控制 15 第五章 浆纱工艺设计 16 5.1 浆纱的目的、 原理和方法 16 5.1.1浆纱的目的 16 5.1.2浆纱基本原理 16 5.1.3上浆的方法 16 5.2上浆的要求 17 5.3设备选型 17 5.4浆料配方和各种成分作用 18 5.5具体的工艺配备 18 5.6产质量控制 19 第六章 穿结工艺设计 20 6.1设配选型 20 6.2工艺设计注意的问题 20 6.3具体工艺配备 20 6.5产质量控制 21 第七章 纬纱工艺设计 22 7.1定捻的目的和方法 22 7.2具体工艺选配 22 第八章 织造工艺设计 23 8.1设备选型 23 8.2工艺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23 8.3具体的工艺配备 24 8.4产质量管理 24 第九章 整理工艺设计 25 9.1整理工艺的目的 25 9.2工艺流程 25 结论 28 参考文献: 29 致谢 30 前言 1.织物的引进和发展 在环保、 健康的时尚潮流背景下, 卫生保健类功能性材料为舒适性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来源, 也成为纺织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的主要途径。随着自我意识与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 人们将会越来越关注功能性、 环保型的新型面料的发展, 集多种保健功能与一身的新型纺织品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必将成为世界纺织业发展的主流。 2.品种风格与用途 按所用纱线不同, 分为纱直贡和半线直贡; 按印染加工不同, 分为色直贡和花直贡, 一般经电光或轧光整理后。色直贡主要用作外衣和鞋面料; 印花直贡主要用作被面、 服装面料。直贡织物结构紧密, 经纬交织点较少, 经纱在织物表面浮线较长, 布面大部由经纱所覆盖, 因而质地柔软, 富有光泽, 但耐磨性较差、 布面易起毛、 洗涤时不宜用力搓洗。该织物的特征: 色泽乌黑、 纹路陡直、 布身厚实、 略有毛型感。直贡缎是适合做被面、 女外衣、 便服、 套装、 裙衣、 高级衬衫等服装及时装的理想面料。 3.拟设计品种的突破 本设计采用了天丝和苎麻的混纺纱线, 天丝具有柔软悬垂、 触感独特、 飘逸动感、 透气透湿、 素雅光泽等特点。苎麻有优良的抗菌、 防螨、 耐磨的效果, 弥补了缎纹耐磨性差易起毛的缺点, 在后整理中加入抗菌的处理。选用天丝和苎麻为原料, 加之直贡的布面效果, 既能充分发挥原料本身的优良性能, 又具有良好的手感和视觉效果。制成的面料可用于家用纺织品中的床上用品、 沙发布料、 洗浴用品( 毛巾、 浴巾) , 医用产品。 第一章 规格设计和工艺流程 1.1规格设计 表1-1 织物规格设计表 项目 参数 Tencel/苎麻混纺织物 织物宽度(厘米) 织物长度(米/匹) 180 30 原纱 经纱号数( tex) 纬纱号数 (tex) 29 29 密度 经向根/10cm 纬向根/10cm 354 240 织物紧度 经向紧度( %) 纬向紧度( %) 总紧度 ( %) 76.25 51.69 88.52 经纱根数 总经根数 边经根数 6388 88 钢筘 筘号(齿/10cm) 筘幅(厘米) 114 186.3 筘入数 地经( 根) 边经( 根) 3 4 织物组织 地组织 边组织 5/3经面缎纹 1/1 织缩 经向( %) 纬向( %) 6.2 3.38 平方米无浆干重(克/平方米) 经纱每平方米的无浆干重(克/平方米) 纬纱每平方米的无浆干重(克/平方米) 172.26 102.66 69.6 (1) 紧度 经向紧度= = =76.25% 纬向紧度= =0.04×240×% =51.69% 总紧度= = =88.52% (2)总经根数 总经根数= = =6388 (根) (3)公制筘号 公制筘号= = =113.28 ( 齿/10) 取114 纬纱缩率=1- =3.38% (4)筘幅 筘幅= = =186.3 (5)织物每平方米克重 每平方米经纱无浆克重= = =102.66 () 每平方米纬纱无浆克重= = =69.6 () 平方米克重=102.66+69.6=172.26 () (6)百米织物用纱量 百米织物经纱用量= = = 19.78 (kg/百米) 百米织物纬纱用量= = =13.16 (kg/百米) 百米织物总用纱量=百米织物经纱用量+百米织物纬纱用量 =19.78+13.16 =32.94 (kg/百米) 1.2 工艺流程 经纱: 络筒→整经→浆纱→穿经 →织造→后整理→打包入库 纬纱: 络筒→定捻 1.3 上机图 第二章 原料选配 2.1原料 tencel/苎麻混纺纱线 60/40 "天丝"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绿色纤维"。具有柔软悬垂、 触感独特、 飘逸动感、 透气透湿、 素雅光泽等特点, 给人以满足、 安全、 充满质感、 高贵大方的感觉。 苎麻具有抗菌抑菌、 除臭吸附、 吸湿透气、 防霉耐磨功能。苎麻的耐磨性好, 能够弥补缎纹耐磨性差的缺点。 2.2捻度 经纱捻度===57.5 纬纱捻度===53.8 2.3经纬纱密度 经密度: 354 纬密度: 240 织制经面缎纹时, 经纱密度越大, 其覆盖性越好, 单独组织点不易露出, 织物表面越富光泽, 经面效应越好。经密要大于纬密。 捻向: 经纱采用Z捻, 纬纱采用S捻。 贡缎织物要求手感柔软, 因此在保证织造生产的前提下, 纱线的捻系数以小为宜, 一般16-36tex的纱线, 捻系数为285-322.5, 经纱偏高些, 纬纱要偏低些。为此, 一般缎纹织物的经纬纱捻度以小为宜, 且经纬纱的捻向应相反, 以使织成的织物表面的经纬捻向一致, 使得织物表面光泽良好。 2.4质量的要求 1.纱线必须具有较好的匀染性和渗透性。 2.纱线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力和弹性。纱断裂强度要达到11.5~12.5CN/tex。 3.纱线要条干均匀纱疵少。要求条干均度CV%少于13%。 4.纱线毛羽要少。 第三章 络筒工艺设计 3.1络筒的目的和要求 3.1.1目的 (1)将原纱(或长丝)做成容量圈套的筒子, 提供给整经、 卷纬、 针织、 无梭织机的供纬或漂染等工序。 (2)清除纱线上的某些疵点、 杂质、 改进纱线品质。 3.1.2.络筒的要求 (1)筒子卷装容量要大, 以提高后道工序的生产效率; 筒子卷绕应坚固结实, 以便于贮存和运输: (2)卷绕过程中应保持一定的纱线张力, 以保证筒子成形良好; (3)要便于筒子在后道工序中的退绕, 防止出现脱圈上缠断头; (4)筒子上纱线的结头要小而牢; (5)不损伤纱线原有的物理机械性能。 3.2设备选型 表3-1 奥托康纳( Autoconer)138II型自动络纱机(GKW)主要工艺表 项目 技术特征 机型 奥托康纳( Autoconer)138II型自动络纱机(GKW) 每台锭数 60 锭距(mm) 280 适用特数(tex) 2~170 络纱速度( m/min) 400~1500 适用纤维种类 棉、 人造纤维、 合成纤维、 及混纺纱羊毛等 3.3工艺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1)筒子卷装应坚固、 稳定、 成形良好。 (2)卷装张力的大小要适当而均匀。 (3)尽可能的清除纱线上影响织物外观和质量的有害纱疵。 (4)尽可能增加筒子卷装容量并满足定长要求。 (5)纱线连接处的直径和强度要符合工艺要求。 (6)尽可能降低络筒过程中毛羽的增加量。 3.4具体工艺选配 (1)张力器形式、 张力垫圈重量配置 表3-2 张力圈的重量配置 纱线细度 加压重量 Nt Ne 58~36 10~16 19~15 32~24 18~24 15~12 根据表可得: 张力圈的加压重量取15g 张力器形式: 弹簧张力鞋式张力装置。 清纱器型式: 光电式清纱器。 (2)结头形式及要求: 形式: 无捻结头( 空气捻接) 。要求: 对结头的要求是牢而小。接头不牢, 在后道工序中会脱结而重新断头。结头过大, 制造时不能顺利经过综眼和筘齿, 会造成断头。 (3)筒子卷纱长度计算、 重量计算、 卷绕密度选择 (a)卷绕体积: D=20, D1=17, d=7,d1=4,H=14,h=0.7 V= - =()×14+- =3673.8 () D------------- 筒子满管的大端直径( cm) D1------------ 筒子满管的小端直径( cm) d------------- 筒子的大端直径( cm) d1------------ 筒子的小端直径( cm) H------------- 筒子的绕纱高度( cm) H------------- 筒子绕纱底部锥体高度( cm) (b)筒子卷绕重量(kg) 表3-3 不同线密度纱线筒子的卷绕密度 纱线密度( tex) 96~32 31~20 19~12 11.5~6 筒子的卷绕密度( ) 0.34~0.39 0.34~0.42 0.35~0.45 0.36~0.47 卷绕重量=卷绕体积×筒子卷绕密度× =3673.8×0.36× =1.32 ( kg) (c)筒子绕纱长度 理论绕纱长度=× = =45517.2 ( m) 筒子可卷绕的经轴数= = =1.58 取1 实际绕纱长度=经轴实际卷绕长度×筒子可卷绕的经轴数+回丝长度 =28484×1+ =30848 (m) 3.5 产质量的控制 影响络筒过程中纱线质量受损程度的主要因素是: 络筒速度、 纱路通道、 槽筒材质和络筒张力配置等。因此, 优选络筒工艺、 加强设备维修管理及操作管理是提高络筒纱线质量的主要途径。提高络筒质量除做好工艺设计外, 还应做到: (1)张力圈重量一致, 转动轻快, 不丢落。 (2)清纱缝隙大小准确一致。纱线经过清纱缝隙时不允许曲折摩擦。 (3)结头质量符合要求, 织布结纱尾长3-5mm, 自紧结纱尾长4-6mm。 (4)做好清洁工作, 安装吹风吸尘装置, 及时清除花衣、 尘屑、 杂质。 (5)导纱距离准确一致。插纱锭对准导纱板的导纱口。 (6)做好机器的维修保养工作, 各项安装规格符合要求, 保持良好机械状态。 (7)做好打结器的保养工作。 (8)做好筒管维修配套工作。 (9)高速络筒时, 安装气圈破裂器。 (10)加强络筒工操作技术的培训和检查。 第四章 整经工艺设计 4.1 整经的目的、 要求 4.1.1整经的目的 改变卷绕方式, 形成初步形式的经轴。整经就是将一定数量的筒子纱按照工艺设计要求的长度和幅宽, 以适当均匀的张力, 平行或微量交叉地卷绕到经轴上, 为经纱上浆、 并合成织轴做好准备。 4.1.2整经的要求 (1)经纱在卷绕过程中, 力求张力、 排列、 加压三均匀。 (2)整经根数、 长度配列、 幅宽、 卷绕密度应绝对符合工艺要求。 (3)接头应小而牢并符合标准。 (4)效率高, 回丝少, 经济效益良好。 4.2整经方法 轴经整经: 先将全幅织物所需要的总经纱根数的一部分卷绕成若干只经轴, 然后再将若干只经轴经过浆纱机并合或用并轴机并合后卷绕在织轴上, 以满足总经根数的要求。轴经整经的特点是整经速度快,生产率高,适宜于大批量生产, 常见于棉织方面。 分条整经: 先将全幅织物所需的总经纱根数的一部分按照需要组成一个条带, 然后将其卷绕在整经滚筒上。当一根条带绕到规定长度时, 剪断并穿入绞线。然后紧挨前一条带平行地卷绕另一条带。 分段整经: 先将织物全幅所需经纱的一部分卷绕在狭幅小经轴上, 然后将若干只狭幅小经轴同时退绕成阔幅经轴。为了织制对称花型排列的织物, 可将各狭幅小经轴的转向作顺时针和逆时针的间隔配置。 球经整经: 先将一定根数的经纱集束绕成网眼的球状纱团, 经染色后再在拉经机上卷绕成经轴。 4.3 设备选配 表4-1 本宁格分批整经( ZC-L型) 机型 ZC-L型 适应纱线品种 各种天然纤维、 化学纤维、 混纺短纤维 织轴 织轴盘片直径(mm) 织轴轴心直径( mm) 815 306 织轴宽度 1200、 1400、 1600、 1800、 2200 整经速度( m/min) 最大 1000 爬行 50 压轴压力 100~5500N 伸缩筘 人字形伸缩筘, 上、 下、 左、 右微动 测长方式 电子测长 筒子架形式 V型回转式, H型固定式, H型复式, H型小车式 4.4工艺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1)整经过程中保持片纱张力均匀一致, 整经过程不应损伤纱线的物理机械性能及弹性。 (2)全片纱线排列均匀, 成形好, 经轴表面平整、 圆整, 卷绕质量好。 (3)卷绕密度适当而均匀, 边纱卷绕结构正常。 (4)整经长度、 根数、 纱线排列符合工艺设计要求。 (5)接结质量符合要求。 (6)保持良好的机械效率, 速度高, 回丝少。 4.5具体的工艺选配 (1)一次并轴的整经轴数 一次并轴的整经轴数= = =9.39 取10 (2)每轴整经根数 每轴整经根数= = =638 余8 前八个轴的整经根数为639根; 后两个轴的整经根数为638根 (3)卷绕体积 卷绕体积=() =( ) =770295.15( cm) (4)整经长度 最大卷绕长度= = =20784( m) 一缸经轴浆出的织轴个数= = =21.5 取21 实际卷绕长度=织轴卷绕长度×织轴个数+浆回丝长度+白回丝长度 =966.5×21+20296.5×0.5%+20296×0.8% =20296.5+101.48+162.37 =30655.4 (m) 回丝率一般为0.5% (5)整经机产量 理论产量= = =888.1 (kg/台.h) 实际产量=实际产量×时间效率 = 888.1×85%=754.9 (kg/台.h) (6)伸缩筘的穿法 分排法 这种措施是使不同位置的纱线, 以不同曲折状态进入伸缩筘, 从而调节纱线之间的张力差异。 此法将筒子架上第一排的经纱从上而下依次自筘中央外移, 逐根穿入筘齿间。第一排传完后, 穿入第二排,依次类推, 循序穿入。此法因张力小的前排纱配以穿折角大地中间筘齿, 故片纱张力较为均匀, 且断纱不宜缠在临纱上。 (7)张力垫圈重量及分布 表4-2 张力权分九段配置 分段及边纱 张力圈重量( g) 前区上、 下 5.5 前区中 6.0 中区上、 下 5.0 中区中 5.5 后区上、 下 4.5 后区中 5.0 后排边纱 7.0 (8)整经根数的配置及卷绕密度的选择 表4-3 整经根数配置的选择 经纱线密度( tex) 每条经纱根数 细特( 10~20) 420~500 中特( 21~32) 400~480 粗特( 32以上) 360~460 表4-4 卷绕密度的参考值 纱线种类 卷绕密度( ) 细特纱 0.46~0.59 中特沙 0.45~0.56 粗特纱 0.44~0.52 (9)结头形式及规格要求 形式: 织布结。这种结头体积较小, 且愈拉愈紧, 纱尾分布在纱身两侧, 不易与临纱扭缠, 织物表面的结头显现率较小, 布面较平整。 要求: 对结头的要求是牢而小。接头不牢, 在后道工序中会脱结而重新断头。结头过大, 制造时不能顺利经过综眼和筘齿, 会造成断头。 4.6产质量控制 (1)做好工艺设计, 做到张力、 排列, 加压三均匀。 (2)做好整经机的维护保养工作, 要求轴、 辊水平、 平行、 圆整, 回转灵活, 机器振动小, 不跳轴, 断头自停装置作用灵敏。 (3)采用整批换筒。 (4)采用水平加压。 (5)做好测长装置的维护工作。 (6)将断头自停感应点后移。 (7)采用微量往复式游动伸缩筘。 (8)推广使用先进的整经操作法。 第五章 浆纱工艺设计 5.1浆纱的目的、 原理和方法 5.1.1浆纱的目的 浆纱的目的在于用上浆的手段, 赋予浆纱抵御外部复杂机械作用的能力, 改进经纱的织造性能, 保证经纱顺利地与纬纱交织成优质的织物。 5.1.2浆纱基本原理 经纱在上浆过程中, 一部分浆液覆在经纱表面, 形成柔软、 坚韧、 富有弹性的浆膜, 使纱身光滑毛羽贴伏, 对经纱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提高纱线的耐磨性。另一部分浆液浸透到经纱内部, 纤维与纤维之间的空隙中, 使纤维间互相粘连, 增加纤维间的抱合力, 提高纱线的断裂强度。 5.1.3 上浆的方法 经轴上浆 经若干只经轴上的经纱同时引出, 浸入浆液, 压去余液, 烘干、 分纱, 最后按规定长度卷成织轴。这是应用最广的上浆方法。 织轴上浆 由分条整经机做成的织轴, 经上浆后再卷成织轴。这种方法多用于丝织物、 色织的多品种和小批量生产。 整浆联合 在整经机的筒子架和卷绕机构之间安装上浆和烘干设备, 和整经、 浆纱为一道工序, 多用于化学纤维长丝上浆。 染浆联合 在浆纱机的浆槽前加装染色烘干设备, 使浆纱先染色、 烘干, 然后上浆, 和染色、 上浆为一道工序, 多用于需要染色的经纱上浆, 如制造劳动布的色经上浆。 单纱上浆 从筒子上退出单纱, 经单纱上浆机上浆后再卷绕成浆纱筒子。单纱上浆机是在低速络筒机上加装浆槽和烘干机构而成。 绞纱上浆 有手工和机械两种方式, 都是将绞纱在浆液中浸透、 交干、 抖松, 然后烘干。 5.2上浆的要求 (1)上浆量要符合设计要求, 避免过大或过小。 (2)上浆均匀, 轴与轴、 片段与片纱、 单纱与单纱间都保持一致, 避免出现毛轴或段毛。 (3)浆液对纤维有良好的粘附性。 (4)渗透量与被覆量的比例符合工艺要求。上浆后纱线毛羽贴伏、 浆膜平滑、 柔软、 坚韧连续而完整。 (5)上浆后纱线的弹性伸长损失小。过大的浆液浸透量将降低经纱弹性伸长率。 (6)上浆后的回潮率应符合工艺要求, 浆膜具备适当的吸湿性。 (7)浆液来源充分, 价格便宜, 调浆操作简单、 方便。 (8)织物在后处理时, 浆料容易退净, 废液易净化, 不污染环境。 (9)织轴卷绕质量良好, 表面圆整, 排纱整齐, 没有倒、 并、 绞等疵点。 (10)在保证浆纱质量的前提下, 不断提高浆纱生产效率, 提高浆纱速度, 提高浆纱工艺过程的操作和质量控制自动化程度。 (11)减少能源消耗, 降低浆纱成本, 提高经济效率。 5.3设备选型 表5-1 上浆机参数 机型 XRJS-300型 名义幅宽 1800mm 3000mm 3600mm 机械车速 10~100米/分 织轴卷绕直径 Φ650 Φ800 Φ1000 织轴最大卷装直径 2650 3250 3930 浆槽容量 主浆槽280 辅助浆槽210 经轴数量 16 20 经轴最大直径 Φ800~Φ1000 压浆力 0~40KNgg XRJS-300型系列浆纱机是当前国内最先进的计算机和伺服技术相结合的分单元传动系列浆纱机。本系列浆纱机适用于棉、 麻及其混纺纱线织造前的上浆工序, 能满足国内外各种 有梭织机及无梭织机对于棉、 麻及其混纺纱线等产品的上浆要求。 5.4浆料配方和各种成分作用 表5-2 浆料配方 总浆液量 100% pva 3.6% 淀粉 1.8% cmc 1.2% 乳化油 0.2% pva具有良好的浆膜机械性能, 能够覆盖纱条表面的毛羽。在浆液配方中加入适量淀粉, 则有利地提高了pva浆膜的分纱性能, 使浆膜完整、 光滑。 5.5具体的工艺配备 (1)调浆操作程序。 (a)根据纱线的纤维材料选择粘着剂。 (b)根据粘着剂的性质和具体因素选择适当的助剂。 (c)根据纱线的线密度、 织物组织、 用途和加工条件确定配方。 (d)确定浆料配比。 (2)卷绕密度 表5-3 浆轴卷绕密度 单纱细度 tex 96~32 30~20 19.5~12 12~6 英支 6~12 19~29 30~48 50~100 卷绕密度() 0.38~0.44 0.39~0.48 0.40~0.50 0.40~0.48 注: 股线比单纱提高15~25% 根据上表卷绕密度取0.4 因选用的为股线因此0.4×(1+20%)=0.48 (3)墨印长度, 每轴卷绕匹数计算 墨印长度= = =32.27 m 布卷长度=联匹数×墨印长度 =32.27×3 =96.81 m (4)浆缸温度、 黏度、 PH值、 前后压浆辊压力 表5-4 浆缸温度℃ 95 粘度/s(98℃) 10~15 PH值 8 (5)浆纱机产量 理论产量= = =666.91 (kg/台.h) 实际产量=理论产量×75% =666.91×75% =500.18 (kg/台.h) 5.6产质量控制 (1)建立调浆配方和调浆方法制定、 批准和更改的责任制。 (2)各种浆用材料用前进行化验, 合格才能使用。 (3)调浆要做到六定: 定投量、 定时间、 定温度、 定浓度、 定粘度、 定PH值。 (4)设备、 仪器、 用具应齐全完好。 (5)贯彻小量多调原则, 保持浆液新鲜。 (6)建立剩浆保存和使用办法, 建立调浆设备的清洁、 维护制度。 (7)对有毒或腐蚀性材料采取一定的保管防护措施。 (8)浆液浓度、 体积、 温度、 粘度和PH值要准确无误。 第六章 穿结工艺设计 6.1设配选型 表6-1 型号: G177—180型三自动穿经机 公称幅宽 1800mm 停经片排数 4排 钢筘高度 120mm 纱线细度 58~7Tex 分纱速度 80根/min 适用经密范围 150~530根/10cm 6.2工艺设计注意的问题 (1)在穿经前, 认真检查筘、 综、 经停片的规格质量, 必须先确认其符合工艺要求, 才进行穿经或结经。 (2)根据上机图将浆轴上的经纱按次序穿入经停片、 综丝眼和钢筘间。 (3)在穿经过程中应严格防止穿错, 而造成织造工序的困难或产生织疵。 6.3具体工艺配备 (1)综框页数, 综丝规格 表6-2 不同织物的综框页数和综丝排数 织物品种 综框页数 综丝排数 普通平纹 2 4 高密府绸织物( 总经根数在4000根以下) 高密府绸织物( 总经根数在4000根以上) 2~4 4 6~8 8 哔叽 4 8 直贡、 横贡 5 5 多臂提花织物 最多16 最多16 表6-3 综丝的规格和用途 规格 用途 号数 直径( mm) S.W.G28 0.35 15~7特棉、 混纺高档织物 S.W.G27 0.40 15~19特棉、 混纺中档织物 S.W.G26 0.45 36~19特棉、 混纺线织物, 低档织物 由上表可知: 综框页数: 5 综丝排数: 5 综丝规格: S.W.G26 (2)钢筘规格及边纱数 公制筘号:114 齿/10cm 边纱数: 32×2 根 (3)停经片的穿法、 筘入数确定 停经片的厚度有0.1mm、 0.2mm、 0.25mm、 0.3mm、 0.4mm五种规格。特细纱和合成纱宜选用较薄的停经片, 粗特纱宜选用较厚的停经片。因此选用0.25mm规格的停经片。 筘入数: 地经: 3; 边经: 4 6.5产质量控制 (1)穿结经是织前经纱准备的最后一道工序。穿结经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 任何错穿, 漏穿等都直接影响织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增加停机时间和产生织物外观疵点。 (2)穿结经的方法有半自动和自动穿经, 当前, 半自动的穿经方法广泛地运用到纺织生产中。 (3)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 第七章 纬纱工艺设计 7.1 定捻的目的和方法 (1)纬纱定捻的目的在于稳定纱线捻度, 从而减少织造过程中的纬缩、 脱纬和起圈等弊病, 有利于提高棉布的质量。 (a)消除纱线因加捻而产生的内应力, 稳定纱线捻度。 (b)由于纱线加捻, 纤维内部产生扭应力, 纱线张力很小或松弛时, 极易发生退捻、 扭转、 起圈等现象。 (c)经过定捻加工, 消除内应力, 可稳定纱线捻度。 (2)纬纱定捻的方法: (a)纱线自然定捻 (b)纱线加热定捻 (c)纱线给湿定捻 (d)纱线的热湿定捻 7.2具体工艺选配 表7-1 热湿定捻锅定捻工艺 温度 80~85℃ 时间 4550min 真空度 66.66KPa~93.33KPa 压力 ≤0.5×105Pa 热湿定捻效果良好, 半成品流通快, 对强捻纱、 混纺纱、 化纤纱较为合适。利用热湿定捻, 纱线的回潮率增大而均匀, 毛羽有所减少。 7.3产质量管理 由细纱机纺出的直接供织机使用的纬纱, 应消灭紧纱、 毛头、 毛脚纱。进行卷纬机再加工的纬纱, 在络筒工序应尽可能清除有害纱疵, 如竹节纱、 粗节纱、 紧捻纱、 弱捻纱、 飞花附着等。 第八章 织造工艺设计 8.1设备选型 表8-1 剑杆织机的参数 项目 技术特征 机型 津田驹TAV-H型 工作幅宽( mm) 1800 纱线种类 短纤维、 合纤纱 纱线特数(dtex) 50~ 开口装置 多臂开口机构 引纬方式 夹持式单纬引入 打纬型式 四连杆打纬机构 送经机构 电子送经 织轴直径(mm) 807 织轴边盘直径(mm) 1000 卷布辊直径(mm) 480 筘幅(cm) 180 织机的速度(r/min) 900 8.2工艺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1)要正确配置织机各主要机构的运动时间, 使织机工作时各运动相互协调一致。 (2)织机是产生振动和噪声最严重的机械设备之一, 为了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必须降低织机的振动和噪声。 (3)在织造中, 对织疵应作具体的分析, 找出原因, 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 8.3具体的工艺配备 (1)经位置线 经位置线是指综平时, 织口、 综眼、 停经架中导棒和后梁握纱点所连成的折线。 经位置线配置: (a)后梁在经直线上 (b)后梁在经直线上方 (c)后梁在经直线下方 采用第二种高后梁的配置。后梁位置高时, 下层经纱张力大于上层, 打纬时引纬器沿较紧的经纱向下运动, 对引纬有利; 而较松的上层经纱容易产生屈曲, 打纬阻力小, 也可产生一定的横向移动, 有利于减少筘路疵点。 (2)开口时间 适当提高梭口高度, 选择适中的开口时间。较晚的投梭时间, 能提高梭口清晰度, 有利于纬纱顺利经过织口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