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的说课题目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 学 情分析、教法与学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四 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特点、地位及作用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是电学部分的一个重要的学生实验, 它是在上一章学生“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延伸。对于本节教学的设计,力求达到:1 体现“同主题,不同型”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渗透类比和比较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设置困难,学生参与,合作交流,不断深入探究的方式,力求达到让“学生实验”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平台。 2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创造性的思维”,即以物
2、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多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包括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倡导学生提出多样化的实验方案,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些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但在有些方面学生发展还比较薄弱,比如:设计实验表格上、撰写实验报告的内容和格式上、评估交流能力上,对数据的分析和论证上等、教学中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 我将此课教学目标定为:(1) 知识和技能: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意义;巩固电流表、电压表的操作技能,了解滑动变阻器在
3、实验中所起的 ( 2 )过程与方法:需要 关注的是,学生上课是不是真正地参与科学的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否学会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并能顺利地完成合作从而得 到正确的结论;通过测量,体验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根据公式设计实验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 通过认识用电器正常工作和不正常工作对用电器的影响,培养学生科学使用用电器的意识。(三)重点与难点 :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立的重点和难点如下重点 : 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 额定(实际)功率;电压对用电器功率及工作状态的影响;科学探究的能力
4、 。 难点: 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理解, 设计实验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 二 教学方法 : 为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原则,根据本节知识的特点及教学要求,注重“过程与方法”,为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及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本节课重点采用 “ 实验探究法 ” (创设问题情境,进行猜想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 )三、学情与学习方法:为充分体现“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新课程理念,结合本课时教学内容的特点,须让学生充分讨论,制定探究方案,自主完成探究活动,经历探究过程,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故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采用的学法是:
5、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四、教学过程设计及时间分配: (一)、新课引入(约 5 分钟) 小活动:请 各组 同学拿出准备好的小灯泡 上的数据进行观察,说明数据的物理意义, 教师演示灯泡亮暗变化的实验后,提出问题 : 同样的灯泡为什么亮度不一样? (二)、进行小灯泡电功率的测量的探究 1 、提出问题: ( 1 分钟) 灯泡的亮度发生变化时,它的功率是否改变?2 、猜想与假设:(约 2 分钟) 学生会主动根据问题去猜想结论是“变”或者“不变”, 但对猜想的依据可能表达的不够全面,为此在教学中还应不断启发学生学会观察日常生活现象,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切身体验大胆的进行猜想,说出猜想依据,把学生引导到从生活
6、走向物理的轨道上来。教师继续发问: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3 、制定计划并设计 进行 实验:(约 10 分钟)根据对问题的猜想或假设,由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分组讨论,最后选出小组代表展示本组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和实验数据表,并说明自己的想法与计划安排,要求说出所选器材,选择原因。培养学生根据理论知识和探究目的设计实验方法、选择实验器材的能力。这一过程会较顺利,因学生已有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设计经历,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两个实验设计是全完相同的,但应注意的是必须引导学生弄清在这个实验中选择变阻器的目的 与伏安法测电阻的区别,从而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目的性,以培养学生严谨 的科学态度和较强的
7、逻辑思维能力。分化难点,突出重点。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情况,用多媒体展示实验电路图。允许不同计划组进行说明,并允许按自己的计划进行探究,当然得符合科学规律。最后,通过计划的交流,共同确定大体思路是:测出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的 1.2 倍 的功率 ; 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的 0.8 倍 的功率 , 并分别 记录发光程度。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得出结论,进而验证猜想的正确性。4 、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约 10 分钟)根据设计实验方案,在进行实验前,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或问题,达到巩固两块表操作技能提高的目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
8、验习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在实验中教师参与到学生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研究的指导,并提醒学生做好记录,为分析论证做好铺垫。 5 、分析和论证:(约 5 分钟) 学生通过计算在三种情况下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和它的额定功率相比及与小灯泡发光程度的对照,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合作,共同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然后请小组代表 展示本组数据及计算结果,与猜想对比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得出正确结论。进而加深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理解,完成目标( 1 ),达成目标( 2 ),突破本节课的难点。6 、交流与评估(约 6 分钟) 1 ) 实验中为什么要选择变阻器? 2 ) 为什么要限制高于额定电压的上线?电流表
9、电压表的接线也很重要,如果接反了,表针“反打”也会损坏电表 的3 ) 如何根据信息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各组之间相互交流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解决办法,提供自己的成功经验,交流得到的实验结论 ,弥补不足之处。并组织好语言,力求最为清晰干练的表达 。7 、 反馈练习 (时间灵活安排)(三)、想一想 (后面共 2 分钟)在得出了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关系后,教师回执引课时提出的问题“小灯泡的电功率与发光程度的有什么关系?”,学生会根据实验时获得的信息解决这一问题。使其形成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四 )、课堂小结反思 :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思想是从实际问题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提出修正意见和一些创造性的想法,力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与人合作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探究式学习不仅巩固了原来知识,还较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