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研究和实践.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232235 上传时间:2025-03-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研究和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研究和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建筑学开放性、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 感知&创造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研究和实践 摘要: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学生开始进行建筑专业学习的基础平台课。传统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把表现技法训练作为基础教学的核心内容,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大量的技法训练,建筑设计的感知力和表达力都得到训练,但在分析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上却有所缺失。本文结合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针对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提出要采用渐进式的教学方法。从培养建筑感知入手,逐渐过渡到较为深奥的专业知识,引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的兴趣,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设计创新能力。 关键词:感知、创造、教学方法、教学体系、教学目标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一年级学生开始进行建筑专业学习的基础平台课。传统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把建筑表现技法的训练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临摹练习占总课时量的80%以上,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通过字体练习,构图练习,墨线抄绘练习,水彩渲染练习,模型制作练习等课程作业的训练,将学生引入建筑设计的大门。在传统课程教学的培养模式下,学生了解建筑设计的相关知识体系,并可以熟练运用各种技法来表现建筑,建筑感知力和表现力都得到训练,但在分析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方面却有所缺失。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对设计创新能力培养,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结合教学内容的专业特点和教学对象的知识结构,以培养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核心。通过设定一些假设或真实的限定条件,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技法训练和理论知识融入模块化的课程内容中,全方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教学改革背景 1、行业分工细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和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建筑行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增强行业竞争力和提高工作效率,建筑行业的分工日趋细化。除了传统的建筑设计行业之外,建筑项目策划、建筑创意表现、建筑模型制作等新兴行业层出不穷。建筑行业竞争的核心是设计理念和创意。这是对建筑师自身素质,更是对建筑教育提出了时代性的要求与挑战,培养具有自主性、创造性的人才成为现代建筑教育的主要目标。 2、表现媒介多元 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对建筑教育产生的巨大冲击力是有目共睹的。第一,计算机辅助设计改变了建筑师的工作方式。建筑师从终日伏案绘图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创作方案构思中;第二,计算机辅助设计改变着建筑师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观念。如非线性设计中,计算机设计软件不再是设计辅助的角色,而是直接参与到建筑设计方案构思之中,成为一种实验性的设计方法。这对我们基础教学的技法训练方法乃至设计训练方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改革内容 通过心理学家对于人类思维过程的研究,把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思维过程归纳概括为:从具体表象开始,通过感知、分析,逐渐上升到抽象的一种思维活动。物体特性直接作用于视觉、触觉等器官,或者通过语言,文字描述和图形示意等形式间接作用于视觉、听觉等器官。经过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而产生知觉,再通过想象这一心理过程,可以获得对直接客体的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也可以通过语言描述或图形示意等方式再现头脑中的物体形象,甚至创造出新的形象。这就是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核心的思维过程。 根据心理学研究理论,我们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了“从感知到创造”渐进式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分为上、下两个学期:上半学期以培养学生的感知力为核心,通过线条感知、色彩感知、空间感知系列课程的训练,使学生从平面到立体,从黑白到色彩,从外部到内部的了解和熟悉建筑,并对建筑产生兴趣。在完成课业的过程中,学习建筑表现的各种技法;下半学期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核心,通过空间分割、空间组合、空间延展系列课程的训练,使学生从单一到复合,从形式到功能,从建筑到环境的掌握空间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空间秩序。 表1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题目 课程内容 技法训练 思维训练 感知 线条感知 以“我心目中的建筑”为题,用插图及说明文字(仿宋字)形式,组织一幅图文并茂的构图作业。 字体练习 铅笔画练习 钢笔画练习 平面构图练习 平面构成 色彩感知 以空间环境图像或照片为基础,通过重新剪辑和拼贴,构筑一个新的空间场景; 以新的空间场景为基础,进行空间元素的提取和抽象,完成抽象的场景空间表现图。 水彩渲染技法 水粉表现技法 马克笔表现技法 色彩构成 色彩抽象 空间感知 按照所给大师作品的建筑图纸,分析空间关系后制作模型,并绘制图纸。 模型制作练习 工程制图练习 空间构成 创造 空间分割 给学生限定一个空间网格(400x400mm) ,让学生在这个限定网格内,用线和面表达出各种不同的空间形式。 Autocad软件练习 Sketchup体块建模 单一空间 空间整合 给学生限定一个空间结构体系,让学生在这个限定体系内,加入新的体块,并组合形成新的空间形态。 3Dmax材质光影 多个空间 空间延展 理解建筑与其外延空间的关系,了解外部空间构成的基本原理和人的行为尺度。 Photoshop环境融入 广义空间 三、教学改革实践感悟 1、教学方法创新——以建筑模型为载体 建筑教育从重视图纸表现逐步转变以空间模型作为方案构思、推敲和展示的手段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在国外利用易操作的材料完成造型思维,已经被纳入与借助铅笔的草图思维同等重要的职业训练过程,成为建筑基础教学理论的一大支柱。以空间模型作为教学手段和目的,不仅可以更加直观地训练学生对于三维空间的感知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以空间造型作为构思起点和终点的思维方式,为将来的职业化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空间模型作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特别是在成果展示阶段,学生往往只重视模型表现成果,而对图纸表现成果比较忽视,出现了图纸表达潦草,制图不规范,表达不清晰等问题,这对高年级的学习带来负面的影响。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提出在成果评价阶段,应当图纸表现与模型表现并重,既要鼓励思维的创新性,也要强调成果的严谨性。 2、教学体系整合——以空间系列为主线 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传统教学体系中,教学内容的主线是学习不同类型建筑的处理手法和表现方法,如:茶室设计、花卉展厅、游船码头、校园书店等。设计题目虽在建筑类型有所变化,但受到建筑规模的限制,建筑空间只能是相对简单地“单一空间”。由于设计题目中涉及功能、规模、环境等限定条件。学生关注的重点往往会分散,对于空间造型这一核心缺乏足够的训练。 从培养学生空间造型能力的教学目标来考量,传统教学体系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内容设置平行重复的问题。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改革中,通过“空间分割—空间组合—空间延展”系列课程训练,让学生感悟“单一空间—多个空间—广义空间”的,空间的存在及其相互的关系,体会出虚实、质感、韵律、均衡、重点等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以及空间的穿插、围合、过渡和渗透等空间的处理手法。培养目标明确集中,教学体系完整。 3、教学目标拓展——以空间造型为核心 贝聿铭认为“空间与形式的关系是建筑艺术和建筑科学的本质”。寻求空间与形式的关系,是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将空间造型训练作为建筑学专业领域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深入和强化学生对空间设计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抽象空间的设计能力和空间尺度的控制能力。 教学目标以培养空间造型能力为核心,并不意味着对于技法训练的忽视。“没有技术就没有思想”,建筑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在计算机技术日益融入我们生活的今天,技法训练不仅包括手绘能力,还包括电脑制图能力。在方案构思阶段,手绘能力能够便捷的记录灵感,充分的表达思想;而在成果展示阶段,电脑制图能力能够精确的绘制图纸,模拟现实场景的光影、材料、视角。在设计的不同阶段,两者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都应做为基本技法予以掌握。 结语: 通过几年来建筑教育改革的实践,我们认识到对于初学者来说,渐进式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从熟悉的建筑场景开始,逐渐过渡到较为深奥的专业知识,引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的兴趣,达到创新设计的教学目标也就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优秀的建筑师固然需要一双可以创造美的巧手,但更重要的是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感受美的心灵。 参考文献: 1、杨志达,建筑教育中空间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教学研究[J],2006(7),349-351页。 2、曹亮功,从建筑职业看建筑教育,建筑学报[J],2005(2)76-77页。 3、吴健梅、张伶伶、林丽智,建筑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华东建筑[J],2007(12),162-164页。 4、萧毅强,德国现代建筑教育发展的借鉴,南方建筑[J],南方建筑,73-75页。 Aesthetics & Cre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Basis Course of Architecture Design Li He-nan1 Yan Feng-ying2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Tianjin University) Abstract: Basis course of architecture design is the basic platform course when student begins to academic program. The key content of traditional basis course of architecture design is the training skill to express the idea.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training, the student has the outstanding ability on aesthetics and expressive, but lack of creativity. On the social background, the course should adopt the progressive education method to improve the creativity,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and knowledge structure. To the target on improving the creativity, the course starts with training the aesthetics, then transits to the comparatively abstrus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gradually. Key word: aesthetics; creation; education method; education system; education target 4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