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从《源氏物语》“夕颜”篇看爱与翻译.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921880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源氏物语》“夕颜”篇看爱与翻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源氏物语》“夕颜”篇看爱与翻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247时代论坛从 源氏物语“夕颜”篇看爱与翻译源氏物语诞生于日本平安时代,由宫廷女房(女官)紫式部创作完成。紫式部出身贵族文人家庭,精通汉学、和歌、音律、佛典等,并应藤原道长之邀进宫辅佐其女身居中宫(皇后)的彰子,因而对皇宫贵族生活有切身的了解和体会。紫式部在嫁给年长自己二十岁上下的中层贵族藤原宣孝之前,曾有过一夜露水情缘。那时实行“访婚制”,因“避讳方角”(阴阳道中忌讳凶方而改道)而寄宿家中的男子潜入紫式部房中,清晨离开后便未回访(由紫式部所作和歌推测)。而有多房妻室的藤原宣孝也于婚后两年半病逝。在感情上连续遭此重创的紫式部,在源氏物语中通过夕颜之死,借光源氏之口表达自己对于苦守空房,丧失

2、爱人的悲痛:“闲云倘是尸灰化,遥望暮天亦可亲”(丰子恺译)。源氏物语夕颜篇与爱情源氏物语共计五十四帖(章或回),主线依据光源氏年立(年龄顺序)记叙,夕颜篇居第四帖,诉说的是光源氏十七岁夏天至十月之事。夕颜是源氏物语第四帖的女主角,父亲官职三位中将,但父母早亡,家道中落,孤苦无依。从后续夕颜死后侍女右近的披露可知,夕颜也即第二帖“雨夜品评”中提到的常夏,被头中将这位昔日秘密情人品评为“表面不动声色,心中恨其薄情,如若早发怨怼,他也不致长久绝迹,哀其可怜,视为单相思”(丰子恺译)。光源氏初遇夕颜时,也将夕颜暂寄之家归类为“下等的下等,不足道了”(丰子恺译)。光源氏原本暗含寻宝之心,与百依百顺的夕颜

3、密恋,怎料夕颜却于热恋中暴亡。夕颜暴亡后,光源氏终于熬过重病,通过询问夕颜侍女右近,得知夕颜的真实身份后复盘道:“我自己生性柔弱,没有决断,所以喜欢柔弱的人”(丰子恺译)。爱情贵在相知,从光源氏表述自己和夕颜同样柔弱韩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北京100029)摘要:源氏物语中描绘了各样的爱恨情仇,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角色。夕颜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存在。本文旨在从“爱与翻译”的角度,结合源氏物语夕颜篇的中日译文,去探讨情感表达如何经由理性的语言翻译来触及认知世界的本质。关键词:源氏物语;夕颜;爱情;翻译作者简介:韩飞,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指导老师:吴英杰

4、。来看,他已经通过这段刻骨铭心的恋情,成长到能为自己最初的动情,找到合情合理的答案了。而夕颜的死也正是主人公成长的代价。从前述头中将“雨夜品评”中透露的“长久绝迹”(丰子恺译);到热恋中光源氏的捉弄心理:“欲把心思移向别处”(丰子恺译);到用朝颜(牵牛花:朝开暮落)为喻赠诗六条妃子侍女中将,致侍女中将担心“公子不肯朝夕光临”(丰子恺译)的暗指来看:如若夕颜不死。由于a其温顺隐忍的性格;b时值“访婚制”(男女分居,时而男方夜宿女方家)的婚恋形式;c时兴男子以风流为殊荣的社会习气。夕颜与光源氏的爱恋,未尝不会复刻其与头中将的爱恋结局,最终被光源氏始乱终弃。从与头中将恋情中的出走,能看出夕颜所具有的

5、反抗精神,这与末摘花愚忠一般的坚守截然不同。如此“薄命之花”,在女子依附男子而活的社会现实下,命殒也是一种必然了。真爱虽不是占有欲,但占有欲常伴爱欲生。光源氏怀念恋人时,总是首先想起六条妃子。时人信生魂作祟,光源氏耽于夕颜柔情,对六条妃子久疏看访,至六条妃子幽怨中生魂离体。夕颜最终亡于六条妃子的生魂索命。从现今科学角度看,梦是潜意识的投射,生魂作祟并不真实。妒火中烧形象的六条妃子,能够出现在光源氏的梦魇与幻视中,正是光源氏内心不安的体现。虽然时兴一夫多妻,但爱情在PEA等激素作用下,具有排他性,这种本性专一,时倡多情的矛盾,成为其中诸多女子悲剧人生的底色。源氏物语夕颜篇与翻译日本“源学”积酝深

6、厚,汉译时不同原文版本间的抉择;相关参考文献的浩繁;译者自身性格、阅历、中日文化素养等的不尽相同,都会使译文呈现出属于其译者独有的风格。翻译学里将这种既不完全属于源语言,又不完全属248 时代论坛 于译入语言的独特存在,归类为“第三形态”。“第三形态”正是翻译作品本身独有的价值。丰子恺、林文月两位翻译大家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各自单独完成源氏物语的汉语翻译。保留了鲜明的个人翻译风格,为后续研究汉译源氏物语提供了宝贵素材。本文拟以如上两位大家的译文为例进行阐释。译者性别不同对译文产生的不同影响丰子恺作为男译者站在男性视角上和林文月作为女译者站在女性视角上,所译译文在感情表达上,呈现出两性面对爱情的

7、不同风貌。例如同样是关于描绘热恋中的激情:原文:、見、人御心、便軽、思返、。丰子恺译文:虽然如此艰辛,公子对她总是恋恋不舍,非常常见面不可。即使有时反省,觉得此乃不应有之轻率行为,痛自悔恨,然而还是屡屡前去幽会。林文月译文:如今,他对这位情人已深深迷恋,不见面便要悬念。明知这种行为不好,也责备自己太轻佻,但是却已到不克自拔的地步,禁不住频频前往幽会。由于两性的生理差异、遗传进化导向以及社会文化影响等,男性在两性交往中往往持狩猎者视角,潜意识的内在思考方式中更加着重于考虑投入产出比和男性自身价值。丰子恺作为男译员,在译文中呈现出男性视角面对感情时的直观感受,诸如“如此艰辛”的感情投入男主由内及外

8、,“恋恋不舍”的占有者审视;反思不甚明智地“轻率”举动,译文营造的是男性视角下的心理活动,聚焦更偏向于男性自身行为的得失。相比男性,女性的孕育负担更重,礼教规化的束缚也更为严苛,在两性交往的行为表现中常常比较谨慎被动,容易居于守势。林文月作为女译者,在译文中显示出了不同于男性的女性情感倾向,比如例文中通过光源氏不由自主的“深深迷恋”;不见面就内心“悬念”;责备自己“轻佻”,但又“不克自拔”的译文,体现出女性情感思维中,a由于吸引者的角色定位,女性需要有被迷恋的价值;b因为感情中的被动等待,女性对痴等的忐忑之殇深有体会;c女性对轻浮放荡行为更为敏感的价值导向等,表现出与男性情感思维的诸多不同。虽

9、然原文描绘的是光源氏这位男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但是由于译者女性的身份,不可避免地在译文中渗入了对女性爱情之苦的体怀。启蒙语不同下的译者风格偏向不同林文月1933年生于上海的日本租界,启蒙教育为日语,直至小学五年级才始学中文。丰子恺1898年生于浙江石门湾,1921年留学日本始学日文。不同的启蒙语背景,使双方在翻译时,呈现出不同偏向的翻译风格。例如同样是面对丧失之痛的情感表达:原文:。生。悲目私見丰子恺译文:吾爱,你活过来吧!不要教我悲痛啊!林文月译文:情人儿,请你苏醒来。别教我看见这般残酷的事儿。情人儿,你苏醒啊!对于有日文底蕴的读者而言,以上林文月译文更加贴合日语的措辞和表达,比如“请”的敬语

10、运用。在这个被巨大丧失之痛席卷的情绪旋涡中,敬语的运用表现出一种克制的呼喊、内敛的悲痛,反衬出一种无能为力的幽玄脆弱之感。而丰子恺译文的“吾爱”相比林文月译文的“情人儿”而言,“吾爱”用词更为郑重,“你活过来吧!”也比“请你苏醒来。”更加口语化,对情绪的表达更为直接,更加贴合汉语口语的表达习惯。丰子恺译文相比林文月译文而言,痛苦的感受更加深沉而厚重。由于受众需求和译作目的不同,在权衡好各方制约因素之后,在面对客观事实的理性表达上,“直译”的求真特质在表达客观事实上更为占优;与此相对,“意译”则具有使情感表达更加饱满充盈的优势。和歌的译文比较和歌是日本独特的诗歌形式,分为长歌、短歌、片歌等。源氏

11、物语里出现的和歌以短歌形式为主。日本短歌受汉诗绝句与律诗的影响,形成五七五七七这样共三十一个音节的音律形式,但由于单个音节和单个单词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并不能如汉诗一样用五或七言来断句,句意常常是贯通三十一个音节形成一句诗意。对于源氏物语中的短歌翻译,林文月采用的是自创三行、首尾句押韵的类似楚歌体形式译法,丰子恺则采用访唐宋诗词绝句或律诗译法。但由于中文作为孤立语,单字即可表意,相比日语单假名而言,单汉字信息含量更大,时有未尽可延伸之感,表出多余意韵。总体来看,还是在用中国诗句范式,套用日语和歌内容来进行创作的。例如原文:寄見黄昏見花夕顔丰子恺译:苍茫暮色蓬山隔,遥望安知是夕颜?249时代论坛林

12、文月译:夕颜华兮芳馥馥,薄暮昏暗总朦胧,如何窥得兮真面目?原文字面直译是:近看方知是否就是黄昏中隐现的夕颜花。丰子恺译文中増译了“蓬山”的意象,用蓬莱山仙境的虚无缥缈来衬原文中黄昏的幽暗视野,读来颇有些旷远悠长之感,和原文质朴幽秘的意境不甚相符。同时也由于“蓬山”意象的植入,使光源氏原本更为直接地诉求“靠近看”,变为更为拘礼地“遥望”。整体意境比原作意境更为文艺典雅,不如原作的表述那么“接地气”。为避免重复,达成原创三行楚歌体的诗体格式,林文月译文増译了对夕颜花本身特质的描写“华兮芳馥馥”,此句増译以花喻人,虽然“华兮”回应了夕颜赠诗时自予的“白露光添夕颜花”,但原作光源氏的答诗中却并不存在针

13、对此种的回应,也没有提到对夕颜花香味芬芳的赞誉。这是受限于其译文诗体形式,为了译作完成度,而不得已的“加戏”。通过对比两位译者例句増译内容的不同,可以看出译者对原作理解的侧重点不同。丰子恺増译的“蓬山”意象,侧重于光源氏视角下对推进关系的期望,聚焦于光源氏对双方关系距离的表达。林文月増译的“华兮芳馥馥”则侧重于通过光源氏去肯定夕颜的人格魅力与个人价值。这显示出了男女两性在面对感情时,自身地位和着重点的不同。译者也会不可避免地在译文中渗透出自身性别所具有的思维倾向。读者视角的译文翻译读者是翻译链条里不可或缺的存在。翻译出的成品有读者的阅读才能形成流动的知识河流。正是有了广大读者的认可,源氏物语这

14、样的经典名著才能传承千年。读者表达分析。译者在翻译之前,首先也是一位读者。译文不仅仅是作为翻译转换的完本,也更是一位读者对原作的理解和表达。因此对比不同的翻译作品,能够使我们看到一位位用心读者的所思、所感。作者(A)、译者(B)、读者(C)的创作和感受过程可用如下顺序表示:A感受A表达(原作)B感受B表达(译作)C感受C表达(品评)又因为B可以等于C,当我们打乱顺序提取A和B各自的感受和表达:A感受 B感受A表达B表达我们可以通过对比A、B、C感受和表达的异同,来一窥人们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产生了怎样的认知转换。再通过进一步确认这样的认知转换,在输入(感受)和输出(表达)之后,产生了何种变化,

15、来丰富和印证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翻译学所要求的的科学性,就是需要在这种“转换”中,探寻出翻译的本质规律。读者感受分析。同样的文本内容,由于人、时、势等各方面的不同,感受也会不尽相同。但是在这些不同的感受中,有其可以归纳的共质。关于源氏物语的理念根基,本居宣长的“物哀论”一经提出即受到广泛认可。“物哀”的本质是通过自然的本能,去品味万事万物的生命力。正是这种生命力让我们产生了各种体验和感受。这也是作者紫式部在点评“物语”(日本特有文体,类似 话本)时所倡导的:“原来故事小说,虽然并非如实记载某一人的事迹,但不论善恶,都是世间真人真事。(丰子恺译)”“这些都是真情实事,并非世外之谈。(丰子恺译)

16、”即物语并非是全然虚构的,里面蕴含了自身的阅历和真情实感,本身基底是真实的人性。爱与翻译的统一爱是一种能力,自爱所以爱人爱世界。但是爱的能力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和具有的。就像光源氏对夕颜产生难以抑制的爱情的时候,会疑惑和不解这是为什么。这个解惑的过程,就是人们在爱里成长,学会理解爱和表达爱的过程。翻译的过程也是如此,需要译者的理解和表达。而译者与读者、作者又因对爱的本质有近似的情感体验。使原作和译作可以形成跨越千年的转译,让相似的爱的感受在三者之间流动。在这种流动中,我们可以一窥不变的世界真相和本质。通过爱和翻译使三者联系起来,使我们每一个人不致成为一座座游走的孤岛。参考文献1日紫式部.源氏物语M.丰子恺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2.2日紫式部.源氏物语M.林文月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3日紫式部.紫式部日记M.张龙妹主编;施旻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21.4.4翻译学概论M.许钧,穆雷主编;王克非等编著.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10.5美艾里希 弗洛姆.爱的艺术M.刘福堂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12.6英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40周年增订版M.卢允中等译.中信出版社,2018.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