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元达标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读下图,完成1~4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干旱的特点是
A.分布范围的广泛性
B.干旱只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C.只对植物造成影响
D.干旱只在春季才发生
2.下列措施对预防干旱具有长远意义的是
A.人工降雨
B.选择耐旱作物
C.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D.改善干旱地区农业生态环境
3.下列与干旱不属于同一类型灾害的是
A.暴雨 B.寒潮
C.泥石流 D.台风
4.图中因墒情不足而未能适时播种的农作物可能是
A.冬小麦 B.春小麦
C.大豆 D.油菜
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5~8题。
5.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由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①热带季风气候 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约为3600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有
①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 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③乱垦滥牧,砍伐森林 ④全球CO2排放量增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国家,冬春沙尘暴天气频发。下列受沙尘暴天气危害较重的一组城市是
A.乌鲁木齐 呼和浩特 银川
B.成都 武汉 南京
C.沈阳 天津 青岛
D.贵阳 昆明 重庆
8.我国荒漠与世界荒漠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终年被副热带高气压带所控
B.都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C.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D.降水量都非常少
9.在深秋或初春时节,当天气预报将出现霜冻时,农民多用浇水减轻对农作物的危害,原因是
A.浇水能使地温上升
B.浇水能增加农作物的抗冻能力
C.浇水能增加大气的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减轻霜冻的危害
D.浇水能使农作物死而复生
塔里木河,一条流进沙漠的河。“河水汪洋东逝,两岸旷邈弥望。”“一望草湖,村舍不断,缩芦为舍,水鸟群飞,一派江南景色。”自西汉开始,人们在塔河两岸多处推行屯田,至清末,绿洲灌溉网已初具规模,20世纪90年代,塔里木盆地的耕地面积达到246.25万公顷。1972年大西海子水库以下断流,裸露出320千米的河道,湖泊变成碱壳,树木大片死亡。据此判断10~13题。
10.关于塔里木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在塔里木盆地形成一定的降水,是塔里木河主要的补给水源
B.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也是世界最长的内流河
C.塔里木河的汛期时间是每年的6、7、8月
D.塔里木河的河水矿化度高,不宜作为灌溉水源
11.塔里木河断流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强烈的太阳辐射造成河水大量蒸发
B.沙漠地区河水大量下渗
C.农田灌溉用水量过大
D.畜牧基地牲畜饮用水过多
12.楼兰古城、米兰古城,造成这一座座曾经辉煌的废墟的主要人类活动是
①过度放牧 ②过度樵采 ③大风造成荒漠扩张 ④降水稀少 ⑤过度农垦 ⑥水资源利用不当 ⑦水土流失 ⑧暴风雪等灾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②③⑦⑧ D.③④⑥⑦
13.塔里木河干流河水与两岸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
A.河水补给地下水
B.地下水补给河水
C.丰水期是河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是地下水补给河水
D.某些河段是地下水补给河水,某些河段是河水补给地下水
14.我国目前荒漠化仍在蔓延的地区主要是
A.水田地区和旱作地区
B.旱农地区和草原地区
C.河谷灌区和草原牧区
D.旱农地区和高原地区
15.某学生想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阐述和说明洪水发生的原理。下列实验的设计能说明暴雨容易引发洪水的是
A.快速地将一瓶矿泉水倒在海绵垫子上,水都被吸收了
B.快速地将一瓶矿泉水倒在水泥地上,水在水泥地上四处漫流
C.慢慢地将水倒在海绵垫子上,但连续倒上一天后,水也开始四处漫流
D.分别将水倒在草地上和水泥地上进行比较,后者水四处漫流的可能性要大
16.灾害的发生往往不是孤立的。据上题,与洪水灾害联系最紧密的一种灾害是
A.寒潮 B.暴雨
C.冰雹 D.狂风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回答17~18题。
17.我国荒漠面积广大,但题中地点出现了“红色荒漠”,这表明
A.自然灾害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
B.自然灾害具有空间分布规律性
C.自然灾害具有社会、自然双重性
D.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
18.“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19.下列有关旱涝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夏季风较弱的年份,我国往往南涝北旱 ②干旱是区域性问题 ③洪涝和干旱是我国最大的气象灾害 ④防治旱涝只能依靠跨流域调水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据此回答20~22题。
20.赤潮属于下列哪组灾害
A.气象灾害 生物灾害
B.洪水灾害 海洋灾害
C.海洋灾害 生物灾害
D.海洋灾害 气象灾害
21.赤潮的发生、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以下海区易发生赤潮的是
A.水温高,污染重,海域相对封闭
B.水温低,污染重,海域相对封闭
C.水温高,污染重,海域相对开阔
D.以上都不是
22.据上题赤潮发生、发展的规律推知,下列哪个地点是防治赤潮的重点
A.杭州湾 B.莱洲湾
C.辽东湾 D.珠江口
1985年11月,南美洲北部的内华多德尔罗兹火山爆发,融化了山上的冰雪,引发的泥石流覆盖并淹没了大片的土地,给本来繁荣的哥伦比亚阿梅罗地区带来灾难,据此回答23~26题。
23.该次泥石流的诱发因素主要是
A.人为因素
B.自然因素
C.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叠加
D.火山爆发是直接因素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发展过程泥石流是原生灾害
B.因为没有人员伤亡所以这次泥石流不是灾害
C.按成因泥石流是地质灾害
D.本次泥石流的承载体不是人类和人类社会而是土地
25.本材料体现的自然灾害特点是
①联系和分异的双重性 ②自然和社会的双重性 ③难免和可防的双重性 ④突变和可防的双重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6.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次火山爆发和冰雪融化也是灾害,因为诱发了泥石流
B.泥石流是自然灾害,因为淹没了大片土地
C.自然灾害最基本的特点是对人类具有危害性,所以泥石流淹没土地是自然灾害
D.材料体现了自然灾害成因机制的规律性
下面是有关地震的有关材料,读后回答27~30题。
材料一:北海道强震人员伤亡少
2003年9月26日凌晨,日本北海道遭遇里氏8级地震,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但只有1人死亡,400多人受伤。
材料二:中国河北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在中国河北省的唐山发生了里氏7.8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造成数十万人伤亡,民房和公共设施遭受严重破坏,灾情之大举世罕见。
27.唐山地震震级小于日本的北海道地震,但死亡人数要多得多,原因可能是
①日本政府对地震高度重视,及时做好救援 ②日本国民有较强的防灾意识 ③日本的建筑物、道路等公共设施的加固措施效果良好 ④唐山人民的防灾意识较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28.我国和日本都是多地震的国家,原因是
A.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B.人口较多,人类活动频繁,而诱发地震
C.都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
D.都位于板块张裂的地带,多地震、火山活动
29.地震是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震具有突发性
B.地震可以预防
C.因为地震多发生在人口较多的地区,所以人口伤亡比较大
D.地震灾害能预防
30.比较两组材料可以看出自然灾害的特点是
A.难免和可防双重性
B.自然和社会双重性
C.联系和分异双重性
D.突发和渐变的双重性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0分)
31.下面是研究者对自然灾害进行的一些分类。请把这些分类依据写在下表的空格中。(5分)
自然灾害类型
分类依据
全球性灾害、区域性灾害
山地灾害、平原灾害、滨海灾害
原生灾害、此生灾害
地史灾害、历史灾害、当代灾害、未来灾害
特大灾害、大灾害、中灾害、小灾害
32.读“水患感思”,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图中显示的是对________资源破坏,这种破坏对山区来说,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破坏对河流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灾害严重,要想尽量减少这种灾害的发生,对上述资源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读区域旱灾的特点,回答。(12分)
分区
旱灾类型与特点
东北区
盛夏季节,辽河和嫩江流域,常有久晴高温天气,引起旱灾
华北区
全国旱灾最频繁、影响最严重的地区。特别是春季旱情严重。
长江区
旱灾多发生在7-8月,称“伏旱”。影响作物生长、水电和城市供水。
华南区
以夏秋为主,春旱次之。沿海地区的旱灾频率和强度均超过内陆。
西南区
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
(1)由表格中的资料可以看出旱灾分布不仅有________差异、也有________差异,但是也有共同点,即时间多发生于________和________季节;就区域主要在我国________________区,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表格反映自然灾害的什么规律?
(3)如何减少灾害的损失?
34.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8分)
一提到沙尘暴,人类是惊恐和厌恶,但是也有可爱的一面。沙尘暴将营养成分撒落到太平洋,给大洋中生物带来盛宴;而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又能吸收大量的CO2,抵抗全球变暖。
(1)根据以上材料试举例说明沙尘暴还有哪些可爱的地方?
(2)该资料说明沙尘暴作为自然灾害具有________性,我们应该________________看待自然灾害。
(3)大家知道印度尼西亚、古巴都是甘蔗的盛产地区,除了与气候有关以外,还有哪些有利条件?请结合火山的有关知识回答。
(4)根据以上内容简述我们研究自然灾害的目的。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C 4.B 5.B 6.B 7.A 8.D 9.C 10.C 11.C 12.B 13.A 14.B 15.B 16.B 17.A 18.C 19.B 20.C 21.A 22.D 23.B 24.C 25.A 26.A 27.D 28.A 29.D 30.A
二、综合题
31.发生范围 地形 区状况 发展过程 时间 损失程度
32.(l)森林 水土流失加剧 (2)含沙量增加 洪涝 禁止滥砍乱伐,保护好植被
33.(1)时间 区域 春季 夏季 东部和南部 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加上污染严重,浪费严重,水资源缺,而农作物生长旺盛,造成旱灾 (2)空间分布的规律性 时间分布的规律性 (3)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种植耐旱作物,修建水库,进行跨流域调水;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
34.(1)我国北方地区和朝鲜韩国的酸雨危害较轻与沙尘暴有关,黄士高原的形成有沙尘暴的功劳 (2)双重性 辩证地 (3)火山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4)我们应该从天地变幻的现象中了解变化的科学规律,掌握趋利避害、化害为利的本领,将自然灾害的损害减小到最小限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