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地方文化融入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918193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文化融入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地方文化融入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地方文化融入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9 期(总第 817 期)科学咨询 人文科技 203基金项目:2019年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职教 立交桥 构建视阈下的高职协同创新教学管理研究”(编号:2019YZD027,主持人:赵莺燕);2019年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二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两级教学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编号:jg20190722,主持人:赵莺燕);2021年浙江省教育厅第一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项目“供应链管理专业群 4+1 共享课程群教学团队”(编号:7,主持人:赵莺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与突出优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源泉,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绝佳

2、素材。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离不开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是通过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教育功能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体系,打通全员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巧妙地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融通“接地气”的一种思想教育形式1。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坚持打造以现代物流管理、供应链运营、跨境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组成的供应链管理专业群。从2016年起,供应链管理专业群践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念,逐步探索将地方甬商文化融入人才培养的方法,主要目标是通过大学生对地方优秀文化的内化,更好地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专业群中的教师要不

3、断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将地方文化的价值与功能显性化为不同专业教学生动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将思政教师、专业教师、企业导师组成教学共同体,深入研究地方文化,多维度多层次挖掘地方文化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这些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工匠精神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一、地方文化融入专业群课程思政的缘起(一)甬商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甬商是指宁波籍商人,又称“宁波商帮”,形成于明末清初,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十大商帮之一2。甬商在长期的商业活动中形成了特有的“甬商文化”或者“甬商精神”,可以概括为1“敢为人先的赤子情怀、不甘人后的开拓精神、海纳百川的开明思

4、想、至实无妄的诚信品德、励业义理的互助风格”。“甬商文化”经过迭代与发展,逐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的重要文化源泉。学校深度挖掘“甬商文化”所蕴含的德育价值、传承价值、经济价值,结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仅传承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培育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有着重要的意义。(二)促进区域文化传承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使命甬商文化是宁波地域历史精髓的象征,是一代一代商人在实践中培育出来的独有精神,是宁波的骄傲,是历史文化遗产。我们需要不断的传承与创新来促进宁波地方经济与社会全方位发展。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作为地方

5、高等学校,办学定位就要立足、融入、服务地方。地方高等学校的重要使命是传承、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目标是为区域培养“留得住、用得好”的技术技能型优秀人才。(三)地方文化融入专业群建设契合人才培养目标供应链管理专业群以培养德技并修,适应区域商贸流通新业态和智能制造背景下的供应链资源整合与流程优化需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人文素养和综合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方地方文化融入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赵莺燕(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 315800)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中,是落实立德树人

6、的重要举措,也是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和培养优秀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选择,更是课程思政落实、落细、落小的实践探索。供应链管理专业群立足历史与现代一脉相承的“甬商文化”,探索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形成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课程体系科学、产教深度融合、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等多举措协同发力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全方位提升育人效果,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技并修的优秀中基层供应链管理人才。关键词: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人文科技 科学咨询 第19 期(总第 817 期)204法,具有“互联网+”思想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中基层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人才为目标3。将具有地域特色的“甬商文化”融入专业群建设,是专

7、业群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优秀人才。二、高职专业群“甬商底色”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一)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让课程思政“活”起来教育部印发的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指出:“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跨境供应链专业群在以新发展格局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结合国家战

8、略、区域特色、行业需求、学校办学定位及人才特征等情况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跨境供应链专业群以“甬商文化”为底色,深度挖掘国际、国家、区域、历史、文化、行业、企业所蕴含的思政教学资源与价值元素,密切结合“和而不同”校风、“勤信实”校训及“三创”精神,立足“链通天下,信 韧 有 佳”的专业课程群特色与思政主线,将富有时代特征、区域特色及专业特点的“联通天下、诚信为本、柔韧有力、精益求精”作为教学资源开发及教学内容供给的源泉,一体化推进“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建设。(二)推进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让课程思政“热”起来跨境供应链专业群通过深化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改革等措施,增强专业课程思政的吸引力

9、、说服力、感染力,提升专业课程思政铸魂育人效果。首先,跨境供应链专业群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强化体验与感悟,通过突出“信息特征”的精品在线开放共享课程与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直播互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其次,跨境供应链专业群深化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改革,通过突出“实践特征”的企业课堂、社区课堂、社会课堂思政资源的挖掘与运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最后,跨境供应链专业群深化教学评价改革,通过突出“激励特征”的多元化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提升专业教师的育人能力,让课程思政“动”起来全面推进课程思

10、政建设,教师是关键。跨境供应链专业群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树立课程思政理念,成为“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树榜样”的好老师。跨境供应链管理专业群在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1.组建课程群教学团队,形成“底层共享(1个)中层核心(6个)高层互选(4个)”的课程思政梯队。梯队以学生知识与能力层级递增为基础,以职教本科为契机,从学科的角度出发集中研讨问题,把握课程思政的难点、痛点、堵点,增强教学精准性、针对性。2.加强课程思政集中培训与研讨,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交流先进经验。3.坚持集中备课,充分运用课程组的讨论、名教师的传帮带、教材教案的集体备课、先锋模范人物的带头示

11、范作用,引导教师对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和教学重点难点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增强课程思政的实效性4。三、高职专业群“甬商底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促进思政教育与人才培养相融合学校围绕着供应链管理专业群人才培养的知识、技能、德育核心要求,结合专业群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定位,精准化制定涵盖知识、技能、德育在内的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结合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教学标准、行业标准完善课程标准,突出七个重点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历史与党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新时代国家发展大政方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

12、。学校围绕育人目标,“精、准、稳”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并细化课堂教学整体设计与单元设计,在教学目标中增加“思政”目标。学校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学生的学习任务中,使课程思政与培养目标相吻合。(二)创新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思政的盐汤相融高职院校创新“成长教育课程+专业平台课程+核心技能课程+职业拓展课程”共享型课程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课程思政内容支撑体系。首先,高职院校凸显成长教育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根据成长教育课程的性质特点,实现精准育人。例如,人文艺术类课程突第19 期(总第 817 期)科学咨询 人文科技 205出培育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育类课程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

13、。其次,高职院校发挥专业平台的课程思政育人作用,重点培育学生诚信为本、柔韧有力、精益求精、自信独立、敢为人先、守正创新等优秀品德,让学生成长为有时代担当的大国工匠。最后,高职院校拓展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结合专业特色开发和设置拓展课程,宣传我国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使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三)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搭建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育人平台实践基地是拓展人才培养资源的重要途径,也是课程思政育人的重要平台,可以将校内教学和校外实践有机联系起来。高职院校搭建了“知行合一”思政实践平台、“三方联动”文化传承平台、“院园融合”创新创业平台、“小柠

14、青”志愿服务平台四大实践育人平台,在中国港口博物馆、宁波博物馆、宁波帮博物馆、北仑大港社区、北仑区人民法院建立了思政实践教学基地。高职院校通过与区域内供应链、物流、跨境电商、市场营销类头部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和教师培养基地,形成“校内协作、校外协同”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打造“校外跨界兼职、校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形成协同育人模式,提升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四)实施网络课程思政,形成线上与线下协同的立体育人环境高职院校结合“智慧职教”、中国大学慕课、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学校 MOODLE 平台、超星学习通等精品在线课程建设平台,引导教师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增强学生对党

15、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实现线上线下全方位育人。学校以“学习强国”APP 为主,结合宁职院微信公众号,打造线上虚拟育人空间5。学校以党建文化为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打造线下全环境育人空间,使“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学校建立名教师、名班主任、名辅导员工作室,培育更多“引路人”。学校在线上厚植情怀、态度、文化,在线下夯实专业技能训练、价值观修炼,形成课上教学、课下活动、课上课下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五)提升思政创新能力,打造德技双优的教师教学团队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关键环节,是开展课程思政的主体。教师教学团队的成员以“四有教师”为标准,深入系统学习,坚持身体力行。团队青年教师活学活用

16、理论学习成果,将党史中的建党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融入课堂。骨干教师实时解读建党100周年、冬奥会、疫情防控等热点事件,以时效性提升思政影响力。马克思学院的思政教师为团队成员提供系统性思想政治理论辅导。团队教师主动与团学老师一起共同指导学生做好思政微课竞赛。课程团队的负责人注重课程思政理论研究,承担制造业服务业两业融合背景下的课程思政教改课题,并发表相关论文。(六)建立“教与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提高教学效果学校建立多主体多元的师生考核评价方法与机制,针对教师主体的“教”,采用“资源评价+教学观察+客户评价”模式。课程建设委员会按省精品在线课程建设要求开展评价,督导按学校有效课堂认证标准推门听

17、课评价,学生按客户体验和获得感评价。针对学生主体的“学”,学校采用“实时评价+阶段性评价+综合评价+证明性评价”的多元课程评价方法,既立足课堂教学考核评价,又注重入党、志愿服务、实践项目、综合素质认定、竞赛等方面的证明性评价。教学主体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双向认同不仅提高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而且有利于每一门课程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参考文献:1 陈守义.宁波帮研究 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3-6.2 吴丽娟.新时代背景下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J.管理工程师,2021(1):70-74.3 房小可,朱建邦.论“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的关系: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 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1(1):52-56.4 鄢显俊.论高校“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实践误区及教育评估 J.思想教育研究,2020(2):88-92.5 何玉海.关于“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与实现路径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0):130-1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