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传统哲学·地域语言·时代表达——以惠安女精神传承教育馆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916301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哲学·地域语言·时代表达——以惠安女精神传承教育馆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传统哲学·地域语言·时代表达——以惠安女精神传承教育馆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7236|2023|11建筑历史与理论1 中国传统建筑哲学多元意蕴1.1 传统建筑哲学的内涵传统建筑哲学是一种实践思想的产物,是思想、行动、方式的集合,其作为传统哲学思想融入到建筑设计中的一种,体现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其一是具有建筑的属性;其二是强调传统人居智慧的历史创造性及其建筑作为一种符号化的载体。西方传统建筑哲学思想源于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所撰写的建筑十书,其基于唯物主义哲学和当时自然科学的主导思想,再结合丰富的建筑经验,终形成了“实用、坚固、美观”建筑三原则的西方传统建筑美学思想,对西方建筑影响颇深。中国传统建筑哲学思想同样源远流长,早在三千年前,尚书中借大禹之言,提出“正德、利用、

2、厚生”这三个基本原则,在其后的发展历程中,儒家、道家、法家等各大主流学派的哲学思想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世建筑的形式和格局1。而这其中都蕴含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中国人最为崇尚的“和”,影响着中国几千年来的建筑人居2。相较于西方传统建筑哲学以“崇高”为美,中国传统建筑哲学强调“中和”为美,前者写实为主,实用当先,后者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在当今中国建筑大潮大量融合西方传统建筑哲学思想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守住我们中国传统建筑哲学的这一思想瑰宝3。1.2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1.2.1 中和中正仁和的位序观儒家传统思想体系中一直贯彻着以“和”为主的“中庸”思想,强调“中正”“以和为贵”等。这种“中正仁和”的

3、思想渗透到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建筑哲学思想中形成中正仁和的位序观。这种“以中为正”的位序观体现在古代建筑的规划设计中,建筑会有意识地营造中轴线,呈现中轴对称的严整布局,同时也会格外注重建筑布局的方位气象之相合。此外,老子提出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也彰示着“和”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气”在“和”的形成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气”在传统中国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专用词,在汉朝王充和明代王夫之的笔下,“气”作为一种流动的和具有生命力的元素,古人从“气”这一抽象元素中衍生出阴气与阳气,基于此一分为二,这也形成了一种对立融合的辩证发展的思维方式,由此将“气”融入建筑设计中,故在建筑中也讲究

4、阴阳调和之气,一来表现“阴阳相成”“刚柔并济”的建筑意向,二来通过合理的阴面造势与阳面造势的平衡来形成阴阳和会的宜居空间4。1.2.2 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周易中说道,“山川之形,是天地之道;生成之理,自然而然也。”其所述的就是古人所信奉的“天道观”。道家思想也一直强调人发于自然、归于自然的观念。儒家讲究的“和”也同样表达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在各种思想的熏陶下,古人形成了追求“天人合一”境界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同时也深刻的影响着中国建筑布局的形成,如中国园林顺应环境、追求人与自然交融的特点。人们在建筑设计中深刻践行着“天人合一”的人居思想,其一,既要兼顾整体的利益,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里

5、,不能一味索取,要因势利导,与自然和谐相处,发挥其利,享用其利;其二,发挥建筑空间对人的精神作用,引导人与自然的心灵交流。基于此,“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让建筑、人与自然环境共存,使建筑物呈现出整体契合、浑然天成、阴阳和合的状态,摘要:建筑作为能动实践创造的产物,是思想、行动和方法的物质反映,蕴含着丰富的建筑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中正仁和的位序观、天人合一的人居思想、情景交融的建筑美学在内的独特的传统建筑哲学思想。在这些思想的指引之下,通过与自然、人文和技术三个维度的地域性设计方向相结合,分析并总结出中国传统建筑哲学对地域建筑的现代化设计表达策略,并以惠安女精神传承教育馆为研究实

6、例,以期为地域性建筑现代化设计实践提供引导。Abstract:As the product of dynamic practice and creation,architecture is the material reflection of thoughts,actions and methods,and contains rich architectural philosophy.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uniqu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philosophy has

7、been formed,including the sequence view of benevolence and harmony,the human settlement thought of the unity of nature and man,and the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of the integration of circumstances.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se thoughts,with the nature,the humanities and technology combining the three d

8、imensions of regional design direction,summed up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philosophy in architectural design.Taking the Hui an Female Spiritual Inheritance Education Hall as an example,in order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practice of regional architectural modernization

9、 design.关键词:传统建筑哲学;地域语言;时代表达;实践策略Keywords:the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philosophy;regional language;time express;design strategy文周静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刘阳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王绍森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教 授博士生导师(通讯作者)杨华刚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DOI:10.19875/ki.jzywh.2023.11.066Traditional Philosophy,Regional Languag

10、e,Time Express:A Case Study of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of Huian Female Spiritual Inheritance Education Hall传统哲学地域语言时代表达以惠安女精神传承教育馆为例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51878581)2083 中国传统建筑哲学对地域建筑设计的指引从地域性建筑设计的三个维度出发,引入中国传统建筑哲学的思想理念,形成了传统建筑哲学视角下的地域性建筑设计策略(图 1)。3.1 自然维度的设计思想天人恰合的自然哲学建筑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不同环境会对建筑产生不同的影响。基于“天

11、人合一”的自然观,人与建筑都需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一方面,人在进行建造活动时要适应并遵循自然规律,因势利导,顺应场所环境,在建筑的总体布局上应考虑自然环境的影响,如采用架空设计来应对湿热的自然环境等;另一方面,要把人的感受、建筑空间、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进行考虑,人与自然应该共生共荣,如采用特殊的庭院设计,实现建筑与自然的交互,人与自然的交流,打造一个整体的和谐状态14。3.2 人文维度的设计思想人文脉络的时空转换与情景交融的意境传承正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一样,每个地域都蕴藏着丰富的本土历史文脉。每个地域的文脉就是当地的灵魂,孕育着一方人的思想。建筑不仅是作为人们居住的空间容器,也

12、是融入本土环境,展现本土文化的象征。因此,在进行地域性的现代建筑设计上,需进行地域传统文化的现代转译与时空变换。时空转换的概念一方面源于现代建筑与地方建筑空间的嫁接与生根,另一方面源于地方建筑的地域连续性,如闽南红砖材料的运用将这两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古人看来,建筑美不是单纯对形式美的盲目追求,同样也注重内在的雅致。建筑的意境就是建筑的精神内核,展现着建筑内在的文化意蕴。在惠安女精神传承教育馆的设计实践中便是以雅韵高致为导则,在形式特征上,追求形体有致;在空间营造上,追求美与秩序。悠远的意境,深意的场所精神,将会强化人们在建筑空间中的感受,增加人们对场所的精神留恋。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

13、”9梁先生之言阐释建筑文化内涵之重要性,建筑文化内涵的重中之重便是地域文化,其是一个地方孕育出的灵魂,是扎根在本土的精神脉络,因此,首先要根植于福建本土文化,尊重文化的真实性,展现出具有生命的地域性建筑形象。在厦门林朝宗宅与林讫宅闽南大厝改造项目中,便使用大小传统交互之建筑语言,采用闽南特色的红砖10,增添一份地域特色。其次,寻根于福建传统文化并与时代性结合,在新时代中去革新与创造,在厦门大学嘉庚楼群设计中,将地域文化与时代性相结合,为地域性建筑增添时代气息11。最后,福建作为一个具有多元文化交融的地方,针对具体地方需要考究它的不同文化特质,从而设计出与不同文化特质相贴切的建筑12。地域文化乃

14、建筑文化之核心,建筑文化所呈现即为建筑之内在美,让建筑之内涵变得厚重,散发一种别样的韵味,抓住地域文化这一核心是建筑人文维度中的核心策略。2.3 技术维度建筑技术是实现建筑目的的手段,结合材料和技术经由建造过程最终将建筑形象展现出来。对于地域的技术适应包括采用当地建筑材料、利用被动式节能技术、适应环境气候等13。闽南地区具有特别的海洋文明以及滨海城市风格,并且形成了丰富的色彩体系。运用新材料与新技术,传承并革新地方材料技艺,形成新时代地域技艺的转译。由于福建是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季热量丰富、太阳辐射大、潮湿多雨。这里的传统建筑也就有着独特的气候适应性处理方法。在隔热处理上,常采用格栅、百叶

15、或其他横竖向构件等做外立面遮阳,以及利用坡屋顶形成防辐射腔;在防潮避雨上,常采用地面铺石材或砖、底层架空以防返潮的方法,屋顶多是坡屋顶以防止积水,同时设置连廊,可避雨遮荫;在通风方面,传统建筑中大量采用天井设计,同时建筑进深较大,可避免闷热,多设置外廊增加过渡空间;在材料方面,福建盛产石材、木材等,建筑建造多就地取材,砖、石材、木材等成为了主要的本土材料。才能适合人们的生活起居,给人以舒适的居住体验并对人的精神状态有良好的调节和促进作用5。1.2.3 意境情景交融的建筑美学古代中国人不过分追求外在形式之美,而是关注内质意境之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达意”的观念,最终形成了一种古代中国知识阶层

16、欣赏清淡、高洁、雅致之美的美学思想,中国传统绘画及文学作品等都体现着对这种美学思想的追求。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建筑的设计更突显出对空间意境清雅、素淡之追求,如“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建筑不拘泥于具体的物像和自然有限的形态,不停滞于物质的物理层面,而是摄取本源,突破物像,使之达到精神层面的升华,并散发出一种别样的雅味6。总的来说,在“意境交融”思想的影响下,古人对美的追求不只是外在的、形式的、表观的美,而是一种内在的、沉淀的、本质的美。2 地域性建筑设计策略分析2.1 自然维度自然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我们需要顺应自然,融入自然。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则是强调建筑要适应地形地貌,因地制

17、宜,同时与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等相互融合,营造出优良的人居环境。福建省靠近北回归线,受季风环流和地形的影响,形成暖热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主要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热量丰富,为此,建筑需要做好通风、防雨和排水等方面的设计,并合理利用风资源与光照资源,营造出优良的空间环境。在南洋学院图书馆设计中,就将建筑架空,打造灰空间,以适应闽南多雨炎热的气候7。闽南在地理条件上呈现多山、滨海的特点,良好的自然景观可加以合理利用,来适应周围优美的山海风光,在厦门华夏学院校园规划设计中,就合理利用了校园景观生态情况,营造出良好的校园空间环境8。2.2 人文维度梁思成曾说道:“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

18、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图 1传统建筑哲学对地域性空间设计的指引思想关系(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2基地位置分析图(图片来源:王绍森工作室)景景209236|2023|11建筑历史与理论3.3 技术维度的设计思想阴阳和会的人居理想古人注重“阴阳气运”,涉及到建筑方面,周易一书中有载,建筑内居住的空间是阴阳交汇的地方。通过门窗的开启和关闭,阴阳气流流动相冲,最终形成阴阳交汇的宜居空间。从技术维度来看,通过加入天井、灰空间、特定材料等各种方式来满足人居住的适宜条件。同时,在建筑方位的选择上,也要顺应自然之气,设计中朝向位置尽可能坐北朝南,通风避雨等。4 中国传统建筑哲学视角下地域性

19、建筑设计实践4.1 项目概况惠女精神传承教育馆选址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位于全国最美八大海岸线之一的崇武海岸(图2)。惠安县是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海洋文化特征突出,惠安女的服饰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以惠安女精神尤为出名。惠安女精神是以惠安女为代表的干部群众倾力建设惠女水库的精神结晶,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提出了新时代“惠女精神”,并通过建设惠女精神传承教育馆来固化“惠女精神”。在前文所述传统建筑哲学指引下,笔者提出地域性建筑设计策略,结合对泉州市惠安县的地理环境分析以及对当地文脉的深入调研,针对设计地块进行当代建筑文化传承的设计与实践。4.2 天人洽合的自然哲学因地制宜、自然取意惠女

20、精神传承教育馆位于泉州湾畔,毗邻惠女民俗村,在其优越的区位优势的基础上,结合场地碧海蓝天、崇武古韵等优势资源,通过海洋公园、过街天桥、生态公园与地面通廊等形成区域节点的无缝衔接,让惠女精神之“气”在其中流动,各建筑间和谐共存,打造城-村-馆-海的一体化博览体验。利用地景式景观和惠安特色雕塑手法,将建筑打造成一座新时代雕塑品,宛如从场地中生长而来,做到顺应自然、自然而然(图 3)。整个规划片区以“山海舞台”为主题,在审视山海关系的过程中,通过高远视角打造惠女精神馆衔接山海,演奏山海交织的乐章;通过平远视角沿海滨打造海洋公园塑造山海相连的浪漫意向;通过深远视角依山打造生态公园,自然而然,整个片区依

21、区域打造高远、平远、深远的层次感,依托背靠官仁山、前临大海的独特自然条件,将惠女精神传承教育馆打造成为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特色名片。4.3地域人文脉络的时空转换坤势如山,刚柔擎天本方案建筑构思以惠女精神内核为切入,以惠女刚柔并济、艰苦奋斗、团结互助为精神内涵,同时以本土地域特色结合现代性设计手法,打造“坤势如山,刚柔擎天”的惠女精神文化传承教育场所。希望借助建筑表达惠女刚毅如山、厚德载物,并兼具柔情似水、利万物而不争的精神品质,展示惠女精神之博大、坚毅、壮阔。在建筑造型上,以石材基座塑造稳定、刚毅质感,建筑四隅的条石错缝互含砌筑表征惠女团结一体图 3整体环境鸟瞰图(图片来源:王绍森工作室)图

22、4惠女精神传承教育馆鸟瞰图(图片来源:王绍森工作室)图 5建筑中的文化融合体现(图片来源:王绍森工作室)图 6教育馆绿色建筑技术分析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表 1坤势如山的文化精神解读(表格来源:王绍森工作室)210参考文献:1陆仁艳.浅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传统建筑的影响J.山西建筑,2008(03):39-40.2王贵祥.中国古代人居理念与建筑原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03).3周小兵.中、西传统建筑的哲学理念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02):174-175.4肖宇,章瑾.浅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中外建筑,2010(04):57

23、-58.5程泰宁.构建“形”“意”“理”合一的中国建筑哲学体系J.探索与争鸣,2016(02):17.6陈万球,曾蓉茜.中国传统建筑工程的美学意蕴J.创新,2016,10(06):58-59.7王绍森,陈炜.人性化、多元的阅读空间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图书馆设计J.华中建筑,2008(06):79.8王绍森,于涵.生态空间秩序厦门华厦学院校园规划设计J.规划师,2005(10):70.9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20.10陈宏,杨华刚,王绍森.“大传统”“小传统”视角下的闽南大厝改造研究以厦门林朝宗宅与林讫宅为例J.中国房地产,2022(12):75-76.11王绍森,黄仁

24、.传统 地域 时代厦门大学嘉庚楼群设计J.城市建筑,2005(02):53.12王绍森.当代建筑地域性表达J.建筑与文化,2019(07):11.13严丹,徐淑娟.基于地域性的建筑空间设计策略探讨J.城市建筑,2021,18(05):88-90.14王雨彤.山水意象影响下的山水城市理论与建筑设计实践(19802019)D.天津:天津大学,2020.的精神。上座飘逸流线造型彰显惠女柔性美。整体造型稳中有动、刚柔并济,以抽象形式表达惠女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惠女精神文化教育场所(图 4)。4.3.1 设计概念坤势如山在惠女精神传承教育馆的基座设计部分引入中国古老文化的深奥哲学概念八卦。周易中说道“地

25、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中“坤”道成女,用以展现惠女的厚德载物,借以中华民族的语言形式来阐释惠女精神(表 1),也正是传统建筑哲学思想的体现。在形体生成过程中,首先将中国八卦中的坤卦形态抽象,进行几何形体堆叠,再结合“团结合力”的精神,抽象出互含交错的分形构成,最后选取石材来按照意向进行堆叠与穿插,形成建筑基座。通过建筑体块的变化塑造出稳定、刚毅的质感,强化教育馆的庄重与内涵,石块互含的造型表达惠女的团结一体、包容同心的精神。4.3.2 设计概念刚柔擎天建筑融合本土地域文化与惠女精神,多方面展现惠女刚柔擎天的立意。将惠女文化、海洋文化、闽南文化、石雕文化中的元素融入到设计中,将建筑形态、体量与

26、材质相互结合,表达教育馆山海相连的形态特性以及惠女“刚柔并济”的精神内涵。从惠女文化来看,提取惠女特色服饰中黄斗笠与头巾的形式,将其抽象为屋顶形态,强调惠女文化传统表达与现代抽象的相结合,唤起地域熟悉与情感认同。从海洋文化来看,提取礁石和海浪等形式,以曲线的造型与流线的屋顶呼应海洋文化,体现建筑的柔美气质。从闽南文化来看,提取闽南传统大厝的形式,在建筑立面的细部设置起伏的造型,呼应闽南的大厝与波澜的山峦,是文化与自然共荣的体现。从石雕文化来看,提取惠安精妙的雕塑技艺文化,融入教育馆的设计中。简洁而柔和的形体结合惠安当地石材,建筑宛如一座精美的汉白玉雕塑,表述着新时代惠女精神文化(图 5)。4.

27、4 阴阳和会的宜居空间立馆聚气、以馆养馆本方案融合平台、天桥、庭院、商店等,将展示教育、商业活动、生态休闲相结合,以开放式运营的思路提升建筑使用效率,打造一个阴阳和会的宜居空间,在自然采光方面,馆中的每个立面都设置有大面积的玻璃幕墙,用玻璃幕墙取代墙体,室内公共活动区域采光和通透性极大增加,感觉也更轻盈,面向海湾可更好地观景,融入自然环境。此外,建筑内部有三个通高中庭,在顶部设置玻璃天窗(图 6),最大程度将自然光线引入到建筑中去,既满足公共空间明亮、开敞的需求,也满足绿色建筑设计的要求,最终达到了“立馆聚气、以馆养馆”的目的,使得教育馆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共存中也不失现代时尚、明亮轻盈之感。4

28、.5 情景交融的意境传承旷远自然、雅致飘逸第一,在外部整体环境方面。建筑本体的刚柔并济与自然环境的靠山面海,都纳入了一种山水、建筑及空间审美的意境之中,而其美之要,不止在于山的厚重,海的旷远,也在于教育馆之雅致飘逸。第二,在内部空间方面。方案在室内设计上强调现代性、开放性与流动性,围绕休闲空间、核心展厅、公共服务、观景平台形成多元组合,结合惠女精神文化,从材料、布局、构件等方面催化建筑的现代开放性与多元共享性,让每一位参观的人员都能体会到惠女文化的崇高与特色。建筑将惠安文化、惠女精神与室内环境、室外自然相融合,形成外部方正、内部流动的空间,彰显惠女刚毅与包容的精神内涵,同时也从外方内圆的设计特

29、色方面展现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方圆结合的象征意义。第三,在景观层次方面。方案打造前、中、后三大景观层次,利用丰富的层次来增加景观深度。首先,设置上人屋面,打造高远视线,形成一览远眺的视觉效果,保证景观视线的广度,形成远景层次;其次设置落地玻璃与观海平台,将室内视线延伸至室外,强调怡人的景观视线效果,在半高的视线上形成中景层次;最后利用南侧绿化台地,结合海洋公园的丰富绿化主题,打造近人尺度的平和舒缓的空间场所,形成近景景观层次(图 7)。结语灿烂的中华文化孕育出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建筑哲学思想,不仅对于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时至今日,对于现代地域性建筑的设计同样起到关键的指引作用。地域性

30、建筑中所蕴含的地域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哲学思想同根同源,共同根植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两者的相结合之下,能够为现代地域性建筑的设计提供较为契合的设计策略,让最终的设计实践符合自然之道,拥有人文气息以及情景交融的意境,力求将设计实践中的地域性建筑打造成一个阴阳和会的宜居空间。注释:该项目获2022年度福建省第十七届“优秀建筑创作奖”二等奖;获惠安县惠女精神传承教育和旅游基地片区总体策划、概念性规划(含城市设计)和建筑方案征集竞赛活动方案的三等奖。项目设计人员有何镜堂、王绍森、王量量、刘建元、宋智霖、黄章钦、张可寒、何正强、周白聪、陈宏、杨华刚、刘阳、林雨欣、周静、邬纱纱。图 7教育馆海上透视图(图片来源:王绍森工作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