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太谷中学高二语文组                                                
太谷中学高二年级语文课堂导学案
教材
课题
日期
班级
小组
姓名
必修五
《魏公子列传》
学习
目标
1.	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实词 、虚词及句式,并能够翻译全文。
2.	了解作者由人物的活动展示历史,在历史的发展中刻画人物,从而把人物  、历史都写活的高超艺术手法。
3.	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 ,救人于危难之中的思想品质,理解作者对信陵君的热情礼赞。
学习
重难点
1.	学习文言知识,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2.	了解作者对人物言行 心理的直接描绘或借助周围人物的对比烘托,以及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课
前
准
备
背
景
知
识
  文
  本
  研
  习
品
析
鉴
赏
  文
  本
  研
  习
品
析
鉴
  赏
  文
  本
  研
  习
品
析
鉴
赏
  文
  本
  研
  习
品
析
鉴
赏
  文
  本
  研
  习
品
析
鉴
赏
拓
展
延
伸
    
    (1)关于门客
   战国时代,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即“士”的阶层,这是个知识分子阶层。这些人走公室,跑私门,不狩不猎,不农不商,靠知识糊口,奔走四方。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能文能武,又懂政治,懂经济懂军事,懂外交,为各国统治者效劳。他们在战国时代起着异乎寻常的作用,他们可以左右各国的政策,处理各国的外交,指挥各国的军队,如著名的纵横家苏秦与张仪两人几乎操纵着战国时代各国的外交关系。这些士人投奔到权贵的门下,以谋生活,故称为门客。
    (2)战国四公子
   春秋战国时诸侯的嫡长子,预定继承君位的,称“世子”,其他的儿子称“公子”。魏无忌,战国时魏国的贵族,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釐王的弟弟,魏无忌即信陵君,信陵君是其封号。信陵,地名,在今河南省宁陵县境内。他与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并称为战国时期“四公子”。
(3)关于座次
在古代一般是尊右卑左的,成语有“无出其右”的说法; 而“左物”是下物,“左迁”为贬官,“左道”为邪道。但在乘车时,则正好相反。尊者居左,御者居中,居于右位的叫“车右”,亦名“骖乘”,职责在于防止车子倾斜或受阻,保护居左尊者的安全,一般由有能力的人担任。因此文中的“虚左”就是“空出尊位”的意思。这个句子后来演变为成语“信陵虚左”或“虚左待贤”。
背景知识
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件事,发生在周赧王五十七年,即公元前258年,当时属战国末期,秦国吞并六国日亟,战争进行得频繁而激烈。公元前260年,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大破赵军,坑杀赵降卒40万。秦又乘胜进围赵国首都邯郸,企图一举灭赵,再进一步吞并韩、魏、楚、燕、齐等国,完成统一中国的计划。当时的形势十分紧张,特别是赵国首都被围甚急,诸侯都被秦国的兵威所慑,不敢援助。魏国是赵国的近邻,又是姻亲之国,所以赵国只得向魏国求援。就魏国来说,唇亡齿寒,救邻即自救,存赵就是存魏,赵亡魏也将随之灭亡。信陵君认识了这一点,才不惜冒险犯难,窃符救赵,抗击秦兵;终于挫败了敌人的图谋,保障了两国的安全。    
    这篇文章着重叙写了信陵君交结侯嬴和窃符救赵两件事,高度赞扬了他礼贤下士的谦逊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明朝人茅坤曾称赞说:“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文。”这话是不错的。
一、基础知识
(一)注音
1、魏昭王少子(    )  2、安釐(    )	 3、昭王薨(     )                       4、不肖(     )       5、厚遗(    )    6、执辔(     )    
7、俾倪(     )
(二)通假字
1、直上载公子上坐(          )	
2、俾倪故久立(             )
(三)词语释义
1、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      )
2、致食客三千人(       )
3、诸侯以公子贤(       )
4、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                   )
5、侯生摄敝衣冠(        )
6、微察公子(            )
7、公子颜色愈和(       )
8、从骑皆窃骂侯生(        )
9、乃谢客就车(         )
10、遍赞宾客(                )
11、为寿侯生前(         )
12、今公子故过之(       )
13、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
14、过客以观公子(            )
15、公子往数请之(        )
(四)词类活用
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
2、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                    )
3、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
4、公子从车骑(                        )
5、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
6、公子怪之(                        )
(五)特殊句式
1、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          )
2、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
  (          )
3、为寿侯生前。(                )
(六)翻译
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2、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二、文本探究
1、前三段写了什么内容?体现了公子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2、第1、2自然段怎样介绍信陵君的?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第二课时(4—6段)
一、基础知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数遗魏王乃公子书(          )  2、冠盖相属(    )
3、侯王曾无一言半辞(     )		  4、馁虎(     ) 
5、屏人间语(            )		  6、嚄唶(         )
7、请数公子行日(      )
(二)通假字
 1、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  
 2、北乡自刭(                  )
(三)词语释义
1、已拔赵(      )
2、留军壁邺(        )
3、冠盖相属(                         )
4、让魏公子曰(      )
5、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         )
6、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
7、且公子纵轻胜(      )
8、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
9、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
10、约车骑百余乘(              )
11、欲以客往赴秦军(       )
12、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
13、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
14、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
15、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     )
16、此五霸之伐也(      )
17、而公子亲数存之(      )
18、所以不报谢者(               )
19、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
20、公子过谢侯生(       )
(四)词类活用
1、留军壁邺(               )     
2、屏人间语(               )
3、北救赵而西却秦(                               )
(五)特殊句式
1、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       )
2、数遗魏王乃公子书,请救于魏。(          )
3、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
4、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
5、何功之有哉?(        )
6、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
7、此五霸之伐也。(       )
8、不听,可使击之。(         )
(六)翻译句子
  1、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2、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3、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
二、本文探究
    1、文章四、五、六三段是事情的发展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体现了侯嬴与公子的什么特点?
2、公子出发而侯生没有送行,这是为什么?
第三课时(7—8段)
一、基础知识
(一)通假字
  1、公子与侯生决。(          )
  2、侯生果北乡自刭。(          )
(二)词语释义
   1、矫魏王令代晋鄙。(            )
2、屯于境上。(      )
3、公子遂将晋鄙军。(      )
4、勒兵下令军中。(          )
5、秦军解击。(          )
6、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     )
7、窃为公子不取也。(    )
8、赵王扫除自迎。(     )
9、口不忍献五城。(        )
(三)词类活用
1、朱亥袖四十斤铁椎。(               )
2、椎杀晋鄙。(                 )
3、已却秦存赵。(                  )
(四)特殊句式
1、屯于境上。(         )
2、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        )
3、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
4、使将将其军归魏。(        )
5、夫人有德于公子。(         )
6、无功于赵。(         )
(五)翻译
1、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2、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
 
3、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
二、本文探究
1、本篇在着力刻画信陵君形象时,也以点睛之笔,描绘了侯生、朱亥、如姬、晋鄙等生动形象。说说这些形象对集中刻画传主形象的作用。
2、全文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怎样? 
3、信陵君的形象。 
拓展阅读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魏安厘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
    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求晋鄙客,令毁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秦数使反闲,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其岁,魏安厘王亦薨。
秦闻公子死,使蒙骜攻魏,拔二十城,初置东郡。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
 1、这是选文中删去的信陵君的结局片段,说说你的读后感。
明 唐顺之:以魏亡系《信陵传》,见信陵系国之存亡。
明 王世贞:三公之好士也,以自张也;信陵君好士也,以存魏也,乌乎同?
难怪文中通篇都洋溢着司马迁对信陵君的敬慕、赞叹之情,当然也有无限的惋惜之意。
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