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写好比喻
——运用修辞方法,提高表达效果(一)
【设计突破】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写作活动后为修改文章专题训练,即运用修辞方法提高表达效果,初一学生对于修辞方法已有一定的掌握,但却很少会将修辞运用到写作中去。本课的写作教学旨在引领学生更深层的体会比喻这一常见修辞的妙处,并将其运用到写作中去,从写好一个比喻句开始,增添作文的色彩。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比喻的妙处。
2、写好一句比喻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PPT1,指名读。
( 星星像萤火虫;
星星宛如小心举着的蜡烛;
星星是一颗摇摇欲坠的眼泪;
星星仿佛一个微弱的希望似的。 )
这四个句子使用了同一种修辞,是——比喻,本体是——星星,喻体有——萤火虫、蜡烛、眼泪、希望
学生说一说最喜欢哪一句,说说原因。
比喻句的作用是? 使句子生动形象
板书:本体 喻体 生动形象
过渡语:看来同学们对比喻句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能对比喻句进行赏析了,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一句好的比喻句呢?
出示PPT2
(写好比喻句,选择喻体非常关键。而选择喻体是通过联想达成的。喻体和本体的关系,就像人与人的关系一样,有时候适当拉远距离会产生美感,就是常言所说的“距离产生美”。)
前两句话较好理解,要写好比喻句,首先要选择一个好的喻体,而选择喻体是通过联想达成的,比如我们看到月亮圆圆的,颜色又是黄黄的,就自然会联想到月饼了,可是如果写这样一个比喻句:“天上的月亮圆圆的好像一个月饼”,大家觉得怎么样?若是小学生作文还说的过去,如果你们再写出这样的比喻句就真不算好了。我们应该适当拉远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距离,距离产生美,该怎么理解呢?
出示PPT3,结合例句分析。
((方鸿渐)想这是一个玻璃质的谎,又脆薄,又明亮,车夫肯定在暗笑。
——摘自《围城》)
先齐读例句,请学生先试着分析,再明确,将“谎”比作“玻璃”,一抽象,一具体,用“脆薄”、“明亮”将两者联系起来,写出了这个谎言容易被识破的特点。
写比喻句时,多想一层,想一个与本体距离稍远的,较为陌生的喻体,这个比喻句就写好一半了,下面我们就来试试,出示PPT4,用春天常见的柳树做本体,来写一个比喻句。(学生写作,3分钟左右)
板书:喻体陌生化
交流学生写的比喻句,简单评价。
选择有续写、写出动态感的句子,导入下一环节,或直接导入。
选择了一个好的喻体,这个比喻句就形象了,那怎样做到生动呢?
出示PPT5
( 选择好喻体,写成了比喻句后,还可以将喻体的性质特点,或者运动状态写出来,使比喻句更加生动形象。 )
结合例句再分析,如何续写,写得生动。
出示PPT6,学生赏析,再明确。
(可是这欢喜是空的,像小孩子放的气球,上去不到几尺,便爆裂归于乌有,只留下忽忽若失的怅惘。
——摘自《围城》 )
把看不见的“欢喜”写成了看得见的“气球”,很形象,关键是后面还加了一段描述,说明这“欢喜”很短暂,也是“空欢喜”,只留下了怅惘。这就启示我们,比喻句写出来以后,还要对它进行补充和描述,使之形象、生动起来。
大家再来看看之前写的这一句比喻句,怎样续写几句,让它更加生动形象?出示PPT7
(学生续写,约5分钟)
板书:描写生动化
交流学生改写的句子。
过渡语:同学们写的句子越来越精彩了,从选择新颖恰当的喻体,到形象生动的描写,这句比喻句还能更进一步、更完美么?
出示PPT8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摘自《春》)
还记得这一段描写春风的文字么?齐读一遍。作者是从哪两个角度来写春风的?触觉,嗅觉。
出示PPT9,这就启示了我们——
(描写本体时,可以调动各种感觉来选择喻体,然后进行描摹,思路会更加开阔,比喻会更加生动。)
出示PPT10,有了这些角度,这个比喻句是不是会更丰富呢?再写写柳条
(学生写作,约5分钟)
板书:角度感官化
交流学生写的比喻句。
结语:请同学们看看自己三次写出来的句子,是否有进步呢?当我们写作比喻句时,记得选择一个陌生的喻体,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加以生动形象的描述,一定能写出一个精彩的比喻,回家再次观察一下那件物品,那个碗,杯子,再来写一写,看看能不能写的更好些。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