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300TUE集装箱船结构规范设计.docx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10858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7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00TUE集装箱船结构规范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300TUE集装箱船结构规范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300TUE集装箱船结构规范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300TUE集装箱船结构规范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300TUE集装箱船结构规范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一章 绪论1.1 内河造船业概述 改革开放20 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内河造船企业,特别是民营造船企业,正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造船产业大军。从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造船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3 位。英国劳氏船级社对中国近几年造船企业接单量占国际市场的份额进行了统计,具体数据为:1998 年占2. 5%,2000 年上升为5.6%,2001 年达到11. 3%,2002 年为12. 6%。 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为龙头的大中型骨干企业,是我国造船行业的中坚力量。就地区而言,除大连、上海、广州3 大造船基地外,以江苏为代表的地

2、方造船业,成为我国又一大造船基地。同时,在我国有的11 万km 内河航道上,各种不同类型的船舶数量不断增加,沿长江流域从东到西,已形成了船、机、设备等配套的造船体系。随着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三峡大坝蓄水,带动了川江造船业的迅猛崛起。国家对澜沧江湄公河中、老、缅、泰国际航行河流的开发,激活了金三角的旅游业、经贸业。加之内河船型标准化提上议程等,这一切都给内河造船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目前,除已转向国际船舶市场建造出口船的部分内河造船企业,其企业管理和建造技术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内河造船企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管理落后、设备简陋、建造技术落后、建造质量差等诸多问题,加之序竞争

3、等现状,严重地制约了内河造船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认真做好资质审查与认可工作。近年来,一些地区的海事( 船检)部门分别对辖区范围内的民营设计单位和造船企业进行了设计技术条件或生产技术条件资质、等级的申请、认证及发证工作。这是将内河造船业纳入规范化管理及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各级职能部门必须认真执行,谨防流于形式。 其次是民营造船企业要不断地自我完善。民营企业能否不断地自我完善,是其能否保证持续发展的关键。要发挥民营造船企业的机制优势、运作优势,克服形形色色的不规范行为。1.2内河集装箱发展及特征综述 众多国内外的水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依存的实例证实了包括内河运输的水运对人类历

4、史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经美国辽阔的中部地区连通了五大湖、连接了墨西哥湾,把远离大海的中部地区通向世界,缩短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差距。1995年,美国河航运完成货量617亿吨,在全美社会总运量的20%,但运输费用仅占2%,由此可见美国内河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西欧的内河运输也是世界大港的主要集疏运方式,如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港通向欧洲的货流的运输方式中,内河航运是第一位的。还值得一提的是斯凯开德尔河莱茵河运河,1999年完成了集装箱化货物的运输量达1200万吨,是内河集装箱运输成为流域地区经济贸易发展的推动力。 在国内,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内河水网的发展直接带动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

5、快速增长。早在1995年,珠江三角洲外贸进出口已占全国35%,包括到香港中转的国际集装箱进出口箱量704万TEU,其中通过内河运输的国际集装箱为83万TEU,分别占当年全国的国际进出口集装箱的58%和61%,使珠江三角洲成我国重要经济增长点。 长期以来,我国内河运输的货种主要是散货和矿建材料,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内河航道及配套设施的建设,集装箱货运量大增,而集装箱运输具有安全、优质、经济、适合多式联合和实现门到门运输的有点,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公认的运输干杂货物、机械设备。固态和液态散货的先进运输方式之一,而且内河集装箱运输所体现的一次运量大、成本低、便于管理等特性,使内河集装箱运

6、输有极大的发展,因此,内河集装箱船也成为了内河航运的主要船型。1.3集装箱船的特点1集装箱船由于其所装的是标准规格的集装箱,集装箱船的结构和一般的货船不同,为了便于装卸,垂向采用直壁式结构。集装箱船的货舱口宽度几乎和货舱宽度一样大,舷边只留了宽度不大的甲板边板。这样的开口对船的抗弯、抗扭和横向强度都很不利。为了弥补强度的不足,在结构上通常采用以下措施加强:(1) 采用具有水密舷边舱的双舷侧;(2) 增加甲板板和舷侧板的厚度;(3) 加强两个货舱口之间的舱口端横梁和甲板横梁。由于货舱的开口大,为了保证强度,必须采用相应的加强措施。出于装卸方便的要求,从抗扭强度上考虑,最方便的就是在舷侧设内纵壁和

7、抗扭箱;从稳性角度考虑,最方便的就是在舷侧设压载水舱。2集装箱船货舱区域的舷侧都具有双层壳板,其货舱载货的有效宽度和货舱宽度差不多。内舷侧纵壁对甲板大开口造成的总纵强度的削弱做了补偿。此外,舷边舱还能提高船体的抗沉性和用作压载水舱。舷边舱内一般设置平台甲板,对增加总纵强度和刚度都有帮助,同时,平台甲板还可用作人员通道。集装箱船舷侧多采用纵骨架式,有些船舶将上层平台甲板以下采用横骨架式,上层平台与甲板间采用箱形结构作为抗扭箱,以提高船舶的抗扭强度和总纵强度。3由于集装箱船甲板外飘、航速快,船体受到波浪的冲击力比较大,造成的冲荡应力也比较大,加上总纵合成应力也比较大,所以船体内结构所受的弯矩值也就

8、大,所选取的构件尺寸也应较大。和一般货船比,所受应力较大,疲劳问题更严重,从而对上甲板的设计与施工,舱口围板的设计与施工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4为了装更多的集装箱,集装箱船通常设计成大的货舱开口和狭长的甲板条船舶,这使得船体的水平弯曲、扭转效应、横向强度在其总纵强度中所占的比例明显上升,舱口角隅处也会有明显的应力集中。而随着货舱开口的宽度增加,应力集中也越来越明显,在机舱前端壁为纵横构件的交汇处,应力集中达到了最大。一般的船舶货舱上甲板角隅采用抛物线形、椭圆形、圆弧形。临近机舱处的甲板角隅的应力集中最大,若设计成抛物线形等常规形式,则需要很大的圆弧半径,这要求集装箱与纵舱壁、横舱壁的间隙更大,也

9、会影响到布置的合理性,所以通常在角隅处设计成负半径的结构形式。而舱口角隅的大小也将影响到集装箱的布置以及构件的布置。5为了获得更大的空间,装更多的集装箱,集装箱船的艏部线型往往外飘很严重,并且舷侧肋骨与外板夹角也很小(远远小于900)。而且集装箱船的航速很高,通常大于20kn,并且伴有较高冰区等级,这对船首的外板抨击加强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冰区加强的集装箱船在艏部的外板厚度增加较明显,并且肋骨尺寸也有较大的增加,另外在冰区加强的区域内设置了大量的防倾肘板。集装箱船的艏楼上通常设有档浪板或防浪罩。1.4 结构设计概述1.4.1结构设计的依据船体结构设计通常是在船体总体设计基本完成以后,根据以定

10、的主尺度,型线图,总布置图以及任务书(对船舶用途,航区,建筑形式,甲板层数,主要设备,使用要求等)的要求进行的。1.4.2结构设计任务结构设计的任务是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和结构形式,决定全部构件的尺寸和连接方式,在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安全性等要求下,使结构具有最佳的技术经济性能。1.4.3结构设计的方法1、母型船设计法:就是按照母型船的结构形式,结果尺寸和航区等,经分析处理设计出新的同类船舶。2、规范设计法:目前民船主要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结构设计,即主要按船舶建造规范进行,辅以必要的强度计算。这种方法设计简便,一般强度能保证,但规范只能包括一般的运输船舶和通用的结构形式,而对特种尺度的船,特种船舶与特

11、殊形式的结构,仍要按照船舶结构力学的方法进行强度校核。3、直接设计法:对规范规定以外的船舶,只有采用直接设计的方法来决定设计船的构件尺寸,目前这种方法还不够完善。4、近几年来,结构设计由确定性设计逐渐向概率性设计原理过度。概率设计原理就是将结构寿命期内影响结构安全和性能的各参数作为随机变量,用概率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结构在使用期内基本满足要求的概率。1.4.4规范设计的基本步骤1、根据型线图,总布置图以及任务书的要求,通过调查研究,总体分析同类船舶在结构上的优缺点,确定结构形式,肋骨间距以及改进措施。2、船体中部剖面结构设计。3、根据传统中部剖面与总布置图进行全船结构布置,即绘制基本结构图。同时

12、完成主要构件计算书。4、完成其它所有的图纸和文件。船体中剖面图与基本结构图是全部结构的全局性构想,它集中反映了设计船的结构形式,主要构件尺寸,连接方式与构件布置,是其它结构图的原则依据,但随着设计阶段的深入与发展,结果图的绘制与计算都要不断修改和完善,直至达到最佳。1.4.5 结构布置的一般原则1、结构的整体性原则2、受力均匀性和有效传递原则3、结构的连续性和减少应力集中原则4、局部加强原则 第二章 结构规范计算书2.1 说明本船为内河集散两用船,航区为长江A级航区。主要用于运载标准集装箱。本船为球鼻艏、方尾全焊接结构的钢质货船,设单层连续甲板、尾部设四层甲板室,采用单机、单桨流线型双支点平衡

13、舵。本船设单层连续甲板,货舱区域为纵骨架式,设双层底及抗扭箱,艏艉及上层建筑结构为横骨架式,本计算书按CCS2009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进行计算与校核。2.2 船体主要参数总 长LOA 104.60 m两柱间长 100.60 m型 宽B 16.66 m型 深D 6.35 m设计吃水d 5.50 m 航 区 A级 肋 距 0.55m 梁 拱 0.25m2.3结构尺寸计算2.3.1 平板龙骨、外板、内底板、甲板2.3.1.1船底外板根据中国船级社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3.2.1的规定:船中部船底板厚度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mm 式中:船长,m; 肋骨或纵骨间距,m;航区系数,

14、A级航区船舶取 =1; 系数按纵骨架式,由表2.3.2.1选取。其中: s=0.55m,L=100.60 m= 1(0.066100.60+4.50.55-0.8) = 8.31 mm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3.1.1的规定:大舱口船货舱区域的船底板厚度t 应不小于按下式及2.3.2.2式计算所得之值: mm 式中:船长,m; 肋骨或纵骨间距,m;航区系数,A级航区船舶取=1; 系数按纵骨架式,由表8.3.1.1选取。其中:s=0.55m,L=100.60 mt2= 1(0.05100.60+3.90.55+1.0) 8.175mm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3.2

15、.2 船底板厚度t尚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mm 式中:吃水,m; 肋骨或纵骨间距,m; 半波高,m A级航区取=1.25 m 其中:s=0.55,=1.25 mt3=4.80.55=6.92mm实取船底外板厚度: 10 mm2.3.1.2平板龙骨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3.1.1 得:平板龙骨宽度应不小于=0.116.66 =1.666m实取1800mm船中部平板龙骨厚度应按船中部船底板厚度增加1mm, 首、尾部平板龙骨厚度应不小于船中部船底板厚度。船中部平板龙骨厚度 实取t=12mm首、尾部平板龙骨厚度 实取=10 mm2.3.1.3舭列板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

16、009)2.3.3.1 得:舭列板厚度应按船中部船底板厚度增加0.5mm。若船底板厚度大于8mm时,则舭列板厚度可与船底板厚度相同。 实取 10 mm2.3.1.4舷侧外板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3.4.1 得:船中部及过渡区域舷侧外板厚度应不小于船底板厚度的0.9 倍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3.4.2 得:首、尾舷侧外板的厚度,应不小于船中部船底板的厚度。实取 = 10 mm2.3.1.5舷侧顶列板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3.5.2 要求得:船中部舷侧顶列板的厚度应不小于强力甲板边板厚度的0.85 倍或舷侧外板厚度增加1mm,取其大者。根据钢质

17、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3.3.1要求得: 货舱区域舷侧顶列板在强力甲板以下的宽度应不小于0.15D,其厚度不小于强力甲板边板厚度的0.85倍或舷侧外板厚度增加1mm,取其大者,货舱区域外的舷侧顶列板厚度可逐渐减至首、尾部舷侧外板的厚度。本船舷侧顶列板实取 =12 mm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3.5.1得: 舷侧顶列板在强力甲板以下的宽度应不小于0.1,且应不小于250mm。即 实取 :1000 mm2.3.1.6外板局部加强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3.7.1 要求:主机座下的船底板,尾轴出口处的外板以及螺旋桨叶梢附近的外板均按船中部船底厚度增加2mm.

18、 本船实取:=12 mm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3.7.2 要求:锚链筒出口处的外板及其下方的一块外板厚度应增加0.5倍或加等厚复板。本船设置 =12mm 的复板。2.3.1.8内舷板(纵舱壁)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3.4.1 要求:内舷板的厚度应与舷侧外板厚度相同。本船实取: 纵壁板=10 mm,2.3.1.9内底板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3.9.1要求:内底板的厚度t应不小于船底板厚度的0.8倍: =0.8 t =8mm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3.9.2要求:载货部位内底板厚度t尚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mm 式中:肋

19、骨或纵骨间距,m;计算水柱高,m,自内底板上缘量至干舷甲板边线(或舱棚顶板与围壁板交线)的距离。其中:=0.55m, =5.35m 又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3.5.2要求: 内底板的厚度应t应不小于按以下两式计算所得之值:t = 5.5s+1 mm t = 0.8 t 1 mm 式中:s肋骨或纵骨间距,m;t1由8.3.1.1 计算所得的船底板厚度,mm;h计算水柱高度,m,自内底板上缘量至干舷甲板边线(或舱口围板顶缘)的距离。其中:=0.55m, =5.35m ,t1 =8.375mmt = 5.5s实取:内底板厚度 =10 mm2.3.1.10甲板(1) 中部强力甲板根据

20、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4.1.1 要求:船长大于50m 的船舶,其中部强力甲板的最小厚度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mm 式中: L船长,m;s 纵骨间距,m;a航区系数,对A 级航区船舶取a 1; 其中:L = 100.60 m, = 0.55 m 7.49mm 货舱强力甲板 实取:t=10 mm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3.6.1 要求:货舱区域内甲板边板的厚度t 尚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mm, 甲板边板 实取 t=12 mm.货仓区域以外的甲板边板可以逐渐减薄至甲板相同厚度: 首尾部的甲板边板厚度 t=10 mm(2)首尾部强力甲板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

21、规范(2009)2.4.1.1 要求:首尾部强力甲板的最小厚度应不小于中部的0.9 倍: 实取 t=10 mm; 首尾甲板实取t=10 mm;(3)舱口角隅加强腹板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4.1.5 要求:甲板上所有货仓口和机舱口的角隅应为园角,园角半径r 应不小于开口宽度的1/10,r 小于610mm 的舱口角隅,应采用等于甲板厚度1.5 倍的加厚板或厚度相等的复板补偿。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3.6.2 要求:强力甲板上舱口角隅处一般采用圆角,其半径r 不小于b/20,舱口角隅区域的板厚应较强力甲板增厚50%: 舱口角隅采用圆角,半径 R= 800 mm,实

22、取舱口角隅加厚板 t=16 mm。(4)非强力甲板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4.3.1 要求:其他各层非强力甲板厚度一般不小于3.0mm。 平台甲板实取 t= 8 mm。2.3.2船底骨架2.3.2.1实肋板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6.2.1 要求:纵骨架式的实肋板间距应不大于2.5m。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6.1.2 要求:双层底在中纵剖面处高度一般不小于700mm也不大于1500mm。纵骨架式的实肋板间距应不大于2.5米。实取: 实肋板间距为2.2 m,即每四个肋位设一个实肋板。双层底高度h=1000 mm。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

23、)8.4.2.2 要求:实肋板腹板厚度应不小于所在部位船底板厚度;实取:=10 mm。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4.2.3 要求:实肋板腹板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100 时或实肋板腹板高度大于800mm时,应在实肋板腹板上设置垂向加强筋,宽度为厚度的8 倍,其间距不大于双层底的高度。实取加强筋10800mm 本船实取实肋板 101000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4.2.5 要求:水密肋板间距应不小于0.3L,其腹板应较实肋板厚度增加1mm,对双舷侧结构船,水密实肋板应与舷侧水密横舱壁在同一肋位上。实取t=12mm。2.3.2.2中桁材. 旁桁材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

24、2009)8.4.3.2 要求:中桁材应连续贯通,其厚度应为所在部位平板龙骨厚度相同。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4.3.3 要求:旁桁材由间断板构成,其厚度与所在部位船底板厚度相同,但应不小于相连实肋板厚度。本船货仓区,设置一道中桁材t= 12 mm, ;两道旁桁材t=10mm。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4.3.4 要求: 纵骨架式双层底纵桁材,其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100 时或腹板高度大于800mm时应设置垂向加强筋,其厚度与桁材的厚度相同,宽度为厚度的8 倍,其间距不大于1000mm。实取:1080 mm。2.3.2.3船底纵骨与内底纵骨(1) 内底纵骨根据钢质内

25、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4.4.1 要求:货舱区域内底纵骨的剖面模数W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式中: s 纵骨间距,m;l 纵骨跨距,m;h 计算水柱高,m。装载金属矿石、非金属矿石或颗粒状货物时按本章8.3.5.1 计算。装载集装箱和杂货时,取内底板上表面量至干舷甲板边线(或舱口围板顶缘)的距离。其中: s = 0.55m, l =2.2m, h=5.35m。=82.60 W=89.36 ,I=773.22。 满足要求(2)船底纵骨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5.4.1 要求:船底纵骨除应满足2.6.7.1 的要求外,其剖面模数尚应不小于内底纵骨剖面模数的0.85

26、倍;W0.8582.60 =70.21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6.7.1 要求:船底纵骨的剖面模数为2.5.6.1计算所得之值的0.8 倍;惯性矩符合2.5.6.2的规定.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5.6.1 要求, 船底纵骨的剖面模数W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式中:K 系数,在船中部K = 0.015L + 5.6 ,其中L 为船长,船中部以外可逐步递减至0.8 K ;s纵骨间距,m;d 吃水,m;r半波高,m,按本篇1.2.5.1 的规定;l纵骨跨距,m,取实肋板间距。式中: K=0.015L+5.6=7.11, s=0.55m , d=5.5m,

27、l=2.2m , r = 1.25= 127.76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5.6.2 要求, 纵骨剖面惯性矩I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式中: a纵骨连同带板的剖面积,l纵骨跨距,m,取实肋板间距。式中: a=67.94 , l=2.2m =361.71 W=165.61 ,I=1644.19。(3)肘板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6.8.1 要求:纵骨架式中桁材在实肋板间距的中点,应左右加设通至邻近纵骨处的肘板,其厚度与实肋板相同.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6.8.2 要求:纵骨在水密肋板处中断时,应用宽度等于2.5 倍纵骨高度,厚度与水密肋

28、板相同的肘板与水密肋板连接.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6.8.3 要求,纵骨架式双层底的舭部无实肋板的肋位上应设置与实肋板厚度相同的肘板,并延伸至邻近的船底纵骨和内底纵骨。2.3.2.4开孔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6.9.2要求:实肋板与旁桁材均应开设人孔,开孔位置应沿船长、船宽方向尽量呈直线排列。孔口边缘距支柱下方肘板趾点或舱壁的水平距离应与小于500mm。孔边缘应光滑,开孔高度应不大于双层底高度的一半,开孔宽度应不大于双层底的高度,孔与孔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双层底的高度。若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应予以补强。取人孔 实肋板400600 旁桁材400600取减轻孔 圆4

29、00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6.9.3要求:实肋板与旁桁材上应开设适当的流水孔和透气孔,并应考虑到泵的抽吸率,使自舱内各处的空气管和吸口的水和空气能自由流通。取流水孔 圆 R50 取透气孔 圆 R50 2.3.3舷侧骨架2.3.3.1普通肋骨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6.1.1 要求:舷舱内的骨架如为横骨架式,其外舷肋骨和内舷肋骨(舱壁扶强材)的剖面模数应符合本篇 2.7.2 的规定。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7.2.1 要求:主肋骨和普通肋骨的剖面模数 W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cm3式中:K系数,按表 2.7.2.1 选取; s 肋骨间距

30、,m; d 吃水,m; r 半波高,m,按本篇 1.2.5.1 的规定; l 肋骨跨距,m,对设有舷侧纵桁的普通肋骨,取肋骨与实肋板内缘交点至舷侧纵桁的垂直距离,但应不小于 1.25m。其中:K=4.9, s=0.55, d=5.35, r=1.25, l=2.2 查型钢表内外舷肋骨W=92.03 cm3 ,I=879.68 满足要求2.3.3.2强肋骨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6.3.2 要求:强肋骨的剖面模数W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cm3 式中:s强肋骨间距,m; d吃水,m;r半波高,m; 强肋骨跨距,m,取实肋板上缘至强横梁下缘的垂直距离;当设置撑材时,取上述距

31、离的1/2,但应不小于1.2m。式中: s=2.2 m, d=5.5m, r=1.25m, =2.7 m =649.54cm3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7.3.1 要求:强肋骨的剖面模数W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式中:K系数,自航船取4.0;s强肋骨间距,m;d 吃水,m;r半波高,m,按本篇1.2.5.1 的规定确定;l强肋骨跨距,m,按本篇1.2.4 的规定确定。 式中: K=4.0, s=2.2m, d=5,5 m , r=1.25m, l=2.7 m ;实取:, W=707 cm3 ,I=14461.3满足要求2.3.3.3舷侧纵桁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

32、9)8.6.4.1要求:舷舱骨架采用横骨架式时,应在内、外舷设置一道舷侧纵桁,舷侧纵桁的剖面尺寸与强肋骨相同。实取:, W=707 cm3 ,I=14461.32.3.3.4 舱底实肋板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6.6.1 要求:货舱为双层底结构,则舷舱内单底,实肋板厚度与货舱区实肋板的厚度相同,实肋板高度应为货舱区双层底高度的1/2。实肋板上缘应设折边或面板。实取:。2.3.3.5舭肘板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7.5.1要求:肋骨与实肋板的连接,对平底船应用舭肘板连接,舭肘板高出肋板的高度应不小于肋骨高度的3倍,舭肘板的宽度约等于纵剖面处实肋板的高度,舭肘板的厚

33、度取与实肋板相同。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7.5.2要求:强肋骨与实肋板用舭肘板连接,舭肘板的直角边长与实肋板中部腹板高度相同,厚度与实肋板厚度相同。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7.5.3要求:船底如为双层底时,应用舭肘板将肋骨与内底边板固定,舭肘板的直角边长应不小于肋骨高度的3倍,其搭接长度应不小于肋骨高度的2倍。本船实取舭肘板: 弱肋位上L L 2.3.3.6梁肘板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7.6.1要求:若甲板为纵骨架式时,肋骨应用肘板与甲板固定,并应延伸至相邻的甲板纵骨,肘板的高度为纵骨高度的 2.5 倍,厚度与肋骨相同实取:弱肋位上L L 2

34、.3.4甲板骨架2.3.4.1甲板纵骨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8.4.1 要求,开口外侧甲板纵骨的剖面模数W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式中:=0.555c 按本篇2.8.1.1 的规定;s 纵骨间距,m;c=1.45, s=0.55m。 = 44.56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8.4.2 要求, 开口外侧甲板纵骨的剖面惯性矩I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式中: a 纵骨连同带板的剖面积,;l 纵骨跨距,m,取强横梁间距。其中: a=67.94 , l=2.2m = 361.71 查型钢表 实取:角钢L100636 带板宽度取:600mm 厚度 t=8mm

35、 W=59.27 ,I=541.60 。满足强度平台甲板纵骨实取:L100636 W=59.27 ,I=541.60 。2.3.4.2甲板纵桁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8.3.1 大舱口开口线外侧的甲板纵桁尺寸应与强横梁相同。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8.3.8 纵骨架式甲板纵桁的剖面尺寸取与纵骨架式强横梁相同。实取:, W=707 cm3 ,I=14461.32.3.4.3甲板强横梁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8.5.2 要求,纵骨架式强横梁的剖面模数W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式中: c 、h按本节2.8.1.1 的规定确定;s强横梁间距,m;

36、l强横梁跨距,m,对强力甲板取舷侧至纵舱壁(双向纵桁架)或纵舱壁(双向纵桁架)之间跨距点的距离。对上层建筑(或甲板室)甲板取纵围壁(或纵舱壁、支柱)之间的距离。跨距点按本篇1.2.4 规定。其中: c=1.45, s=2.2m, h=0.5 m, l=2.2 m。 =61.76 实取:, W=707 cm3 ,I=14461.32.3.5舱壁2.3.5.1平面水密舱壁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12.2.1要求:平面水密舱壁底列板厚度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mm 式中: K 、c系数,按表2.12.2.1 选取;s扶强材间距,m;h由舱壁下缘量至舱壁顶端(深舱舱壁另加0.5m

37、)或量至溢流管顶端的垂直距离,m,取大者,但应不小于2.0m。其中: K=3.2 (干货舱壁), h=5.35 m, c=0, s=0.55m ;=4.07mm, 实取 t=8 mm。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10.1.1要求:货舱前、后的横舱壁板的厚度应按的规定增加0.5mm。实取 t=10 mm2.3.5.2平面舱壁扶强材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12.3.1要求:平面舱壁扶强材一般应竖向布置。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12.3.2要求:平面舱壁扶强材的剖面模数W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cm3 式中: K系数,按表2.12.3.2选取; s扶

38、强材间距,防撞舱壁和深舱舱壁扶强材间距应不大于650mm,干货舱舱壁扶强材间距应不大于750mm;h自扶强材中点量至舱壁顶端(深舱舱壁加0.5m)或量至溢流管顶端的垂直距离,取大者扶强材端部或桁材之间的距离,取大者。l扶强材跨距,m。干货舱壁 取 K=4.0, s=0.55m, h=3.2m, =2.2m干货舱壁扶强材 =34.07cm3查型钢表取 平面水平舱壁扶强材 L90565 带板宽度取 600mm t=8mm W=40.32 I=342.74满足要求2.3.5.3水平桁和垂直桁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12.4.1要求:平面舱壁应设置垂直桁。 横舱舱壁垂直桁应与底龙骨和甲

39、板纵桁在同一平面内。纵舱舱壁垂直桁的间距应不大于 2.5m且强肋骨(或主肋骨)在同一平面内。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12.4.2要求:垂直桁的剖面模数W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cm3 式中:K系数,按表2.12.4.2选取;b垂直桁的支撑宽度,m,即垂直桁间距中点之间或垂直桁间距中点与舷边(或纵舱壁)间距中点的距离;h由垂直桁中点量至干舷甲板上方(深舱舱壁加0.5m)或量至溢流管顶端的垂直距离,m取大者,但应比小于2.0m;垂直桁跨距,m见规范1.2.4的规定。其中:K=4.1, b=2.2m, h=3.2m,=3.2m =295.57 cm3 实取:, W=707 cm3

40、 ,I=14461.3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12.4.4 要求:水平桁的剖面尺寸应与垂直桁的剖面尺寸相同.实取:, W=707 cm3 ,I=14461.32.3.5.4舷舱横舱壁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10.2.1要求:舷舱内应设置横舱壁,其间距应不大于货舱总长度的 0.25 倍。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8.10.2.2要求:舷舱水密横舱壁在舱壁中点处应设置水平桁,其剖面模数W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cm3 式中:b桁材的支撑宽度,m;h计算水柱高,m,取桁材至干舷甲板上方1m的距离;桁材跨距,m,取舷舱的宽度。其中:b=2.7 m, h=

41、4.35m, =1.7m =141.20 cm3 实取:, W=707 cm3 ,I=14461.32.3.6机舱2.3.6.1主机基座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14.1.1要求:单底船的主机基座纵桁应尽可能延伸至机舱前后舱壁, 并用肘板与舱壁相应扶强材连接。在主机基座以外,基座纵桁高度可逐渐减小至肋板高度,其尺寸也可减小至相应的机舱内旁内龙骨尺寸。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14.1.3柴油机主机基座的构件尺寸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纵桁面板厚度 mm纵桁腹板厚度 mm横隔板及横肘板厚度 mm式中:主机单机额定功率,KW;h 纵桁腹板高度,m;其中:=662KW

42、,h=1.0m纵桁面板厚度 =17.11mm纵桁腹板厚度 =11.98mm横隔板及横肘板厚度 = 9.22mm实取 纵桁面板厚度 =20mm纵桁腹板厚度 =14 mm横隔板及横肘板厚度 = 12mm2.3.6.3机舱骨架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14.3.1要求:在机舱骨架特别是船底骨架设计时,应注意避免应力集中。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14.3.2要求:横骨架式单底应在每个肋位设置实肋板,实肋板应为“T”形组合型材。实肋板实取:2.3.7尾部结构(横骨架式)2.3.7.1船尾部实肋板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5.2.1要求:横骨架式船底应在每个肋位上设置实肋板。 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2.5.2.2要求:实肋板剖面模数 W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W = cm3式中: s实肋板间距,m;f 系数,按表2.5.2.2(1)选取;d 吃水,m;r 半波高,m,按本篇1.2.5.1 的规定确定;l 实肋板跨距,m,取实肋板与舷侧外板交点之间的距离。K 内龙骨修正系数,按下式计算:K = a( / l 1.1) + b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