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孟子二章》教案(2)(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9090161 上传时间:2025-03-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孟子二章》教案(2)(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孟子二章》教案(2)(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孟子二章 教学课题 孟子二章 课型 新授课 本课题教时数:2课时 本教时为第1教时 备课日期 月 日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4.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5.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3.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导语设计 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现了孟子什么样的道德主张。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 3、学生齐读课文。 4、学生白读课,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5、请学生概括本文大意 明确: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三、质疑解疑,疏通文意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点拨指导通假字、一字多义、重难句翻译。 四、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特色,初背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     2、学生背诵成组的排比句、对偶句。 3、学生齐背课文。 五、鉴赏孟子散文的说理艺术 1.提问: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2.提问: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3.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 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的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朱熹说:“此章言羞恶之心,人所固有,或能决死生于危迫之际,而不免计丰约于宴安之时,是以君子不可顷刻不省察于斯焉。”  (《四书章句集注》) 这段概括主旨的话是比较恰当的。 六、赏析《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提问: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 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七、课堂小结 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让我们高吟《鱼我所欲也》,谱写生命的壮丽篇章。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画出全文结构提纲。 学生活动 解题。学生了解作者 学生观看幻灯片 学生识记知 学生参阅注释默读课文,要求: 进一步给生字或容易读错的字正音,并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认真记录重要字词的意思。 能用自己的语言翻译重点句子 根据问题思考。 前后交流 学生交流意见,并能了解作者的情感作用。 设计意图 一方面培养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学会从文章中获取和提炼信息。 补充历史知识,了解历史,有助于课文内容的把握 通过齐读,集中学生注意力,熟悉文本内容。 再次引导体会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不同含义 训练学生连词成句的能力 通过齐读,集中学生注意力,熟悉文本内容。 再次引导体会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不同含义 训练学生连词成句的能力 授后小记: 学生能较好完成文意的疏通,能较有效的积累一些文言词语,但对于文章作者所表 露的情感不能较为准确的把握。 授课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