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广东省广州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优****虫 文档编号:9089759 上传时间:2025-03-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1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东省广州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综合练习初一级历史科问卷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5 题,50 分) 1. 有一群远古人类,年代距今约 70—20 万年,能直立行走,头部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会制作粗糙的石器,会使用天然火。此远古人类应该是( ) A. 元谋人 B. 河姆渡人 C. 北京人 D. 半坡人 2. 考古人员在一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稻谷遗存,经测定,年代距今约 7000 年之间,这表明我国是亚洲稻起源地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遗址很可能位于( ) A. 黄河中下游 B. 岷江上游 C. 长江中下游 D. 珠江三角洲 3. 《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与材料观点最相近的是( ) A. 华夏族与周边四夷应严格区分 B.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 不同民族存在个性和差异 D.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4. 下列有助于研究西周灭亡原因的材料中,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是 A.《诗经》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B.《吕氏春秋》 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 C.清华简(出土的战国楚简) 记载了周幽王进攻申国,申侯联络戎族打败周王,西周灭亡,并没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D.历史学家的观点 举烽传警乃汉代备匈奴之事,非周代所能有。 A. A B. B C. C D. D 5. 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万古江河》中指出:“周人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广土众民,不能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这一制度相关的史实是( ) A. 尧舜禹的禅让 B. “夏传子,家天下” C. 周初大分封 D. 商鞅确立县制 6. 2016 年是殷墟妇好墓考古发现 40 周年,首都博物馆为此举办了《王后母亲女将》展览。该墓共出土精美的礼器、乐器、工具、生活用品、武器、马具、艺术品、杂项八大类青铜制品共 468 件。由此可以推论出殷商时期( ) A. 社会上普遍、广泛使用青铜器 B. 农业发达,大量使用青铜农具 C. 战争频繁,武器都用青铜铸造 D. 青铜铸造技术高超,品种多样 第 7 页/共 7 页 7. 下图是“中国”字体的在古代演变历程,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 汉字不断演变并一脉相承 B. 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简到繁 C. 甲骨文后汉字基本没变化 D. 象形是汉字唯一造字方式 8. “当时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材料体现当时的政治特征是( ) A. 诸侯争霸 B. 王室衰微 C. 中央集权 D. 社会变革 9. 《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材料中的“七雄”指的是( ) A. 周晋宋鲁燕齐吴 B. 楚晋宋鲁燕齐吴 C. 韩赵魏楚燕齐越 D. 韩赵魏楚燕齐秦 10. 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推动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兼并战争日益激烈,要求各国纷纷变法,实行君主集权,建立更严密的管理体制;思想上诸子百家纷纷提出自己改变社会的方案,互相争鸣。以上内容说明战国时期( ) A. 社会出现多方面变革 B. 商鞅变法促使社会变革 C. 统一战国发展的趋势 D. 百家争鸣为变革找方向 11. 下图被誉为分疏治水的成功典范,2000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是( ) A. 秦长城 B. 灵渠 C. 都江堰 D. 兵马俑 12. 下列农具中,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工具进步的是( ) A 骨耜 B 铁农具 C 青铜铲 D 耧车 A. A B. B C. C D. D 13. 《论语》记载了很多孔子话语,如“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等。此话语说明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 A. 法 B. 道 C. 礼 D. 仁 14.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材料中反映的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不包括( ) A. 统一度量衡 B. 统一车道宽度 C. 统一文字 D. 统一货币 15. 用世纪表达时间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在公元前 209 年陈胜吴广发动了大泽乡起义。结合下面时间轴, 这场起义应该发生在( ) A. 公元前 3 世纪末 B. 公元前 3 世纪初 C. 公元前 2 世纪末 D. 公元前 2 世纪初 16. 西汉初期,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勤俭治国,开创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的统治局面。以下哪个统治局面与之相似(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汉武盛世” D. “三国鼎立” 17. 汉武帝时,桑弘羊主张:“此国家大业,所以制四夷,安边足用之本,不可废也。”他认为国家专门筹集经费,是为了征服四夷、巩固国防的基本国策,这不可动摇。为此,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 A. 北击匈奴 B. 推恩诸侯 C. 盐铁专卖 D. 刺史制度 18. 我国古代许多的农民起义会借助宗教形成进行宣传组织来发动。下列属于这种情况的农民起( ) A. 国人暴动 B. 大泽乡起义 C. 楚汉之争 D. 黄巾起义 19. 以下关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的历史,说法正确的是( ) A. 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 B. 曹魏与孙刘形成南北长期对峙局面 C. 赤壁之战为曹操北方统一奠定基础 D. 孙权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20. 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道:“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今之人,惟钱而已!” 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这说明当时的社会风气是( ) A. 推崇金钱至上 B. 政府鼓励消费 C. 民间信仰钱神 D. 朝廷重商抑农 21.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南方人不喜欢吃米饭 B. 南方经济的衰落 C. 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 北方人口的南迁 22. 某同学在学习中绘制了多幅中国古代史上政权并立局面示意图,其中绘制正确的是( ) A. B. C. D. 23. “王与马,共天下”的民间传言,反映了东晋( ) A.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B. 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的并立 C. 世家大族与皇室力量势均力敌 D. 地方政权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矛盾 24.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对应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B 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这项成果领先世界两千年 C 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 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 D 佛教与道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丰富了古代中国文化 A. A B. B C. C D. D 25. 下图反映了汉代以来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情况。东汉末年到盛唐人口数量长期处于低位,其主要原因是 ( ) A. 北方民族内迁,增加了中原人口 B. 政权分立,战乱频繁 C. 自然灾害,导致社会经济凋敝 D. 统治残爆,民不聊生 二、材料分析题(3 大题,共 40 分) 26. 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的广州南越王墓,向世人生动地展示了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历史状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 世纪 80 年代发现的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中出土了与墓主相关的 9 枚印章,样式保留了秦朝时期的田字格样式,当中 2 枚分别是“文帝行玺”金印、“帝印”玉印。 ——全洪《考古中国.南越王墓》材料二:(汉文帝)乃召贾(陆贾)以为太中大夫,往使(南越)…“老臣(赵佗)妄窃帝号,聊以自 娱,岂敢以闻天王哉!”乃顿首谢,原长为(汉)藩臣,奉贡职…陆贾还报,孝文帝大说。 ——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传》 材料三:南越王墓墓主椁室“头箱”大漆盒中有一只青白玉角杯,用一整块青玉,集浅浮雕、高浮雕、 圆雕技法雕琢而成,杯底有细软转弯的绳索式尾缠绕在杯身下部。玉角形杯的母型源于西方,与希腊人称之为“来通(Rhyton)”的角杯形金银器有相似性。 ——南越王博物院官站 (1)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从政治、经济、对外交流角度概括南越王的历史特点。 (2) 请对上述三则材料按照史料价值高低进行排序,并说明排序理由。 27.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看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 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材料二: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 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中国历史上的各次民族交融其实就是各少数民族逐步汉化,成为新的意义上的汉人的过程, 而其本身的文化又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了原先的汉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民族大交融的高潮时期,对后来隋唐建立具有推动作用。大规模的民族交融使得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这种交融才是中华民族文化不断发展的根源。 ——摘编自《多元一体:当代中国的历史解说》 (1) 材料一中,秦王朝在“地理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指的是什么?汉武帝时代的“精神空间”整合与凝聚又指的是什么?(史论结合进行说明) (2) 魏晋南北朝时期哪一历史现象与材料二相符?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历史现象的影响? (3) 请你为以上三则材料确定一个适当的历史主题。 28.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化成就 时间 历史意义 ① 两汉时期 便利了文化的传播,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② 南北朝 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陆上的纷乱局势造成中西交通变化多端…南方经济的发展,政府采取积极的海外关系政策,这一时期南海和东海的海上丝绸之路有了发展…对外贸易涉及十五个国家和地区,不仅包括东南亚诸国,而且西到印度和欧洲的大秦…促进了这一时期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张嫦艳、颜浩《魏晋南北朝的海上丝绸之路及对外贸易的发展》材料三: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 多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 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摘编自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演讲 (1) 材料一中的文化成就分别是什么? (2) 请用材料一提供的相关史实说明“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原因。 (4)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古代中外交流的历史给我们今天的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