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题《绿》(第2课时)教案
1.能学习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说出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难点:学习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说出大自然的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堂课的内容
二、品“绿”
组织学生研读文章的重点段落(第三段)
(一)找出最能概括梅雨谭绿的特征的两个词语,看什么样的“绿”让作者十分惊讶?(奇异、醉人)
(二)面对奇异、醉人的绿,作者像一位善调丹青的能手,将绿描绘得丰富多彩,同时也把强烈的感情倾注在描写之中。用浪线划出作者描写梅雨潭绿的优美语句,并结合有关词句,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给我们呈现出绿的特征的?
(讨论、点拨、品味)
明确:
1.比喻
如请学生找出描写潭水整体的句子、描绘潭水水面波纹的一句、描写水光、描写水色的句子等。
2.对比
①为了突现这绿的“奇异”、“醉人”——,又将哪些地方有名的绿与梅雨潭的绿进行对比的?【绿杨(淡),绿壁(浓),西湖(明),秦淮河(暗)。】
②通过对比,想突出梅雨潭之绿的怎样的独特风格?【明暗适度,浓淡相宜。】
3.奇妙的联想和想象
①作者按照认识的习惯,变换角度,层层深入地展开描写抒情。大家听读这段剩下的部分,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变换角度深入描写的,人称感情有何变化,找出你喜欢的句子。
【如:我最喜欢“那醉人的绿呀……明眸善睐了。”改用第二人称,用呼告方法加强了抒情性,并展开大胆想像,想像出的形象很美,进一步写了“绿”的“醉人”“奇异”。】
请学生模仿假设的句型,抓住“绿”的特点,大胆想像,造一两句赞美绿的话。
★【如: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以你为绘画的颜料,送给丹青能手,他必能妙手天成描绘出世上最美的画卷。那醉人的绿呀,我若以你为种子,撒播于祖国的江河湖泊,一定会净化污染,整个中华大地成为世上最美的风景区。……】
②“绿”在作者眼里,是少妇的裙幅,是温润的碧玉,是天真清纯的小姑娘,是脉脉含情的少妇;在同学们心里,或是神奇的颜料,或是绿色的种子了。作者“醉”了,同学们“醉”了。为这奇异的“绿”,作者醉意中还送了她一个名字——女儿绿,作者怎么会想到这个名字呢?
可能有:
☆既然以十二三的小姑娘相比,那就意味着梅雨潭的绿有着与“女儿”相似的特征。“十二三的小姑娘”在品貌上有哪些特征?犹如含苞欲放的花朵,体态轻盈,肤色亮润,品貌清纯,爱唱爱跳,充满活力,爱逗爱闹,洋溢青春气息。
☆有一首歌曲《九九女儿红》,歌词意思是:南方米酒之乡,父母生下女儿,便在地下深埋一坛米酒,女儿长到十八岁,蒙上红盖头出嫁时,父母取出淳厚芳香的米酒,招待四方亲朋,送女出嫁,因此这酒就叫“女儿红”。“女儿绿”大概由“女儿红”而来。
4.拟人的方法
作者把“绿”当作人,有时以第二人称直呼,观赏者与观赏的对象,似乎有了感情的交流。开头用“招引”一词把“绿”拟人化了,写出了“绿”诱人的魅力。接近“绿”之后,有时对它诉说情怀:“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并把绿比做“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最后还赠以“女儿绿”的名字。这些都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 (请学生齐读这部分,读出“绿”的醉人,作者的醉意。)
(三)像朱先生这样用比喻、比较、联想来描绘色彩的,在诗词中屡见不鲜,请学生联想旧知,举出一些例句来。如“霜叶红于二月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总结:语言文字不能直接表现色彩、线条、形体,须借助读者的联想、想象,还原为视觉形象,因而,选择生动的比喻,进行恰当的比较等,便成了作家摹色状形的得力手法。
三、课外练笔
生活中,一定会有你喜欢的事物:或是因为它美好的外形;或是因为它蕴涵的某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