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雪
鲁迅
第一课时 新授课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对汉字的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读准字音”,随文学习基本词汇。
(2)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2.教材分析
《雪》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它是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中色彩极为明丽的篇章之一。文章的构思精巧,语言精辟含蓄,意蕴深邃。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表现手法艺术性强,而且作者的思想博大丰富,所以对初中生而言,能准确透彻地解读文本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任务。
3.中招考点
(1)汉字的音、形、义是中招必考题型,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6分。
(2)赏析词句是中招必考题型,多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分值4分。
4.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阅读散文诗还很生疏,他们已经接触过不少散文,也接触过不少古今诗歌,因此对于“散文诗”这种体裁的理解不会有太大的难度。但是,鲁迅先生的文章,有着深刻的内涵,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 学习目标
1、 通过查阅资料和工具书,能说出有关作者知识及写作背景,识记生字词。
2、 通过阅读课文能找出文中写南北方雪的语句并概括其特点,说出作者感情。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查阅资料和工具书,能说出有关作者知识及写作背景,识记生字词。
2、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阅读课文,圈点勾画有用信息,能找出文中写南北方雪的语句并概括其特点,说出作者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猜谜背诗活动”
1、“洁白精灵寒中飞,雨落横山漫天扬”打一自然现象。
2、背诵写雪的诗句。
(二)新课讲解
学习
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学习目标1:
通过查阅资料和工具书,能说出有关作者知识及写作背景,识记生字词。
自学指导一:
内容:课文
方法:借助工具书,圈点勾画生字词。
时间:4分钟
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自学检测一:
1.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
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主要作品有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2.背景介绍
《野草》创作时,正是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命政变后,白色恐怖非常严重时期,现实的环境异常地严酷。在这部散文集中,鲁迅表现了他对黑暗势力的反抗和斗争,也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的憧憬与追求,热烈赞颂现实中的叛逆,不屈服的勇士。《野草》共收录了鲁迅的散文诗句23篇,是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在北京所作。
1924年岁暮,北方降雪,鲁迅身处北国,眼前“大风吹雪盈空际”,作者萌发了创作冲动,从眼前的飞雪联想到江南的雪景,思绪在回忆和现实中不断变幻和翻腾。
3.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磬口( ) 忙碌( ) 脂粉奁( ) 灼灼( ) 嘻笑( ) 褪尽( )
朔方( ) 凛冽( )
对于现代的作家需要掌握的是:作者的字、号、称号、代表作品。
学习目标二:通过阅读课文能找出文中写南北方雪的语句并概括其特点,说出作者感情。
自学指导二:
内容:课文。
方法:听课文,感受文章描绘的画面;默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南北方雪的句子。
时间:8分钟。
要求:1、找出文中描写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句子。2、概括它们的特点。3、说说作者在对雪景的描绘中寄予了怎样的感情?
自学检测二:
1、作者描写江南雪的滋润美艳,雪野中五颜六色的冬花开放,孩子们把积雪堆成雪人,雪罗汉的是终融化。抒发的是作者渴望美好生活的情感。而写朔方的雪如粉,如沙,决不粘连,随风升腾、奋飞,表现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和反抗,抒发了对不屈不挠的斗争品格的热情赞颂之情。
(四)课堂总结
文章通过对比描写南北方不同的雪景表达作者对北方雪的赞颂。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欢喜,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板书设计:
南方的雪 北方的雪
滋润美艳 冰冷坚硬
相互粘结 如粉如沙
蕴含春温 抗击严寒
晴日渐释 蓬勃奋飞
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对严寒的抗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