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双基演练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新人教.pdf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06110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9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双基演练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新人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双基演练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新人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双基演练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新人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双基演练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新人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双基演练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新人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 1 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1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胞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B水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向是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C无机盐离子可以逆相对含量的梯度进行跨膜运输D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通过解析: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向是顺相对含量梯度,即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细胞对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具有选择性,对于所需要

2、的无机盐离子可以逆相对含量梯度运输。答案:D 2(2010 南京模拟)如图实验装置,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最可能的实验现象是()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再上升后又下降B在玻璃槽中会测到蔗糖和蔗糖酶C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下降,加酶后一直上升D在玻璃槽中会测到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解析:实验开始时,蔗糖不能透过半透膜,所以单位时间内通过半透膜渗透进入长颈漏斗中的水分子数比渗透出来的多,漏斗内液面上升。而加入酶后,将蔗糖分解为单糖,进一步提高了漏斗内的浓度,所以液面再上升,但由于单糖分子能透过半透膜进入玻璃槽中,使玻璃槽内液

3、体浓度升高,一段时间后,水分子从长颈漏斗内渗出的较多,漏斗内液面下降。答案:A 3(常考易错题)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生活着的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如图所示状态,a、b 表示该部位溶液的浓度,由此可以推测()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A可能 a b,细胞渗透吸水Bab,渗透系统保持动态平衡Cab,细胞渗透失水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存在解析:从图中及题干中可推知此细胞可能吸水、失水或二者保持动态平衡,所以选D。答案:D 4(2010 山东烟台学段测试)在一定气候条件下,运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原理测试田间作物的细胞液浓度,以此法获得作

4、物代谢情况的必要数据。在此项测试中,实验变量(自变量)是()A制备的系列浓度检测液B一定的温度或其他数据C作物细胞质壁分离状态D作物细胞液浓度解析:测试田间作物的细胞液浓度,需制备系列浓度检测液,将相同的田间作物的组织细胞分别置于系列浓度检测液中,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情况,根据质壁分离的初始浓度来确定作物细胞液的浓度。可见,本实验的对象是田间作物的细胞,实验变量是系列浓度检测液,因变量是质壁分离状况。答案:A 5(能力题)用完全培养液在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苗,假设两植物的吸水速率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与实验开始时各种离子浓度之比如图所示该实验的结果不能说明(

5、)A水稻吸收水的相对速率比吸收Ca2、Mg2的大B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4需要量大,对Ca2需要量小C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D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解析:培养水稻的溶液中,实验后Ca2、Mg2与实验前的比值大于1,说明Ca2、Mg2浓度增大,即吸收水多于吸收Ca2、Mg2的量。水稻吸收的Si4多,对 Ca2、Mg2吸收量少,而番茄吸收的Ca2和 Mg2较多,对Si4吸收量少。这体现了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其原因在于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图中并不能看出植物体对

6、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答案:D 6下图表示番茄随环境中氧浓度的变化,从培养液中吸收Ca2和 Si4的曲线。影响A、B两点与 B、C 两点吸收量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离子浓度、载体数量B离子浓度、呼吸作用强度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D载体数量、呼吸作用强度解析:根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是一个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载体和ATP。A、B 点是在同等氧浓度下得到的,ATP 相同,其差异只能是因为相应载体数量的不同。B、C 点的差别则是由于氧浓度不同造成的,因而影响因素是呼吸作用强度。答案:D 7某小组确定研究课题:探究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该小组选用水生植物黑藻作为实验材料,并

7、作实验假设:如果将其叶片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其细胞失水量随着外界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加。该小组学生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配制 10%、20%、30%的蔗糖溶液,分别盛于培养皿中。从黑藻茎上取下叶片,用吸水纸吸干叶片表面的水分,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10 分钟。取出叶片制成装片,显微镜下观察,选取5 个细胞测量其A、B 值(如图 A 为细胞的长度,B 为原生质体的长度)。在此基础上,请你参与设计、分析与讨论。(1)请你设计一张表格,用于记录原始数据,去除最大值与最小值,计算并记录B/A(%)值。(2)该小组同学根据记录数据所作的曲线如图。请你就该结果作分析并得出结论。小学+初中

8、+高中+努力=大学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分析:_。结论:_。(3)讨论:该小组同学应选用记录表中哪组数据作图?_ _。如果要说明上述质壁分离现象是由相应浓度的外界溶液引起的,而非细胞本身的原因,你怎么处理实验?_ _ _。解析:(1)本实验探究的是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是自变量,实验过程中设置10%、20%、30%的蔗糖溶液相互对照;质壁分离程度是因变量,测量其A、B 值并计算 B/A(%)值,将 B/A(%)值作为衡量质壁分离程度的指标。(2)根据曲线图分析,注意 B/A 值与质壁分离程度的关系,B/A 值的变化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根据这两个关系进

9、而判断出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3)计算平均值可有效地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设置对照组:黑藻细胞置于清水中,观察其B、A、B/A 值不变,说明未发生质壁分离,实验中的质壁分离现象是由外界溶液引起的。答案:(1)细胞10%蔗糖溶液20%蔗糖溶液30%蔗糖溶液B(m)A(m)B/A(%)B(m)A(m)B/A(%)B(m)A(m)B/A(%)1 2 3 4 5 平均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值(2)分析:B/A 值越小,说明质壁分离程度越大;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B/A 值下降,说明质壁分离程度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结论:细胞失水量随着外界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加(3)平均值设置清水对照组,观察清水中的黑藻细胞,确认其细胞形态正常,无质壁分离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