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央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现代管理学重点及题型分析导言\要素部分.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902475 上传时间:2024-04-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现代管理学重点及题型分析导言\要素部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央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现代管理学重点及题型分析导言\要素部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央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现代管理学重点及题型分析导言\要素部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央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现代管理学重点及题型分析导言\要素部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央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现代管理学重点及题型分析导言\要素部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导言部分 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一、管理的概念与特征。(选择、辨析)答: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方法,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P5)管理的特征:二重性;目的性;人本性;综合性;创新性;艺术性。(P6-P9)辨析题:管理只具有自然属性而不具备社会属性。答:错。管理都具有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谓自然属性是指,管理是任何社会劳动或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它要从有效组织共同劳动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出发来发挥职能、采取措施。这一点不以国家制度和阶级属性的不同而转移。所谓社会属性是指,管理活动在阶级社会中,它又要体现一定阶级的意志,并为一定

2、的阶级利益服务,因此它必然受一定的社会制度和阶级关系所制约。辨析题:管理是一门科学而不是一门艺术。答:错。管理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因此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我们之所以说管理是一门科学,是因为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根据管理的一般规律,人们可以研究总结出管理的一般原理、一般原则、一般程序和一般方法。在实践中,只有按照这些原理、原则、程序和方法办事,才能达到管理目标,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这就是管理的科学性。我们之所以说管理是一门艺术,主要是因为,影响管理的因素不仅有确定性的因素,而且有不确定性的因素;不仅有稳定性的因素,而且还有突发性、偶然性因素;不仅有物质性、技术性的“硬”因素,而且还有

3、观念性、文化性的“软”因素。影响管理的因素的这种复杂多变性,就决定了管理的艺术性。二、管理规律(选择、判断)管理规律是指在一定的管理环境和条件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规律。管理规律至少包括共有规律、派生规律、特殊规律和技巧性规律等类型。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现代管理的一般规律,它具体表现为现代管理的一般原理。管理的共有规律、派生规律、技巧性规律答:共有规律是指所有管理活动都共有的规律,也是一些具有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这些规律不受社会条件或范围领域的限制,反映管理活动普遍的内在联系,其中主要有:(1)管理的循环规律。(2)管理的人本规律。(3)管理的择优规

4、律。(4)管理的组织规律。(5)管理的权变规律。(6)管理的反馈规律。派生规律主要指从共有规律中派生出来的规律,比如从人本规律中派生出的利用非正常组织和不断满足人的需求规律,从组织规律中派生出的控制幅度规律、协调统一规律、信息传递规律。技巧性规律指部分管理方法和技巧,如泰罗提出的工具标准化、操作标准化;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还有ABC分析法、网络计划技术、投入产出发等。(辨析)管理人本观念中的“人”,指的是管理客体中的人。答:错。管理人本观念中的“人”,既包括作为管理客体的人“人”,也包括作为管理主体的“人”,既包括个体的“人”,也包括作为群体的“人”、组织的“人”乃至社会的“人”。三、现代管

5、理学与其他管理学的区别(辨析)现代管理学只是管理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学科,它不是泛泛研究管理规律,而是专门研究现代管理的一般规律。现代管理学是领域管理学、业务管理学的指导,而领域管理学是研究现代管理学的基础,业务管理学是对专项职能、专门业务和艺术的研究,有些属于通用的部分经过抽象可以纳入现代管理学的内容,不能通用的则不能纳入。第一章 管理主体一、管理主体的特征(选择)所谓管理主体,就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具有主动支配和影响作用的要素。它可以是单个管理者,也可以是由管理者群体组成的管理机构。 管理主体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一定的权力(支配权、法定权、继承权、影响权,法定权相对符合现代管理原则的);

6、二是要有一定的能力(技术业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影响号召能力,最主要的是组织协调能力)。辨析题:财产所有权所获得的支配权是比较符合现代管理原则的。答:错。财产所有权所获得的支配权是古典企业的类型,按法定程序获得支配权才是符合现代管理原则。二、管理者的素质(判断、辨析)管理者的素质,形成于后天的社会实践,是一个多因素的组合应具有高于普通人的素质,不同层次、领域的应具有不同素质,同时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管理者的素质的包括以下内容:1政治素质:一是要精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能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二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既要坚信社会主义道路,又要拥护改革、开放;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永远做人民的公仆。2.品德素质:品德即道德品质,是一个人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去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至少应当具备以下几点:一是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二是公道正派,与人为善;三是谦虚谨慎,作风民主;四是以身作则、清正廉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3知识素质:管理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涉及到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等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对管理者来说,既要是精通本专业管理的“专才”,又是博学识广的“通才”。这样才能做到视野开阔、信息灵通、思维敏捷、举一反三,妥善处理各种复杂问题。4业务素质:主要是指管理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科学决策能力。一个决策者较强的科学决

8、策能力,首先表现在对于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较强的预见性,能够在复杂的情况下抓住主要矛盾,提出决策问题。其次是具有丰富的经验,掌握科学的决策方法,能够博采众长、择优决断,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知人善任能力。所谓知人,就是善于发现人才,对人有真正的了解;所谓善任,就是能够把恰当的人安排在恰当的岗位上,使其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即人尽其才。知人善任之所以是一种能力,是因为它与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道德品质有关。一个管理者只有眼光敏锐、事业心强、胸怀坦荡宽阔,才能真正做到知人善任,否则是难以做到的。三是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者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必须要有协调人际关系的技能,要在管理中懂得尊重人、关心人、团结人、理解

9、人。只有这样,才能组织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管理不断达到预定目标。四是开拓创新能力。在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市场需求千变万化,作为一个管理者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努力学习,善于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才能不断提高创新和开拓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否则,墨守陈规,固步自封,就不能发挥管理的效能。在现代管理中,管理者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班,因此研究管理者的素质还必须研究管理者群体的素质。三、管理机构的设计类型(选择)答:管理机构的设计类型有:直线制(适用规模不大、职工人数不多、管理工作比较简单的单位);职能制(容易形成多头管理,不符合统一指挥原则);直线职能制(直线参谋制,是

10、上述二者的结合,容易产生对职能机构的职权不够重视的倾向,可以考虑适度授权);矩阵制(目标规划制,是在直线职能制基础上,增加横向领导机构,缺点是产生双重领导,适用于各方面专业人员参加完成的项目或业务);事业部制。(是目前西方国家规模较大的股份制企业广泛采用的一种管理机构形式)四、管理机构的设计原则。(多选、案例)答:管理机构的设计原则有:目标为中心,职能为依据;责权利相一致;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适当(所谓管理幅度,是指一个领导者能够直接而有效地领导其下属人数的限度。所谓管理层次,是指组织机构中按垂直隶属关系划分的等级。在一定的组织机构中,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呈反比例关系,即管理幅度大,管理层次就少;

11、管理幅度小,管理层次就多。所以,在管理机构的设计和建立中要处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任人唯贤,择优录用;精简效能。五、管理职能的类型:(选择、判断)管理职能产生于管理活动,也就是说,有管理活动必然也就有管理职能。1916年法约尔把管理职能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类。总体而言,管理职能由粗到细,由少到多;由由硬到软、软硬兼施。第二章 管理客体一、管理客体的概念及特征(选择)所谓管理客体也可称为管理对象,是指能够被一定管理主体影响和控制的客观事物。只有与一定管理主体构成管理与被管理关系的客观事物,才能称为管理客体。作为管理客体有客观存在的属性,有自身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运行

12、规律。管理客体的特征是:客观性(管理客体因属客观存在的事物);系统性(在实际中,管理客体表现为各种存在的形式和运动状态);规律性(作为管理客体,不管它表现为何种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都有自身一定的发展变化规律);可控性(或称可管理性是管理客体的重要特征,也是它之所以成为管理客体的重要标志)。辨析题:管理客体的可控性不是一成不变的。P47。答:对。管理客体的可控性,是指管理客体能对管理主体发出的信息作出反应,管理主体能够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影响和控制管理客体按照既定的目标运行,并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管理客体之所以具有可控性,首先,在于它本身具有可控机制和一定的发展变化规律,这样就有可能使管理主体

13、运用一定手段,遵循其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度和把握能力。相对于管理主体的控制或管理能力来说,管理客体的可控性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一定意义上说,管理主体控制和管理能力的增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管理客体范围的扩大与可控性的增加,也是人类历史不断前进的重要标志。二、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的作用(选择):(1)管理决策的参与者和执行者。(2)反馈信息的原发者和传递者。(3)管理文化的创造者和体现者。三、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的地位(辨析):从在管理客体中发挥作用的角度看,作为管理客体的人始终处于主动地位:(1)当他们参与管理、行使管理的功能时,处于主动管理的地位,即管理者的地位。(2)当他们作为被管理者处于服从地位的时候

14、,这种服从也不是完全被动地服从、盲目地服从,而是主动地服从、有条件地服从。(3)在同一管理客体中,人与其他组成要素如物质、资金、时间要素相比,始终处于有意识的主动支配地位,因而是管理成败的决定要素。四、共有经济规律(选择、辨析)在一切社会形态或在几个社会形态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属于这类经济规律的主要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反作用)这是一切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价值规律,这是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社会中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价值量尽兴交换即等价交换),这是任何实行市场经济

15、体制的国家所遵循的规律。其它,如经济发展中的平衡与不平衡规律、物质利益规律、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规律供求规律,规模经济规律等。第三章 管理目标一、管理目标的涵义及作用(辨析、选择)管理目标是指人们在管理活动中,用科学的管理措施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一是达到预期结果,二是达到这一预期结果所采取的管理措施)管理目标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它在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凝聚、导向、激励、评价)。具体是:(1)凝聚作用,管理劳动是一种共同的社会劳动,就必然要求有共同的目标,形成共同协作的意愿和团结奋斗的集体,管理目标可以是共同的价值观的反映,会统一人们的思想;(2)导向作用;管

16、理目标不但规定预期结果,而且规定如何达到这一预期结果的措施,因此在管理中管理目标既对人们总的努力方向起到导向作用,又对人们的具体管理活动起到指导作用。(3)激励作用,目的激励作用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目标确定后,可以起到鼓舞人心、振奋精神、激发斗志的作用;二是在目标执行过程中,由于目标的制定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先进性,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因而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目标实现后,由于人们的愿望和追求得到实现,同时也看到了预期结果和工作成绩,因而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这样就会激励人们以更大的热情和信息去承担新的任务。(4)评价作用。管理目标不仅是各项管理工

17、作的依据,而且也是评价各项管理工作成绩大小、质量高低的尺度。这一作用不仅适用对每个单位、每个部门工作成绩的衡量,而且也适用于对个人政绩的衡量。二、管理目标的制定原则(选择题)1.科学预测的原则。管理目标的确定,必须要以科学的预测为前提。因为只有进行弹的预测,才能准确地掌握管理系统内部和外部信息,才能预见响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为管理目标的确定提供科学而可靠的依。2.民主参与的原则。管理目标的制定,不应只是领导者,管理者的事,还应当广泛发动群众共同参与目标的制定。发动群众参与目标的制定,不仅可以听取群众要求,集中群众智慧,从而增强管理目标的科学性,而且有利于管理目标的贯彻和执行。3.方案选优原则。

18、管理目标的制定,必须坚持方案选优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管理目标的制定中,首先要制定多个选择方案,然后通过科学决策和可行性研究,从多个方案中选出一个满意的方案。所谓满意,主要有以下三个标准:第一,目标要有较高效益性,其中包括要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二,目标要有先进性,即要有一定的创新,有一定的难度;第三,目标要有可行性,即要切合实际,并通过努力能够实现。4.信息反馈原则。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基础上所确定的管理目标,并不一定能保证管理目标有足够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在一定的时期人们的认识总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二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管理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如

19、何,最终还是要在执行的实践中来检验。三是情况在不断变化,条件在不断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原定管理目标出现一些偏差,实属必然现象。由于以上原因,在管理目标的制定中,必须坚持信息反馈的原则,要在目标的制定和执行中不断收集反馈信息及时纠正偏差。三、目标管理特点及目标管理与传统的计划管理的主要区别(辨析)目标管理是与传统管理不同的一种管理办法(古典管理侧重以工作为中心,行为科学偏重以人为中心,忽视了同工作结合),它是一种综合了以人为中心和以工作为中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是一种建立在职工能力充分开发基础上的,以目标为中心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与传统的计划管理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计划管理是由计划部

20、门自上而下下达计划指标,而目标管理在目标分解中,必须要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目标协商。(2)计划管理一般强调计划的执行和组织实施,即强调“要我干”,而目标管理则把目标的完成看成是一种承诺的责任,实行自我控制,把“要我干”变成“我要干”。(3)计划管理的结果只可能是任务的完成和指标的实现,而目标管理则能达到任务完成和自我实现的结合。第四章 管理信息一、管理信息的特征(多选)有用性(体现在时间及时、数量适当、质量上的准确和适用);综合性(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经济性(效率和效益的观念,是每一管理环节都应树立的观念);共享性。(P75)二、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辨析):从管理系统的角度看,信息是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的介质。离开了信息,既不能有管理系统的存在,也不能有管理活动的存在。(P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研究生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