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考研数学知识点之精华
高等数学部分
第一章: 函数 极限 连续
一、重要概念、公式
(一)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周期性、奇偶性、有界性)
(1)单调性:对于函数,如果对,有或(),则是单调增加(单调减少)。
注:1º 对可导函数,常通过判定:单增, 单减;
2º 函数不具体的非可导函数,必用定义。
(2)周期性:对于,如果存在常数,使,则为周期函数。
注:①常见函数周期: 和, 周期为;
和, 周期为
②如以为周期,则以为周期;
③如以为周期且可导,则以为周期,反之不真,即如为周期函数,其原函数不一定是周期函数,如。周期函数不一定可导
④如以为周期,则
⑤以为周期,则
(3)奇偶性:对于,如果,则偶函数;
如果,则奇函数
注:① 讨论奇偶性必注意区间对称性及与的关系;
② (偶)′=奇, (奇)′=偶;
③ 偶函数的原函数不一定是奇数,但奇函数的原函数是偶函数;
④ 奇±奇=奇(不等), 偶+偶=偶 , 奇+偶 不定
奇·奇=偶, 偶·偶=偶, 奇·偶=奇(偶≠0)
(4)有界性:对于,如果存在,使,则称有界,
有上界; 有下界
注:① 有界 既有上界又有下界;
② 常见函数的有界性:, ,,,,;
③ 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一定有界; ④ 极限存在必局部有界,指点的附近。
(二)复合函数、反函数、 分段函数
1、复合函数:假设,,则是由,复合而成的复合函数。
注:的值域与的定义域的关系:仅当的值域包含在的定义域内时才可复合。
例:,, 仅当时,才可复合。
2、反函数: 由求,即得反函数
注:①单调连续反函数,其单调性相同;②单调可导函数的反函数必可导。
③单调可导函数的反函数凹凸性不定,单调增加的不同。单调减少的一致
3、分段函数: 在定义域内函数表达式不同。
注: 与, 分段点; ;
, 分段点 ;
,分段点 ;
整数的点 带极限的函数
(三)极限定义及左极限、右极限与极限的关系
1、定义: , ,
注:(1) 的方式是任意的: 表示是为了确定函数关系;
表示是为了确定函数关系;
(2) 表示当非常小时,也非常小;
(3) 当足够大时,与的差足够小
2、极限与左、右极限的关系: 左极限=右极限 极限存在
(1) 在分段函数分段点的极限必用此结论;
(2) ,
3、存在 ,为任何以为极限的数列
注:此结论常用在证明极限不存在。
(四)极限的性质
1、保号性 (1) ,则在的某一邻域内,
(2) ,则在的某一邻域内,
2、局部有界性 如果 存在,则在附近,有界
3、唯一性 极限存在必唯一
(五)无穷大 无穷小
1、定义(1)如果,则称在中为无穷小量
注:①无穷小是一个变量,并不是很小的数
②一个函数是否为无穷小,与自变量的变化趋势有关
例: 时,为无穷小 时,不为无穷小
(2)如果对存在,时,有成立,
则当时为无穷大。
注:1º 无穷大一定无界,但无界≠>无穷大 无穷大具有一致性
2º 时无穷小的倒数为无穷大,无穷大的倒数为无穷小。
2、性质(1)有限个无穷小的代数和仍是无穷小(2)有界函数与无穷小的乘积是无穷小
(3)有限个无穷小的乘积是无穷小
3、无穷小的阶及等价无穷小的应用定理
(1)设在自变量的某变化过程中,都是无穷小
1º 如 则称是的高阶无穷小,记作
2º 如 则称是的低阶无穷小 3º如 则与是同阶无穷小 4º如 则与是等价无穷小
5º如 则称是的k阶无穷小
(2)等价定理 如果 ~ ~ 则
(3)无穷小与极限的关系
注:此结论常用在求极限或证明题中。
4、常用的等价无穷小
当时
注:(1)等价无穷小代换只能用在乘除的情况下
(2)无穷小阶的讨论常用等价无穷小代换或泰勒展开式
(3)如果是的阶无穷小 是的阶无穷小
则是的阶无穷小
(4)一般地,如果是的阶无穷小,则是的阶无穷小,是的阶无穷小;反之,如是的阶无穷小,推不出是的阶的结论。
(六)极限运算法则及存在条件
如果与存在,则
注:1、条件的存在性2、
3、
(七)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及适用范围
1、双边夹法则
如果满足且,则
对于函数,如果且
则
注:多项和形式的极限一般用双边夹法则。
2、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
注:(1)己知递推公式求极限必用此结论(2)
(八)连续定义及运算法则
1、定义(1)设在的某一邻域内有定义,如果 连续
如果 右连续 左连续
注:() 函数在连续既左连续又右连续
() 函数不具体或分段函数的分段点必用定义
(2)不连续点称为间断点
间断点包括:1º无定义点; 2º有定义但不存在的点
3º存在但
(3)间断点的分类
第一类 左右极限都存在的间断点
1º 左≠右 跳跃 2º 左=右 可去间断点
第二类 左右极限至少有一个不存在的间断点
2、运算性质
(1)如果都在处连续,则
1º也连续; 2º; 3º也连续
(2)如果函数在区间上单调且连续,则其反函数也在相应区间上单调且连续
(3)设函数,当时,极限存在且等于,即,而函数在连续,则复合函数当时的极限也存在,且等于,即
(4)设函数在点连续且而在点连续,则
在点也连续。
(5)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域内都连续
如为初等函数,为其定义域内一点, 则
(6)如在上连续,则,,在内连续
(九)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1、 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一定有最大值和最小值 2、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一定有界
3、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必取得介于最大值、最小值之间的任何值
注:1º闭区间 2º连续 是充分条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6~10)
(一)基本概念
1、定义1:设函数在点的某邻域内有定义,如果存在,则称在点处可导,并称此极限为函数在点处的导数,记为,即,或,
注意:①结构的一致性;②的方式的任意性
定义2:左导数 右导数
定义3:导函数
2、左导数、右导数、导数的关系
左导数=右导数 导数
注:(1)分段函数分段点的可导性,必用上述结论
(2)在不可导,如,则在处可导
(3)函数不具体,必用导数定义 (4)
(5) (奇)′=偶 (偶)′=奇 (周期)′=周期
(6)单调,不一定单调
3、导数的几何意义: 表示在点切线斜率
(1)切线方程
(2)法线方程:
4、可导与连续的关系: 可导必连续,但连续不一定可导。
5、高阶导数:
(1)定义:二阶及二阶以上的导数
(2)公式:
6、微分
(二)导数的运算法则
1、设, 都可导,则(1); (2);(3)
2、反函数的导数:设是的反函数,且单调可导,则也单调可导,且
3、复合函数的导数:如果在点可导,而在可导,则复合函数在点可导,且其导函数为
4、常见公式:
5、隐函数求导法
6、由参数方程所确定函数的导数: , ,
第三章: 中值定理与导数应用(15~18)
一、(一)罗尔定理 如果在上连续,在内可导,且,则在内至少存在一点,,使
注:1.条件是充分条件 2.证含的导数等式常用罗尔定理3.条件缺一不可
(二)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如果在闭区间上连续,在开区间内可导,则在内至少存在一点,,使
注:1.函数值的改变量结构 2条件是充分条件,条件缺一不可
3. 4.罗尔定理是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特殊情况
(三)柯西定理:如果在闭区间上连续,在开区间内可导,且在内每一点均不为零,那么在内至少有一点,使
注:1.两个函数的函数值的改变量比结构
2.条件是充分条件,条件缺一不可
3.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是柯西定理的特殊情况
(四)泰勒定理 如果在含有的某个开区间内具有直到阶导数,则当时
其中
注:1. 常见的泰勒展开式
2.关于高阶导数问题
(五)导数的应用
1、极值:设函数在区间内有定义,是内一个点,
如果存在点的一个去心邻域,对于这去心邻域内任何点都有 则称为极大(小)值
2、单调区间:使函数保持单调性的区间
3、驻点:的点
4、最大值,最小值与极值的关系:
最值是整体概念,极值是局部概念;最值可在边界取得,但极值只能在内部取得
5、凹凸性的定义
6、拐点:连续曲线上凹与凸的分界点
7、渐近线
(六)基本定理
1、单调性的判定定理:设函数在上连续 在内可导
(1)如果在内, 则在上单调增加
(2)如果在内,则在上单调减少
2、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函数在点处可导,且在处取得极值,则
3、第一充分条件:设在点的一个邻域内可导且
(1)如果当时;当时则在处取得极大值
(2)如果当时,当时,则在处取得极小值
(3)如果在两侧,符号不变, 则在处不取极值
注:不存在的点或不易求的点常用此定理
4、第二充分条件: 设在处具有二阶导数,且 则(1)当时,取极大值;(2)当时,取极小值。
注:1º驻点 2º二阶导函数易求
5、函数凹凸性的判定定理:在上连续,在内具有二阶导数
(1)若, 则在上是凹的
(2)若,则在上是凸的
6、曲率的计算公式:
第四章: 不定积分(4~8)
一、(一)原函数和不定积分定义
1、原函数: ,则是的一个原函数
注(1)连续函数一定存在原函数:
(2)原函数如存在一定有无穷多个
(3)同一函数的原函数相差一个常数
2、不定积分: 全体原函数
(二)不定积分的基本积分公式和性质
1、公式
2、性质
(1) (2)
(三)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1、换元积分法
(1)第一换元(凑微分)
注1、
2、
3、
4、 5、
6、
7、
8、
9、
10、
(2) 第二换元积分法
被积函数含
;
;
如果分母的次数比分子高的多,则用倒代换
2、分部积分法
注:(1)运用分部积分法,关键是适当选取和
其原则: 比易求
(2); ;
;
第五章:定积分(15~18)
一、重要概念、公式
(一)定积分的定义及几何意义
1、 2、几何解释
注:,
只与积分区间和被积函数有关,而与自变量用哪个字母表示无关.
3、定积分的存在性:如果在上连续,或有界且只有有限个第一类间断点,则存在.
(二)定积分的性质
1、被积函数代数和的定积分等于定积分的代数和;
2、被积函数的非零常数因子可以提到积分号外;
3、定积分具有区间可加性;4、如果,则;
5、如果在上连续,且分别为其最小值、最大值,
则; 6、;
7、定积分中值定理:如果上连续,则在内至少存在一点,使;
(三)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1、可变限函数求导:
如果在相应区间上连续,可导,
则。
注:连续函数一定存在原函数 如连续,则即为其原函数
2、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如果函数是连续函数在上的一个原函数,
则:
注:此公式说明要求定积分两步:(1)求原函数; (2)代公式
3、换元积分法
如果函数在区间上连续,函数满足:
(1) ;(2)在或上具有单调连续导数且其值域,则
注:(1)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换元必换限,换后接着算。下限对应下限,上限对应上限
(2)条件,单调可导
4、分部积分法
注:边运算边代值
(四)常用公式
1、
2、如果为周期为的周期函数,
则,
3、 4、
5、
6、积分不等式 平方的积分结构
(五)定积分的应用
1、平面图形面积:
; ; ;
2、旋转体的体积:
; ; ;
; ;
3、平面曲线的弧长:
(1) ;
(2) ;
(3) ;
4、变力作功
5、静液压力
6、引力
7、平均值
(六)广义积分
(1)无穷区间 ;
(2)无界函数
第六章:空间解析几何(2~6)
一、重要考点
1、向量的运算:
2. 求曲面方程:其步骤为
(1)在曲面上任取一点
(2)由此点所满足的条件建立方程
3、求平面方程
(1)
4求直线方程:
第七章:多元函数微分学(8~14)
一、重要概念、公式
多元函数的偏导数及复合函数偏导数、隐函数求导法
1、偏导数:设函数在点的某一邻域内有定义,如果极限
存在,
则称此极限为在点处对的偏导数,记作:
注:(1)分段函数分段点的偏导数必用定义; (2)偏导与连续之间无关;
(3)为一整体符号; (4)从几何上解释为曲面与的交线在处的切线与轴夹角正切。
2、高阶偏导数:若函数的二阶混合偏导数和都在点连续,则注意:条件高阶偏导连续相等。
3、全微分:(1)如果函数在点处的全增量
可表示为,
其中不依赖于, ,则称处可微,此时叫作在点处的全微分,记作,即;
注:①全微分是自变量与的线性函数;
②全微分与全增量之差,当时,是比高阶无穷小;
③可微连续;④可微偏导, 连续、偏导是可微的必要条件、
(2)必要条件:若函数在点处可微,即在点的全增量可表示成,则,
都存在。且
(3)充分条件:若函数的两个偏导数在点处连续,则函数在点处可微。
4、复合函数微分法:
如果在对应点处可微,且的偏导数都存在,则复合函数在点对的偏导数存在,且
;
设具有连续偏导数,也具有连续偏导数,则复合函数在点处的全微分为:;
全微分的运算公式:; (c为常数) ;
; ; 。
5、隐函数及其微分法
(三)偏导数的应用
1、空间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
(1)曲线:,其中,,都是可导函数,且
不全为0,则切线方程为:,
法平面方程为:
;
(2)曲线: 切线方程为:,
法平面方程为:;
(3)曲线:
切线方程为:,法平面方程为:
2、空间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
(1)曲面方程:切平面方程为:
,
法线方程为:,法线的方向余弦为:
;
(2)曲面方程:,
则切平面方程为:,
法线方程为:
(四)多元函数的极值、方向导数、梯度
1、定义:设在点的某一邻域内有定义,对于该邻域内异于的点,如果恒有,则称为的极大值,为的极大值点,否则极小值;
2、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如果函数在点取得极值,且都存在,则必有,
满足的点(驻点):可能极值点,包括驻点和偏导数不存在的点
注:在内为常数
3、极值的充分条件:设函数在点的某一邻域内具有二阶连续偏导数,且,, 记
:
(1)如,则为的极值,极大,极小;
(2)如,不是极值; (3)如,不确定。
4、方向导数、梯度:
1)方向导数:设在点及其邻域内有定义,如果极限
存在,则称函数在点沿方向可导,并称此极限值为函数在点处沿方向的方向导数,记作:
注:方向导数与偏导数的关系
(2)梯度:设,则
注:梯度方向即为变化率最大的方向
(3)方向导数计算公式:如果函数在点可微,则函数在点处沿任一方向的方向导数存在,且,其中是的方向余弦。
沿方向的方向导数为:;
(4)梯度的性质:
① ; ② ;
③
第八章:重积分(6~10)
一、重要概念、公式
(一)、性质:
(1);
(2);
(3);
(4);
(5)在上如,则,
;
(6)如果在上的最大、小值分别为,则:
;
(7)(二重积分中值定理)设在有界闭区域上连续,则至少存在一点,使
2、公式:
(1)如果关于为奇函数,积分域关于轴对称,则:
(2)如果关于为偶函数,积分域关于轴对称(表示位于轴上方的部分),则: (注:平面域关于轴对称)
(3)连续函数关于为奇函数,积分域关于面对称,
则:
(4)连续函数关于为偶函数,积分域关于面对称,表示的位于面上方的部分,
则: (注:立体关于坐标面对称)
(5)如果关于对称,
则:
(6) 中地位同
地位同
(一) 计算
1、二重积分的计算:
(1)如, 则
(2), 则
2、三重积分的计算
(1),则(2),则
(3),则
(三)应用
1、体积公式:
2、曲面面积:(1)曲面的方程为:,;
(2)曲面的方程为:, ;
(3)曲面的方程为:,。
3、质量:(1); (2)
4、重心坐标:(1)平面薄板:, ;
(2)立体:, (注意步调一致)
5、转动惯量:(1)平面薄板:, , ;
(2)立体:, , ,。
6、引力:质量为的质点位于处,物体占有空间域,其密度为,设物体对质点引力为:,
则:, ,
, .
CH9线积分 面积分(6~10)
一、 重要概念、公式
(一)曲线积分
1、对弧长的曲线积分
曲线段的长度:,;
曲线段的质量: , ;
曲线的重心坐标:, , ;
转动惯量:平面:; 空间:
2、对坐标的曲线积分
(1)定义:(2)性质:;
(3)计算:
: 起点, 终点,
则;
,: 起 , 终点,
则;
: 起点,终点,
则 ;
空间曲线,起点,终点,
则
注:对坐标的曲线积分:起点下限,终点上限
3、两种曲线积分之间的关系:
,,, 曲线切向量的方向余弦,
,,
4、格林公式:设函数在域及其边界上具有一阶连续偏导数,
则 ,取正向
注:(1)具有一阶连续偏导数;(2)的位置:,;
(3)为闭曲线且为正向;
(4)曲线较复杂,但其趋势区域规则,常采用加一减一,加二减二方式求解
5、平面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等价命题
(1)在内与路径无关;
(2), 为内任一分段光滑闭曲线;
(3);
(4)存在,使,且
注:如果, 包围同一瑕点,则:
6、空间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
,,注:力 沿作功:
(二)曲面积分
1、对面积的曲面积分
(1)定义:;(2)性质; (3)计算公式:
: ;
: ;
:
(4)应用:
曲面的质量:;
曲面的重心坐标:,为
曲面的转动惯量:,=
2、对坐标的曲面积分
(1)定义:;(2)性质:;
(3)计算:
,投影域,则;
,投影域,则;
,投影域,则
注:1、与法向量与相应坐标轴的夹角有关:锐角,钝角负
2、负侧正侧 法向量的指向
3、两种曲面积分之间的关系:
,
其中为曲面的法向量的方向余弦
4、高斯公式: 设在空间闭域上具有一阶连续偏导数,则 ,其中是的边界曲面外侧
注:一阶连续偏导;外侧;闭曲面
5、斯托克斯定理:设函数在包含曲面的空间域内具有一阶连续偏导数,设为曲面的边界曲线,
则
6、流体流过曲面的流量:
7、梯度、散度、旋度:
设,则梯度:;
, 则散度:,
旋度:
第十章:级数(8~10)
一、重要概念、公式
(一)数项级数
1、绝对收敛,条件收敛
注: 收敛,则称绝对收敛;
收敛,发散,则称条件收敛
2、性质:
(1)若收敛,其和为为常数,则 也收敛,且其和为
(2)若级数分别收敛于 和 ,则也收敛,且收敛于
注: 如一发散,一收敛,则其代数和发散; 如两发散,则结论不一定
(3)在级数前面增加、减少或改变有限项,并不影响其敛散性,但级数收敛时,仅可能改变其和
(4)收敛级数的各项按原次序分组加括号所得新级数仍收敛,且其和不变
注: 一个级数加括号所得新级数收敛,并不能说明原级数是否收敛;
但加括号发散,原级数一定发散
(5)若级数收敛,则
注:若,则发散
3、定理及审敛法
(1)正项级数收敛 部分和数列 有界;
(2)比较审敛法:
设都是正项级数:
、若从某项起,有 且 收敛,则也收敛;
、若从某项起,有且发散,则也发散
设是两个正项级数,且,则同敛散
注:对于正项级数可利用等价无穷小代换,只能用在(正项或负项)级数
(3)比值审敛法:设有正项级数,若,则:
当时,级数收敛; 时,级数发散
注:含或的乘积形式
(4)根值审敛法:设有正项级数,若,则:
时,级数收敛; 时,级数发散
注:含以为指数的因子
(5)交错级数审敛法:若交错级数满足:; ,
则该交错级数收敛,且其和,其余项的绝对值
(6)绝对收敛定理:若收敛,则也收敛
注: 改变绝对收敛级数项的次序所得的新级数仍绝对收敛,且与原级数有相同的和;
设级数都绝对收敛,它们的和分别为 和 ,则它们逐项相乘后,依任意方式排列所得级数仍绝对收敛,且其积为
4、公式:
(1):时收敛,时发散;
(2):时收敛,时发散;
(3):时收敛,时发散;
(二)函数项级数
1、基本概念:
(1)定义:
(2)和函数:
(3)幂级数:敛半径,收敛区间
(4)泰勒级数:如果存在各阶导数,则称为泰勒级数
2、定理公式:
(1)阿贝尔引理:若幂级数:当时收敛,则对的,;当发散,则对的,发散
注:收敛点是连成一片的
(2)设是幂级数的收敛半径,且:
当时,; 时,; 时,
(3)幂级数的分析运算性质:设幂级数,其收敛半径为,则: 和函数在内连续;
和函数在内可导,且;
和函数在内任何区间上可积,且
注:逐项求导,逐项积分并不改变收敛半径,但可改变端点的敛散性
(4)几个重要的麦克劳林展开式:
;
;
;
;
;
(5)泰勒定理:设在点的某个邻域内具有任意阶导数,则在处的泰勒级数在该邻域内收敛于的充要条件是:当时,在点的泰勒级数余项
注:在点的幂级数展开式
(三)付立叶级数
1、基本概念
(1)三角级数:形如
(2)正交:对于在上有定义,如果,则称正交
(3)付立叶系数:
是周期为的周期函数:则,
在上以为周期:,
在上:,
(4)付立叶级数:以付立叶系数构成的三角级数
付立叶级数
(4)正弦级数、余弦级数(奇偶延拓)
只含正弦项的级数 正弦级数; 只含余弦项的级数 余弦级数
注:奇延拓正弦 即:奇函数正弦
偶延拓余弦 偶函数余弦
2、定理
如在上满足:(1)连续或只有有限个第一类间断点;(2)至多有有限个极值点,则的付立叶级数在上收敛,
且: 为的连续点,
为的间断点,
为的端点,,
第十一章:微分方程(8~12)
一、重要概念、公式
1、如果、是二阶线性齐次方程:的两个解,
则也是它的解,其中是任意常数;
2、如果是的两个线性无关的解,
则就是该方程的通解;
3、如果是二阶非齐次线性方程:的一个特解,而是它对应的齐次方程的通解,则是该非齐次方程的通解;
4、如果是的解,是的解,
则的解
线性代数
CH1行列式(4~6)
一、重要概念、公式
① 行与列互换,其值不变;
② 行列式的两行或两列互换,行列式改变符号;
③ 行列式中某行(列)的公因子可提到行列式的外面,若以一个数乘行列式等于用该数乘行列式的任意一行(列);
④ 行列式中若有两行(列)成比例,则该行列式为零;
⑤ 若行列式的某一行(列)的元素都是两数之和,则此行列式等于两行列式之和:
⑥ 把行列式的某一行(列)的各元素乘以同一数然后加到另一行(列)对应的元素上去,行列式不变
3、几个公式:
(1) 范得蒙行列式:
特点:① 从第一行至第行按升幂排列;② 项积;
③
(2)设为阶矩阵,为阶矩阵,为阶矩阵,
则: ① ,,;
② ;③ ;
④ ;
⑤ ;⑥ ;
⑦ ,,但;
⑧ ,,为元素的代数余子式;
⑨ , (注意符号) 余子式:
CH2矩阵(8~12)
一、重要概念、公式
1、矩阵的运算:
(1)加减同型:; (2)乘法:
2、矩阵的逆运算:相等;
3、伴随矩阵:对称阵、反对称阵;
4、矩阵的初等变换,矩阵的秩:
等价矩阵:, 互逆(同型号, 秩等)
5、分块矩阵及运算;
6、常用公式:
(1);(2),;
(3); (4),;
(5),, ;
(6)
7、分块矩阵:
(1)已知为分块对角矩阵,, 为可逆方阵,
则;
(2)若,则;
(3)若且,则;
(4)若A=,,则
8、、为同阶方阵,则;
若为可逆矩阵,则,
注:(1); (2)分块矩阵的运算:
加法减法:分法一致,对应块加减;
乘法:当的列分法与的行分法一致时才能相乘
若,,
则,
9、初等变换不改变矩阵的秩:
,,
CH3向量
一、重要概念、公式
1、向量组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
2、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向量组的秩:
如果向量组中有个向量线性无关,而中任意个向量(如果有)相关,则称为极大无关组,秩;
3、如和互相线性表示,则称与等价;
4、向量组的秩和矩阵的秩:矩阵的秩等于向量组的秩也等于列向量组的秩;
5、向量空间、子空间、基底、维数及坐标的概念:
设是维向量的集合,非空,且对于加法及数乘封闭;
6、维向量空间的基变换和坐标变换,过渡矩阵:
设和是维向量空间的两个基,且,
则称上式为基变换公式,为从基到的过渡矩阵;
如果在的坐标为, 在的坐标为,则;
7、向量的内积;
8、线性无关向量组的正交规范化,标准正交基(阶正交矩阵的个行(列)向量)
施密特: 若线性无关,则,,
9、正交矩阵及其性质:
10、基本定理:
(1)向量组线性相关的充要条件是:其中至少有一个向量可由其余个向量线性表示;
(2)如向量组线性无关,而向量组线性相关,则可由线性表示,且表示法唯一;
(3)若向量组线性相关,则也相关;
(4)向量组线性相关,
向量组线性无关;
(5)若向量组线性无关,则将其每个向量添加分量后所组成的向量组也线性无关;
(6)设向量组线性无关且可由向量组线性表示,则。
任意两个线性无关的等价向量组所含向量个数相等。
正交向量组,必线性无关。
(7)向量组的秩与该向量组所构成的矩阵的秩相等;
(8)矩阵的行秩与列秩相等,都等于矩阵的秩;
(9);
(10);
(11)如果、为可逆矩阵,则;
(12);(13)
注:① 个维向量必线性相关;
② 个维向量线性无关
CH4方程组
一、重要概念、公式
1、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0解的充要条件及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要条件:
(1)
(2)
2、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通解、解空间
基础解系(1)
通解
3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不一定为。仅当
非齐次通解=齐次通解+非齐次的一个特解
CH5特征值和特征向量(10~12)
一、重要概念、公式
1、特征值、特征向量的定义:
设为阶矩阵,如果存在数和维非零列向量,使,则称为的特征值,称为的对应于特征值的特征向量
2、特征方程:
3、相似矩阵:对于、,如果存在可逆阵,使,则称和相似
4、矩阵的相似对角化:对阶方阵,求相似变换,使,为对角阵的过程称为的相似对角化
合同:若,则称合同,可逆
5、主要定理:
(1) 阶方阵有个特征值,它们的和等于的主对角线元素之和,它们的乘积等于的行列式;
(2) 如果是方阵的特征值,是与之对应的特征向量,则互不相等时,线性无关;
(3) 如果阶方阵与相似,则与有相同的特征多项式,从而有相同的特征值,有相同的迹;
(4) 如果阶方阵与对角阵相似,则的主对角线元素就是的个特征值;
(5)可相似对角化的充要条件是有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6) 如果阶方阵的个特征值互不相等,则与对角阵相似,即可相似对角化;
(7) 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全为实数;
(8) 实对称矩阵的不同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正交;
(9) 对阶实对称矩陈,必存在正交阵,使,其中为以的个特征值为主对角线元素的对角阵;
(10)如为的特征值,则为的特征值
注:① 相似矩阵有相同的特征值;② 迹同;
③ ;④ 相似,合同,等价矩阵的秩相等
CH6二次型(4~8)
一、重要概念、公式
1、理解二次型与对称阵的关系:含有个变量的二次齐次函数:
,
或 ;
2、二次型的秩及标准形:
二次型
的矩阵的秩称为二次型的秩,
二次型
经可逆变换化为 标准型;
3、惯性定理:
设二次型的秩为,两个可逆变换,都化二次型为标准型
,;的正负个数相等
4、正定及其判别法:
设二次型,如果对任意非向量都有,
如果为正交阵,则称为正交变换 合同矩阵有相同的规范型
概率与数理统计
第一章: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一、重要概念、公式
1、古典概型及古典概率
古典概型的特点:(1)基本事件个数是有限的;(2)每个基本事件发生是等可能的。
古典概率定义:在古典概型中有个基本事件,而事件包含其中的个,
则发生的概率:
2、几何概型及几何概率
几何概型的特点:(1)基本事件个数是无限的;(2)每个基本事件发生是等可能的。
几何概率定义式:
(1)若为线段,则量积为长度;(2)若为平面图形,则量积为面积;
(3)若为立体图形,则量积为体积。
3、事件间的关系和运算
(1)包含关系:发生必导致发生,则称
(2)相等关系:且,则称
(3)事件的和:
如果事件至少有一个发生的事件,称为与的和,记为。
(4)事件的积:如果事件同时发生的事件积,;
如果事件同时发生或都发生的事件积,。
(5)事件的差:事件发生而事件不发生的事件与的差,。
注:
(6)互不相容(互斥)事件:如果事件满足,则称互斥。
(7)互逆事件:如果事件满足 ; ,则称互逆。
(8)运算规律
交换律:,;
结合律:,;
分配律:,;
对偶律:,,
注:,,,
4、事件的独立性及贝努里概型
(1)独立性:对,如,则独立;
对,如果对任意,及,
有,则独立。
注: 个事件独立包含个等式;
个事件相互独立,则个事件两两相互独立。
(2)性质: ;;;,如果有一组相互独立,则其它各组也相互独立;
如中有一组相互独立,则其它各组也相互独立。
(3)贝努里概型:次重复独立事件中,,则事件发生次的概率
(二)性质、定理
1、性质
(1);
(2);
(3)如两两互斥,则;
注意:互斥的条件
(4);
(5)如果,则,,;
注意:一般的。
(6)广义加法定理:
注:
2、定理
(1)条件概率
设为任意二事件,,称为在事件发生的条件下发生的条件概率,记为,即
注: 条件; 公式
(2)乘法公式
设为任意个事件,,
则
(3)全概率公式
完备事件组
设为样本空间的一组事件,如果满足,,则称为的一个完备事件组。
全概率公式
设为的一个完备事件组,,为任意一个事件,
则。
注:弄清完备事件组。公式结构(项,条件概率公式)
(4)贝叶斯公式
设为的一个完备事件组,为任意一个事件,,
则。
第一章 一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一、重要概念、公式
2、分布函数
(1)定义:设为一随机变量,为任意实数,称为的分布函数,记为:,即。
注:的定义域为(,);
几何表示:
(2)性质: ;
;
具有单调不减性;
具有右连续性;
3、离散型随机变量
(1)定义:如果随机变量的取值为有限个,或无限可列个。
(2)分布律:如果为离散型随机变量,其所有可能取值为,
则称为的分布律,
或表示为:
……
……
(3)性质: ; =1;
(4)分布函数
已知:
……
……
则
(5)常见分布
两点分布:
二项分布:,
注:的最可能成功次数为。
泊松分布:,
记为,的最可能成功次数为
几何分布:
超几何分布:
注:二项分布是超几何分布的极限形式,泊松分布是二项分布的极限形式。
4、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密度
(1)定义:是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如果存在非负可积函数,使得对任意有成立,则称为连续型随机变量,为的分布密度。
(2)性质: ;
;
在连续点处,;
(离散不一定为0);
(3)分布函数:
注: 如求分布函数必用定义;
如为分段函数,则必为分段函数,且其分段点一致。
(4)几种常见分布
均匀分布:如果,则称在上服从均匀分布。
指数分布:,
,,无记忆性。
正态分布:如果,则称服从参数为的正态分布,记为
:性质
为对称轴;
在左侧单增,右侧单减;
在取最大值;
为拐点。
:
则
,正态分布必用此公式。
:,则
5、随机变量函数及其分布
(1)离散型
已知
……
……
求的分布律。
其步骤: 求的所有可能取值;
求
, ;
,。
(2)连续型
,求的分布密度。
求的分布函数:
求
第三章 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一、重要概念、公式
1、二维随机变量定义,表示及分类
2、联合分布函数和边缘分布函数
(1)设为二维随机变量,为任意实数,称为的联合分布函数,记为。
注:① 的定义域为整个实平面:,;
② 的几何意义
(2)性质:
;
,;
关于 具有单调不减性;
关于具有右连续性;
注: 5条性质 ó 联合分布函数
(3)边缘分布函数:
,
,
即:边缘分布函数由联合分布函数唯一确定
3、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律和边缘分布律
(1)设为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其所有可能取值为(),则称二维整标函数,为的联合分布律,或表示为:
……
……
……
(2)性质:
;
注:分布律中待定常数常用性质
(3) 设为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其所有可能取值为(),称()为的边缘分布律,
称为的边缘分布律,
分别记为和,即:,
第行 第列
注:边缘分布律由联合分布律确定。
(4)联合分布函数和边缘分布函数
4、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密度和边缘分布密度
(1)设为的联合分布函数,如果存在非负可积函数使得对任意,恒有,
则称为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为的联合概率密度
(2)性质:
;
;
在的连续点处: ;
;
注:1、分布密度问题常考虑性质;
2、两种常见分布 :、均匀分布; 、正态分布
(3)边缘分布密度:
设为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其分布密度为,则称为的边缘分布密度,记作;
称为的边缘分布密度,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