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讲透教材》第七单元
单元总体目标:
本单元围绕着舍己为人的主题,选编了主题课文《黄继光》《哈尔威船长》;“快乐读书屋”选编《断尺》《给予的故事》,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黄继光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生命的精神,学习哈尔威船长为了全船人的安全,忠于职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精神,培养学生多为别人着想的良好品质。“能说会写”板块安排了“危急时刻怎么办”的口语交际内容,通过讨论,分清“舍己为人”和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的关系。还安排了习作训练——值得赞颂的事,弘扬“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等精神。“语文七色光”栏目安排了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言积累、民间传说故事推荐和语文实践活动。
13 黄继光
名句有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郑燮
目标直击:1、感受黄继光为革命利益,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伟大精神。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理解“战役”等17个词语的意思;会用“坚定”、“用尽全力”写句子。
3、学会复述课文的方法,能复述本课的第4-6自然段。
文题背景
课题解读:黄继光(1930——1952),四川中江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壮烈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背景资料:作者小年。
整体内容感知:课文讲述的是在抗美援朝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为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壮烈牺牲的事迹,赞扬了黄继光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字词空间:
生字全解:
生字
音序查字法
部首查字法
字义
辩字组词
音序
音节
部首
笔画
屡
L
lǚ
尸
12
多次;不止一次
屡(屡次)缕(一缕)
摧
C
cuī
扌
14
1.折断
2.毁坏
摧(摧残)
催(催促)
毁
H
huǐ
殳
13
破坏,损害
毁(毁坏)
般(一般)
匍
P
pú
ㄅ
9
1用身体贴着
地面爬行
2身体贴近地面;趴
匍(匍匐)
葡(葡萄)
匐
F
fú
ㄅ
11
用于“匍匐”
匐(匍匐)
福(福气)
雹
B
báo
雨
13
空中水蒸气遇冷结成的冰粒或冰块,常在夏季随暴雨下降。
雹(冰雹)
苞(花苞)
膛
T
táng
月
15
体腔
膛(胸膛)
糖(糖果)
仇
C
chóu
イ
4
1势不两立的人;敌人
2仇恨
仇(仇恨)
仍(仍然)
解词释义
战役:军队为达到一定的战略目标,按统一的作战计划,在一定的范围和时间内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
持续:延续不断保持了较长的时间。
黎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主峰:山脉的最高峰。
火力点:枪炮发射比较集中地点。
屡次:一次又一次,好多次。
突击:指集中兵力向敌人防御阵地猛烈而急速的攻击。
启明星:太阳没出来时,出现在东边天空的金星。
艰巨:困淡而繁重。
手雷:大型手榴弹。
照明弹:一种特制的炸弹或炮弹,能在空中发出强光,用于夜间观察或支出攻击目标。
匍匐:爬行。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本课形容声音非常响亮。
词义辨析
(顽强 坚强)
都是形容性情坚强,不屈服。坚强多指人的性格坚定。顽强要比坚强的含义更加强烈,不但用于形容人的性情,还多用于形容战争。
近义词
艰难——艰巨 战斗——战役 屡次——多次
持续——连续 顽强——坚强 挪动——移动
反义词
持续——中断 坚定——动摇
成(词)语天地
惊天动地 匍匐前进
教材研析
难句评点
1.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赏词:坚定:意志坚决的意思。形容黄继光对胜利完成任务的决心。
析句:这里前一句写黄继光请求任务时态度坚定;后一句写他接受任务后对胜利充满信心。这信心和力量来自对朝鲜人民的爱喝对敌人的恨,来自要按时夺下597.9高地的高度责任感。这两句为后面写黄继光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顽强、勇敢地战斗埋下了伏笔。
2. 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赏词:暴风雨:一种自然现象,形容雨势极大。在这里形容敌人猛烈地射击。
析句:三句话用了三个感叹号,说明了三层意思。第一句的“啊!”是惊讶的意思,黄继光能站起来,出人意料。第二句着重讲连挪动都很困难的黄继光站起来了,说明他勇敢、坚强。第三句写了黄继光在怎样的情况下站起来,着重表现他顽强战斗的精神。作者在这里一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赞扬了英雄黄继光一往无前的壮举,表现了黄继光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3.无数照明弹升上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
赏词:匍匐前进:爬行向前
析句:无数照明弹的爆炸,写出了他们遇到的情况危险和英雄们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4. 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
赏词:顽强:形容性情坚强,不屈服。
析句:黄继光用极大的毅力,虽然身负重伤,也要把革命任务完成,越来越近的描写不仅鼓舞着黄继光到达目标也带着读者进入了枪林弹雨的阵地。
5. 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集的枪弹压了回来。
赏词:屡次:一次又一次,好多次。
析句: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述了敌人炮火非常猛烈。
段落大意
共12个自然段,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四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到了上级的命令。
第二段(第3至6自然段):写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指导员答应了他的请求。
第三段(第7至11自然段):写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
第四段(第12自然段):在黄继光精神的鼓舞下,战士们攻占了597.5高地,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中心思想
本文讲的是在抗美援朝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为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壮烈牺牲的事迹,赞扬了黄继光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写作特点
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段与段之间联系紧密,文章重点突出是本文的显著特点。由于上级下达任务并且火力点久攻不下,才有了黄继光主动请战,由于黄继光立下了保证完成任务的誓言,才有了后来的顽强战斗、用胸口堵住敌人枪口的壮烈行动,正是由于黄继光精神的鼓舞,战士们才很快占领了597.5高地。文章的重点是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抓住了黄继光的语言、行动的描写,突出了他的革命精神。
知识结构
接受命令 要夺取高地
进攻受阻 黄继光请战
黄继光 顽强战斗 负伤 爬 爱国主义
英勇献身 突然站起来 晕倒 又站起来 国际主义
冲向敌人 猛扑 堵住
类文拓展
狼牙山五壮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五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 ),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我他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 )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在文中括号里给划线的字注音。
2.“居高临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涧”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文段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描写了壮士们的________和________,表现了壮士们______________的精神。
国文经典
不凡之子,必异其生;大德之人,必得其寿。
【译文】不同凡响的人,其出生时必有特异之处,有大德行的圣人,必定能享高寿。
称人生日,曰初度之辰;贺人逢旬,曰生申令旦。
【译文】称颂别人的生日说是初度、生申。说人遐算、修龄都是祝人家长寿的语意。【启发】
14.哈尔威船长
名句有约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成功和失败。这在人与人的所有关系中也无所不及。” (托尔斯泰)
目标直击
1. 学习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优秀品质。从小培养学生处处为别人着想,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品质。
2. 学习本课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及场面描写,突出人物的品质与特点的写法。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4. 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课后田字格中的13个生字,并积累词语。
文题背景
课题解读
“诺曼底”号轮船上的船长。哈尔威是他的名字,文章中的主人公。
背景资料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整体内容感知
文章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诺曼底”号轮船在海上失事了。在一片惊恐混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指挥船员营救旅客,使船上所有人获救。而他自己,却忠于职守,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哈尔威船长临危时刻舍己救人、从容镇定、指挥有力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
字词空间
生字全解
生字
音序查字法
部首查字法
字义
辩字组词
音序
音节
部首
笔画
峡
X
xiá
山
9
两山夹水的地方
峡(峡谷)
狭(狭窄)
德
D
dé
彳
15
道德;品行
德(品德)
得(得到)
速
s
sù
辶
10
1. 快
2. 邀请
速(迅速)
迅(闻讯)
状
zh
zhuàng
犬
7
1. 形状
2. 陈述
状(状况)
壮(强壮)
哗
h
huā
口
9
拟声词形容
流水下雨声
哗(哗啦)
桦(桦树)
呛
q
qiāng
口
7
因水或食物
进入气管而咳嗽。
呛(呛着)
抢(抢救)
枪(手枪)
漏
l
lòu
氵
14
1.东西从孔中滴下透出
2.泄露
3.遗漏
漏(漏洞)
露(暴露)
疯
f
fēng
疒
9
神经错乱
精神失常
疯(疯狂)
讽(讽刺)
停
t
tíng
亻
11
1.止住中断
2.终止前进
停(停留)
婷(婷婷)
志
zh
zhì
心/士
7
1.理想决心
2.记住
3.记号
志(志愿)
思(思想)
导
d
dǎo
寸
6
引 带领
启发使明白
导(指导)
异(异同)
解词释义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恭敬地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翼翼,严肃谨慎。
葬身鱼腹:尸体为鱼所食。指淹死于水中。
惊恐万状:形容害怕到了极点。惊恐,害怕;万状,各种样子,表示程度极深。
汹涌:谁猛烈翻腾上涌的样子。
势不可当:来势汹汹,不可抵挡。
大副:船员职称之一。轮船船长的第一助手,负责舱面行政工作和技术指导,并和二副、三副轮流驾驶船舶。
不可开交:形容没法解开或摆脱。开,打开,解开;交,相错,纠缠。
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井然有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井然,整齐不乱的样子。序,次序。
舍己救人:不惜牺牲自己去救别人。舍己,牺牲自己。
惊慌失措: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失措,失去常态。
纹丝不动:一点也不动。形容没有丝毫改变。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房子一起谈论或看待。相提,相对照;并,齐。
词义辨析
漆黑 黝黑
都表示颜色。但漆黑一般用于形容夜晚的黑暗,而黝黑通常形容人的皮肤颜色黑。
近义词
漆黑——黝黑 哭泣——呜咽 混乱——杂乱
反义词
漆黑——雪白 混乱——井然 嘈杂——宁静
成语天地
葬身鱼腹 失魂落魄 井然有序 舍己救人
惊慌失措 纹丝不动 相提并论 势不可当
教材研析
难句点评
1. “……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
赏词:薄雾弥漫:形容当时的天气状况。
析句: 这句话点出了当时的时间和海上的天气情况。“夜色正浓”说明已是深夜,人们正在休息,是容易发生事故的时间;“薄雾弥漫”也是容易发生事故的天气。这为下文事故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2.“‘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最后。必须把60个人都就出去’实际船上一共有61个人,他把自己给忘了。”
析句:这是哈尔威船长的第一道命令,这时他已经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这里表现出了哈尔威船长在危难时刻表现出来的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这样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哪个男人胆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析句:这段话是哈尔威船长调查情况的一段对话。体现出哈尔威船长果断,勇敢,智慧的品质。这句话看起来武断,实际上,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只有这种方法在能在危急时刻镇住那些贪生怕死、缺乏人道主义的葬寒。这也表现了哈尔威船长做事果断的性格。
4.“‘诺曼底’号上有29名船员,1名女服务员,31名乘客,其中有12名妇女。”
析句:作者这样详细地交代船上的人数和人员构成,一说明一旦出现危险,61人将葬身鱼腹,情况非常危险;二指明船上有13名妇女,因此遇到危险时,要先救老人儿童和妇女,这是人类精神文明所在;三点名共有61个人,为下文做好铺垫。
5. “哪个男人胆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析句:这句话看起来武断,实际上,在当时的情况下,只有这种方法才能在危急时刻镇住那些贪生怕死、缺乏人道主义的莽汉。这也表现了哈尔威船长做事果断的性格。
6.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析句:在死亡面前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哈尔威船长对待自己的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关心船上每一个生命的高度责任心,是他自觉自愿地把生的希望给了别人,自己却誓与轮船共存亡。他的舍己救人精神、崇高的人格和伟大的情怀正是一种伟大的英雄的定格。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深夜“诺曼底”号航行在大海上。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写夜雾中全速前进的“玛莉”号把“诺曼底”号的传肾剖开一个大窟窿。
第三部分(第8——38自然段)写哈尔威船长沉着镇定指挥船员营救旅客,全船60人获救。这部分可以分为两层。
第四部分(第39、40自然段)写哈尔威船长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了。
第五部分(第41自然段)写哈尔威船长一生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他是一名混乱。
中心思想
文章讲述哈尔威船长在海难发生后,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指挥人们脱险的经过,表现了哈尔威船长一生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写作特点
本文的场面描写很有特点。每个场面写得生动形象,读起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文章通过描写船长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把一个沉着冷静、舍己为人的船长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知识结构
遇险 千钧一发 忠于职守
哈尔威船长 自救 巍然屹立
牺牲 以身殉职 舍己救人
类文拓展
生命的最后时刻
1975年年初的一天。在肃静的手术室里,医务人员心情沉重地在给周总理做癌块切除手术。手术已完,医务人员正忙着给总理包扎伤口。身体虚弱的总理,在手术台上睁开眼睛,微微阖动着嘴唇,对身边的同志说:"把李冰同志请来."
长期从事肿瘤防治事业的李冰同志,刚出手术室,听说总理叫她,又急忙返回。总理见她来到身边,叫道:“ 李冰同志,云南锡矿工人肺癌发病情况,你知道不知道?”“知道。”李冰哽咽着说。
“你们要去解决这个问题,马上就去。”总理的话音断断续续,十分吃力。
“我就去,请总理别说话了,手术后千万要好好休息。‘李冰强忍着哭泣。低着头,退出手术室。
在走廊上,李冰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热泪夺眶而出。她耳边再次响起总理的指示:癌症不是不治之症,我国医学一定要战胜它!
这也是亿万人民的心声啊!
当医务人员带着总理的心意。奔赴云南锡矿的时刻,我们的周总理正在受着癌症的折磨。他那慈祥的面庞,已是异常消瘦;那炯炯有神的双眼已深深地凹陷下去。然而,那目光却仿佛在重复地说:我还有许多工作,我还有许多工作……
为了和病魔作斗争,医务人员给周总理喂饭。豆大的汗珠从总理额上滚落下来;晶莹的泪水从医务人员的腮边滴落下来!
呵!总理那广阔的胸怀装着亿万人民,惟独没有自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了人民,他就是这样在一分一秒地向生命索取……
1、查带点的字,填空。
索取:应查( )部,再查( )画。
肃静 :先查( )部,共有( )画。
2、“这也是亿万人民的心声啊!”这里的“亿万人民的心声”指什么?
3、 找出中心句,把它划出来。
4、 中心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国学经典
三朝洗儿,曰汤饼之会;周岁试周,曰卒盘之期。男生辰曰悬弧令旦,女生辰曰设兑侍辰。
【译文】婴儿出生三日替他沐浴,请亲友宴庆,称为汤饼之会;孩子周岁试周称作晬盘之期。男子生日称悬弧令旦;女子生日称设帨佳辰。
【启示】
快乐读书屋
断尺
名句有约
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巴金
目标直击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断尺的来历以及作者对他的情感。
3. 体会同学之间纯洁的友谊,懂得珍惜友谊,学习倒叙的写作方法。
文题背景
课题解读
“断尺”是 “断”就是折断的意思。“尺”文中指的是学生用格尺。断尺是文中友谊的象征。本文以“断尺”为线索,点明了文章的内容,表达了作者对断尺的情感和对友谊的珍惜。
作者:麦林静
整体内容感知
这是一篇采用倒叙的写作方法,通过学习生活中的一个真实的小故事,生动描写出了一段真挚难忘的同学之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友谊是我们一生不可缺少的,朋友是很重要的。每个人都要体会同学之间的纯洁友谊,学会珍惜它。
字词空间
生字 音序 音节 部首 笔画 字义 辨字组词
叮 D dīng 口 5 1叮嘱2蚊子 叮(叮嘱)
等用针形口器 盯(盯住)
插入人或牛马
的皮肤吸取血液
嘱 Z zhǔ 口 15 嘱咐,嘱托 嘱(叮嘱)属(属于)
渗 S shèn シ 11 液体慢慢的透过 渗(渗透)
或漏出 参(参加)
瑶 Y yáo 王 14 1美好2美玉 瑶(瑶池)
摇(摇动)
解词释义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做事之前
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叮嘱:再三嘱咐。
聚精会神: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会,集中。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措,
安置,处理。
不翼而飞: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忽然丢失,也比喻事情传
播的迅速。
抚摩:用手轻轻按着并来回移动。
珍惜:珍重爱惜。
词义辨析
叮嘱(再三嘱咐)吩咐(指通知告知去做)
近义词
叮嘱——吩咐 珍惜——爱惜
反义词
热乎乎——冷冰冰 珍惜——糟蹋
成语天地
胸有成竹 聚精会神 不知所措 不翼而飞
教材研析
难句点评
1. 我胸有成竹地坐在椅子上,一副毫不在乎的模样。
赏词: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毫不在乎:一点儿也不在意。毫:一点儿。在乎:在意。
析句:这是细节描写,表现了“我”自认为考试准备很充分,根本没有想到会有意外的事情发生。
2. 我简直急得不知所措,头上渗出了汗珠,嘴里不住地念叨:“怎么办?怎么办?”
赏词: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析句:通过我着急的样子的细致描写和语言,说明尺子在这次考试中很重要,我遇到的问题很棘手,侧面说明断尺的重要性。
3.“妈,这不是一把普通的破尺子,这是王瑶留给我的纪念,我要好好保存它,珍惜它,怎么能轻易扔掉呢?
赏词:保存:使事物、性质、意义、作风等继续存在,不受损失或不发生变化。
珍惜:珍惜应该是及时的诠释.及时地做事,及时地爱人,及时地感恩,及时地生活,及时地及时,珍惜永远和幸福,和知足在一起,而远离后悔和贪婪。
析句:通过作者的语言描写,说明了断尺就是饱含真挚友情的信物,我很难忘断尺的记忆,表现了我对这段友谊的珍惜。
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一把断尺引起了我的回忆。
第二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断尺的由来和他的失而复得。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讲述一把断尺来历的回忆,引出一段饱含真挚友谊的故
事,表达了同学之间纯真的友谊以及作者对这种友谊的珍惜之情
写作特点
本文采用倒叙的写作方法,通过生活中一个真实的故事,生动的
描写出一段真挚难忘的同学之情。
知识结构
断尺回忆(1) 体会同学间的纯真友谊
断尺
断尺由来及失而复得(2---4) 学会珍惜友谊
类文拓展
有一天,一只老山羊爬山时把腿摔坏了,请毛驴把他背回家。毛驴向他要十斤山芋做报酬,老山羊只好一瘸一拐地走了。
过了一会儿,老山羊骑在牛大哥的背上缓缓走来,毛驴于是问:“牛哥,它出多少山芋请你背它?
“千斤“。
毛驴冷笑道:“十斤山芋还不干呢?千斤!你可别做梦了!”
牛大哥认真地说道:“不是我别做梦了,而是你别糊涂了!十斤山芋算得了什么?友谊的分量才重千斤呀!”
毛驴听了牛大哥的一席话,站在那扇了扇长长的耳朵,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
1、 给下面词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横线。
毛驴(lǘ lú) 山芋(yǜ hú) 友谊(yí yì)
分(fēn fèn)量 耳朵(duō duo) 垂(chuí shuí)下头
2、 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背 扇
3、 找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
缓缓――( ) 友谊――( )
4、 文中的“千斤”这句话是谁说的,请在( )里打“√”。
(1)、毛驴说的。( )
(2)、牛大哥说的。( )
(3)老山羊说的。 ( )
5、 下面3个题目,那个可以做这篇故事的题目。请你选择一个,在( )里打“√”。
(1)毛驴和老山羊 ( )
(2)老山羊和牛大哥( )
(3)毛驴和牛大哥( )
6、用文中的一句话,把下面的话补充完整。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国学经典:
贺人生子,曰嵩岳降神;自谦生女,曰缓急非益。 生子曰弄璋,生女曰弄瓦。梦熊梦罴,男子之兆;梦虺梦蛇,女子之祥。
【译文】
祝贺他人生儿子,说是嵩岳降下来的神灵;自谦说生了女儿,说是缓急得不到好处。梦中见到态和罴都是生男孩的吉兆。梦虺、弄瓦都是生女儿的祥征。
【启发】
给予的故事
一壶水
给永远比拿快乐
名句有约
应该让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了你的生存而更加美好。
--茨巴尔
目标直击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用生词造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明白两篇文章中是怎样阐述给予的。
3理解两篇短文。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培养自己高尚无私,勇于奉
献的品格。
文题背景
课题解读:“给予“意思是使别人得到; 给。本文通过两个朴实而又耐人寻味的故事,给我们说明了深刻的哲理:帮助别人,能把真诚、美好给与别人的人,才能真正享受到做人的快乐。让我们培养自己高尚无私、勇于奉献的品格。
一壶水告诉我们: 只有真诚无私的人,才会知道世界这样美丽。
“给”永远比拿“快乐”:“给”不仅使别人得到益处,也会因为别人需要而使自己得到快乐和幸福。
整体内容感知
本文通过两个朴实而耐人寻味的故事,讲述了生活中的深刻哲理。《一壶水》通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沙漠中饥渴难忍,濒临死亡的人找到一壶水,一个吸水器和一张纸条,他按照纸条上的说明处理事情,结果不仅喝到水了,还明白了一个道理:相信世界上的真诚,帮助别人是快乐的。《“给”永远比“拿”快乐》是描述高尔基和儿子之间的父子深情。通过高尔基给儿子写的信,不仅称赞儿子种花给人留下美丽,还对儿子进行了人格培养:“给”永远比拿快“乐”.
字词空间
生字 音序 音节 部首 笔画 字义 辨字组词
给 J jǐ 纟 9 1供给供应 给(给予)
2富裕充足 恰(恰当)
予 Y yǔ マ 4 1给2赞许 予(给予)
矛(矛盾)
岂 Q qǐ 山 6 副词,表示 岂(岂能)
反问
俄 E e 亻 9 时间很短; 俄(俄而)
突然间 饿(饥饿)
鹅(嫦娥)
解词释义
给予:给。
濒临:接近,靠近。
抉择:挑选,选择。
怒放:(花)盛开。
回忆:回想。
反义词
给予——接受 废弃——利用 愉快——苦闷(懊恼)
近义词
抉择——决定 回忆——回想
教材研析
难句点评
1.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塞,里面果然有一壶水。
赏词:小心翼翼:翼翼:比喻 恭敬慎重的样子。形容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析句:通过他谨慎的动作描写,表明他对纸条上的话半信半疑。
2.一种朴素的做人的道理给了他力量,他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
赏词:朴素:是人的生命里独有的内在感情,是积淀厚实、内蕴丰沛的自然流露。
析句:用一种朴素做人的道理引发读者思考,表达他内心的犹豫,为后文他在纸条上加上几句话做伏笔。
3.高尔基看着窗下怒放的鲜花,心里很高兴,就给儿子写了一封信。
赏词:怒放:盛开。
析句:用鲜花的盛开,表达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说明高尔基对儿子的殷切爱心。
4.要是你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像鲜花啦,好的思想啦,还有对你的非常好的回忆啦,那你的生活该是多么愉快啊!
赏词:愉快:快意;舒畅
析句:高尔基以父亲的口气,对孩子谆谆教诲,语言平时但含义深刻,而且浅显易懂。
段落大意
一壶水 共3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一个在沙漠中饥渴难忍,濒临死亡的人找到一间小屋。
第二段(2)她在五千发现了一个新吸水器和一个水壶,水壶下压这一张纸条。
第三段(3)他照着纸条上说的做了,不仅喝到了水,还明白了一个道理。
“给”永远比“拿”快乐 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高尔基的儿子看望在意大利一个岛上修养的爸爸时,在岛上栽了很多花儿。
第二段(第2至第5自然段):高尔基看着窗下怒放的鲜花,给儿子写信,称赞儿子,并由此教诲儿子:“给”永远比“拿”快乐
中心思想
《一壶水》讲述一个人面对死亡,最终选择了按纸条上的要求办,把希望留给他人的故事,赞美了他高尚无私,给予奉献的精神。
《“给”永远比“拿”快乐》讲述发生在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的小故事。体现了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注意对儿子进行人格培养的 殷切爱心。
写作特点
《一壶水》通过讲述一个典型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人物内心描写真实、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给”永远比“拿”快乐》,文章详略得当。信的部分是说理部分,所以写的非常详细;叙事部分则写的比较简略。
知识结构
沙漠中饥渴的人找到小屋(1) 赞美高尚无私给予
一壶水 发现吸水器一壶水和一张纸条(2) 奉献的精神
喝到水也明白了道理(3)
高尔基的儿子在岛上栽了很多花儿(1)
“给”永远比“拿”快乐
高尔基写信给儿子教诲儿子。(2—5)
类文拓展
蜜蜂和蚂蚁
人们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不少采蜜图,诗人写了不少赞蜂诗,甚至刚学会说话的孩子也唱着“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蚂蚁很忌妒蜜蜂,心里一直搁着个疑团: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天黑回窝,我们也天黑回窝。我们干的活不少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抬头气乎乎地说:“ ”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说。
“ ”。
“你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啊!”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小蜜蜂想了一会儿,笑着说:“这个问题嘛,我觉得不难回答。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的勤劳却是为了人们……”
蚂蚁听了,心服口服,因此再也不忌妒蜜蜂了。//
1、填空:
蚂蚁忌妒蜜蜂的是 ,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的是 ,蜜蜂勤劳是 ,蚂蚁勤劳为的是 。从中看出 。
2、文中两个省略号,第一个表示 ,第二个表示 。
3、从文中找出三个意思相同的词,写在横线上。
4、联系上下文,在“ ”上补全对话。
5、看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国学经典:
梦兰叶吉,郑文公妾生穆公之奇;英物称奇,温峤闻声知桓温之异。(8)姜原生稷,履大人之迹而有娠;简狄生契,吞玄鸟之卵而叶孕。
【译文】
梦兰预示吉祥,郑文公之妾曾有因梦兰而生穆公之奇事。英杰人物都奇特,温峤听见幼年时,桓温的哭声,便知他必定异于常人。姜嫄踩着巨人的足迹而受孕,生下商族始祖稷。简狄呑食了玄鸟蛋而怀孕,生下周族始祖契。
【启发】
语文园地七
口语交际
指导
本次口语交际说说危急时刻怎么办。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见义勇为与自我保护的关系。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1要明确说与听的要求:讲清楚事情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故事可以是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从电视、报纸、杂志上看到的。2.小组内互相讲述,互相评价。3.全班交流。4.请家长或长辈讲讲有关自我保护的故事或方法。
例文
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去市场买菜。见到一个小偷正在向一个老奶奶实施偷窃。我心中很气愤,真想直冲上去,阻止他的可耻行为。可是冷静思考:他是一个大人,而且心术不正,我若贸然行事,不但帮助不了老奶奶,还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
怎么办呢?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又能阻止他呢。有办法了,旁边正站着一队城管的叔叔。于是我悄悄走过去,把事情简单的说了一遍。城关叔叔马上阻止了那个小偷的行为。
从这件事我明白了:遇到危险应该冷静处理,不应该贸然行事。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再帮助别人。
习作
习作要求
在生活中,在各种媒体报道中,你见过、听过哪些舍己为人、见义勇为、克己奉公、助人为乐的事?请选择一件使你最感动的、最值得赞颂的事情写出来。
习作指导
这次习作请同学们写的是最值得赞颂的事。要注意以下两点:
1. 写见闻时,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2. 事情的经过要写具体,要真实的反应人物的好品质。
范文精析
(题目太笼统,改为“乐于助人的赵晓亮”)
(开篇简单的几个字描写了赵晓亮的性格,为下文埋下伏笔。)
(“翻箱倒柜”用的好,表现出着急的样子。)
(自然环境的描写,衬托出赵晓亮的乐于助人)
(细节描写,表现赵晓亮的乐于助人。)
(结尾点题,照应开头)
值得赞颂的事
在班里,我有许多好朋友,其中,我最好的是赵晓亮。他待人十分热情,只要和他在一起,你就会感到 心中充满了快乐。
有一件事情让我深受感动。那是在上学期期末,我把语文复习卷子弄丢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