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世说新语》二则之《乘船》教学设计
玉州区五中 庞飞
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积累文言字词。
2. 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多背多感悟。
(二)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复述故事和思辨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特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处世观。
二、 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积累文言字词。
2.教学难点:组织学生通过辩论华歆和王朗谁优谁劣,从而领悟故事的思想意义。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小时候听说过一个故事,至今记忆犹新。你们想不想听听这个故事呢?(播放“曾子杀猪”故事视频)大家知道这个故事的题目吗?对,叫曾子杀猪,大家想想,老师为什么会对这个故事如此刻骨铭心呢?(引导学生说出故事蕴含的道理)的确,“诚信”是立世之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追随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1.学生初读感知,扫清文字障碍
华歆(huà xīn) 辄(zhé) 舍(shě)
邪(yé) 拯(zhěng) 劣(liè)
2.这则文章大概给我们讲了个怎样的故事?你能用自己话说说这个故事吗?(由学生讲述)---采用才艺展示的方式进行
答案:很久很久以前,华歆和王朗两人一起乘船逃难,就在这时,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当时就感到为难,而王朗说:“船里还是比较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呢?”后来乱贼想要追上来,王朗却想要抛弃这个人,此时遭到了华歆的指责,就这样两人便又继续携带救助的这个人离开了。
(三)深入文本,翻译全文
1.在初步了解了文章大意之后,分小组合作讨论文章的重点字词及重点句式、重点语句的含义。(5分钟)之后,请各小组代表发言。
答案:重点字词:
俱:一起 欲:想要 依附:搭船
辄:当即 难:为·····感到为难(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幸:幸而,恰巧 尚:还 可:同意
贼:作乱的人 (古今异义) 舍:扔掉,抛弃纳:接纳,接受 托:请托,请求 宁:难道
拯:救助
重点句式:
(1)省略句:幸尚宽
此句为省略句,省略了主语--船;翻译:(船)恰好还很宽松。
(2)倒装句:何为不可?
此句为倒装句,本应该为“为何不可”?翻译:为什么不同意呢?
重点语句:
(1)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所以:······的原因; 疑,犹豫不决; 为,是因为。
翻译:起先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到了这种情况。
(2)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既已:既然已经; 纳:接纳; 托:请求;
宁:难道; 邪: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翻译:既然已经接纳他的请求,难道能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
(3)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以:通过; 定:评定
翻译: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3.以接力的方式快速翻译全文。
答案:
3. 情景表演
请五名同学上台表演《乘船》这则小故事,再现当时的情景。其他同学请看谁表演得最好?
(四)小组辩论,领悟内涵
1.刚才看了这几位同学的精彩表演,你更赞同谁的做法呢?(学生回答:王朗、华歆)既然同学们的意见如此的不一致,不如我们就以“王朗和华歆的行为谁优谁劣”开展一场辩论赛吧!
正方观点:华歆优、王朗劣(可从做人要诚信方面考虑、仁义角度)
反方观点:王朗优、华歆劣(自身实际情况考虑、帮助他人角度)
2.领悟内涵:一个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3.请全班同学背诵全文。
4.作业布置:以“诚信”为题,写一篇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