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把信送给加西亚》是一本非常畅销的一本书籍,我们公司也作为必读书来读,这本书给人一个积极主动的态度。人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本篇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积极主动的人士,让我们一起都积极主动起来!
什么是积极主动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对积极主动有如下说明:
积极主动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主动积极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她们扬弃被动的受害者角色,不怨怼别人,发挥了人类四项独特的禀赋-自觉、良知、想像力和自主意志,同时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她们选择创造自己的生命,这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决定。
这句话后半部分还是不太好理解的,但能从中看出几个重点:
l 积极的心态
l 负责的态度,作出承诺与信守承诺是培养高效能习惯的根本力量
l 不受外界影响,培养自己的软区域
l 创造改变,从我做起,不要总想着改造对方,而是先从自我完善做起
积极 VS 消极
在《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李开复对消极被动与积极主动做了一个对比,通过下表你就能知道我们属于积极还是消极:
关注圈与影响圈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提出了两个著名的概念:“影响圈”与“关注圈”。柯维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一些关注的问题,包括健康、子女、经济 状况或世界局势,这些可以归入“关注圈”。其中,有些是个人可以掌握的,有些则无能为力,把个人可以控制的事圈起来,就形成“影响圈”。所以影响圈是我们通过自己的行动能够影响或者改变的事情,比如学习,锻炼,工作。而有些事情是我们关注到却无法影响的,比如石油危机、伊拉克战争、飞机失事,这些事情就属 于关注圈而不属于影响圈。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是影响圈不断扩大、扩张和成长。而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与“关注圈”,紧盯着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情不放,结果就是越来越怨天尤人,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
只要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是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
我本人有段时间也是一直顶着关注圈,而又不能去直接影响它,看不到进展而感到郁闷,通过关注圈和影响圈的认识后,我对自己的两圈进行了一些归类,把不能直接控制的内容放到了关注圈而不作为我的影响圈内容,这样我也就很好的调整了自己的积极主动。
直接控制、间接控制和无法控制
我们面对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类:
1. 个人可直接控制(与本身行为有关):解决之道在于改变习惯,这里他们绝对做得到的
2. 个人可间接控制(与他人行为有关):有赖改进发挥影响力的方法加以解决
3. 无法控制(已成过去或客观环境使然):我们的责任就是改变嘴角的线条,以微笑,真诚平和的态度,接纳这些问题.纵使有再多不满,也要学着泰然处之,如此才不至于让问题制服了我们
动机是驱动力
从上表中消极和主动的主要表现差别可以看出来,积极主动是我们想要的一种状态。动机是驱使你做事的一种动力,当事情来临时,它是我们最重要的东西之一,在The Power of Prim中列举了三个步骤:
1. 方向:任何你想做的事情都存在三个潜在的方向:停止、继续(按照现在的方式来做事情)、卓越(超越现有能力,做到更好)。做事之前考虑三种方向的结果,为决定做好准备。
2. 决定:决定采用哪个方向,这必须是经过自己思考过的结果,多问问自己“为什么我要这么做?”。决定后就相当于给自己一个承诺,经过自己的决定后,可以告诉我们自己即将需要付出多少时间,想让自己哪些地方有所完善
3. 专注:有毅力、持久耐力,对决定的方向绝不轻易改变,致力于把事情做得更好。
积极主动的7个步骤
认识到了通过简单的方法获取动机后,我们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步骤促使自己积极主动呢?下图是《做最好的自己》中积极主动的七个步骤,
1. 拥有积极的态度,乐观面对人生
o 在选择积极态度的同时,还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2. 远离被动的习惯,从小事做起
o 不要盲目听信人言,应冷静辨析、积极求证
o 不要让事情找上你,应主动对事情施加影响。每一件发生在你身上的事都应该是因你的决定而发展、变化的,而不应该是因为你无所作为才变成现实的。
o 不要习惯性地同意或追随别人,应当学会“有主见”
o 不要说“我办不到”,要积极去尝试
o 用语言有意识地训练自己。语言会下意识地引导我们的思想,也会真切地反映一个人对环境的态度。要多学习积极主动者的讲话方式,在说话时多用 “我……”的句式,多给自己决定的权利,少推卸责任,少埋怨。
3. 对自己负责,把握自己的命运
o 积极主动抓住命运中自己可以选择、改变和可以最大化自身影响里的部分,勇敢面对人生。
o “积极主动”的含义不仅限于主动决定并推动事情的进展,还意味着必须为自己负责,这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也说过。责任感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积极主动的人不会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环境或他人。
4. 积极尝试,邂逅机遇
o 换工作的意义在于,一开始的决定并不是终生的决定,有机会尝试更多,才能找到真正的兴趣所在。
o 不要因为暂时不了解自已的长处而犹豫不决,积极行动起来是最有效发现自己才华和天赋的方法。
o 要珍惜每一次新的尝试,因为机遇往往不会再度降临。要随时做好准备,以免机遇到来时错失良机,同时也应学会从每一个失去的机遇中吸取教训。
o 只有敢于挑战自我,才能充分地开发自身的潜力,因此大家要经常给自己设立一些极具挑战性、 但绝非遥不可及的目标。
5. 充分准备,把握机遇
o 当知道机遇来临的时候,要积极把握;当尚未看到机遇的时候,要时刻准备。
6. 积极争取,创造机遇
o 当机遇尚未出现时,除了时刻准备之外,也可以主动为自己创造机遇。
o 知道兴趣何在?马上做发掘兴趣的计划;不知道毕业后做什么?马上制定尝试新领域的计划;不知道欠缺什么?马上写简历,找师友打分。
7. 积极地推销自己
o 主动寻找每一个机会,让老板或老师知道自己的业绩、能力和功劳,同时不忘团队精神,发表见解、贡献主张,协助他人、鼓励大家,以事为本、以人为先。
o 学会说服他人,向别人推销自己、展示自己的观点
以上的七个步骤是摘录书中的内容,在以前我与大家分享过时间管理方面的内容(如个人管 理 - 第四代时间管理),我们的工作落在四个象限,简单的说就是中长期和短期任务,不管是哪种任务,我想都必须有积极的心态,从现有任务着手,确定短息目标,并结合中长期目标,对任务负责。在工作过程中,我们需要积极尝试新方法,超越自己,在没有机遇来做某件事情时,我们仍旧需要保持一颗积极的心态,坚持自己的目标,做好准备,并积极的推销自己,积极争取每一个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