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编码:7048701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学时:48学时
适用专业:工业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
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Design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它的授课对象为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初步培养学生具有选用、分析以及维护保养简单的机械传动装置,并具备设计简单机械的能力,为这些专业的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设备的机械部分提供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论
1、教学基本内容
机械的组成,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机械设计的新发展,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机械的组成,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了解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了解机械设计的新发展,了解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
第二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1、教学基本内容
平面机构的组成,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2、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平面机构的组成,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掌握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
第三章 平面连杆机构
1、教学基本内容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应用、传动特性、曲柄存在的条件、机构的演化,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应用,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传动特性,掌握铰链四杆机构中曲柄存在的条件,了解机构的演化,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第四章 凸轮机构
1、教学基本内容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按已知运动规律绘制凸轮轮廓,凸轮机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掌握从动件的位移线图及等速运动规律和等加等减速运动规律,掌握按已知运动规律绘制对心尖顶从动件凸轮轮廓,了解凸轮机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章 间歇运动机构
1、教学基本内容
棘轮机构,槽轮机构。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棘轮、槽轮机构的组成和传动特性。
第六章 机械的调速与平衡
1、教学基本内容
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机械的平衡。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两种速度波动调节的目的和方法,了解机械平衡的目的,掌握机械静平衡与动平衡的原理及区别。
第七章 连接
1、教学基本内容
螺纹的参数,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螺纹连接,螺纹连接的预紧、防松和强度计算,螺栓的材料和许用应力,提高螺栓连接强度的措施,轴毂连接。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螺纹的参数,掌握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了解螺纹连接的形式,了解螺纹连接的预紧、防松,掌握螺纹连接的强度计算,了解螺栓的材料和许用应力和提高螺栓连接强度的措施,了解轴毂连接。
第八章 挠性传动
1、教学基本内容
带、链传动概述,带、链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带、链传动的设计、使用和维护。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带传动中打滑与弹性滑动的区别,了解带、连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设计、使用和维护。
第九章 啮合传动
1、教学基本内容
齿轮传动的应用和分类,渐开线及渐开线标准齿轮,渐开线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轮齿的加工、根切,最少齿数和变位齿轮的概念。齿轮传动的失效及设计准则,齿轮的材料,直齿圆柱齿轮及其设计计算,斜齿圆柱齿轮及其设计计算,蜗杆传动,齿轮结构。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齿轮传动的应用和分类,理解渐开线及渐开线标准齿轮,理解渐开线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理解轮齿的加工、根切,最少齿数和变位齿轮的概念,了解齿轮传动的失效及设计准则和齿轮的材料,掌握直齿圆柱齿轮及其设计计算,掌握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锥齿轮、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和受力分析,了解齿轮结构。
第十章 轮系
1、教学基本内容
轮系的分类,定轴轮系、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轮系的应用。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轮系的分类,掌握定轴轮系、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了解轮系的应用。
第十一章 轴
1、教学基本内容
轴的分类,轴的材料和结构设计,轴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轴的分类,了解轴的材料,掌握轴的结构设计,了解轴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第十二章 轴承
1、教学基本内容
滑动轴承的摩擦状态、分类和应用,滑动轴承的典型结构,轴瓦的材料和结构,滑动轴承的润滑,滚动轴承的类型、特点和选择,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和选择计算,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滑动轴承的摩擦状态、分类和应用,了解滑动轴承的典型结构,了解轴瓦的材料和结构,了解滑动轴承的润滑,掌握滚动轴承的类型和代号,了解滚动轴承的特点和选择,了解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掌握滚动轴承的选择计算,了解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第十三章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
1、教学基本内容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的组成和分类。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的组成和分类。
三、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或相近课程),金工实习。
四、课程各教学环节和各篇章(节)学时分配
内 容
授课学时
实验学时
绪论
1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3
平面连杆机构
4
凸轮机构
4
间歇运动机构
2
机械的调速与平衡
2
连接
4
挠性传动
2
啮合传动
6
轮系
4
轴
5
轴承
4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
1
实验1 机构分析及机构简图测绘
2
实验2 带传动实验
2
实验3 齿轮范成实验
2
总 计
42
6
48
五、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用录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教 材:王大康主编,《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参考书:李继庆,陈作模等,《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七、本课程的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标准
本课程考核采用笔试形式,百分制。期末考核占70%,平时成绩(以作业、实验为考查依据)占30%。
八、有关问题说明
实验内容简介
实验1 机构分析及机构简图测绘(综合型)
通过对实际机器或模型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掌握测绘机构运动简图的技能。
实验2 带传动实验(综合型)
了解带传动实验台结构原理及其扭矩、转速、转速差的测试方法,掌握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与打滑现象及其与承载能力的关系。
实验3 齿轮范成实验(综合型)
了解齿轮范成法加工的原理,了解根切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大纲撰写人: 白传栋
大纲审阅人: 王 侃
系负责人: 张若青
学院负责人: 王 侃
制定(修订)日期: 2007年11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