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专题十五 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
重点难点
1.电路的动态变化.
进行动态分析的常见思路是:由部分电阻变化推断外电路总电阻()的变化,再由全电路欧姆定律讨论干路电流的变化,最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分别确定各元件上其他量的变化情况(使用的工具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电路中各元件上的电压关系和电流关系).
2.电路故障分析:断路的表现是电路的端电压不为零而电流为零,一般是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某两点电压,若电压不为零,则说明这两点与电源的连接完好,断路点就在该两点之间,这样逐渐缩小测量范围即可找到断路点(用电流表也可类似得出).短路的表现是电流不为零而电压为零.
3.电源输出的最大功率
电源输出功率最大的条件为:R=r,即外电阻等于电源内阻,此时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电源的效率为50%.
4.电流表和电压表在电路中的作用:可分为两种情形.①理想情况:电流表内阻为零,电压表内阻可视为无穷大,都对电路没有影响.在分析和计算时,常将电流表视为短路,将电压表视为断路;②实际情况:可将电流表看作阻值为其内阻、能测量其本身电流的特殊电阻串入电路中,可将电压表看作阻值为其内阻、能测量其本身电压的特殊电阻并入电路中.
5.交流电的有效值:有效值的概念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规定的,具有等效的含义.在交流电路中,电表的测量值,计算电功用的电流和电压值,电器设备上所标的额定电流和电压值均指的是有效值.
6.理想变压器:
①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且输出功率随负载的变化而变化,输入功率随输出功率变化而变化;
②由可知:,即变压器副线圈两端电压由原、副线圈的匝数比和输入电压U1决定;
③变压器副线圈上的电流由副线圈的输出电压和负载决定,即.
规律方法
【例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设电流表的示数为I.电压表的示数为U,电容器C所带的电荷量为Q.将滑动变阻器R1的滑动触头P向上移动,待电流达到稳定后,则与P移动前相比 ( AC )
A.若电源内阻不可忽略,则U减小
B.若电源内阻不可忽略,则I增大
C.若电源内阻不可忽略,则Q减小
D.若电源内阻可以忽略,则Q减小
训练题如图所示,两只相同的白炽灯泡D1和D2串联后接在电压恒定的电路中.若D1的灯丝断了,经过搭丝后(搭丝后灯泡的电阻减小)仍然与D2串联,重新接人原来的电路.假设在此过程中,灯丝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因素可忽略不计,且每只灯泡两端的电压均未超过其额定电压.则此时每只灯泡所消耗的功率与原来各自的功率相比( BC )
A.D1的功率变大
B.D1的功率变小
C.D2的功率变大
D.D2的功率变小
【例2】如图所示是一个电热器电路.指示灯、电键、电热丝构成串联回路,接在电源上发现该电路有一个元件断路、有一个元件短路,但不知道是哪个元件上有故障,今用一个校验电灯分别依次接在各处进行检测,得到如下表所示的结果,请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校验次序
1
2
3
4
5
6
校验接入点
af
ab
cd
ef
ad
cf
发光情况
正常发光
不发光
发光不正常
不发光
发光不正常
正常发光
(1)由前两次检测可以知道:
(2)由第三次检测可以知道:
(3)由以上检测可以知道: 断路; 短路.
【解析】(1)第1次检测,将电灯接在af点,正常发光,说明电路从电源→a→f→电源是连通的,即电源正常,且灯泡的额定电压等于电源电压.第2次检测,将电灯接在ab点,不发光,说明电路不通,所以从前两次检测可判定:电源正常,电键或电热丝断路.
(2)第3次检测,将电灯接在cd点,发光但不正常,说明电路是通的,即指示灯、电热丝没有断路.
(3)第4次检测,将电灯接在ef点,不发光,说明电路不通,综上各次检测可判定:电键断路.
第5次检测,将电灯接在ad点,发光但不正常,说明电路是通的,灯泡两端电压小于电源电压,所以电热丝有电阻即是正常的.
第6次检测,将电灯接在cf点,正常发光,说明电路是通的,灯泡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而ac间电压为零,即指示灯短路.
综上所述,电路故障是:电键断路,指示灯短路.
训练题图为一电路板的示意图,a、b、c、d为接线柱,a、d与220V的交流电源连接,ab间、bc间、cd间分别连接一个电阻.现发现电路中没有电流,为检查电路故障,用一交流电压表分别测得b、d两点间以及a、c两点间的电压均为220V.( CD )
A.ab间电路通,cd间电路不通
B.ab间电路不通,bc间电路通
C.ab间电路通,bc间电路不通
D.bc间电路不通,cd间电路通
【例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9 V,电阻R1=2.5Ω,R2=3Ω,当电阻箱Rx调到3Ω时,电流表的示数为2 A.求:
(1)电源的内电阻;
(2)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为1.8 A时,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
【解析】(1)当Rx=3Ω时,则电路外电阻为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2)调节电阻箱后,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有:(V)=3.6V
所以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为=4.32W.
训练题在图电路中,电源由6个电动势为1.5 V、内电阻为0.1Ω的电池串联而成,R1为4.4Ω,R2为6Ω,变阻器R3开始时接入电路的阻值为12Ω,R2的额定功率为3 W.问:
(1)此时通过R1的电流是多大?
(2)此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是多大?
(3)为确保R2消耗的实际功率不超过它的额定功率,变阻器R3接入电路的阻值应满足什么条件?
答案:(1)I=1A (2)P=8.4W
(3)变阻器R3接入电路的阻值应小于、等于17Ω
【例4】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匝数n1=1100匝,副线圈匝数n2=180匝,交流电源的电压,电阻R=45Ω,电压表、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则( BD )
A.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B.A1的示数约为0.13A
C.A2的示数约为1.1A D.V的示数为36V
能力训练
1.在图示电路的三根导线中,有一根是断的,电源、电阻器R1、R2及另外两根导线都是好的,为了查出断导线,某学生想先将万用表的红表笔连接在电源的正极a,再将黑表笔分别连电阻器R1的b端和R2的c端,并观察万用表指针的示数,在下列选档中,符合操作规程的是( )
A.直流10V挡 B.直流0.5A挡
C.直流2.5V挡 D.欧姆挡
2.电路如图,电源内阻不能忽略,R1=10Ω,R2=8Ω,开关接通1时,电压表的示数U1=2.0V,则当开关接通2时,电压表的示数可能是( )
A.2.2V B.2.0V C.1.8V D.1.6V
3.如图所示,是测定两个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实验中得到的路端电压U和电流I的图线,则应有 ( )
A.当I1=I2时,电源总功率P1=P2
B.当I1=I2时,外电阻R1=R2
C.当U1=U2时,电源输出功率P出1<P出2
D.当U1=U2时,电源内部消耗的电功率P内1<P内2
4.如图甲所示,一矩形闭合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转轴ΟΟ′以恒定的角速度转动,当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时开始计时,线圈中产生的交变电流按照图乙所示的余弦规律变化.在 t=时刻 ( )
A.线圈中的电流最大
B.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
C.线圈所受安培力的力矩为零
D.线圈消耗的电功率为零
V
C
E
r
S
R1
R2
R3
5.(06年南京)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10V,内阻r=1Ω,电容器电容C=40μF,电阻R1=R2=4Ω,R3=5Ω。接通电键S,待电路稳定后,求:
(1)理想电压表V的读数;
(2)电容器的带电量。
6.(05年南通)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动势,内阻不计,电阻,,电容器的电容,其中有一带电微粒恰好处于静止状态。若在工作的过程中,电阻突然发生断路。电流表可看作理想电表。求:
(1)带电微粒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从电阻断路到电路稳定的过程中,流经电流表的电量。
:
电动机
I
v0
7.(05年宿迁)如图所示,是用直流电动机提升重物的装置示意图,电源电动势E=100V,内电阻r1=1,电动机的线圈电阻r2=4。重物质量m=36kg,重物被电动机以v=0.5m/s的速度匀速提起,不计重物运动中所受的阻力,取g=10m/s2,试求:电路中的电流I和电源的输出功率P。
8.(05年连云港)一个矩形线圈在一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中心轴匀速转动,产生的交变电动势表达式为V,试求:
(1)电动势的最大值、有效值和频率;
(2)若矩形线圈是100匝,线圈平面面积为0.02m2,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是多少?
(3)当线圈平面从中性面开始转过时,电动势的瞬时值是多大?
E
r
R1
R3
1 A 2 C 3 ACD 4 CD
5.答案:当开关合上后,等效电路如图所示,这时电压表测得 的是R3两端的电压U3,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R1两端的电压U1
(1)流过电路中的总电流
代入数据得I=1A U3=IR3 U3=5V
(2)U1=IR1 U1=4V C=Q/U1 Q=CU=1.6×10 -4C
6.答案:(1)
电容器两端电压为,带电量(上板带负电)
带电微粒静止 断路后,电路稳定后,电容器两端电压,
电容器带电量为(上板带正电)
带电微粒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2)从电阻断路到电路稳定的过程中,流经电流表的电量
7.答案:电源的输出功率:P=UI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E=U+Ir1 即 P=I(E-Ir1)
电动机的热功率:P热=I 2r2 电动机的输出机械功率:P出=mgv 则:P=mgv+I 2r2
所以得:I2(r2+r1)-IE+mgv=0 代入数据化简,得:I 2-20I+36=0
所以I=2(A) (I=18A舍去) 得P=196(W)
8.答案:(1)将(V) 跟对应比较,可知V
有效值: V=220V
频率: Hz=50Hz
(2)由得T=0.5T
(3)线圈从中性面转过,即 V=311×0.707V=220V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