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西夏瓷器的骄子(扁壶组图).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974011 上传时间:2025-03-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夏瓷器的骄子(扁壶组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西夏瓷器的骄子(扁壶组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西夏瓷器的骄子(扁壶组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西夏瓷器的骄子(扁壶组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西夏瓷器的骄子(扁壶组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评析西夏瓷器的骄子扁壶的插图图3边文所提供的西夏白釉剔刻花纹二系扁壶图4宁夏海原县西夏遗址出土的西夏白釉剔刻花二系扁壶图5“边文”中的西夏黑釉剔刻花纹二系扁壶图6真正的西夏剔刻花纹二系扁壶(海原遗址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图1海原县西夏遗址出土的西夏四系茶叶末釉扁壶的施釉与纹饰工艺图1海原县西夏遗址出土的西夏四系茶叶末釉扁壶的施釉与纹饰工艺图2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的宋代当阳峪窑白釉剔花执壶一、“边文”中西夏扁壶的施釉工艺不符合西夏的施釉工艺在“边文”中对西夏扁壶所作的介绍是这样叙述的:“图一:西夏黑釉剔刻纹二系扁壶,器高28cm,口径3cm,腹径25cm,底圈足径8.5cm。小口圈蒜头型,

2、短颈,肩部有对称耳系,整器是由两个浅腹钵对接粘合而成,边缘以附加合缝的堆纹泥条弥合,腹、背中央有对称的圆形圈足,其中正面圈足均施黑釉,主体图案为对称开光剔刻牡丹花纹和弧弦牡丹叶纹组成。背面腹部中央圈足口沿露胎未上釉,主体图案为对称剔刻莲池游鱼纹组成。整器灰白胎,胎质细密,造型质朴,构图简练,刻线流畅,浮雕感强。图二:西夏白釉剔刻纹二系扁壶,器高28cm,口径2.5cm,腹径25cm,底圈足径9cm。小口卷沿,短颈,肩部有对称耳系,边缘有合缝泥条堆纹。腹、背部中央有对称圈足,其中正面腹部圈足均上白釉,背面腹部圈足口沿露胎未上釉,腹、背主体图案各剔刻三朵缠枝牡丹花。白釉剔花是将花纹外的空间或花纹本

3、身的化妆土剔去,露出胎色,再施以透明釉烧制而成,由于其胎细质高,在西夏瓷器中堪称上品,存世量极少。”从上述文字介绍中,会发现图一有“其中正面圈足均施黑釉,主体图案为对称开光剔刻牡丹花纹和弧弦牡丹叶纹组成。背面腹部中央圈足口沿露胎未上釉,主体图案为对称剔刻莲池游鱼纹组成。”图二有“腹、背主体图案各剔刻三朵缠枝牡丹花”的记述,由此可以看出“边文”所说的西夏扁壶的正、背面都有施釉及剔刻花纹。而西夏扁壶不论是考古发掘的、还是自然出土的,其施釉及纹饰都是:“正面施釉,多剔刻纹饰,背面仅周边施釉或施半釉。”(详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的宁夏灵武窑发掘报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7月,第38页

4、由此“边文”中的西夏扁壶上的施釉和纹饰,与西夏扁壶的施釉和纹饰有着很大的差异。显然与西夏扁壶的施釉及纹饰装饰手法不符。为使各位更清楚,并能进一步了解西夏扁壶的施釉和装饰工艺,笔者有必要把西夏扁壶的标准瓷器列一例(见图1)。图中的扁壶就是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西夏遗址出土,其施釉、装饰工艺完全吻合宁夏灵武窑发掘报告中关于西夏扁壶记述。造成西夏扁壶两面施釉和剔刻花的原因何在?其主要原因是有关西夏窑址的考古发掘是在19841986年进行的,1995年才完成并出版了有关西夏窑址发掘的专题书籍宁夏灵武窑发掘报告,而且这本书籍资料仅印了1000册,多存在文博单位和文博人员的手中,市面上很少见得到。19

5、95年8月在宁夏银川召开的首届西夏学国际学术会议之后,西夏瓷才被公布于众,学者、收藏家激动不已。西夏瓷器的收藏开始升温,一些仿古者找来各种书籍、报刊报道上的图片,开始仿古西夏。由于西夏“扁壶的生产量很大,器型适合游牧民族使用,为西夏境外其他窑址所不见,可视为西夏的典型器物。”(宁夏灵武窑发掘报告第187页),加之西夏扁壶出土量又很少,造成仿古者没有西夏扁壶详细的图纸资料,也没有实物作参考,使仿西夏扁壶的高手们无从下手,只有从仅有的图片资料上来“以瓢画葫芦”、“照猫画虎”,从而造成两面施釉并刻花如此之大的纰漏。二、“边文”中西夏扁壶上纹饰属刻意模仿西夏纹饰2008年11月17日,本人有幸参加了在

6、宁夏银川召开的第三届西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夏考古组分组讨论会上,一位来自台湾的西夏专家林女士,很严肃的提到“在西夏腹地的银川,有伪造的文献、文物现象,破坏了西夏研究的气氛,令人很担忧。”关于伪造西夏文物一事,会后我与各位专家单独进行过交流,其中就有西夏扁壶的仿品,而且还出现在一些专业报刊、网络媒体上,其中有一位日本的学者在我们私谈中,对有些西夏扁壶提出了质疑,还提供了几张文献图片。其中还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的一件宋代当阳峪窑的产品白釉剔花执壶图片(见图2)。回家之后,翻阅相关的资料,才发现“边文”)中的扁壶(见图3)与日本藏宋代当阳峪窑白釉剔花执壶的纹饰,如出一辙,使人茅塞顿开。据史料记

7、载,当阳峪窑,也称“碌武窑”。在今河南省修武当阳峪,故名。为宋代北方著名民间瓷窑之一。当阳峪窑的窑工从千里之外的耀州窑请回窑神百灵翁的同时,也将耀州窑的刻剔工艺学到了手,并将刻、剔、划技术发展到了极高的水平。关于当阳峪窑是在1933年英国人司瓦洛到焦作福公司任职后,到当阳峪雇人开挖,得到了大批瓷器及碎片,司瓦洛此前是居住在当时河南省会开封的英国大收藏家。后他又邀请瑞典工程师卡尔贝克到焦作当阳峪考察,又收集了大量的标本,并发表了关于焦作陶瓷器的记录。1941年,日本人小山富士夫得到了这份报告,为当阳峪瓷器的精细而激动不已,发表了北宋的修武窑一文。从此,收购文物的商人不断地把当阳峪瓷片及完整器运到

8、北京。当然不乏有造假的东西出现,而且其仿古技术非常娴熟。剔划花瓷是当阳峪窑最为精美的品种之一。在剔划花工艺当中就有白地剔花:是在坯体上施白色化妆土,用工具划出花纹轮廓,再将轮廓之外的化妆土剔掉,露出胎地,施透明釉烧成。这与西夏白釉剔刻花的工艺程序是一样的。但西夏剔刻花工艺对花、叶的划法就像仙女身上的飘带,显得非常的飘逸、洒脱之感,也有着游牧民族那种粗犷、豪放的风情(见图4)。而当阳峪窑剔刻花工艺对花、叶的划法就像文人一样,显得有些拘谨,也有着农耕人一亩三分地之安逸的感觉,这点在搞过美术的人的眼里,一眼就能看出来。也就像书写的笔迹一样,谁人书写一目了然。由此可知,“边文”中提到西夏白釉剔刻花二系

9、扁壶的纹饰,源于当阳峪窑的剔划花纹饰,其上剔划花技术娴熟,雕刻精心的特点,显示出仿造者是一位多年从事仿当阳峪窑产品的高手。但是他对游牧民族的那种粗犷、豪放、飘动、轻薄的特点没能达到一点点,显示出其产品属于中原宋代瓷窑与西北西夏瓷窑的“联合舰队”之产品,使所谓的“西夏扁壶”原形毕露。而“边文”西夏黑釉剔刻花纹二系扁壶(见图5)的纹饰,为刻意模仿,显得很谨慎的样子,造成花纹有些四不像的感觉,与真的西夏剔刻花纹二系扁壶(见图6)差异性很大。在我们这里有一句民谣:“乡里人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让我们将“边文”中的西夏黑釉剔刻纹二系扁壶与真正出土的西夏扁壶放在一块儿进行比对,来看看“真假李逵”。真假西夏

10、扁壶最大的差异还在施釉和纹饰的布局上。真西夏扁壶开光菱形角的主角有尖角,像植物的叶片,副角圆钝,均显得很自然,花纹能够按照器物的形体,配以适当的构图,用刀精细纤柔,构图疏朗、明快,纹饰简洁清晰;而假西夏扁壶开光的菱形角全部圆钝,显得很呆板,花纹刻意模仿,显得非常痴呆,没有大写意的感觉,施釉比较厚,使花叶显得十分臃肿。两者相比就会相形见绌。从“边文”中提供的西夏瓷器上的西夏字,笔者请教了西夏文字专家,发现其笔画生硬,书写软弱无力,有些笔画漏洞百出,系现在人刻意模仿。可以肯定“边文”中的西夏文字扁壶,也是赝品。三、结论纵观上述,“边文”中提供的西夏扁壶,全是赝品。目前经过文博工作人员、专家、学者多年的探索、发掘、整理,已将西夏扁壶的造型、施釉、纹饰等作出了科学的定性。西夏窑工们经过长期的生产与实践,汇集了大量的、本民族的民俗、文化信息,他们把生活的憧憬和祈祷,执着地凝聚在了西夏扁壶的造型、纹饰上,从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而仿古者毕竟掌握的信息不够全面,难免会留下破绽,如何鉴别西夏扁壶并不难,只要我们仔细查看,反复推敲,就会发现仿古者的破绽。当然以上是本人粗浅的一些看法,还有待专家、学者的考证。9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