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学语文]阶段测评1.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8972961 上传时间:2025-03-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阶段测评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学语文]阶段测评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阶段测评1 答卷时间:2012-04-10 11:20/2012-04-10 12:02 一、单选题 共 20 题 《吃饭》所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A、类比法B、对比法C、演绎法D、归纳法 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A 主张“明道”、“致用”、“事信”、“言文”的作家是() A、孟子B、庄子C、苏轼D、欧阳修答案要点:标准答案:D您的答案:D 下列文章属于文艺专论的是() A、《容忍与自由》B、《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C、《论毅力》D、《咬文嚼字》 标准答案:D您的答案:D 《吃饭》所揭示的社会丑恶现象的共同规律是( ) A、名实错位B、名实相符C、和而不同D、摩擦冲突 标准答案:A 《容忍与自由》中,提出“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普遍原理。是通过哪种方法来证明“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 A、类比法B、例证法C、对比法D、演绎法 标准答案:D 克服狂妄自大的根本途径是() A、坚持科学认识态度B、善于听取不同意见C、克服自我中心主义 D、树立“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的观念答案要点:标准答案:D 《咬文嚼字》中,月轮的“晕外霞光”的喻义是( ) A、文字的思想感情B、文章的创新成分C、文字的直指意义D、文字的联想意义 月轮的“晕外霞光”的喻义是文字的联想意义,真题中也考过这道题。标准答案:D 《秋水》中,通过类比法来说明人的认识有限的道理的是( ) A、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B、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C、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D、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标准答案:B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砥砺德行”所针对的不良风气是() A、风俗日偷,道德沦丧B、求学为了谋求官职C、读书为了发财致富D、求学为了混文凭 标准答案:A 《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的政治思想是( ) A、治国以礼,为政以德B、严刑峻法,用贤 黜奸C、以民为本,实行王道D、顺应自然,清净无为 这篇文章阐述了孟子的王道理想,体现了孟子的“以民为本”的治国理想。标准答案:C 先秦诸子中,激烈抨击“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黑暗社会现实的是( ) A、孔子B、孟子C、庄子D、荀子 《庄子》中的一句话:“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揭露了剥削阶级残暴和虚伪的本质。在课本前言有。 标准答案:C 下列文章属于史论的是() A、《论毅力》B、《五代史伶官传序》C、《咬文嚼字》D、《种树郭橐驼传》 答案要点:标准答案:B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一文,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A、类比法B、对比法C、演绎法D、例证法 答案要点:标准答案:D 《我的世界观》中,爱因斯坦的“宗教感情”是() A、对占用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B、承认有一个能够赏罚一切的上帝存在 C、对最深奥理性和最灿烂美的执著追求D、相信肉体死亡之后灵魂还会继续活着标准答案:C 《寡人之于国也》中采用类比法来阐明观点的是() 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C、以五十步笑百步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答案要点:标准答案:C 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教育家蔡元培认为大学的宗旨是() A、研究高深学问B、谋求升官发财C、易不正当之娱乐D、干禄之终南捷径标准答案:A 爱因斯坦认为,摆脱“生活空虚”的途径是( ) A、以安逸享乐为生活目的B、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的奥秘 C、对人对己都采取宽容态度D、相信有一个赏罚分明的上帝考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标准答案:B 引用韩愈的名言“惟陈言之务去”来说明文字的运用要有创新精神,这种论证发法是( ) A、演绎法B、例证法C、对比法D、类比法 一般来说,普遍性原理和名人名言都是演绎法。标准答案:A 《寡人之于国也》的中心思想是() A、体现了孟子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B、叙述了事业成败取决于毅力的道理 C、体现了老子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D、阐述了国家兴亡取决于人事的道理标准答案:A 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这句话凝缩成的成语是()A、事倍功半B、事半功倍C、功亏一篑D、功篑一亏标准答案:C 二、多选题 共 5 题    《论毅力》中所包含的正反对比关系有( ) A、有毅力与无毅力B、成与败C、顺与逆D、止与进E、强与弱 文章中都有具体说明,这些都是正反对比关系。标准答案:ABCDE 《我的世界观》主要阐述了作者的( ) A、人生观B、科学贡献C、政治理念D、宗教感情E、哲学思想 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作者三种观点就是人生观,宗教情感和政治理想。标准答案:ACD您的答案:ACD 下列文章属于演讲稿的是() A、《咬文嚼字》B、《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C、《种树郭橐驼传》 D、《吃饭》 E、《我的世界观》标准答案:BE 下列《吃饭》中所引证的著作,属于中国古典名著的有( ) A、《理想国》B、《中庸》C、《论语》D、《尚书》E、《巨人世家》 AE不属于中国古典名著标准答案:BCD 《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中,演说所针对的不良校风有( ) A、求学为升官发财B、读书为混取文凭C、与社会流俗合污D、不正当娱乐泛滥 E、不敬爱师长学友 答案要点:选项中的内容都为这篇演讲稿中所提出的不良校风,在课文中都有提到。标准答案:ABCDE 三、词语解释题 共 10 题 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林: 这句话出自《论毅力》句意为:古往今来,成功和失败的事情是如此之多,而途径之不同又是那样纷纭复杂。 标准答案:林:非常多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 这句话出自《五代史伶官传序》。意思是:探究庄宗得天下的原因。 标准答案:原:推究,推本求源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直: 这句话出自《寡人之于国也》。原句为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意思为:梁惠王说:不可以,仅仅是不到百步而已,那也是逃跑阿。 标准答案:直:仅、只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盈: 这句话出自《秋水》。句意为:千万条水流入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停止,而大海不会盈溢。盈:满 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数: 这句话出自《论毅力》。句意为:成败的规律(道理)看看这两段话就知道了。数:天数,含规律的意思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 这句话出自《寡人之于国也》,意思是:狗、猪吃人的东西而不知道加以制止。标准答案:检:约束、制止 之以济世明道自期者 期: 这句话出自《容忍与自由》。意思是:期望自己能够成为补救时艰,阐明事理的人。标准答案:期:期望 你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 尺牍: 这句话出自《咬文嚼字》。标准答案:尺牍:书信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端: 这句话出自《秋水》,意思是他沿着水流向东前进,到了北海,脸向东眺望,看不见水的尽头。 标准答案:端:边,尽头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举: 这句话出自《五代史伶官传序》,意思是:所以当庄宗气势正盛的时候,所有天下的豪杰,都没有人能够跟他抗争。 标准答案:举:全、尽 四、简析题 共 5 题 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1、 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主旨?2、 这段文字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3、 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标准答案:1、 人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故而使有限的。2、 比喻和排比3、 类比法 阅读《容忍与自由》中的一段文字: 在宗教自由史上,在思想自由史上,在政治自由史上,我们都可以看见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人类的习惯总是喜同而恶异的,总不喜欢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为。这就是不容忍的根源。 1、这里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2、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本文渗透的精神内核是什么?3、不容忍的根源是什么? 标准答案:1、归纳法2、“和而不同”3、人类是喜同而恶异,“我不会错”的心理。 阅读《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的一段文字: 就我所知,处理这个普遍存在的人类自高自大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要经常提醒自己,在茫茫宇宙中一个小小角落的一颗小小星球的生命史上,人类仅仅是一个短短的插曲,而且说不定宇宙中其他地方还有一些生物,他们优越于我们的程度不亚于我们优越于水母的程度。 1、 什么地方体现出人的认识会受到智能的限制?2、 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3、 这里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1、宇宙中其他地方还有一些生物,他们优越于我们的程度不亚于我们优越于水母的程度。 2、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3、主要运用类比论证方法。 阅读《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一段文字: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1、 在这段话中,作者提出的具体论断是什么?2、 这里运用了哪两种论据?3、 找出对比关系词 1、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 历史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3、 盛与衰、满与谦、损与益、忧劳与逸豫、兴国与亡身 阅读《吃饭》中的一段文字: 这个世界给人弄得混乱颠倒,到处是磨擦冲突,只有两件最和谐的事物总算是人造的:音乐和烹调。一碗好菜彷佛一只乐曲,也是一种一贯的多元,调和滋味,使相反的分子相成相济,变作可分而不可离的综合。 1、 这里倡导什么样的社会理念?2、 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3、 这里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标准答案:1、 多元“相济相成”的和而不同的社会理念。2、 类比3、 比喻 五、作文题 共 1 题 请以《网络》为中心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4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