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手足口病宣传单
当前,正值手足口病流行季节。为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保障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现将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介绍给你们,请参阅。
一、手足口病常识
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20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夏秋季节多发,以6岁以下儿童多见。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等表现为主,极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脑膜炎、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死亡。
2、什么人可以传播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病人、感染病毒后还未发病的人、不发病但带病毒的人均可以传播手足口病。
3、手足口病是怎样传播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带毒的唾液、疱疹液和被病人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饮具、被褥、衣服等都可以造成本病的传播。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造成传播。带毒的咽喉分泌物、唾液可局限性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4、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儿童普遍易感,6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5、一般情况下,感染了病毒后多长时间发病。
一般感染病毒后2-10天发病,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
6、手足口病发生后,主要有哪些症状。①该病一般突然发病,大约一半人有发烧症状。
②发病当天或第2天出疹,1-2天出齐,是玫瑰色疹子,1天后有部分皮疹变成疱疹。一般常见于手掌、脚掌和臀部。
③皮疹出现的同时或1-2天后,在唇边、舌边和两腮粘膜上出现疱疹,患儿咀嚼疼痛,流口水。
④部分患儿还出现咳嗽、流涕、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⑤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二、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最好呆在家中不要外出,不要与外人接触。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及时清理垃圾、粪便、污水,特别是农村的粪堆、草堆、石头堆,积极清除鼠、蚊蝇、蟑螂“四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严防病从口入;
6.家长外出回家后,应先搞好个人卫生,进行洗手、消毒。
三、得了手足口病应该怎么办。
1、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症状,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轻症的患儿可以在家治疗、休息,尽量不要出门,避免接触其他孩子,以免引起其他孩子感染。
2、如果孩子症状比较重,出现高烧等现象,及时到正规医院住院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3、孩子患病后,应采取隔离治疗的措施,隔离期限为自症状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7天,期间请您不要带患儿外出。
4、您的孩子住院治疗期间,尽量减少陪护人员,为保证其他儿童的健康,请谢绝其他人员,特别是有5岁以下孩子的亲朋好友探视。
5、如果孩子是门诊治疗,则除到医院进行治疗时,其他时间最好能呆在家中,不要外出,谢绝有5岁以下孩子的亲朋好友探视。
6、对患儿用过的毛巾、水杯、玩具等物品要经常消毒(5%的84消毒剂兑水按1:100比例配臵),孩子的衣服、被褥也要经常清洗、暴晒。
7、家长和孩子都要勤洗手,勤换衣服,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搞好居室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8、为帮助您做好手足口病的控制,防止发生扩散,请您积极配合疾病控制部门搞好调查。
各位家长,儿童是我们祖国的花朵,是我们未来的希望。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呵护孩子的身体健康,让他们健康、快乐、幸福的成长。
谢谢。
XX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4年5月
第二篇。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单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极易引起感染;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通过飞沫传可造成感染;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所以,感染手足口病与个人卫生习惯差,机体免疫力低等因素有直接关系,该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如不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极易出现重症和死亡,困此,做好以下防护措施。
个人预防措施
1、家长要给孩子勤洗手,并教育指导儿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2、家长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餐具及毛巾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5、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家长外出或参加聚会回家后,应先用肥皂洗手洗脸后,再接触儿童。
6、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用生石灰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试消毒。当地发生本病流行时,要增加每日擦试、消毒次数。
2、每日对玩具、教具、生活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4、发现患儿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找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5、根据病情,患病儿童居家或住院隔离、治疗,建议期限为症状出现后2周且症状消失,或症状消退后一周。康复返园后要注意个人卫生。
XX县区手足口病防治应急指挥部
第三篇:手足口病宣传计划手足口病宣传计划
接县疾控中心关于加强手足口病的宣传通知精神根据沙沃乡实际情况,我们计划如下:
第一。立即召开卫生院有关科室和全体乡村医生参加的会议,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做好宣传动员。
第二。加强相关科室和乡村医生的手足口病知识培训,使大家对手足口病有进一步了解,以利于手足口病防治。
第三。全体乡医回村后利用村广播大力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并发放宣传单,力能做到5岁以下儿童人手一份。
第四。要求广大乡医深入到学校大力宣传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增强学生对手足口病的认识。
第五。利用集日和每天早晨门诊人员集中机会,加强宣传,并发放宣传品。
第六:加强学校手足口病督导检查,发现疫情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
沙沃乡卫生院
2012-08-15
手足口病宣传总结
接县疾控中心关于加强手足口病的宣传通知精神,结合沙沃乡实际情况,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首先召开了卫生院相关科室和全体乡村医生参加的会议,传达了上级指示精神并做了宣传动员工作。加强了相关科室和乡村医生的手足口病知识培训,使大家对手足口病有进一步了解,以利于手足口病防治。
全体乡医回村后利用村广播,大力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并发放宣传单,做到5岁以下儿童人手一份。并深入到学校讲解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增强学生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加强学校手足口病督导检查,发现疫情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我们还利用集日和每天早晨门诊人员集中机会,加强宣传,并发放宣传品。使广大人民群众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到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治的,解除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手足口病的恐惧心理,为广大人民群众对手足口病的群防群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沙沃乡卫生院
2012-08-15
第四篇:手足口病宣传片手足口病宣传片
随着气温不断升高,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而预防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据专家介绍,周围环境差的儿童患手足口病的机率远远高于家庭环境较好的儿童。目前我县正在开展的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对预防手足口病起到很大作用。将开展整洁行动与手足口病防治紧密结合,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加强城乡基础卫生设施建设,集中清理卫生死角,清除暴露垃圾和污水坑塘,做好家庭、居民区、流动人口聚集地以及中小学校、托幼机构环境卫生,切断手足口病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主感染3岁以下的儿童,轻症患者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若出现以上症状,请及时到医疗单位就诊。大多数患儿可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染,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等均可传播。手足口病目前还没有疫苗,但只要注意手的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搞好环境卫生,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治的。为了您和孩子的健康,让我们一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讲究卫生,减少疾病。
第五篇:手足口病宣传材料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可防可治。世界各地都有手足口病的散发和爆发,以夏季和早秋较常见。该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即潜伏期通常是3—6天。
二、手足口病严重吗。
通常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这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
三、手足口病是如何发生的。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a组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ev71)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四、手足口病会传染吗。
会。手足口病有中度传染性。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五、哪些人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目前该病尚未特殊的预防方法,但是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开窗、晒衣被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
1、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要饮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
2、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逛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3、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4、家长要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家禽家畜要圈养,逆免人畜洗合住一处,尤其要减少儿童与家禽的直接传播。
七、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是什么。
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八、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流行的。
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1)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传播;
(2)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也可造成传播;
(4)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可造成传播。
九、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愈后良好。部分病例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三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十,手足口病怎么治疗。
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支持疗法为主,绝大多数患者可自愈。目前尚无特异性的疫苗,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o版):
(一)普通病例
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二)重症病例
1.神经系统受累治疗;
2.呼吸、循环衰竭治疗;
3.恢复期治疗。
十一、哪些手足口病病人可能发晨成为重症病例。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一)持续高热不退;
(二)精神差、呕吐、肢体肌阵挛,肢体无力、抽搐。
(三)呼吸、心率增快。
(四)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五)高血压或低血压
(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七)高血糖。
十二、手足口病主要在什么时候高发。
答。全年均可发病,一般5—7月是发病高峰。据卫生部通报,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手足口病流行季节,且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
十三、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
(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食用。
(3)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4)注意搞好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5)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6)学校和托幼机构做好晨、午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观察与治疗。
(7)托幼机构应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
(8)加强食品与环境卫生工作,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场所传播。十
四、如果孩子出现发热,有皮疹等症状,家长该怎么办
(1)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2)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
(3)患儿的家庭应使用84消毒液、含氯消毒剂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4)小学、托幼机构等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要做好晨间体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小孩去正规医院就诊,同时报告当地卫生院或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十五,如何做好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预防手足口病工作。
1、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广大学生和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充足睡眠、膳食均衡、多锻炼身体。老师要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
2、学校和托幼机构要认真落实晨、午检制度和缺课登记制度,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正规医院就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3、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4、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学校和托幼机构应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6、学校和托幼机构应积极配合卫生部门采取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7、一旦发现疑似症状患者,应迅速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或者拨打“120”救助电话,并及时向当地卫生院公卫办XX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第16页 共16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