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端盖零件的工艺规程及钻Φ16H7孔的工装夹具设计.docx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95654 上传时间:2024-04-0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3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端盖零件的工艺规程及钻Φ16H7孔的工装夹具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端盖零件的工艺规程及钻Φ16H7孔的工装夹具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端盖零件的工艺规程及钻Φ16H7孔的工装夹具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端盖零件的工艺规程及钻Φ16H7孔的工装夹具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端盖零件的工艺规程及钻Φ16H7孔的工装夹具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毕业设计(论文)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端盖零件的工艺规程及钻16H7孔的工装夹具设计 学 生: 学 号: 专 业: 班 级: 指导老师:摘 要本次设计内容涉及了机械制造工艺及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公差配合与测量等多方面的知识。端盖加工工艺规程及其钻孔的夹具设计是包括零件加工的工艺设计、工序设计以及专用夹具的设计三部分。在工艺设计中要首先对零件进行分析,了解零件的工艺再设计出毛坯的结构,并选择好零件的加工基准,设计出零件的工艺路线;接着对零件各个工步的工序进行尺寸计算,关键是决定出各个工序的工艺装备及切削用量;然后进行专用夹具的设计,选择设计出夹具的各个组成部件,如定位元件、夹紧元件、引导元

2、件、夹具体与机床的连接部件以及其它部件;计算出夹具定位时产生的定位误差,分析夹具结构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并在以后设计中注意改进。关键词:工艺、工序、切削用量、夹紧、定位、误差。ABSTRCTThis design content has involved the machine manufacture craft and the engine bed jig design, the metal-cutting machine tool, the common difference coordination and the survey and so on the various knowled

3、ge.The reduction gear box body components technological process and its the processing 140 hole jig design is includes the components processing the technological design, the working procedure design as well as the unit clamp design three parts. Must first carry on the analysis in the technological

4、design to the components, understood the components the craft redesigns the semi finished materials the structure, and chooses the good components the processing datum, designs the components the craft route; After that is carrying on the size computation to a components each labor step of working p

5、rocedure, the key is decides each working procedure the craft equipment and the cutting specifications; Then carries on the unit clamp the design, the choice designs the jig each composition part, like locates the part, clamps the part, guides the part, to clamp concrete and the engine bed connectio

6、n part as well as other parts; Position error which calculates the jig locates when produces, analyzes the jig structure the rationality and the deficiency, and will design in later pays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The craft, the working procedure, the cutting specifications, clamp, the localizatio

7、n, the error目 录序言1一. 零件分析 21.1 零件作用 21.2零件的工艺分析 2二. 工艺规程设计2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32.2毛坯的设计32.3基面的选择传 52.4制定工艺路线 52.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72.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8三 夹具设计213.1问题的提出213.2定位基准的选择213.3定位元件的设计223.4定位误差分析233.5切削力及夹紧力计算243.6钻套设计243.7夹具设计及操作简要说明25总 结28致 谢29参考文献 30序 言机械制造业是制造具有一定形状位置和尺寸的零件和产品,并把它们装备成机械装备的行业。机械制造

8、业的产品既可以直接供人们使用,也可以为其它行业的生产提供装备,社会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机械或机械制造业的产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制造业,因此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基础及有力支柱。从某中意义上讲,机械制造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端盖的加工工艺规程及其钻16H7孔的夹具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材料等进行课程设计之后的下一个教学环节。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并设计出专用夹具,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本次设计也要培养自己的自学与创新能力。因此本次设

9、计综合性和实践性强、涉及知识面广。所以在设计中既要注意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又要注意生产实践的需要,只有将各种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才能很好的完成本次设计。本次设计水平有限,其中难免有缺点错误,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一、 零件的分析1.1 零件的作用端盖的具体作用,待查1.2 零件的工艺分析1,以外圆和低面为基准的加工面,这组加工面包括,底面,顶面,2-16孔2:一个底面和16孔为基准的加工面,这个主要是16H7孔的加工和6-6.6沉孔11深6.8的钻削。二. 工艺规程设计2.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零件材料为HT200,考虑到拖拉机运行时经常需要挂倒档以倒行或辅助转向,因此零件在工作过程中经常受到

10、冲击性载荷,采用这种材料零件的强度也能保证。由于零件成批生产,而且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选用砂型铸造,采用机械翻砂造型,铸造精度为2级,能保证铸件的尺寸要求,这从提高生产率和保证加工精度上考虑也是应该的。2.2:毛坯的设计端盖零件材料为 HT200,硬度选用260HBS,毛坯重约1Kg。生产类型为成批生产,采用砂型铸造,机械翻砂造型,2级精度组。根据上述原始资料及加工工艺,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加工余量,对毛坯初步设计如下: 1. 16mm的孔 因为孔只有16mm大,因此在铸造时不容易铸造出,因此在毛坯的设计时,不宜设计底孔。因此毛坯采用实心铸造。以确保毛坯的成功率。2. 端盖底面该端盖底面粗糙度

11、都是3.2,进行一次粗铣即可满足光洁度要求。根据资料可知,选取加工余量等级为G,选取尺寸公差等级为9级。所以根据相关资料和经验可知,端盖底面余量为2mm,符合要求。3. 端盖上面 端盖上面,是加工螺纹时的旋入部分,光洁度要求没有,直接铸造出来,查资料知,砂型铸造机械翻砂造型的尺寸公差等级为810级,4. 钻孔、 在16mm的孔处钻孔 在此处,因为加工的孔不是很大,所以可以不必留铸造底孔。 因其它表面均为不加工表面,而且砂型机器造型铸造铸造出的毛坯表面就能满足它们的精度要求,所以,不需要在其它表面上留有加工余量。根据上述原始资料及加工工艺,确定了各加工表面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这样毛坯的尺寸就可

12、以定下来了,毛坯的具体形状和尺寸见图.2 “拖拉机倒挡拨叉”零件毛坯简图。2.3:基面的选择的选择基面的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的正确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到提高。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会问题百出。粗基准的选择:对于零件的加工而言,粗基准的选择对后面的精加工至关重要。从零件图上可以看出,端盖零件比较规则,所以粗基准较容易选择。我们采用2个不加工的外圆作为粗基准,用一固定V型块和一活动V型块定位,这样限制空间的5个自由度,有因为钻削时钻削力是向下的通过钻削力来限制上下的自由度,依照粗基准的选择原则(即当零件有不加工表面时,应该以这些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若零件有

13、若干个不加工表面时,则应以与加工表面要求相对位置精度较高的不加工表面做为粗基准)来选取。精基准的选择:精基准 的选择要考虑基准重合的原则,设计基准要和工艺基准重合。因此我们采用已经加工好的16孔做为精基准2.4: 制定工艺路线制订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通过仔细考虑零件的技术要求后,制定以下两种工艺方案:方案一工序:铸造工序:时效处理工序:铣M27端面。工序:铣大端底面工序:钻扩绞16H7孔,锪孔20H7工序:钻扩绞16H7深11孔工序:钻6-6孔锪孔11深6.8工序VIII:钻2-5定位销工序IX: 车M27退刀槽,车M27螺纹

14、工序X:检验方案二工序:铸造工序:时效处理工序:铣大端底面工序:铣M27端面。工序:钻扩绞16H7孔,锪孔20H7工序:钻扩绞16H7深11孔工序:钻6-6孔锪孔11深6.8工序VIII:钻2-5定位销工序IX: 车M27退刀槽,车M27螺纹工序X:检验工艺方案一和方案二的区别在于方案一与方案二相比,方案一先加工M27端面,然后以M27端面为基准加工底面,这样能为下面的加工16孔更好地提供定位基准,确保加工的精度,如果按方案二的话,要先下加工下底面,加工下底面的时间我们用的是M27未加工的端面作为基准,很难保证底面的一些加工质量和精度,增加了辅助工时,不适合大批量生产,综合考虑我们选择方案一具

15、体的工艺路线如下工序:铸造工序:时效处理工序:铣M27端面。工序:铣大端底面工序:钻扩绞16H7孔,锪孔20H7工序:钻扩绞16H7深11孔工序:钻6-6孔锪孔11深6.8工序VIII:钻2-5定位销工序IX: 车M27退刀槽,车M27螺纹工序X:检验2.5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端盖零件材料为HT200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采用砂型机铸造毛坯。1、 端盖的底面和顶面因端盖的底面和顶面的精度要求都不是很高,其加工余量为2.5mm。2、端盖的16孔因为孔的尺寸太小,毛坯铸造为实心,不铸造出孔。孔的精度要求介于IT7IT8之间,16的粗糙度要求为1.6,需要钻,扩,绞3次加工,参照

16、参数文献。钻孔15扩孔15.85绞孔162.6: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工序:铣端盖M27端面1. 选择刀具刀具选取不重磨损硬质合金套式端铣刀,刀片采用YG8,,。2. 决定铣削用量1) 决定铣削深度 因为加工余量不大,故可在一次走刀内铣完,则2) 决定每次进给量及切削速度 根据X51型铣床说明书,其功率为为7.5kw,中等系统刚度。根据表查出 ,则按机床标准选取1450当1450r/min时按机床标准选取3) 计算工时切削工时:,则机动工时为工序二:铣大端底面1. 选择刀具刀具选取不重磨损硬质合金套式端铣刀,刀片采用YG8,,。2. 决定铣削用量4) 决定铣削深度 因为加工余量不大,故可在一次

17、走刀内铣完,则5) 决定每次进给量及切削速度 根据X51型铣床说明书,其功率为为7.5kw,中等系统刚度。根据表查出 ,则按机床标准选取1450当1450r/min时按机床标准选取6) 计算工时切削工时:,则机动工时为工序三:钻扩绞16H7孔,锪孔20H7 工步一钻孔至15确定进给量:根据参考文献表2-7,当钢的,时,。由于本零件在加工14孔时属于低刚度零件,故进给量应乘以系数0.75,则根据Z525机床说明书,现取切削速度:根据参考文献表2-13及表2-14,查得切削速度所以 根据机床说明书,取,故实际切削速度为切削工时:,则机动工时为工步二:扩孔利用钻头将孔扩大至,根据有关手册规定,扩钻的

18、切削用量可根据钻孔的切削用量选取根据机床说明书,选取则主轴转速为,并按车床说明书取,实际切削速度为切削工时:,则机动工时为工步3:铰孔根据参考文献表2-25,得查参考文献表4.2-2,按机床实际进给量和实际转速,取,实际切削速度。切削工时:,则机动工时为锪扩20H7钻、扩20的孔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10-61选取高速钢钻头W18Cr4V.根据切削手册表10-66,当铸铁HB200时,D=取f=0.3mm/r 2)切削速度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10-70,及10-66,查得V=35m/min. t= =7mm; 、加工实心孔进的切削用量. 现已知 =0.36mm/r (切削手册)表2.7 =

19、42.25m/min (切削手册)表2.13取f=1.50.36=0.51mm/r 按机床选取0.5mm/r2) 削速度v=0.442.25=16.9m/min. t= =8mm; 工序IV:钻扩绞16H7孔 工步一钻孔至15确定进给量:根据参考文献表2-7,当钢的,时,。由于本零件在加工14孔时属于低刚度零件,故进给量应乘以系数0.75,则根据Z525机床说明书,现取切削速度:根据参考文献表2-13及表2-14,查得切削速度所以 根据机床说明书,取,故实际切削速度为切削工时:,则机动工时为工步二:扩孔利用钻头将孔扩大至,根据有关手册规定,扩钻的切削用量可根据钻孔的切削用量选取根据机床说明书,

20、选取则主轴转速为,并按车床说明书取,实际切削速度为切削工时:,则机动工时为工步3:铰孔根据参考文献表2-25,得查参考文献表4.2-2,按机床实际进给量和实际转速,取,实际切削速度。切削工时:,则机动工时为工序VII:钻6-6孔,锪孔13深6.8 钻6孔,扩13孔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10-61选取高速钢麻花钻.取f=0.13mm/r2)切削速度V=2434m/min. 取V=30m/min t= =4mm;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10-61选取高速钢麻花钻.查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表28-13取f=0.13mm/r2) 切削速度V=2434m/min. 取V=30m/min t= =4mm; 工

21、序VIII:钻2-5销孔钻5孔的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10-61选取高速钢麻花钻取f=0.13mm/r2)切削速度V=2434m/min. 取V=30m/min t= =4mm; =3mm;工序IX:车M27螺纹退刀槽,车M27螺纹粗车M27螺纹退刀槽1) 切削深度。单边余量Z=1.2mm2) 计算切削速度 t= =4mm;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取f=0.8mm/r3) 计算切削速度 t= =4mm; =2mm;三、 夹具设计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需要设计专用夹具。由指导老师的分配,决定设计第V道工序钻16H7孔夹具设计 钻16H7孔夹具设计3.1:

22、问题的提出 本夹具主要用于加工16H7孔,因为16H7孔有位置精度要求,定位要较不高,因此我们在保证加工精度的同时在考虑提高生产效率的,加工16H7孔时我们采用外圆定位。3.2:定位基准的选择拟定加工路线的第一步是选择定位基准。定位基准的选择必须合理,否则将直接影响所制定的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和最终加工出的零件质量。基准选择不当往往会增加工序或使工艺路线不合理,或是使夹具设计更加困难甚至达不到零件的加工精度(特别是位置精度)要求。因此我们应该根据零件图的技术要求,从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出发,合理选择定位基准。此零件图没有较高的技术要求,也没有较高的平行度和对称度要求,所以我们应考虑如何提高劳动效

23、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加工精度。我们采用一面,一固定V型块,一活动V型块定位。3.3:定位元件的设计对于定位元件,因为定位基准为外圆,故选择长V型块作为定位元 件。至于使用的V型块个数,应使用2个V型块进行定位。一个位固定长V型块,它主要限制了y轴的旋转、位移和z轴的旋转、位移四个自由度,保证了孔的尺寸精度,另一块为滑动长V型块,防止过定位的形成。具体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3.4定位误差分析一批工件在卡具中定位时,各个工件所占据的位置不完全一致,因此使加工后,各工件加工尺寸的不一致,而形成误差,即工件定位时造成的加工表面相对工序基准的误差。形成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定位基准 与设计基准不重合而造

24、成。二是定位基准与限位基准不重合而造成。根据零件图可知,T=0.28mm, Td=0.25mm,。已知孔的形状公差为0.28,根据经验公式,易知此结果符合。3.5切削力的计算与夹紧力分析由于本道工序主要完成工艺孔的钻孔加工,钻削力。由切削手册得:钻削力 式(5-2)钻削力矩 式(5-3)式中: 代入公式(5-2)和(5-3)得 本道工序加工工艺孔时,夹紧力方向与钻削力方向相同。因此进行夹紧立计算无太大意义。只需定位夹紧部件的销钉强度、刚度适当即能满足加工要求。3.6钻套设计16孔的加工需钻,因为钻后还要扩孔,铰孔,为了我们钻后能及时的的扩孔,铰孔,我们切削才能满足加工要求。故选用快换钻套(其结

25、构如下图所示)以减少更换钻套的辅助时间。根据工艺要求:工艺孔16H7孔分钻、扩、铰三个工步完成加工。即先用15的麻花钻钻孔,根据GB114184的规定钻头上偏差为零,故钻套孔径为15。再用标准15.6锪孔钻扩孔,根据的规定15.6扩孔钻的尺寸为15.6,钻套尺寸为15。图 5.3 快换钻套图扩工艺孔钻套结构参数如下表:表 5.1 扩工艺孔钻套数据表dHD公称尺寸允差152222-0.006-0.0183430125.512123.7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同时我们采用快换钻套,当导向的钻套磨损后,我们松开螺钉可以快速地换下钻套。保证导向的精度,这样就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适合于大批量生产夹具体

26、附图如下全文总结经过将近一个多月的努力,这套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构思、设计、上机运行调试已圆满结束。在此期间,我查阅了许多资料,也得到了老师、同学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我诚心的感谢他们!刚开始设计这套系统时遇到了好多难题。最主要的是不知从何入手,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对设计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可是在具体编程时又遇到了不少的难题,有时一个很简单的内容不知为何就是不能运行,如果它得不到解决,后面的工作也无法进行。有时一天才解决一个小问题,效率很慢,真的有些想放弃了。可是经过老师、同学的帮助及自己的努力,在问题解决时,那种胜利的喜悦又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也就是在这种不断出现问题的灰心和不断解决问题的喜悦中

27、,这套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终于问世了。通过这个系统的制作,我体会到了ASP的优点,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也是学习的最好方法。它使我对面向用户有了更新的认识,使我懂得得了只有越为用户着想,才会越受欢迎。也告诉我以后做事一定要系统化、结构化、思维一定要严密。因为任何计划,只有严密的思考加上反复的推敲才会更完善。在本次系统的开发过程中,由于本人是初次开发软件,在知识、经验方面都存在着不足。另外,在整个开发的过程中,时间比较仓促。因此,该系统必然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因为对学生信息管理的整个流程不够熟悉,在需求分析时未能做到完全满足用户的需要。在学生信息资料的全面性问题上可能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不过一步一

28、步了解下去,是可以做到越来越完善的。最后,我再次感谢帮助过我的人,尤其是我的老师,是他使我走入了ASP的大门。这次设计只是一个开始,今后的路还有很长,我会加倍努力,争取设计出更多、更好、更实用的软件为大家提供服务。希望这套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为用户带来方便!参考文献1 R. J. T. Morris,B. J. Truskowski. The evolution of storage systems. IBM Systems Journal, 2003, 42(2): 2052172 P. Yianilos and S. Sobti. The evolving field of

29、 distributed storage. IEEE Internet Computing, 2001, 5(5): 35393 J. Gray and P. Shenoy. Rules of thumb in data engineering. In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Engineering, San Diego, CA, 2000, 3124 D. A. Patterson, G. A. Gibson, R. H. Katz. A case for redundant arrays of ine

30、xpensive disks (RAID). In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Data (SIGMOD), 1988. 1091165 A. Azagury, V. Dreizin, M. Factor, E. Henis, D. Naor, N. Rinetzky, O. Rodeh, J. Satran, A. Tavory, and L. Yerushalmi. Towards an Object Store. In the 20th IEEE Symposium on Mass Storag

31、e Systems, 2003. 1651756 G. A. Gibson, D. F. Nagle, K. Amiri, et al. File server scaling with network-attached secure disks. In Proceedings of the 1997 ACM SIGMETRIC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asurement and Modeling of Computer Systems. New York: ACM Press, 1997. 2722847 Garth A. Gibson, David F

32、. Nagle, et al. A Cost-Effective, High-Bandwidth Storage Architecture. In Proceedings of the 8th Conference on Architectural Support for Programming Languages and Operating Systems (ASPLOS), 1998. 921038 Garth A. Gibson, Rodney Van Mete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architecture. COMMUNICATIONS OF THE

33、ACM, 2000, 43(11): 37459 Michael Abd-El-Malek, William V. Courtright II, Chuck Cranor, Gregory R. Ganger, et al. Ursa Minor: Versatile Cluster-based Storage. In Proceedings of the 4th USENIX Conference on File and Storage Technology (FAST 05). San Francisco, CA. December 13-16, 2005. USENIX Associat

34、ion. 597210 Z. Dubitzky, I. Gold, E. Henis, J. Satran, and D. Sheinwald. DSF: Data sharing facility. Technical report, IBM Haifa Research Labs, 200211 O. Rodeh and A. Teperman. zfs - a scalable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using object disks. In IEEE Symposium on Mass Storage Systems, 2003. 20721812 SNIA

35、 - Storage Network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OSD: Object Based Storage Devices Technical Work Group. http:/www.snia.org/tech activities/workgroups/osd/13 R. O. Weber. SCSI Object-Based Storage Device Commands (OSD), Document Number: ANSI/INCITS 400-2004.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Information Techno

36、logy Standards (formerly NCITS), December 2004.(OSD标准草案修订版本10:http:/www.t10.org/ftp/t10/drafts/osd/osd-r10.pdf)14 M. Factor, K. Meth, D. Naor, O. Rodeh, and J. Satran. Object Storage: The Future Building Block for Storage Systems. A position paper on Object Storage. In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

37、tional IEEE Symposium on Mass Storage Systems and Technologies, Sardinia Italy, June 19-24, 2005. 11912315 P. J. Braam. The Lustre storage architecture. Whitepater, Cluster File Systems, Inc., Aug. 2004. http:/www.lustre.org/docs/whitepaper.pdf16 董晓明,谢长生基于对象的进化存储系统研究计算机科学,2005,32(11): 223226 17 庞丽萍编

38、操作系统原理(第二版)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922527018 (美)Nils J. Nilsson着;郑扣根等译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917719419 (美)Tom Mitchell着;曾华军等译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385620 谢长生,董晓明,万继光,谭志虎,刘瑞芳磁盘阵列控制器的设计与原型实现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6, 27(1): 173176参考文献属于论文的辅文部分。为了反映文稿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

39、信息的出处,论文中应列出参考文献。所列参考文献一般只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且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文献,非此类文献一般不能作为参考文献,慎用互联网上的文献。列示参考文献时,要求著录项目齐全,格式规范,其要点如下:(1) 允许列入公开出版的图书、期刊的文章、专利、硕士和博士论文、科技报告等。未公开发表的文章和非正式出版物等请勿列入。(2) 文献的著录项目及其次序,有以下几种情况:A 图书:序号 作者.书名.版本(第版).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B 期刊:序号 作者.文章名称.期刊名称,年号,卷号(期号):起页-止页C 会议论文集:序号 作者.文章名称. In(见):整本文集的编者姓名e

40、d.(多编者用eds.).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D 专利:序号 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年:起页-止页E 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题名: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如华中科技大学),年份.F 网页: 序号 URL: 网络地址,如URL:http:/www.cbs.dtu.dk/services(3) 所有参考文献均应在正文中予以引用,引用方式分以下两种情况:A在正文中附注参考文献时,把所有文献的号码连方括号一并放在加注处的右上角,例如:“TCP/IP3-6,9是”;B所提及的文献作为叙述文中的直接说明语时,则其编号连

41、方括号应与正文并排,例如:“见文献2,3-6”。 方括号内可为单个文献的编号,如2;也可为若干参考文献编号的罗列,如2,6,9;也可为用“x-y”表示的序号区间,如3-6;或以上形式的组合,如2,3-6。(4) 其它注意事项:A 序号编制顺序:参考文献的序号依据引用先后编制,即第一篇被引用的参考文献编号为1,第二篇被引用的参考文献编号为2,依此类推;B 文献若属第1版,则参考文献著录项目“版次”一项可略;C 若为多作者的文献,则作者间用逗点“,”隔开。作者超过三个时,只著录前3个,其后加“等”(英文用“et al ”)。外文作者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书写形式。外国人的名可以缩写为首字母,缩写的名

42、后不加圆点“.”;D 无出版地者要注明“出版地不详”或与之相应文字(英文用S.L.),无出版者要注明“出版者不详”或与之相应文字(英文用S.N.);E 网页作为参考文献,除非必要,尽量少用。F参考文献引用时标注位置不能在章、节的标题上,如“2.3 软件测试方法概述1,3-6”为不正确的标注,必须引用在正文的文字段落中;同时标注位置要在句末的标点符号以内,不能先写标点符号,再标参考文献,如“网络协议TCP/IP等。3-6,9” 亦为不正确的标注。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过程评分评阅成绩答辩成绩总成绩(百分制) (是否评定为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语建议成绩_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论文评阅教师评语建议成绩_ 评阅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毕业答辩专家组评语建议成绩_ 答辩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领导小组评语组长签字: 年 月 日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过程评分表(40)学生姓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技术交底/工艺/施工标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