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颈部动脉主要包括颈总、颈内、颈外动脉,椎动脉和乳内动脉, 其中左颈总动脉起自主动脉弓,右颈总动脉起自无名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直接起自主动脉弓,右侧由无名动脉发出。椎动脉是锁骨下动脉第一个分支,大多穿行颈椎横突孔,经枕骨大孔进入颅内,在桥脑下缘合成基底动脉。乳内动脉又名胸廓内动脉,于椎动脉起始部对侧的锁骨下动脉下壁发出,向下走行于胸骨旁胸壁内。可作为冠状动脉搭桥术的自体转流血管。
【颈动脉解剖】
1、颈总动脉:
左颈总动脉在左锁骨下动脉 起始的右前方,起自主动脉弓,经过左胸锁关节的后方。右颈总动脉在右胸锁关节后方起自无名动脉分叉处,双侧颈总动脉的走行和毗邻关系基本一致,上行于颈动脉鞘内,颈内静脉位于其外侧,内侧是喉与气管、咽和食管及甲状腺。有时甲状腺可覆盖在颈总动脉的前方。
2、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在甲状软骨上缘处起自颈总动脉,起始部稍扩张形成颈动脉窦,颈内动脉先是在颈外动脉的后外侧,但很快就到了它的后内侧,沿 咽的外侧壁上行。
3、 颈外动脉:
此动脉的起始位置在颈内动脉的前内侧,然后行到颈内动脉的前外侧。
【正常颈动脉超声表现】
1、二维超声表现:
正常颈动脉管径左、右对称,管壁分为三层,纵断扫查显示为两条近乎平行的线样强回声,其间以薄层低回声分开,内侧线样强回声代表内膜、外侧线样强回声代表管壁外膜、 其间低回声代表动脉中膜(肌层)此层决实了动脉的硬度、弹性及强度。 正常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为0.8mm,IMT>0.8mm即为异常;颈动脉内径:颈总、颈外、颈内动脉三者比较其大小依次为颈总>颈内>颈外动脉。
不同年龄颈动脉内径测值
2、彩色多普勒
正常的颈动脉管腔内彩色务流充盈好,未见充盈缺损或变细,彩色血流表现为红-蓝-红(蓝-红-蓝)即收缩期血流-舒张期血流-收缩期血流,而颈动脉分叉部的血流呈涡流。彩色血流更有助于确定有分支的颈外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时,应注意血流的速度标尺不要设置过低,而血流的增益不要设置过高,以免造成彩色血流出现混叠。
3、频谱多普勒
颈总、颈内动脉频谱形态相似,均为低阻型,而颈外动脉为高阻型。
(1)颈内动脉循环阻力小,收缩期峰值频移曲线上升较慢,双峰间切迹不明显,舒张期血流阻力小,舒张期在基线上有较多血流信号;
(2)颈外动脉循坏阻力大,收缩期峰值频移曲张上升速度快呈尖峰状,随之迅速下降到基线,舒张期血流阻力大,舒张期正向血流速度低于颈内动脉。
(3)颈总动脉具有上述两者之特征,收缩期有两个峰或呈三峰,第一峰大于次峰,双峰间有切迹,整个舒张期基线上有血流,有时舒张早期可见短暂反向血流。
当以管径或阻力指数鉴别颈内、颈外动脉有困难时,可采用颞浅动脉扣击试验加以鉴别, 进行频谱多普勒检查时,应注意取样容积大小一般不应超过管腔的1/3(2~4mm),取样容积的位置应放置在距颈动脉分叉部1~2cm处,声束与血流夹角应<60度,取样线尽时与管腔平行。此外,血流的增益不要设置过高,以免造成假性频带增宽。
颈内、颈外动脉的区别(表1)
动脉名称
解剖特点
内径及分支
频谱形态
收缩期最大峰速
颈内动脉
先外后内 宽
无分支
低阻力型
略低
颈外动脉
先内后外、 细
有分支
高阻力型
略高
颈部动脉的直径和血流速度参数的参考值(X±S)(表2)
动脉名称
内径mm
收缩期最大峰速cm/s
舒张期最低速度cm/s
颈总动脉
6.5±0.78(6-7)
85.4±19.7(65-105)
26.1±7.2
颈内动脉
5.5±0.52(5-6)
63.6±15.3(48-78)
23.8±6.9
颈外动脉
4.6±0.49(4-5)
70.3±18.1(52-88)
15.0±5.3
椎动脉
3.7±0.45(3-4)
52.1±14.0(38-66)
19.2±4.8
展开阅读全文